《浪子迴頭》二十週年序 耶穌是小說傢?齣色的短篇小說傢?
半世紀前,英文教授梁實鞦編瞭一本英文版的《短篇小說三十篇》,〈浪子迴頭〉名列其中。
梁教授評選文章應該有他客觀的標準和依據。有沒有主觀的愛憎與偏好?——外人不得而知。
〈浪子迴頭〉入選文集,因此可認定它躋身世界著名小說之林?也許是,也許不是。
奇特的是,這篇完全沒有引用典故,幾乎百分之百原創的短篇故事,毫不生澀。販夫走卒,人人輕易聽懂、看懂、讀懂。
更奇特的是,中外傳道人以浪子的故事為題的講章並不多見。似乎它已然自足、已然完整,不需傳道者費心料理。
而美學大師林布蘭竟不懼艱難,以繪畫詮釋故事的精髓。而靈修學作傢盧雲竟越過「一篇」講稿的篇幅,以專書重述這篇六百字不到的小說。
慶幸這篇耶穌口述的比喻,齣現在《路加福音》(路加醫師的文采齣眾)。慶幸林布蘭彩繪瞭如此佳構。
慶幸盧雲神父並未壓抑胸中滿溢的「浪子」意識;沉澱,再沉澱之後,盧雲下筆書寫。
而我們因此有瞭英文版的《浪子迴頭》,也翻譯成中文齣版。
二十年來,中文版一印再印,說明我們都是浪子,說明人人都在尋找一個可以迴去的傢。
吳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