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更好的問題

問更好的問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能引領小孩思考+有邏輯的好問題=更好的問題!

  教育部國中小閱讀推動計畫主持人、 臺灣讀寫教學研究學會理事長 ――陳欣希教授,繼2010年《問好問題》後,推出《問更好的問題》,一組能引領小孩思考、有邏輯的好問題,就是比「好問題」還要「更好的問題」。

  文本分析,是設計「更好的問題」的關鍵。扎實分析以設計更好的問題――
  step 1:瀏覽註記以留下印象
  step 2:整理訊息以讀懂內容
  step 3:比較文本以讀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step 4:思索想被看見的訊息
  step 5:設計問題並標示答案
  step 6:八指標檢視問題品質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本書以知識繪本(《嗯嗯太郎》、《怎麼還沒來》)及故事繪本(《無尾熊和小花》、《圖書館老鼠》)為例,呈現提問設計歷程與成品,並安排部分步驟讓讀者實作,引導讀者培養文本分析能力,從中習得如何設計出「更好的問題」,以及如何延伸、運用「更好的問題」。書末附有延伸練習(《鳥兒的家》、《愛蓋章的國王》、《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我是美國女總統》、《原來宇宙是這樣子啊!》),引導親師生感受閱讀的意義,如何將大量閱讀,轉換為孩子實際擁有的閱讀能力,引領閱讀新思維。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陳欣希


  她是誰?
  一個說自己「願」很小,卻讓人覺得「志」很大的教授。

  她是誰?
  一個讓現場老師無法嗆聲說:有本事,你來教教看的教授。

  她在哪裡?
  在臺北、在屏東、在花蓮、在離島……全臺城鄉走透透,都是為了推動閱讀。

  她在哪裡?
  在大學、在中學、在小學,也在幼兒園,出現在各級學校,還是為了推動閱讀。

  這位教授,擁有近乎偏執的亞斯性格,事必躬親且力求品質,這件事就是─「推動閱讀」!

  ―—苦力團隊小花老師對作者的側寫
 

圖書目錄

作者序 問更好的問題,引領新思維!∕陳欣希 2
 
壹、觀念篇 10
★如何定義「好問題」? 11
★如何判斷「好問題」與「更好的問題」? 15
★如何設計「更好的好問題」? 25
★如何選擇「適合設計提問」的文本? 32
★如何培養文本分析的能力? 39
 
貳、知識繪本篇 48
★知識繪本的共通點與個殊性 49
★欣希示例:《嗯嗯太郎》 50
step1:瀏覽註記以留下印象
step2:整理訊息以讀懂內容
step3:比較文本以讀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step4:思索想被看見的訊息
step5:設計問題並標示答案
step6:八指標檢視問題品質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使用者的回饋
★實作練習:《怎麼還沒來》 76
step1:瀏覽註記以留下印象
step2:整理訊息以讀懂內容
step3:比較文本以讀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參考孟月老師的版本
step4:思索想被看見的訊息
參考孟月老師的版本
step5:設計問題並標示答案
step6:八指標檢視問題品質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參考孟月老師的版本
使用者的回饋
★延伸練習:《鳥兒的家》 93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延伸閱讀,問更好的問題 95
 
參、故事繪本篇 96
★故事繪本的共通點與個殊性 97
★欣希示例:《無尾熊和小花》99
step1:瀏覽註記以留下印象
step2:整理訊息以讀懂內容
step3:比較文本以讀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step4:思索想被看見的訊息
step5:設計問題並標示答案
step6:八指標檢視問題品質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使用者的回饋
★實作練習:《圖書館老鼠》 121
step1:瀏覽註記以留下印象
step2:整理訊息以讀懂內容
step3:比較文本以讀出特色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參考小樹老師的版本
step4:思索想被看見的訊息
step5:設計問題並標示答案
參考小樹老師的版本
step6:八指標檢視問題品質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參考小樹老師的版本
使用者的回饋
★延伸練習:《愛蓋章的國王》 147
整理文本分析的結果
整理問題設計的結果
★延伸閱讀,問更好的問題 149
 
結語 150
★習慣閱讀→理解閱讀→策略閱讀 151
★延伸練習:《麥基先生請假的那一天》 154
★延伸練習:《我是美國女總統》 161
★延伸練習:《原來宇宙是這樣子啊!》 167
 

圖書序言

如何設計「更好的好問題」?
 
文本分析,是設計「更好的問題」的關鍵。
 
您一定有這樣的經驗:無法體會某一本書的「好」,經過專家解讀後才恍然大悟⋯⋯是的,大人就像書評家,要能「看見」文本的好,才能引領小孩看見趣味與深度;但和書評家不一樣的是:我們不直接告訴小孩「我們的看見」,而是以提問邀請小孩合作思考。一來,合作思考常能增加閱讀的樂趣;二來,「小孩的看見」也會讓大人眼睛為之一亮喲!
 
既然文本分析是關鍵,那要如何進行呢?
 
拿到一本書時,至少要進行三次閱讀:
 
第一次閱讀:留下印象
 
第二次閱讀:讀懂內容
 
第三次閱讀:讀出特色
 
上述是「結果」,那麼「方法」為何呢?請往下看∼
 
第一次閱讀:註記感興趣與疑惑,以留下印象
 
第二次閱讀:整理各部分的訊息,以讀懂內容
 
第三次閱讀:與其他文本相比較,以讀出特色
 
如何培養文本分析的能力?
 
許多夥伴已發現:要能問更好的問題,關鍵是「文本分析能力」!
 
如何增能呢?方法無他,唯有—
 
大量閱讀,系統整理,建立閱讀基模。
 
以下,欣希先解釋「基模」(schema)的重要性,再帶著您實作「如何在大量閱讀中有系統地整理文本」。
 
學習與「基模」有關。
 
人們的學習, 是在理解事物的過程中,主動藉由「既存的知識結構」提取舊記憶以「同化」(assimilation) 或「調適」(accommodation)新訊息之歷程。而所謂「既存的知識結構」,即是「基模」。
 
以兩歲小孩的學習為例。
 
當小孩第一次看到「四隻腳、會跑的東西」,大人會告訴他們:「這是狗狗」,小孩腦中就有了「狗」的基模。
 
下一次,小孩看到「四隻腳、會跑的東西」,說出「狗狗」的字眼,大人給予讚許:「對,這是狗狗。」此時,小孩能以既存的基模同化新訊息,就會更「加強」其原有想法。再下一次,小孩又出現相同反應,但大人卻說:「這是貓咪。四隻腳、汪汪叫,是狗狗;四隻腳、喵喵叫,是貓咪。」此時,小孩既存的基模與新訊息產生衝突,便會調適、修正其原有基模。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