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堅湯方實戰錄

彭堅湯方實戰錄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中醫
  • 方劑
  • 湯方
  • 臨床
  • 經驗
  • 彭堅
  • 中成藥
  • 實戰
  • 傳統醫學
  • 養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這是一本既有理論高度、又有臨床實用價值的中醫學術著作。撰寫人是湖南著名的醫史文化學者、中醫臨床名傢。作者齣生於名中醫世傢,當過中醫學徒,具有研究生學曆,從事中醫臨床、教學、學術研究40餘年,將其大半生心血熔鑄一爐,撰成本書。<彭堅湯方實戰錄>,詳細介紹瞭作者對200餘首經方、時方、單方、驗方的臨床運用心得,重點展示瞭作者獨到的用方思路、臨床體驗,介紹醫案140餘則,包括內科病、婦科病、兒科病、中老年病、五官科病、骨科病、皮膚病、惡性腫瘤等8個專科的疾病。本書用第一人稱寫成,以作者的心路曆程和讀書臨床所獲為主要綫索展開。視野廣闊,學識豐富,文筆優美,醫案真實,細節生動,讀來引人入勝。不僅為希望全麵瞭解中醫的眾多讀者鋪設瞭一條入門之徑,而且為廣大中醫院校的師生、中西醫臨床醫生,提供瞭一份厚重詳實、見解獨到、迴味無窮、可師可法的臨床讀物。
懸壺濟世的古今醫案探微:一部跨越時空的臨床智慧結晶 導言: 在浩瀚的中華醫藥典籍中,每一部流傳下來的醫書都承載著先賢們畢生的心血與臨床實踐的深刻印記。我們即將探討的這部未命名、不涉及《彭堅湯方實戰錄》的著作,是一部旨在深入剖析曆代名傢在復雜疑難病癥中的臨證思路、遣方用藥的精妙考量,以及對經典方劑在現代臨床中靈活變通應用的深度輯錄。它不求麵麵俱到,但求在關鍵節點上,展現中醫藥學的獨特魅力與強大的生命力。 第一部分:臨證思維的錘煉——從病機到治則的邏輯構建 本書的開篇,聚焦於中醫辨證論治這一核心環節的精微之處。它並非簡單羅列癥狀與方劑,而是將重點放在瞭“思維導圖”的構建上。 一、病機溯源的層層遞進: 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從錶麵現象(如舌象、脈象、主訴)深入到內在病機。特彆闢齣專章,探討瞭“標本緩急”的判斷藝術。例如,在論述濕熱證時,如何區分是偏重於濕邪阻滯的睏重感,還是熱毒熾盛的燔灼之象,並輔以大量醫案,展示瞭經驗豐富的老中醫如何通過細微的體徵變化,迅速鎖定病機的核心矛盾。書中強調,許多慢性病並非單一病因,而是“本虛標實”、“虛實錯雜”的復閤體,需要多層次、多角度的審視。 二、治則確立的動態平衡: 本書認為,治則的確定是指導方劑選擇的綱領。書中係統梳理瞭如“培土生金”、“抑木扶土”、“滋陰降火”等經典治則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它著重探討瞭在臨床實踐中,治則的動態調整。當患者體質發生變化,或治療過程中齣現新的兼夾證時,如何巧妙地在不破壞主治方嚮的前提下,加入或調整佐使藥,實現“顧護正氣”與“祛除邪氣”之間的微妙平衡。 第二部分:方劑精解與加減的藝術——經典名方的現代解讀 本書將大量篇幅用於解析那些在中醫體係中地位顯赫的經典方劑,但其切入點獨具匠心,側重於方中藥物配伍的君臣佐使關係在特定病證中的具體體現,而非單純的藥物功效堆砌。 一、君藥的抉擇與主帥之功: 書中選取瞭數個不同類彆的代錶方劑(如解錶劑、瀉下劑、和解劑等),深入剖析其君藥的選擇邏輯。例如,為何在某個特定的感冒證中,選用麻黃而非桂枝?這背後的劑量掌控、發汗的力度選擇,以及對患者陽氣狀態的評估,都被細緻地展現齣來。 二、佐使藥的巧妙協同與製約: 對於佐使藥的論述是本書的亮點之一。它揭示瞭方中看似次要的藥物,往往是決定療效優劣的關鍵。例如,在重用溫燥藥時,如何使用一些清潤之品進行“製約”,以防耗傷陰液;或在攻下藥中,配伍少量益氣藥,以保護脾胃。這些細節體現瞭古代醫傢對藥物相互作用的深刻理解。 三、名傢醫案中的“微創新”: 本書特彆收錄瞭近現代數位名傢,在恪守古訓的前提下,針對常見病(如慢性胃炎、失眠、痛經等)進行的特色加減。這些加減並非憑空臆造,而是基於對當代人生活習慣、飲食結構變化後病機演變的深刻洞察。比如,針對現代人“思慮過度”導緻的肝鬱脾虛,某位名傢如何將逍遙散的結構進行微調,以增強健脾化濕的力度,使其更貼閤現代患者的體質。 第三部分:疑難重癥的應對與多學科視角的融閤 本書的後半部分,將目光投嚮瞭那些教科書上描述較為籠統的疑難雜癥,力求提供更具操作性的臨床思路。 一、久病入絡與瘀血的辨識: 書中對“瘀血”的論述頗為深入,並將其與現代醫學中的微循環障礙、炎癥反應等概念進行瞭間接的對照與印證。如何使用活血化瘀方劑,同時兼顧患者的正氣,避免“虛不受補”或“攻伐太過”,是本部分探討的核心。特彆強調瞭“久病多瘀”的理念,以及在治療慢性疲勞綜閤徵、頑固性頭痛時,將活血化瘀作為貫穿始終的策略。 二、虛勞證的辨證與階段性治療: 針對“虛勞”(廣義上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本書提齣瞭“分期論治”的觀點。初期側重於補益氣血津液的本源;中期針對齣現的功能衰退,重在調理髒腑功能,如脾腎雙補;後期則強調“固本培元”,注重對“先天之本”的保護,避免盲目進補而生“助濕生痰”之弊。 三、中西醫結閤的有效切入點(非處方指導): 本書並非主張完全替代現代醫學,而是探討中醫思維如何為現代醫學難以解決的癥狀提供有效的補充和調理。例如,在討論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不指明具體疾病名稱)的病機時,書中會解析其“風、濕、熱、瘀”等中醫學指徵的相互關係,並提齣通過調和氣血、扶正祛邪,輔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思路。這部分著重於中醫學的整體調節能力。 結語: 這部著作,旨在為臨床工作者提供一座溝通古代智慧與現代實踐的橋梁。它強調,中醫的魅力在於其深刻的整體觀和對個體差異的尊重。通過對一個個鮮活醫案的細緻剖析,它期望能激發讀者對經典方劑的敬畏之心,並在此基礎上,培養齣敢於在審慎原則下進行創新的臨床魄力,真正做到“師古而不泥古”,將曆代醫傢的精粹薪火相傳。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彭堅


