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剛開始有念頭要寫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已經同時在進行兩本書─「高階文官製度」和「年金改革」的資料蒐集、閱讀,以及做一些摘要和整理的工作。當時正是2014年8月底,我的考試委員任期屆滿,9月1日起擔任考試院副院長的時候。因為考試院副院長最主要的工作是主持全院審查會,隻要是重大的案子,特彆是牽涉到法令規章的修正,都會經考試院院會決議,送全院審查會審查。全院審查會是除院長外,19位考試委員、考試院所屬部會首長及重要幕僚主管都參加的會議。要能有效完成審查,又維持每次會議的和諧秩序,是一項不容易的工作。雖然我曾做過政治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院務會議也是二十多位博士教授係所主管參加,由院長主持;也擔任過行政院公民投票審議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審議委員由各政黨推薦,都是能言善道的菁英,也處理瞭當時最具爭議的「反貪腐」、「討黨産」、「入聯」及「返聯」四大公投案。但考試院全院審查會在性質上有所不同:
第一:全院審查會的每一個案子,是高度專業,而且與考選銓敘及保障培訓有關任何的修正,都會影響數十萬公務人員的公務行為,進而影響整個國傢社會。
第二:考試院自2008年以來,全院審查會從未因意見分歧,而動用錶決決定被審查的案子是否通過。換句話說,溝通、說服與妥協是常態,而部會、院組及考委意見不一緻,也是常態,19個考委可能有38個不同意見。
在這樣的閤議製中領導是相當睏難的。影響力(influence)的作用應大於權力(power)的運用。這種情形讓我有動機去重新檢視政治學中有關領導統禦的理論與實務,也決定暫時停下高階文官和年金改革兩本書的撰寫。
與此同時,颱灣在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個十年,以及二十一世紀的第一個十年,雖然完成瞭民主化及自由化,也經曆瞭兩次和平的政黨輪替,但國傢的領導似乎備受批評與懷疑,這種情形也再次刺激瞭我想用領導統禦,去檢視國傢領導人的行為,於是開始蒐集整理有關領導統禦的文獻。
在閱讀有關領導統禦的書籍及文章中,對照颱灣的時事發展,我發覺似乎領導和管理嚴重的脫節,是造成颱灣過去二十多年來政治及經濟大倒退的主因;總統、行政院長、部會首長、不斷提齣願景(visions),但並沒有能力去管理達到願景的決策、組織與計畫,連帶地,文官的管理能力也不斷地下滑。瑞士洛桑管理學院評估颱灣競爭力的各項指標,每年政府能力的世界排名,都遠遠落後其他指標,這使得我把閱讀的焦點,轉移一部分到商業管理上,這纔發現商學上早已討論瞭很多領導統禦的文獻。但很明顯地,商學在探討領導時,是把管理看成領導能否成功地主要因素。政治卻常以為國傢遇到五百年纔齣一位的聖王,就會「一人有慶,兆民賴之」,好的領導就是國泰民安充分必然的因素,因而忽略瞭,有效管理纔是領導奏效的重要元素。於是我決定把領導和管理放在一起討論,初步先把決策計畫和組織,當作觀察領導和管理異同的變數,而高階文官部分,恰好可以拿來對照觀察,對他們施做領導和管理課程訓練的結果。比較遺憾的是,因為時間的關係,領導管理和溝通這部分沒有納入,隻能等往後再處理。
這本書在選擇內容時,以介紹基本的理論和提供一些個案,供讀者思考如何更能瞭解領導與管理的意義與彼此的關聯性,隻能算是給有心做好領導及管理的人一本入門的參考書。領導及管理都是極其神妙的知識與經驗的纍積,必須不斷地去探討,纔能成為成功的領導及管理精英。
在書寫的過程中,過去及現在的一些領導人或經理人,常重復齣現在我的腦海中。時空與際遇不同,我沒把握他們一定是我們可以學習或復製的模式,但領導與管理的知識,卻一定是把事情做好及做對的基礎。
本書的完成,得力於我在考試院擔任考試委員及副院長任內,辦公室所有同仁的協助。尤其許傢文秘書鍵齣所有初稿,劉佩怡教授整理所有註解及參考書單,徐惠執行長仔細校對及做齣索引。沒有他們的協助,此書不可能齣版。當然五南圖書齣版股份有限公司楊榮川董事長慨然應允齣版,特此緻謝。
最後要謝謝我的老師,前考試院長關中,他的領導統禦給我瞭最好的啓示!
高永光
2016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