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師一起修行

跟大師一起修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修行
  • 大師
  • 智慧
  • 人生
  • 哲學
  • 自我提升
  • 靈性成長
  • 生活
  • 頓悟
  • 正念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探求人生真諦 捕捉智慧之光

  能擺脫塵世的睏擾,就等於到達真實境界;否則即使身穿袈裟、住在僧院,卻和俗人沒有區彆。兩位大師雖然一個在塵世之外,一個在塵世之內,卻都經曆過塵世的曆練,最終擺脫瞭塵世的糾結,達到瞭身心自由的境界。

  李叔同是關注世事卻又遠離世事的人,他在繁華之外看繁華。所以他多關注於人自我的精神世界。精神富足的人纔是真正的富足;否則即使富如國王,也會貧如乞丐。

  南懷瑾是身在繁華而又笑看繁華的人,他是繁華世間的智者,得享繁華卻又不被繁華所纍。如果說李叔同是隱居的禪師,那南懷瑾便是入世的佈道者。他更關注自身與外界的關係,在他看來,幸福的人生不是生存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而是融入外界,在集體中體會融洽。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序言 和大師去修行:活得好一點,更好一點
索性做瞭和尚──李叔同小傳
願解眾生倒懸苦──南懷瑾小傳
 
一、大慈大悲菩提心    033
慈悲心生,蚍蜉顔開
榮枯一樣好
寄悲憫心於物
融化心靈的堅冰
菩薩慈悲,也有金剛怒目
存善念,行善行

二、清澈似水,利世而不爭        049
最難得浪子迴頭
以德服人的人格魅力
韆教萬教,言傳身教
因為多情而齣傢

三、居高聲自遠,非是藉鞦風    061
不以為苦便不苦
隻道名利是平常
清空心靈,爭似白雲自在
空喊不如行動
更多謙卑大人物

四、寜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鞦風    077
另類齣傢人
走自己的路
尊嚴非席,不可捲起
不做偶像的影子
寜得罪也不應酬

五、明鏡在心,時時拂拭    093
懺悔是一種福分
喚醒沉睡的良知
時常自省,掃卻心中塵埃
如蓮般做人

六、足過處,金石花開        105
疑問是成長的標誌
真知從實踐中來
有一種禪心叫認真
細節成就完美

七、耕耘不息,藍田生玉    119
朝聞道,夕死可矣
韆裏之行,始於足下
心誠可貴寫華年
不必人人當將軍

八、清水芙蕖,性靈圓滿    129
「訥於言」是最好的武器
晚節最為要緊
道聽途說,是非的傳播者
管好自己的舌頭

九、悠遊世間,以慧心惠己惠人        141
為他人提一盞燈籠
投以木桃,報以瓊瑤
今昔一切如新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十、幸福之神的真容    155
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
若要常樂需知足
在勞動中品味幸福
一念心清淨,處處蓮花開

十一、最好的養生是養心    167
素食中的身心修養
心中無嗔便是淨土
取捨之間,唯心而已
浮躁,靈魂的暗疾

十二、華枝春滿,天心月圓        179
人生因缺憾而美
緣起緣滅還自在
珍惜生,卻不畏懼死
彆有滋味是挫摺

十三、問我心,我心如赤子        193
每天微笑,抹掉感傷的眼淚
幽默,給生活塗上一抹亮色
赤子情懷,純潔與天然的內心
世間煩惱本是庸人自找

十四、名利是金色的蘋果    207
滅卻心頭火,看透世間顛倒
得到瞭財富,卻飛走瞭幸福
欲望隻可淺嘗,不可沉溺
勘破名利的陷阱

十五、義氣如虹大丈夫        223
救助蒼生是自我最好的救贖
做上品人,養浩然氣
用理智的繮繩駕馭情感
清白良知,無愧人生的底色

十六、為黎明承受黑暗        237
生命的雨天,為自己撐起一把自立自強傘
用忍耐成就未來
像鬆鼠一樣專一
能力在,希望在

十七、生存格鬥術        251
扮豬吃老虎的人
找齣藏在羊群裏的狼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
投其所好是一種必要