  1948年8月生。湖南省長沙市人,祖籍湖南嶽陽縣。齣生於中醫世傢,1970年代為中醫學徒,師從伯父、湘雅醫學院中醫顧問彭崇讓先生(1902~1978),1979年考取湖南中醫學院醫學史碩士研究生,師從周貽謀先生。現為湖南中醫藥大學教授,中醫附一院門診部知名專傢。

  擅長治療頭痛,頸椎病,腰腿疼痛,口瘡,痤瘡,小兒感冒咳喘,鼻咽炎,扁桃體炎,厭食癥,婦科炎癥,痛經,閉經,子宮肌瘤,卵巢囊腫,不孕癥,乳腺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病,腫瘤等各科疾病。
 

圖書目錄

導讀/i

第一類:內科病/1

一、頭痛/1
01、大青龍湯治療外感頭痛/1
02、小柴鬍湯閤桂枝加葛根湯治療頭痛/3
03、吳茱萸湯閤溫經湯、桂枝茯苓丸治療頭痛吐涎沫/4
04、酸棗仁湯治療頭痛失眠/5
05、真武湯、潛陽丹治療頭部冷痛(血管性頭痛)/6
06、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麵痛(三叉神經痛)/8
07、散偏湯治療偏頭痛(神經性頭痛)/9
08、通竅活血湯治療頭痛(乙腦後遺癥)/11
09、頭風神方治療頭昏痛(慢性額竇炎)/13

二、胸脅疼痛/15
10、大柴鬍湯閤瓜蔞薤白半夏湯治療胸心疼痛(心肌炎後遺癥)/15
11、厚樸麻黃湯、柴苓湯等治療胸痛咳喘(結核性胸膜炎、胸水)/16
12、小青龍湯閤延年半夏湯治療咳嗽脅痛(肋間神經痛)/19
13、柴鬍桂枝乾薑湯治療右脅疼痛(慢性膽囊炎)/21
14、大柴鬍湯、烏梅丸治療右脅疼痛(肝內膽管結石)/22

三、胃痛/24
15、柴鬍陷胸湯治療心下疼痛(慢性胃炎、膽囊炎)/24
16、三閤清中湯治療胃痛(慢性胃炎、十二指腸球部潰瘍)/25
17、養胃湯閤連梅湯、舒胃散治療胃痛(慢性萎縮性胃炎、十二指腸球炎)/27

四、腹痛與腹瀉/30
18、仙桔湯、白頭翁湯治療腹痛腹瀉(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30
19、補中益氣湯閤四神丸、附子理中湯治療腹痛腹瀉(慢性腸炎)/32
20、濟生烏梅丸治療腹痛腹瀉(腸道息肉)/34
21、保和丸、黃芪建中湯治療腹痛消瘦(神經性腹痛、十二指腸潰瘍、貧血)/36
22、奔豚湯配五積散治療陣發性腹痛(癔癥?)/38
23、芍藥甘草湯治療腹痛(腎結石)/41

五、身痛/44
24、柴鬍桂枝湯治療身體煩疼/44
25、改訂三痹湯治療身痛胸痛(風濕疼痛、冠心病)/46
26、二妙散治療濕熱身痛(類風濕關節炎)/48
27、泄化濁瘀湯治療濁瘀痹(痛風)/49

六、咳喘短氣/51
28、金水六君煎、小青龍湯、參蛤散治療咳喘短氣(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51
29、柏葉湯閤仙方活命飲治療咳痰咯血(支氣管擴張、肺膿瘍)/54
30、大柴鬍湯、柴鬍加龍骨牡蠣湯、桂枝茯苓丸治療哮喘/56
31、驗方三劑四煎湯治療哮喘/58

七、失眠心悸/59
32、柴鬍加龍骨牡蠣湯治療重度失眠(抑鬱癥)/59
33、炙甘草湯治療心悸(心髒神經官能癥)/62

八、腎病蛋白尿/64
34、驗方五倍子丸治療過敏性、紫癜性腎炎蛋白尿/64

九、發熱/67
35、大青龍湯治療感冒高熱/67
36、清瘟敗毒丸治療高熱(重感冒)/70
37、化癬神丹治療高熱(急性喉炎?心肌炎?)/72
38、定喘湯治療高熱咳喘(支氣管肺炎、肺部感染、肺氣腫、肺不張)/74
39、安宮牛黃丸治療發熱昏迷(乙腦)/76
40、黃芩滑石湯治療感冒發熱(B肝?)/79
41、清暑益氣湯治療夏季低熱(病毒感染?)/82

第二類:婦科病/85

一、痛經/85
42、佛手蛋治療原發性痛經/85
43、宣鬱通經湯治療痛經/86
44、生龍活虎丹治療原發性痛經/88
45、溫經湯治療痛經、卵巢囊腫/89
46、少腹逐瘀湯、調肝湯治療痛經(子宮內膜異位癥)/90
47、天仙藤散閤逍遙散治療月經前水腫/93

二、崩漏/95
48、犀角地黃湯閤黃連解毒湯、四烏賊骨一藘茹丸、不補補之方治療崩漏(少女功能性子宮齣血癥)/95
49、膠艾湯治療崩漏(功能性子宮齣血)/98
50、加減當歸補血湯、歸脾湯治療崩漏(功能性子宮齣血)/100

三、腹痛帶下/102
51、當歸芍藥散配炮甲黃蠟丸治療小腹痛(盆腔積液卵巢囊腫)/102
52、暖宮定痛丸閤桂枝茯苓丸治療小腹痛(盆腔積液)/104
53、烏梅丸閤白頭翁湯治療帶下(黴菌性陰道炎)/105
54、濟生烏梅丸閤黃連解毒湯治療帶下(HPV高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一)/107
55、濟生烏梅丸閤當歸補血湯治療帶下(HPV高危人乳頭瘤病毒感染二)/109
56、二妙散治療腹痛帶下(巧剋力囊腫手術後復發)/111

四、閉經/113
57、三紫調心湯治療閉經(多囊卵巢綜閤徵)/113
58、桂枝茯苓丸閤三紫調經湯治療閉經(多囊卵巢綜閤徵)/115
59、瓜石湯閤二至丸治療産後閉經/117
60、兩地湯閤二至丸治療流産導緻閉經/120

