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棄身為奴隸的道德以及對強者的忌恨;
在無神的宮殿,寫下自己的神話。
在「重估一切價值」的旗幟下,尼采對西方的道德信仰展開了系譜學的研究,強烈地要求讀者對既有的道德系統展開價值的批判──這些「價值」的價值本身首先必須被質問;過去那些神聖不可挑戰的,都是有待重估的。
對尼采而言,西方哲學中的道德主體其實是怨恨者的自我想像,所謂的嫉惡揚善,不過是對自身無能的掩飾,並在這些遮掩之下苟且度日。怨恨之人構想出了「邪惡的敵人」、「惡人」,又設想出一個「善人」作為對立方,也就是──他自己。
然而──
期待一隻不凶猛的老鷹
就和指望羔羊不表現為羔羊
一樣地
荒 謬 可 笑
尼采區分了奴隸的道德和高貴的道德,也就是弱者的道德和強者的道德。尼采認為基督教把人類變得軟弱、柔順、認命、謙遜和消極頹唐,因此是一種有毒的道德體系,表現出來的是對生命本身的敵意、忌厭。
於是,「上帝已死」是尼采傳遞的新福音,他期許人類克服上帝死滅之後的虛無主義,開創新的英雄道德,擁抱命運,如同希臘悲劇中的主角。也許一切的行動總是徒勞,但終究由自己作主。
本書體系完整,論證嚴密,為尼采所有著作之冠,影響後世深遠。
因而,傅柯直言──「我是尼采的支持者。」
一八八七年,尼采完成《論道德的系譜》,不到兩年後,他就陷入精神崩潰。這本書的問世與前一年出版的《善惡的彼岸》直接相關,《善惡的彼岸》印行後即招來了批評,尼采在短短十五天內就起草了三篇文章回應,輯為《論道德的系譜》,因此可說是對《善惡的彼岸》的說明與擴充。尼采在這本書中罕見地以系統性的方式闡述其思想,論證嚴密,風格成熟,使得本書成為尼采著作中最具哲學論述體系的作品,因而是哲學界對於尼采思想分析的重要文本與主要根據。
系譜學原本用以研究家譜與血緣,追蹤先代與後代之間的聯繫,但尼采的系譜學研究卻凸顯了歷史的「不連續性」,他的系譜學是破壞性的,指出了人們習以為常的道德概念,其實只是力量鬥爭的反映。尼采的系譜學對後世,尤其是對二十世紀下半葉的法國後現代哲學思潮影響極深,他在當代的繼承者就是傅柯,因而系譜學正是尼采對於當代哲學的重要遺產。
本書特色 ◎本書德文原著出版於一八八七年,本書中譯為原著出版一百三十週年紀念。
◎本書對後世影響深遠,其系譜學的研究方式影響傅柯尤深,本書亦為哲學界研究尼采思想的重要文本與根據。
◎本書直接譯自尼采德文原著,並參酌利科版《尼采著作全集》及Walter Kaufmann、Carol Diethe、Maudemarie Clark and Alan Swensen各種英譯本,加入大量注釋,為當前本書最信實周延之中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