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序言
誰有興趣拍紀錄片
走進任何一個紀錄片影展你會看到各種不同的導演―老的、年輕的、害羞的、直率的、心事重重的、內向的、外向的、身材高大的與嬌小的,大部分人友善、謙遜而且容易親近。他們透過自己的影片來訴說深刻的事情,既謙和又真誠,跟他們在一起你像在自己家裡一樣。這些導演的作品不論是長的或短的,都帶著你走上一段你所不知或沒有預期的神祕旅程。例如鮑威爾.洛辛斯基(Pawel Lozinski)12 分鐘的片子《姐妹》(The Sisters, 1999,波蘭;圖1-1),只不過拍攝了一對老姐妹在天井長凳上的爭吵過程,老的那個要妹妹去走走讓人工髖關節動一動,但每次妹妹總是微笑迴避。兩人每次抱怨對方時都很有心機地向著攝影機說話,老姐姐說爸媽太寵妹妹讓她懶慣了,妹妹則說姐姐一直對她頤指氣使。這部片子以一種深刻的真實觸動了你:手足之間都是一樣的,爭吵如同每日必做的儀式不可或缺,但是時光不留人。中間的一人可能瞬即離世,兩人以吵吵鬧鬧互相安慰的一生也將走向寂靜。
另外像是麥可.摩爾(Michael Moore)執導的長片《健保真要命》(Sicko, 2007,美國;圖1-2)就帶來諷刺漫畫式的辛辣真實。人們感受美國健保系統崩裂的恐怖經歷,片子從此開始,然後透過導演的特殊風格—嬉鬧又超現實的衝撞,麥可.摩爾運用這個諷刺的案例,把利潤導向的美國健保系統塑造成一個滑稽的存在。他指出美國人被洗腦了,以致相信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式的健康服務都比較差—也就是共產社會那一套。接著他呈現加拿大、法國、英國以及古巴真正享受到的健保,而數百萬自認社會條件比較優越的美國人卻是享受不到的。
每部影片既有趣又有娛樂性,但是又讓你沉思。因為紀錄片可以用很多方式來向觀眾呈現它對真實世界的想法,每個作品都別具特色。今天的紀錄片製作者可以運用各種充滿想像力的說故事方式來引導我們認識真相:他們可以放大不為人知的細節,發掘親密但又不太對勁的關係,將歷史性大事件按時間編排,或者向當權者說真話而使得舉國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