五、不孕與流産/121
61、毓(育)麟珠治療不孕癥/121
62、彭氏經驗方血竭散治療閉經(多囊卵巢綜閤徵、不孕癥)/123
63、毓麟珠治療不孕(一側輸卵管切除、兩孕兩流、多囊卵巢綜閤徵)/127
64、當歸芍藥散治療不孕(輸卵管積水堵塞)/129
65、溫臍化濕湯治療痛經、不孕癥/130
66、丹梔逍遙散閤當歸貝母苦參丸治療高泌乳素導緻流産/133

六、備孕/135
67、定經湯治療月經前後不定期/135
68、兩地湯治療月經提前量少/138
69、丹梔逍遙散閤清經散二至丸治療月經提前量多/139
70、溫經湯治療月經推後量少/141
71、養精種玉湯治療月經量少(子宮內膜薄)/142
72、壽胎丸閤毓(育)麟珠治療胚胎發育不良/143
73、二仙湯治療閉經(卵巢早衰)/146

七、乳腺增生性疾病/148
74、柴鬍桂枝乾薑湯治療乳核(乳腺結節)/148
75、柴鬍桂枝乾薑湯治療乳癖(乳腺囊腫)151
76、丹梔逍遙散閤神效瓜蔞散治療乳核(乳腺縴維瘤)/153
77、神效瓜蔞散治療乳癖(乳腺小葉增生閤併腺管輕度擴張)/155

第三類:兒科病/159

一、感冒與發燒/159
78、參蘇丸治療風寒感冒咳嗽/159
79、杏蘇散治療涼燥感冒咳嗽/161
80、通宣理肺丸治療寒包火感冒發燒咳嗽/162
81、銀翹散、止嗽散治療感冒發燒咳嗽/163
82、藿香正氣丸治療發燒嘔吐腹痛腹瀉/166
83、小柴鬍湯治療感冒發燒咳嗽/167
84、小青龍湯閤止痙散治療支原體感染久咳/169
85、厚樸麻黃湯治療感冒喘息性咳嗽/172
86、升降散治療高熱(急性扁桃體炎)/174
87、仙方活命飲治療高熱(化膿性扁桃體炎)/176
88、升降散閤犀角地黃湯、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高熱頭痛/178

二、小兒白血病/179
89、小柴鬍湯治療發燒咳嗽(肺部感染)/179
90、甘露飲治療口瘡(化療後副作用)/180
91、銀白散治療脾虛發熱(化療後副作用)/180
92、當歸補血湯治療虛勞(化療後血象低)/181

三、鼻炎/183
93、辛夷散治療鼻淵(小兒慢性鼻炎、腺樣體肥大癥)/183

四、小兒多動癥/185
94、開口連治療小兒風火重(小兒多動癥)/185

五、小兒腦白質營養不良/187
95、地黃飲子、安宮牛黃丸、加減駐景丸、解語丹治療瘖痱、目盲(小兒腦白質營養不良)/187

第四類:中老年病/193

一、糖尿病及糖尿病足/193
96、加味黃連丸治療消渴(糖尿病血糖高)/193
97、附子理中湯閤己椒藶黃丸治療腹瀉(糖尿病併發胃腸功能紊亂)/195
98、乳香定痛散、顧步湯、石斛鬼箭羽方治療脫疽(糖尿病足)/200
99、四妙勇安湯治療心痛肢麻(糖尿病併發冠心病、神經麻痹)/205
100、石斛鬼箭羽方治療糖尿病併發中風後遺癥/207
101、五首經方閤治糖尿病多種併發癥/210

二、高血壓/211
102、葛根芩連湯治療頭痛(高血壓)/211
103、四妙勇安湯治療頭暈(下肢動脈硬化引起高血壓)/213

三、心肌梗死/215
104、烏頭赤石脂丸治療真心痛(心肌梗死)/215
105、雙解瀉心湯治療心痛(冠心病、心絞痛)/219

四、腔隙性腦梗與頸動脈斑塊/222
106、桂枝茯苓丸閤葛根湯治療頭暈(多發性腔隙性腦梗死及頸動脈斑塊形成)/222
107、桂枝茯苓丸閤參三散治療頭暈(頸動脈斑塊形成)/224

五、輕度腦萎縮/226
108、還少丹治療健忘、尿頻(腦萎縮、前列腺肥大)/226

六、帕金森病/228
109、定振丸治療顫抖(帕金森病)/228

第五類:五官科病/233

一、過敏性鼻炎/233
110、烏梅丸治療鼻鼽(過敏性鼻炎)/233

二、咽喉炎/235
111、麻黃附子細辛湯閤苦酒湯桔梗湯治療暴喑(急性喉炎)/235
112、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湯、桔梗湯治療咽喉疼痛(急性咽喉炎)/239
113、菖陽瀉心湯治療梅核氣(慢性咽喉炎、甲狀腺彌漫性病變、雙側結節樣病變)/240

三、口腔潰瘍/242
114、甘露飲閤瀉黃散治療口瘡(口腔潰瘍)/242
115、麻黃附子細辛湯治療口瘡(口腔潰瘍)/246

四、白塞氏綜閤徵/249
116、甘草瀉心湯閤升麻鱉甲湯治療狐惑病(口潰、陰潰)/249
117、四妙勇安湯治療結節性紅斑、血管炎、口潰/252
118、白頭翁湯閤加減駐景丸治療葡萄膜炎、陰潰/254

第六類:骨科病/257

一、頸椎綜閤徵/257
119、葛根湯治療寒證頸部酸脹疼痛手麻(頸椎病)/257
120、葛根芩連湯治療熱證項強頭痛頭暈心悸失眠(頸椎病)/259
121、益氣聰明湯治療虛熱證項強頭痛頭暈心悸手麻(頸椎病)/260

二、肩凝癥/263
122、雙臂肩膊痛方閤指迷茯苓丸、陽和湯治療肩凝癥(肩關節周圍炎、三角肌萎縮)/263

三、腰腿疼痛/267
123、復元通氣散、百損丸治療腰腿疼痛(腰椎退行性病變)/267
124、麻黃附子細辛湯、桂枝茯苓丸閤百損丸、陽和湯治療髖骨疼痛(股骨頭壞死)/271
125、振頹丸治療痿痹(類風濕性關節炎、下肢先天性軟骨發育不良?)/273

四、腰背疼痛/276
126、黃金頂、改定止痙散、陽和湯治療腰背痛(強直性脊柱炎)/276

第七類:皮膚病/281

一、痤瘡/281
127、桂枝茯苓丸閤黃連解毒湯、仙方活命飲、犀角地黃湯、五味消毒飲治療痤瘡/281

二、蕁麻疹/283
128、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烏梅丸治療風瘙隱疹(蕁麻疹)/283

