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放不下:發菩提心,讀菩薩故事

放下,放不下:發菩提心,讀菩薩故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菩提心
  • 菩薩故事
  • 放下
  • 修行
  • 佛教
  • 心靈成長
  • 智慧
  • 解脫
  • 禪修
  • 人生哲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放下,放不下,每天發生;
放下,放不下,一輩子的修行。

從菩薩的故事裏感悟生命的真意,
在清涼聖境中遇見更好的自己。

  本書將佛教的智慧融入到文殊、觀音、普賢和地藏四大菩薩的傳奇故事中。讀瞭這些故事,你會找到讓心靈自在的答案。

  中國佛教裏有“四大菩薩”,即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和地藏菩薩。這四位菩薩代錶瞭佛教四種修行方式:開悟、發心、修行、願力。

  開悟,便是要提升自己的智慧,光有善心而無智慧,其實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不容易明辨是非,所以需嚮文殊菩薩請教智慧。

  發心,我們要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純潔,要如觀音菩薩一樣充滿瞭慈悲心,為他人著想,不自私,有貢獻精神。

  修行,便是要去做,光發心而不做,等於沒有修行,隻有像普賢菩薩一樣,能夠自律其的,纔是真正想到做到的。

  願力,便是誓願的力量,所以地藏菩薩的齣現,便是告訴大傢:一切的準,最後都要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

  讀菩薩的故事,就是讓大傢明白,菩薩不是一日造就的,唯有對自身堅定的修行,纔能渡過苦海,到達淨土。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彭友智


  ●傳統文化業餘研究者與民俗專傢,對於民間信仰尤為專精,知識豐富見解獨到。
  ●目前專注於中國道教史、佛教史的研究整理與撰寫工作。
  ●著有《流傳韆年的道教故事》、《道教諸神背後的真實故事》、《佛教諸佛的100個故事》、《100個宗教聖地,100個故事》等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助眾生成佛如父如母—智慧超群的文殊菩薩
第二章 楊枝甘露拯救世間悲苦—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
第三章 唯修行方能證佛果—德行卓著的普賢菩薩
第四章 地獄未空誓不為佛—大孝大願的地藏菩薩

 

圖書序言

自序

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


  還未研究佛法那時,曾有個剛修佛的朋友勸我學佛。

  其實,佛法講求一個「緣」字,未與之接觸,就如同不遊泳不知水有多深一樣,是不懂其中精妙的。

  當時,我婉言拒絕。

  他為瞭打動我,便舉例問:「那你每迴去寺院,都拜佛嗎?」

  我說拜啊!

  他頓時很高興,說:「你既然不相信佛法,為何還要去拜那些佛和菩薩呢?」

  我想都沒想,就告訴他:「因為那是人世間的真、善、美。」

  他聽瞭,不以為然的樣子,見無法說動我,隻好作罷。

  我卻覺得我說得沒錯,每當我去寺廟,總會看到無數善男信女閉著眼睛,虔誠地對著佛像許願,有的甚至流下淚來。

  此時,無論人們的模樣如何,都隻有一個錶情,那就是虔誠,而莊嚴的佛像,便是凝聚著眾生美好願力的所在。

  不知大傢有沒有發現,其實自己跪拜祈願的,正是自己的心啊!是自己最純潔的思想,哪怕是祈求發大財,那也是純粹對財富的一種渴求,而財富,為什麼就不能是美好的呢?

  所以在寺院中,人們由於擁有信仰,而顯示齣瞭美好的一麵,這不正是佛和菩薩存在的意義嗎?

  你看寺廟裏的功德箱,承載著人們的願望,有哪個人敢犯貪念把錢搶走?在寺中,又有哪個人敢大聲咒罵發脾氣?

  我的傢鄉有一座小廟,供奉著一棵生長瞭韆年的銀杏樹,每當金鞦時節,那樹結滿瞭銀杏果,沉甸甸的果實壓彎瞭枝條,盪在人們觸手可及的半空,另有很多成熟的果實掉在瞭地上。

  可是,沒有一個人會伸手摘一顆果實,哪怕是掉在地上的,也不去碰,因為既然說樹有靈性,那便該對其恭敬,不應冒犯。

  末法時代,雖然佛法離我們越來越遠,但可喜的是,人們依舊固守著心頭的那方淨土,對著佛和菩薩頗為敬仰,不正說明,人世間的真、善、美,其實一直都未消失嗎?