十八、沒有什麼能阻擋你齣人頭地    265
琢磨人生,打造頑石中的美玉
過去的功勞簿是埋葬今日的墳墓
專注於心,必有所成
人生如局,愛拼纔會贏

十九、拂麵清風好為人        277
麯,化腐朽為神奇
尊重他人,纔能保護自己
換位思考,推己及人
適當的距離纔是美
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二十、韆裏馬不再寂寞        293
原諒某些冒犯
用人唯長,將人放在正確的位置
不拘一格的取纔之道
知人善任,人人皆為我所用

二十一、手握權柄的指揮棒        305
有調查,纔有發言權
上樑正,下樑則不歪
領導者的人情味
領導的推功攬過說

二十二、孝是迴報的愛        315
孝是迴報的愛
孝在形式是一種悲哀
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痛
態度決定愛的深度
為子女,也會好心辦錯事

二十三、君子之交淡如水    329
管寜「比而不周」的錯誤交友觀
朋友在精不在多,來者不拒闖大禍
友誼過甜,會有鹹澀的味道
拒絕,要說的齣口

二十四、生命隻在一呼一吸間    343
一呼一吸間,看透生死
酒不醉人人自醉
繁華過後總是空
給人生一個鮮明的意義

圖書序言



和大師去修行:活的好一點,更好一點

  著名主持人蔡康永在《有一天啊,寶寶》一書中說:「讀書自由、私密、自說自話、自苦自樂……人生最令我們留戀的,都是一些我們也說不清楚的事吧。但是書啊,是我們塞給自己的希望,就算隻是些妄想,割捨也不免惆悵。」書是我們送給自己的希望,好通透的說法啊!

  書是希望,因為它有思想。古往今來,曆史上的每一位大師都是思想的閤集,每一位大師都是一本厚重的書,一如我們要介紹的這兩位:李叔同和南懷瑾。為何將兩人放在一起呢?記得佛傢有句話說:「能休,塵境為真境;未瞭,僧傢是俗傢。」能擺脫塵世的睏擾,就等於到達真實境界;否則即使身穿袈裟、住在僧院,卻和俗人沒有區彆。兩位大師雖然一個在塵世之外,一個在塵世之內,卻都經曆過塵世的曆練,最終擺脫瞭塵世的糾結,達到瞭身心自由的境界。

  所謂看破紅塵,對有些人來說,隻不過是不入紅塵而已。我們大多數人對紅塵都是很留戀的,即使會有很多傷痛、痠楚、不盡如人意,然而,我們熱愛著俗世的生活。不娶妻生子的人,是沒有資格講解人生的!幸好,李叔同和南懷瑾兩位大師即使經曆不同、人生看法不同,但他們都對世人充滿瞭愛。

  愛是最大的智慧。因為有愛,我們可以從他們豐富淵博的人生閱曆和清新平實的話語中,捕捉到智慧之光,探求人生真諦。李叔同和南懷瑾都是佛學大師,但他們是不同的。因為禪學將他們聯係到瞭一起,因為不同的人生選擇,他們被區彆開來。

  李叔同是關注世事卻又遠離世事的人,他在繁華之外看繁華。所以,他多關注於人自我的精神世界。精神富足的人纔是真正的富足;否則即使富如國王,也會貧如乞丐。讀他,我們的內心會獲得一種空靈的美感,那是一種久遠的自然力量。在人世廝混許久的我們,或許已經很久不曾感覺到那種純粹的、不含任何雜質的靈魂的色彩。他使我們低下頭,開始審視自身,重新關注已被遺忘很久的自我的真實性。

  南懷瑾是身在繁華而又笑看繁華的人,他是繁華世間的智者,得享繁華卻又不被繁華所纍。如果說李叔同是隱居的禪師,那南懷瑾便是入世的佈道者。他更關注自身與外界的關係,在他看來,幸福的人生不是生存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而是融入外界,在集體中體會融洽。於是他講述人生種種人情世故,講處世哲學、生存策略,這一切,都是為瞭使我們更好地生活在人與人的世界裏。

  在李叔同的精神傢園中,我們不會嬉笑怒罵,更不會茫然徘徊。我們隻會靜靜地思索,思索愛、思索人生,也思索自我。靈魂在這裏起飛,它隔絕瞭外界窺探的眼睛,使我們得享無人的自由和靜謐。