三、皮膚瘙癢/286
129、當歸飲子治療皮膚瘙癢/286
130、兩地湯治療血風瘡(皮膚瘙癢)/287
131、消風散治療濕疹/288

四、皮膚紅斑/291
132、四妙勇安湯治療紅斑(丹毒?結節性紅斑?硬皮病?)/291

五、黃褐斑/292
133、益黃八珍湯治療黃褐斑/292

第八類:惡性腫瘤/295

134、抵擋丸、消瘰丸、禹功散、失笑散治療前列腺癌/295
135、抗癌單刃劍、鐵樹葉方治療肺癌/297
136、大黃䗪蟲丸閤安宮牛黃丸、瓊玉膏治療混閤型原發性腦癌術後/299
137、大黃䗪蟲丸閤安宮牛黃丸、禹功散、龍馬自來丹、滌痰湯治療膠質瘤手術後復發昏迷/303
138、六軍散、人參養榮湯治療乳腺癌術後肺轉移/307
139、五味消毒飲、仙方活命飲治療乳腺癌手術後,創口潰瘍不癒閤/310
140、柴苓湯桂枝茯苓丸治療結腸癌手術化療後,全身失調/312
141、加減當歸補血湯治療卵巢腺癌手術化療後,血常規異常/314

當代名醫參考書目/319
湯方索引/321

 

圖書序言



  2015年9月11日,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名醫傳承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名醫傳承學術論壇在廣州召開。安排我在第一天下午作題為「若乾常見慢性病的用方思路淺析」的主會場發言。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我被理事會投票選舉為委員會「學術顧問」,同時被選為顧問的其他九人,都分彆是科學院院士、國醫大師、國傢級名中醫,而我則不是名醫,不是博導,不是主任醫師;無科研課題,無科研成果,無學術團隊,無名醫傳承工作室,隻是一個普通教授和普通中醫師。雖然由衷地感謝理事們的抬愛與信任,但把我也稱之為「國傢名老中醫」,且與中醫界這些頂尖的大腕們並列,終究感到名不副實,心中忐忑不安。於是在當天下午發言時,我首先進行瞭一番「真情告白」,嚮與會代錶們錶明瞭我的「三不四無」身份。接著吐露瞭自己的一點心聲:「是將軍就要會打仗,是農民就要會種田,是中醫就要會看病」,這纔是務本求真。人生在世,當有所為,有所不為;有所捨,纔有所得。我在中醫理論上不期待有何建樹,在中醫學術上不奢望有何成就,既然乾上瞭這一行,隻希望多看好幾個病,多為患者解除一些痛苦,這就是我所珍視的價值取嚮與職業操守。

  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治病救人,解除病痛,維護健康,是這個學科應該追求的最高目標,而探索其中的科學原理,並非每一個臨床醫生的主要責任。尤其是中醫學,其學科體係奠定於兩韆多年以前的古代,至今仍然無法用當代科學方法予以揭示,但中醫治病的療效,是任何人無法否定的。搞科研、報課題,做實驗,不應該是廣大中醫臨床醫生的主要任務,會治病纔是硬道理,真本事。「中醫的生命在臨床,在療效」!這明明是一個十分樸素、淺顯的道理,但幾十年來,有人一定要用近代科學的羈繩,硬拽著中醫臨床醫生脫離自己的傳統軌道,往西醫的標準靠近。多年來的南轅北轍,紙上談兵,科研作僞,使中醫本色盡失,優勢全無,中醫學子茫然失措,中醫醫院門庭冷落,中醫隊伍士氣低落,後繼「乏人、乏術」的彤雲密霧,始終籠罩在中醫界頭上。2006年下半年,終於爆發瞭一場在網絡上聯名、號召全國人民取消中醫的風波,一時間黑雲壓城城欲摧,中醫界承受瞭巨大壓力。雖然事情很快平息,但在國內外産生瞭很壞的影響。在這種嚴峻的曆史背景下,2007年11月,人民衛生齣版社隆重推齣瞭拙著《我是鐵桿中醫》,2014年,又齣版瞭該書的增訂本,書中對一個世紀以來中醫發展存在的若乾嚴重問題,進行瞭係統的學術清理,全麵闡述瞭我的見解。雖然至今問題還在,但大多數人從書中看清瞭中醫事業衰落的緣由,也看到瞭中醫事業振興的希望。

  這次新推齣的《彭堅湯方實戰錄》,則是筆者多年來的臨床經驗總結,我要以一個「純中醫」的治病實踐,以真實的療效,來證實中醫理論體係的可靠與臨床經驗的可貴。本書是第一輯,詳細列舉瞭一百四十多個醫案,全部都是本人的實戰記錄;既有大量臨床常見病,也有許多令中西醫感到棘手的疑難病;每一個醫案,不僅介紹瞭治病的湯方,而且重點介紹瞭「用方思路」。常言道:「授人與魚,不如授之以漁」。但我的期望值更高:期望讀者通過書中的每一個醫案,不僅能夠得到「魚」,還能學會去抓魚,「魚」就是治病的湯方,「漁」則是用方思路。期望在全國迅速培養齣一支龐大的中醫臨床隊伍,每一個中醫臨床醫生都不務虛名、善於實戰,能夠正確地運用中醫獨到的思維方法和湯方看好病。隻有這樣,纔能夠取信於廣大民眾,立足於現代社會;隻有這樣,中醫事業纔能夠血脈流傳,發揚光大,堪與西醫比翼雙飛,為人類的健康事業做齣更大的貢獻。

  我對醫案情有獨鍾,故選擇醫案作為記錄湯方實戰的載體。醫案是中醫總結個人臨床經驗的一種最好的方式,最能夠全麵、真實地展示治病的全部過程,讓讀者親臨其境,去揣摩、體會、學習和掌握其中的治病方法。但是西醫並不認同,以為這隻是個案,經不起統計學處理,沒有科研價值,不能普遍運用,很多中醫也深受這個觀點影響,忽視瞭學習醫案的重要性。其實這個觀點是錯誤的:第一,根據每一個患者的具體情況,因時、因地、因人,進行靈活的、個性化的治療,正是中醫的優勢,卻是西醫的弱勢,西醫根本做不到,自然也不會認同。雖然西醫現在也有「循證醫學」,其實完全不是這個概念。況且西醫臨床醫生用藥的局限性很大,根本不可能像中醫醫生那樣,有成韆上萬首方劑和幾百種藥物,可以根據患者辨證論治的需要,運籌帷幄,調兵遣將,組閤運用;第二,醫案記錄瞭治療的全過程。真實的醫案能夠引領讀者進入臨證的實際場景中,去觀察、體會疾病治療的經過。方、證、病機如何對應,湯方怎麼加減運用?隻有在醫案中,纔能夠生動、具體地展現齣來,雖是個案,卻能夠呈現齣普遍的規律,為臨床醫生今後遇到類似病證,提供正確的思考途徑和可供參考的有效的方藥。多讀名傢醫案,是學習中醫臨床經驗最好的方式之一。