  《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佛與菩薩,是真理、是美好,本沒有形狀,卻為瞭普渡眾生,而化作具體的實相齣現在人間,這是佛法的慈悲啊!

  佛在涅槃時,預言自己離世後一韆年,佛法的影響開始消退,再過一韆年,人們的貪慾膨脹,業障變深,幸好菩薩為瞭幫助眾生,仍舊在人間不遺餘力地施展著功德,而文殊、觀音、普賢、地藏四大菩薩,代錶智慧、慈悲、修行、願望,規範著人間的秩序,纔能讓眾生不為心魔所迷惑。

  大乘佛法說,一切眾生皆可成佛,菩薩能幫助我們修正自己的心,可以護持我們,但真正能幫助我們的,唯有我們自己,那便是多行善積德,纔能産生福報。

  修行全靠自身,菩薩隻是引路人。
 

圖書試讀

迎世尊劈山造國—尼泊爾的誕生
 
早在釋迦牟尼齣世前,文殊菩薩就已經得知娑婆世界將要迎來一位功德無量的佛陀。
 
當時文殊菩薩還是寶積佛,他掐指一算,料到釋迦牟尼佛將在南瞻部洲之南,印度的東北部齣生。
 
當時的印度很大,囊括瞭如今的尼泊爾地區,所以佛教始終認為釋迦牟尼生在印度。寶積佛心中喜悅,就趕緊前往世尊即將誕生的地方去視察。
 
他準備在該地降下祥瑞之氣,讓漫山遍野長滿芳香宜人的綠樹鮮花,讓乾涸清冷的岩石流齣清冽甘甜的瀑布溪流,讓天空布滿祥雲和珍禽,讓大地遍布珍寶和神獸。
 
他想得很美好,可是跑過去一看,不由得有些吃驚。發生瞭什麼事呢?
 
原來,釋迦牟尼誕生的地方居然是一個大湖,那裏生長著一朵神奇的蓮花,會發齣耀眼的光芒。
 
寶積佛站在雲頭嚮下俯瞰,心想:「此湖好大,可是,釋迦牟尼佛怎麼可能在水裏齣生呢?」
 
寶積佛看著下方一望無際的山嶺,心中思索著解決的辦法。
 
突然,他的眼睛一亮:「如果將山劈開一條縫,湖水不就能排齣去瞭嗎?不僅如此,還能讓很多人住進來。」
 
寶積佛仔細觀察瞭一下地形後,就趕緊前往五颱山召集信眾。
 
他詢問道:「我如今要開創一個新的國傢,該國將會有一位德高望重的世尊誕生,為瞭迎接世尊,需要開疆闢土,有誰願意跟我一同前往?」
 
當下,有一些人舉起雙手,錶示願意追隨寶積佛前往新的地方。
 
隨後,寶積佛再次來到大湖上空,用劍把湖的南麵一座山峰劈開。瞬間,群山震動,煙氣彌漫,眾山之間裂開瞭一條大縫,湖水瀉走,形成瞭今日的加德滿都榖地。寶積佛還以自己的名義在這裏建立瞭一座城,名為曼殊帕坦,就是今日的德瓦帕坦。而那個把湖水瀉走的山峽,今日被稱為佐帕爾。
 
隨寶積佛一同前往的那些人就在榖底上住瞭下來,他們勤懇地搭建瞭很多房子,然後又種瞭很多稻米和瓜果蔬菜,使得人丁興旺,逐漸形成瞭一個國傢,也就是後來的尼泊爾。
 
就是因為文殊菩薩的美好傳說,如今的尼泊爾佛教徒對五颱山都有著深厚的感情,每當他們來五颱山朝拜時,都會雙手閤十不離胸前,嚮文殊菩薩錶達自己的敬意。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