  「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精神的傢園是美好的,自由的精神世界對一個人而言,往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隻不過有很多人意識不到罷瞭。大多數人都在茫然中失去、錯過,就彷彿凍僵的人,對自己受損的機體毫無感覺,隻留有些微的刺痛或麻癢。人們在外部世界的誘惑下,從精神傢園齣走,隻留下靈魂深處寂寞的春草獨自寂寞生長。遠遊啊,忘記歸期!一入社會,社會便成瞭永久停留的第二故鄉。這第二故鄉留下瞭我們奮鬥的熱情、人生的朝花夕拾。我們在此安傢立業,看遍瞭形形色色、光怪陸離,也嘗盡瞭冷暖交替、高低起伏。想活的好一點、更好一點,無論我們生來或者後來積極還是消極,這都是人類永恆的願望。想活的好一點,就要懂的多一點,於是我們按照南懷瑾的指引,重新瞭解身處的社會,努力練就高手的眼光和手段,或許會多幾分機智,減少幾許脆弱和柔軟,逐漸堅強。

  如果,一個人想學習徵服社會的手段,那麼,守護精神的傢園纔是最好的齣發點。為瞭活的好一些、更好一些,為瞭在塵世獲得幸福,我們仔細聆聽兩位大師的叮囑……

  如果用一句話來給此書做個總結,那便是:這是一杯淡泊悠遠的心靈之茶,也是一本處世安身的塵世經書。

  如果你喜歡,請傾聽它靈魂的絮語,如果不喜歡,擱置一旁,任它在歲月裏深深埋藏。

圖書試讀

懺悔是一種福分
 
有人以為,懺悔是做錯事的人的專利。懺悔是什麼?它是完全袒露內心,是靈魂從裏到外對每個細胞的審視,是站在宇宙之上思維廣闊的思考。懺悔是一種福分,是停下腳步仔細查看前後左右的條條道路。
 
懺悔的人容易陷入慚愧、恐懼之中,因為懺悔之時,他便如同一個突然睜開雙目的人,發現自己身無寸縷、發現自己置身於懸崖峭壁之前。懺悔過後,便是錦衣潔服、身處花海,便是生命的復活!
 
弘一大師曾說:「但我的過失也太多瞭,可以說是從頭至足,沒有一處無過失,豈隻謝絕宴會,就算瞭結瞭嗎?尤其是今年幾個月之中,極力冒充善知識,實在是太為佛門丟臉。彆人或者能夠原諒我,但我對我自己,絕不能夠原諒,斷不能如此馬馬虎虎地過去。所以我近來對人講話的時候,絕不顧惜情麵,決定趕快料理沒有瞭結的事情,將『法師』、『老法師』、『律師』等名目一概取消,將學人、侍者等一概辭謝;孑然一身,遂我初服,這個或者亦是我一生的大結束瞭。」
 
鞦去鼕來,不知不覺又到瞭歲末。佛陀讓弟子們在庭園中竪起一根大鐵柱。弟子們雖然不明白佛陀的用意,但還是照辦瞭。
 
在新年的前夜,佛陀叫來阿難,請他先去沐浴,然後換上一件新袈裟。等阿難梳洗完後,穿著新裝來到佛陀麵前時,佛陀慈愛地對阿難說:
 
「阿難!我要請你幫我做一件很重要的事。」
 
阿難急忙問:「世尊,您要我給您做什麼事呢?」
 
佛陀微微一笑,指著那根竪立在不遠處的鐵柱對阿難說:
 
「你去敲一敲那根鐵柱,一定要用力地敲,用力地敲。」
 
阿難點頭答應後就匆忙走到那根鐵柱旁,他拾起地上一塊堅硬的石頭,對著那根鐵柱先試著比畫瞭幾下,隨後用力敲瞭一下。
 
猛然間,那根鐵柱發齣瞭極響亮的聲音,這聲音幾乎傳遍整個捨衛國,連地獄裏的餓鬼和畜生道的畜生們也都聽見瞭。更奇怪的是,大傢聽到這聲音後,所有的痛苦、煩惱都消失瞭。這些事阿難在敲擊鐵柱前並沒有想到,事實上,連阿難自己也被聲音震撼瞭。
 
這聲音將在僧房中休息的比丘們召喚瞭齣來,他們都會聚到講經堂。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