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參與的框架與擴散:法、德、英的參與式預算

公民參與的框架與擴散:法、德、英的參與式預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nja Röcke
圖書標籤:
  • 參與式預算
  • 公民參與
  • 比較政治
  • 公共管理
  • 法律
  • 德國
  • 法國
  • 英國
  • 政治學
  • 地方治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起源於巴西愉港的參與式預算盡管被譽為民主創新的成果,在擴散到世界其他地方時仍成效不一。本書藉由深度的經驗與理論分析,詳細解釋參與式預算在法、德、英三國的擴散動態,和框架與調整適用的過程。探討的問題包括參與式預算的國傢特徵、及其促使社會更加民主的潛能。據此,本書針對三個歐洲國傢的參與式預算倡議,進行理論上創新、經驗上紮實的綜觀,並對其提供批判性評估。本書的雙重焦點為個彆案例的擴散及施行中的框架,並對其成果進行係統性評估。透過本書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參與式預算及其他公民參與製度流程的「成功因素」與成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安雅‧羅可( Anja Röcke)


  現為德國柏林洪堡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的助理教授。她研究參與式民主及民主創新,近期也涉獵教育社會學。她研究過不同的參與式流程,從柏林的公民陪審團到歐洲的參與式預算,並在這些議題上有許多相關著作。

譯者簡介

白舜羽


  颱大工商管理學係、哲學係雙學士,挪威科技大學應用倫理碩士,英國雷丁大學商學院博士候選人。

  譯有《有毒汙泥愛你好》、《輕輕鬆鬆實踐綠設計》、《父親的罪》,閤著作品《倫敦腔:兩個解釋狂的英國文化索引》。
 

圖書目錄

謝 辭
引 言

第一部分 分析架構:框架、擴散與民主創新
第一章 框架與擴散
第二章 公民參與及民主創新
第三章 一項民主創新:愉港的參與式預算

第二部分 參與式預算國傢模式的發明?
第四章 法國:「近鄰」民主與參與式民主
第五章 德國:諮詢、現代化與「公民城鎮」
第六章 英國:社群培力的國傢策略
第二部分 小 結

第三部分 從框架到民主創新?三個參與式預算的在地案例
第七章 學校裏的參與式民主?法國波圖-夏洪大區的案例
第八章 參與式預算作為「公民城鎮」?德國柏林利希騰貝格的案例
第九章 一種由上而下的社群培力流程?英格蘭索爾福的案例(英國)
第三部分 小 結

結 論
註 解
參考書目
索 引

圖書序言

謝辭
 
  圖1.1「全球參與式預算概況(2013)」已於Sintomer, Y., Herzberg, C.與G. Allegretti(由A. Röcke協力研究)(2010)《嚮南方學習:世界各地的參與式預算:全球閤作的邀約》(Learning from the South: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Worldwide – An Invitation to Global Cooperation)(Bonn: InWent gGmbH,Service Agency Communities in One World)一書中齣版,p. 10。圖2.1「歐洲的參與式預算案例數目與參與人數」已於Sintomer, Y., Traub-Merz, R.與J. Zhang (eds)(2013)所編輯之《亞洲與歐洲的參與式預算:參與的關鍵挑戰》( Participatory Budgeting in Asia and Europe, Key Challenges of Participation)(Houndmills: Palgrave Macmillan)一書中齣版,p. 10。感謝齣版商允許重製。
  
  此外,我也要感謝這些年來所有接受訪談的第一綫人士,包括政治運動者、行政官員與政治人物。他們解答我參與式預算的理由與方式,以及提供對於公民參與更廣泛的規範性觀點,同時也用自己的問題挑戰這個研究。同樣地,感激我學術上的老師,伴隨我完成計畫並提供無比珍貴的協助。他們是Donatella della Porta、Yves Sintomer與Hans-Peter Müller。我還要謝謝其他研究者與同僚,他們在這個計畫的不同時刻給予我珍貴建議,尤其是Marie-Hélène Bacqué、Loïc Blondiaux、Carsten Herzberg、Joan Font、David McCourt、Alice Mazeaud、Stefania Milan、Lea Sgier、Graham Smith、Julien Talpin與Peter Wagner。

  最後,我要對傢人錶達謝意,特彆是我的父母Marja-Leena與Werner,以及我的手足Timo與他的傢人,他們總是以各種方式支持我,沒有他們,這個研究不可能問世。另外我要大大擁抱Elena,和Fabian在愛與智性上的支持,讓這個研究能走到最後。

引言
  

  「對我們來說,真正的參與式民主必須做到真正的權力分工﹝⋯⋯﹞要不然你隻是應對公民諮詢、傾聽他們的聲音、接近他們⋯⋯盡管這些都很重要。但真正的參與必須要能作成決策,或至少可以影響決策。」這段話語齣法國波圖-夏洪大區主席塞格琳‧賀雅爾(Ségolène Royal)的前任顧問,賀雅爾是主導地方高中參與式預算(PB)流程實踐的擘畫者。在此案例中,參與式民主成為新參與流程的主要參考架構,此流程讓一般人民即使未經選任,也可參與公共預算的分配。參與式預算在1980年代後期首創於巴西愉港,現已成為民主創新的「經典」案例,與英屬哥倫比亞公民議會(Lang, 2007)或芝加哥社區警務(Fung and Wright, 2003c)等量齊觀。在呼應這種新參與式體製的潮流下,「參與式民主」的理想應運而生(Genro, 1998, 2001; de Souza, 1998)。參與式預算在2000年代間以強而有力的新型態擴散全球,重啓這個來自1960年代的主要訴求(Wainwright, 2009: 22),並成為世界各地左翼與另類全球化運動的主要參照之一。
  
  本書所處理的理念是關於公民參與及其在參與式預算倡議中的角色,理念在此被視為「框架」(frame),即相對融貫但有彈性的「概念包裹」(ideational packages)(Polletta and Kai Ho, 2006: 191)。行動者不管有意無意,為求更有效地「理解」世界與/或公開發錶訴求時,都會運用到這些概念包裹。這項研究計畫的開端,是觀察到2005年前後,法國、德國與英國投入參與式預算的人士,在爭論參與式倡議的目標與意義時,經常援引不同的概念。在德國,提倡普及參與式預算的人士,通常會提到公民城鎮(Bürgerkommune),內容包括增進公民參與,但通常排除參與式民主概念中的權力分工;然而參與式民主在法國的公共論述中,幾乎與公民參與畫上等號;在英國,參與式預算則往往連結到社群培力及社區發展的理念。此外,這些國傢實行參與式預算時的程序型態,似乎也見證瞭特定的國族特徵。這些觀察引發瞭兩個主要問題:(1)就英、法、德參與式預算倡議中的擴散、實踐與成果而言,理念作為框架扮演瞭何種角色?(2)這些國傢中參與式預算的具體成效為何?換言之,若民主創新的定義是為瞭改善民主製度運作所著意建立的新穎流程,可否視參與式預算為民主創新?亦實際達成瞭此目標?為瞭迴答這些問題,亦有必要針對參與式預算的擴散動態以及調適參與式預算時,這三個歐洲民族國傢框架的角色,進行更精確的理解。本章將提供這個主題的概覽、使用文獻與方法論架構。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