  中醫有係統的醫案記錄,源遠流長。最早的醫案輯錄,是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的二十五個醫案,即「診籍」,我的碩士畢業論文,就是研究這部西漢初期的醫案輯錄。兩韆多年來,醫案作為學習中醫臨床經驗的一種重要體裁,對於中醫事業的傳承,起到瞭極其重要的作用。我的伯祖父彭韻伯一輩子精心研究和習用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在臨床上獲得很高的成就。伯父彭崇讓在1960年代,以大劑量黃芪、防風濃煎鼻飼,在湘雅醫院治癒瞭徐特立夫人的「癔病性昏厥癥」。這首奇特的驗方,最早齣自《舊唐書•許胤宗傳》,是南北朝時期禦醫許胤宗治療柳太後的一則醫案,後來收載在在明代《名醫類案》「中風」一節。再往上追溯,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晉國大夫趙簡子,五日昏不知人,患的就是這種「癔病性昏厥癥」,扁鵲診脈之後,並未開藥,隻說瞭一句「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今主君之病與之同,不齣三日必間。」果然,趙簡子兩天半以後蘇醒瞭。曆代醫案對於一個中醫臨床醫生的藉鑒和啓迪作用,由此可見一斑。然而到瞭當代,很多中醫臨床醫生隻重視按照西醫統計學的方法來總結中醫治病的療效,醫案被認為是個案,不能反映疾病的普遍規律,不再被重視,全國各種中醫雜誌上,連篇纍牘地登載的都是「符閤統計學原理」的論文,很少見到精彩的醫案。在這種中醫西化的氛圍下,怎麼可能培養齣真正的中醫?因為「辨證論治」、「隨證轉方」、「因人、因地、因時治宜」是中醫活的靈魂,是中醫與西醫最大的區彆。統計學原理,對於西醫來說,也許是科學的,但來對於中醫來說,則是不科學的,因為中醫與西醫,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方法論,用西醫的所謂「金標準」來衡量、評估中醫臨床方藥的療效,要麼全部被否定,要麼産生各種僞數據、僞論文、僞成果,不能真實地反映中醫的本質,極大地傷害瞭中醫事業。由於受到傢學的薰陶,我從學醫之初,就十分重視讀醫案,至今讀過的古今醫案,不下數百種,每有所獲,便「欣欣然麵有喜色」,並及時運用到自己的臨床實踐中。但在閱讀醫案、特彆是讀當代醫案時,感到有不少或弄虛作假,或言過其實,或語焉不詳,或過於簡單,或故弄玄虛,或牽強附會,或引經據典,卻無的放矢。我希望自己的醫案,徹底掃蕩這些不正之風,在真實、詳盡的基礎上,重點放在對湯方的解析和用方思路的介紹方麵,使讀者能夠真正有所收獲。

  中醫用湯方治病,至少有兩韆多年。醫術與巫術分傢,最早發生在周代。據《左傳》記載:西元前581年和前541年,秦國的醫緩、醫和,先後被派往晉國,分彆給兩代晉侯看病。這是有史記載的中國最早的醫師,兩人都是以行醫的職業為姓,在漢代以前的平民階層,這是一種常見的現象。在齣土自春鞦時期的一塊玉石上,刻寫著最早的繁體字「醫」,這是一個會意字,由三部分象形字組成。上方左邊的匣子中裝著一枚矢狀物,代錶針刺;上方右邊是一個匍匐著的人,下麵是一隻手,代錶按摩;下方則是一個陶罐,裏麵裝著液體,代錶湯液,即用藥罐子煎藥。說明在醫緩、醫生活的春鞦時代,中醫治病,就是以針灸、按摩、湯方為主,迄今為止,這仍然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三種主要手段。有關用湯方治療的經典著作,齣現在《漢書•藝文誌》中,此書收載瞭秦漢之前的大部分醫書,稱作「方伎」,分為醫經、經方、神仙、房中四大類,其中《黃帝內經》是醫經七傢的代錶作之一,《湯液經法》是經方十一傢的代錶作之一,《黃帝內經》流傳至今,而《湯液經法》中的經方,則大部分收載在《傷寒雜病論》中,故後世將張仲景的方劑稱作經方。《漢書•藝文誌》雲:「經方者,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假藥味之滋,因氣感之宜,辨五苦六辛,緻水火之劑,以通閉解結,反之於平。」由此可見,在兩韆多年以前,用藥物組成湯方治病,就已經形成瞭中醫治病的特色。這個傳統也一直沿襲至今。本人主要以湯方治病,故書名為湯方實戰錄。

  我步入中醫之門,是從40多年之前讀《傷寒論》開始的。啓濛老師、伯父彭崇讓教授強調:中醫的理、法、方、藥四個環節,方劑是核心,而經方,則代錶瞭方劑學的最高成就。在從師學習中醫的初期,伯父就給我選定瞭「讀《傷寒》、重經方、用時方、走方證對應之路」的成纔模式。 在漫長的醫學生涯中,我學習和積纍瞭200多首經方和2000餘首時方,包括曆代名醫名方和民間單方、驗方,逐一在自己的臨床中驗證,一旦有效,則收納囊中,為己所用。本書中的醫案,大量運用瞭經方、時方;經方與時方閤用、並用的案例,比比皆是。不拘一格,一概以療效為目的。近年來,我又進一步認識到:方證對應,所謂「一個蘿蔔一個坑」,雖然是中醫區彆於西醫最重要的臨床思維方法,但隻有方進一步與病機對應,纔能夠大大拓展經方、時方的運用範疇,而不至於刻舟求劍,作繭自縛,這也是繼承創新的一條重要途徑。故書中方與病機對應的案例不在少數,我用烏梅丸閤白頭翁湯治療慢性婦科炎癥就是其中一例。

  我按照伯父選定的這種成纔模式,走過瞭近半個世紀醫學曆程,並將自己的理論思考和臨床所得,進行瞭兩次係統的總結。誠如《傷寒論•序》所雲:「雖不能盡癒其病,庶可以見病知源,若能尋餘所集,思過半矣!」迴想起清代經方大傢陳念祖先生寫的《醫學實在易》,深感其言不虛。我把這種學習方法,教給瞭先後跟我坐堂的眾多學生,他們跟診不久,即豁然開朗,感覺找到瞭跨入中醫臨床的門徑。我曾經多次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開辦的全國優秀中醫人纔班、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院發錶題為「培養中醫臨床人纔的一條捷徑」的演講,現身說法,影響頗大。然而,迴首中醫的現代高等教育,幾十年來始終霧失樓颱,月迷津渡,令人心寒,學校一味給學生輸貫大量中西醫各種知識,學生們反而歧路亡羊,不知道選擇哪一條路,纔能夠迅速成纔,學會看病。「刪繁就簡三鞦樹,領異標新二月花」,要突破中醫教育的瓶頸,其實在於傳授好中醫臨床的方法論。

  本書介紹的醫案,分為內科、婦科、兒科、老年科、五官科、骨科、皮膚科、腫瘤等各科疾病。在幾十年的中醫生涯中,我主要是在門診部坐堂看病,沒有當過住院醫師,什麼病都要看,掛的是雜病科招牌,自嘲是「萬金油醫生」。多年前,曾經有一位中醫附屬醫院的教授、主任醫師,對跟我坐堂看診的颱灣博士生說:「彭堅不夠一個臨床醫生的資格!因為他沒有管過病房,不懂西醫,不會開西藥,不會搞科研和臨床觀察,他隻是一個坐堂的中醫大夫。」言下之意,一個純粹的坐堂中醫,一無是處,是不必負責到底、不能把病人看好的。學生認為這樣的說法不公。我且付之一笑說:「他說的這些,都是事實。很多同行都是這樣看待坐堂醫生的,這成為我被排斥在中醫界『名醫』之外的理由之一。但不妨想一想:中國古代有西醫嗎?甚至連醫院都沒有,古代中醫難道就不看病瞭!從張仲景到葉天士,哪個名醫不是坐堂醫生?我不過是繼承瞭傳統中醫看診的模式,這並不影響我對很多疑難疾病進行深入思考和治療,不影響我在進行各種中西醫會診時提齣地道的中醫治療方案,不影響我學習和吸納西醫臨床知識。我能夠依靠中醫的方法治好病,為什麼一定要懂西醫、開西藥、用西醫的方法去治病、搞科研、管病房呢?反過來說,西醫會要求他們的醫生一定要懂中醫、開中藥,纔算是夠資格的醫生嗎?」說這種話的中醫主任醫師,隻能說明他對自己的學科沒有信心,沒有紮實的中醫根底,不敢也不相信用純中醫的方法可以獨立治好病。我雖然是按照純中醫的思路和湯方治病,不開西藥,不做西醫檢查,但始終重視西醫的診斷和檢查結果,並用以檢驗自己用中藥治病後的療效。我在理論上十分贊同張錫純「衷中參西」的學術觀點,在書中的每一個醫案中,讀者都能夠看到我是如何實踐這一主張的。

  中醫以整體思維見長,理法方藥各科通用,每個中醫師本來就應該是全科醫生,不應該局限於某一個專科、專病。現代中醫院按照西醫的模式辦院,分科太細,局限瞭中醫的視野,不利於中醫的發展。幾十年來,正是這種坐堂醫生的模式,讓我眼界大開,曆經磨練,迎接瞭各種各樣疾病的挑戰。這次的第一輯醫案,至少涉及到八個專科的疾病。在目前的患者群中,我最多的病人是慢性婦科炎癥、不孕癥患者,中老年頸椎、腰椎病患者,老慢支患者,兒科病,癌癥患者等,近年來,我看的急淋白血病兒童很多,因為我坐堂的門診部在兒童醫院附近。現代社會,網絡發達,許多久治不癒的患者,建立瞭病友聯盟,互通信息,在全國尋找最閤適的醫生。在網上同我聯係較廣的,一個是婦科慢性炎癥患者群,他們經常相約前來就診,山南海北的都有,一開口就說:「我們是群裏(組)介紹來的」!一個是「白塞病病友聯盟」,據病友們的調查,說全國能夠看這個病的中醫為數不多,因此「湘鄂群」的患者紛紛來我這裏就診。我經常捫心自問:我何嘗是什麼婦科病專傢?隻因為婦科慢性炎癥缺乏有效的西藥,中藥煎劑則難以堅持長期服用,但我因人而異設計的中藥丸劑,方便有效又價廉,所以纔有眾多患者找來。我又何嘗是什麼白塞氏病專傢?隻因為這個病比較復雜,牽涉到口腔科、眼科、皮膚科、婦科、胃腸科、腦科等等,必須有開闊的視野和治療各科疾病的臨床經驗,纔能夠駕馭。這樣的中醫也許不多,所以,我這盒「萬金油」,纔無意中被白塞病友們發現,成為瞭他們倚重的對象。這種不分專科的治療方法,恰恰能夠充分發揮中醫整體思維、辨證施治的特長,恰恰是傳統中醫的優勢而不是劣勢。一個真正的中醫,包括坐堂醫生,應該有學科自信,應該努力加強自己的動手能力,遇到各種疑難病,勇於承擔責任,不肯隨意放棄,認真思索,大膽用藥,隻有這樣,纔能夠創造療效,取得患者的廣泛信任,在自己周圍建立起一個可靠的患者群。

  我治病的每一個醫案,都選擇瞭一首或幾首名方作為湯方的基礎,並且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自己的用藥經驗,進行適當地加減化裁。常常溫涼並用,攻補兼施。常常治療一個患者,前後用幾首方,很少一方用到底。採用這樣的思路,是因為人的生命活動與疾病發展過程,屬於「復雜科學」,不是簡單的還原論方法和綫性思維能夠全麵認識的。在臨床中,單純的陰虛、陽虛、氣虛、血虛很少見,多數情況是寒熱錯雜、虛實夾雜,需要溫涼並用,攻補兼施。由於每個患者的性彆、年齡、體質、嗜好、發病季節、其他兼證不同,因此,所選擇的固定的方劑,不可能完全適閤每一個患者的具體情況,這就需要醫生適當地加減化裁,以期切中肯綮。這樣組方,看似雜亂,其實需要高超的技巧,我這種認識,來自於《傷寒論》中的六經辨證,即「三分思維」的啓迪。烏梅丸就是其中的代錶方劑,我在醫案中加減運用得很多。許多慢性疾病,纏綿難已,治療過程很長,往往不是一首湯方可以貫徹始終的,常常要順應病機的變化而隨時更方,最終達到治癒目的。一擊中的,固然可貴,隨證轉方,更能夠顯示齣醫生思維的靈活和智慧。許多慢性病的治療過程,有時就像作八股文一樣,從頭到尾,有「起、承、轉、閤」,需要較長時間,纔能夠善始善終,完全治癒。這樣的記載,纔比較真實可靠。在一些名老中醫的醫案輯中,似乎每個病案,都是靠一首處方治好的,其中沒有麯摺,沒有反覆,沒有收尾,看若神奇,殆不可信。

  我在臨床看病,丸劑使用得最多,大緻上占我所開處方的七、八成,多年如此,形成瞭自己的特色。中醫用藥治病,曆來有丸、散、膏、丹、湯等傳統劑型,由於政策的失誤,幾十年來,不準中醫師為每個患者量體裁衣、設製藥丸,隻準開湯劑,用成藥,否則違法。以緻現今全國大部分中醫隻會開湯劑,不會設計藥丸。然而,「湯者蕩也,丸者緩也」。我考慮到自己接診的病人,以慢性病居多,宜用丸劑緩圖,不宜用湯劑滌蕩,故在十多年前,就「冒天下之大不韙」,遇到各種慢性病,先開湯劑,一旦有效,就改做丸劑緩圖。丸劑製作簡單,服用方便,容易攜帶,價格低廉,深受患者歡迎。散劑粘喉嚨,膠囊容量小,都不如丸劑好。近年來,限製中醫的政策有所寬鬆,首先是膏方在全國推廣,起到瞭良好的效益,如果能夠進一步讓每一個中醫都掌握設計藥丸的技巧,大力恢復丸劑在臨床的運用,相信能夠錦上添花,為中醫治病恢復一種曾經被取消的傳統手段,開拓一條更為廣闊的途徑。2014年9月,我在國傢中醫藥管理局第三批優秀臨床人纔班講課的前夕,從湖南劉緒銀教授那裏得知國傢有關部門對於做藥丸政策放寬的消息,第二天馬上在講課時予以傳達,並著重介紹瞭自己十多年來用丸劑治病的體會,號召大傢都來學會設計、運用藥丸,由於聽課者都是全國各地中醫院所的骨乾醫生,我的發言引起瞭他們的高度重視,丸劑有望在全國中醫界普遍推廣,改變湯劑一統天下的局麵。可惜國內製作藥丸的小型設備落後,會手工製作的老藥工稀缺,需要進一步從政策上扶持解決。

  藥物的劑量是每一個臨床醫生都很重視的問題。由於現在對中藥的需求量增大,絕大部分中藥是人工栽培,藥材的有效成分比古代含量低一點,是客觀事實,用藥的劑量比古代稍微高一點,情有可原。我所用的湯方,大部分仍然是遵循藥典規定的常規劑量,隻有一些特殊病的特殊藥,劑量可能超齣常規。例如:用葛根湯治療頸椎病,葛根至少要用六十剋以上,纔能夠起到增加頸動脈血流量、治療頸動脈供血不足引起頭暈的作用。古方補陽還五湯、散偏湯、四神煎、四妙勇安湯等湯方中,都有一味或幾味劑量偏大的藥物,所謂「不傳之秘在劑量」,這是創方者經過多年摸索纔積纍的心得與結晶,值得重視,不要輕易減量。倘若個彆患者服後不適,可以添加一、兩種藥物進行調節。如大劑量黃芪服後胸滿氣滯,可以加陳皮理氣;大劑量玄參、熟地服後腹瀉,可以加神麯幫助消化。近年來,有不少學者經過考證,認為經方中的一兩相當於現在的15g多,這就大大突破瞭曆來藥典規定的劑量。我在使用大青龍湯治療高熱時,麻黃一般用18g到24g,在使用柴鬍加龍骨牡蠣湯治療頑固性失眠時,柴鬍用到75g到125g,在使用人參四逆湯治療糖尿病併發腸胃功能紊亂時,附子用到50g,都沒有齣現過醫療事故。然而,大劑量用藥的前提是:第一,辨證必須精準;第二,必須嚴格遵守煎服法;第三,病中即止,不必久用;第四,要審慎評估患者的整體情況,特彆要注意患者的血壓、心髒、肝腎功能等情況,不能攻其一點,不及其餘。

  中藥的毒副作用近年來引起國內外的高度關注,老百姓也常說:「是藥三分毒」,作為一個臨床中醫,不能不理性地看待。中醫講究「藥食同源」,所有中藥的養生、治病作用,都是中華民族祖先們在數韆年中採集和嘗試天然食物過程中逐漸發現的,同西藥有本質的不同,既不是化學閤成藥,也不經過動物實驗。從比較而言,從整體來看,中藥比西藥毒副作用小得多,基本上是安全的。盡管如此,最早的中藥著作《神農本草經》,就把藥物的毒性問題,放在首位考慮。此書根據藥物的作用,將365種中藥分成上、中、下三品:上品無毒,主養生延年,下品有毒,主治病祛邪,中品則介乎兩者之間。大部分屬於上品的養生保健藥物,如人參、黃芪、枸杞子、菊花等,都是可以長期服用的,即使是那個時代所說的「有毒」,主要是指服後口感不佳或服後有不適的感覺,與現代所指的引起肝腎功能損傷等有很大的差彆。況且曆代中藥學傢,創造瞭很多藥物炮製加工的方法,以消除原生中藥材中的毒性。現今的中藥材飲片,雖不如古代那樣精心炮製,但基本上還是保證瞭藥物的安全性。

  有的中藥並沒有毒,但人們誤以為有毒。如蟲類藥蜈蚣、全蠍、小白花蛇、水蛭、壁虎等,這些蟲類咬人,可能導緻神經中毒,但以其入藥,卻是能夠治療大病的異體蛋白。中醫認為:「初病在經,久病入絡」,許多疑難雜病、重癥危癥,光用草木之類藥物,不易救治,非得要藉助於「蟲類搜剔之品」,纔能消除血絡中的頑疾。國醫大師硃良春先生,在其著作中對於蟲類藥有過詳細的論述。我在本書中,列舉瞭大量使用這些蟲類藥止痛、止癢、止咳、止喘、止抽搐、止痙攣的醫案,還沒有發現一例患者齣現過嚴重的毒副作用。

  有的中藥確實有毒,但對於某些疑難病有特殊療效。不應隨意放棄,應當設法剋服其毒副作用,掌握好用藥的劑量,嚴格遵循其煎服法。例如馬錢子,毒性很大,我在治療強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時,除瞭用炮製過的馬錢子之外,還配以蜈蚣、全蠍等善於息風鎮靜的藥物,進一步消除其副作用,劑量又控製在每天不超過0.6g,每次不超過0.3g,用過多例,有的服過多年,沒有發現其毒副作用和對肝腎功能的損傷。

  有的藥物含有某種毒性成分,但未見得這種藥物就一定有毒,特彆是組成方劑之後,藥物在體內的代謝過程,我們並不清楚,最重要的是,至今尚沒有科學手段可以弄清楚,因此,不能輕易地加以否定。例如硃砂含汞,雄黃含砷,國際上禁止服用這兩味藥,但最有名的中成藥安宮牛黃丸,卻含有這兩種藥在內,用之醒腦開竅,救治昏迷的患者。且不說颱灣記者劉海若因為車禍昏迷,服安宮牛黃丸之後蘇醒,我在書中也記載瞭一例乙型腦炎患者,服用瞭100餘天安宮牛黃丸,蘇醒後,沒有留下任何後遺癥,也沒有查到砷、汞在體內沉積的現象。類似於硃砂、雄黃這種情況的中草藥還很多,又如:根據國外的研究,發現長期、大量服用含有馬兜鈴酸的食品,可以導緻腎衰竭,國內馬上禁止使用馬兜鈴和含有馬兜鈴酸成分的所有中藥。我在書中特意列入瞭一例用青木香即馬兜鈴根為主的「驗方三劑四煎湯」治療哮喘取得奇效的醫案,說明隻要不長期、大量使用馬兜鈴,就不會中毒。我們不能夠一旦發現某種中草藥中含有某種有毒的單一成分,就禁止使用,甚至連同含有這種藥物的中成藥也要下架,根本不考慮中草藥多數是復閤成分,根本不考慮方劑中藥物之間有相互作用,根本不考慮復閤藥物在體內代謝的過程,根本不考慮這種藥物使用的曆史沿革和當代中醫使用的臨床經驗。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法,將來會導緻越來越多的中藥、中成藥被無理地淘汰。這樣做,貌似是為瞭保護人民生命健康,其實剝奪瞭許多患者被治療的權利。很多西藥都有毒副作用,但西醫並不因為某種藥物有毒,就簡單地禁止使用,而是詳細地標齣,讓醫生和患者心中有數,慎重選擇。在中藥的管理和監督方麵,我們應該嚮西醫學習。

  目前産生中藥毒副作用的主要原因,是開方者不懂得辨證用藥,包括中醫臨床醫生,一旦藥性相反,則必然産生毒副作用。2005年,安徽醫科大學某教授發錶瞭一篇論文,說經過他們在全國16傢大型醫院進行的統計調查發現,中藥對肝損傷的毒副作用並不比西藥小。我認為這可能是事實。首先,因為西醫擅長的是手術治療,很多內科、婦科、老年性疾病,要麼無藥可治,要麼毒副作用大,緻使大量西醫院的醫生轉而開中成藥給患者服用。能夠主動用中成藥這是好事,但用中成藥也必須辨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這是中醫用藥最基本的法則,許多西醫完全不懂得分辨中醫所說的寒熱虛實,隻能按圖索驥,對著說明書,照病開中成藥,這必然導緻毒副作用,與其說是中藥本身的毒副作用,倒不如說是西醫不懂得辨證用中藥導緻的毒副作用。其次,全國有相當多的中醫院給住院患者開齣的中藥,都是科主任或本科學術權威提供的協定處方,多數是辨病而不是辨證,至少不是精確辨證,協定處方不準隨機加減,經治醫生隻能照開不誤。雖然使用這種協定處方的治療效果,便於用統計學處理,便於發錶科研文章,但不能充分體現中醫因人而異、辨證論治的優勢,不能達到最佳療效,而那些在有效統計數字之外的無效患者,因為辨證錯誤,服用後,必然産生毒副作用。近年來,「火神派」醫傢盛行全國,影響很大,如果是真正的陽虛,用附子、乾薑、細辛並沒有錯,隻是用大劑量時,要嚴格遵守煎服法。然而,很多辨證不屬於陽虛的疾病,也用溫陽的藥物長期治療,必然産生嚴重的毒副作用。我在廣東、上海,都看到過不少因為濫用附子、吳茱萸、川椒等熱藥導緻水腫、瘡瘍、全身潰爛的患者。有的是劑量過大,煎服不得法,有的完全不屬於陽虛,卻用杜撰的「扶陽」理論來用藥,根本違背瞭《黃帝內經》「陰平陽秘,精神乃治」的重要原則。

  特彆需要指齣的是,個彆中藥飲片加工企業和中藥廠,不能嚴格按照藥典的規定製作飲片和中成藥,長期服用這種飲片和中成藥,則可能導緻肝損傷。其中,典型的例子是何首烏,這是滋腎養陰、延年益壽的一味重要中藥材,但生首烏可能導緻肝損傷,國外已經有研究和報導,傳統的炮製方法,也強調生何首烏必須「九蒸九曬」,變成熟何首烏,方可做成藥丸,或長期服用。在《本草綱目》何首烏這味藥後麵的附方「七寶美髯丹」、「何首烏丸」等著名的養生方中,有十分詳細的炮製何首烏的方法。現代藥典對於何首烏的加工規定,也有明確規定。然而,不能因為服用瞭加工炮製不閤格的生何首烏導緻肝損傷,就連製首烏都禁止使用,甚至連大黃、虎杖、決明子、蘆薈、番瀉葉這些與何首烏含有醌類成分的中藥材,也統統列入「犯罪嫌疑」的對象。

  總之,我們應當高度重視中藥的毒副作用問題。作為每一個開中藥處方的醫生,一定要努力提高辨證用藥的水準,對於需要長期服中藥的患者,經常留意他們的肝腎功能狀況。作為每一個生産中藥飲片和中成藥的企業,一定要嚴格遵守藥典的加工炮製方法。作為政府有關部門,一定要像對待糧食和食品那樣,嚴格監督,嚴厲執法,從源頭上解決中草藥的栽培、種植、加工、保管、製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安全問題。同時,還應當加緊組織科研人員,全麵開展對中草藥的毒理學研究。以防患於未然。

  以上,我就自己的成纔之路、臨床思維方法、以及遣方用藥治病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實際問題,進行瞭詳細的介紹和解析,希望搭建一座引橋,引領讀者進入下一個環節的閱讀。湯方實戰的全部細節,將通過正文中的各種醫案,為讀者具體展示齣來,這就是本篇導讀要達到的目的。

  人生苦短,一個人倘若能夠一輩子不投機取巧、不弄虛作假、紮紮實實做好一件事,就很不容易。我從事臨床幾十年,跟我坐堂的學生前後上百人,但寫病曆,開處方,總結病案等,都事必躬親,不敢假手他人,以免齣錯。我的碩士研究生吳婭娜,從事臨床的兒子彭坷平、兒媳田桂湘,為本書的齣版做瞭大量工作,但書中的各種疏漏、錯誤,仍然在所難免,敬請讀者和中西醫同行們批評指正。

  首屆國醫大師硃良春先生與我交往多年,情同父子。2007年12月4日,在收到拙著《我是鐵桿中醫》一書之後的第三天,即緻函予我:「看瞭書名,為之一振,展讀導論,新意撲麵,深得吾心,佳作也,可喜可賀!」信的結尾說:「我不喜歡好講空話,不做實事的人,我樂意與務實的人交朋友,您就是一位。希今後多多聯係交流,互勉共進!」聽聞2014年拙著將齣版增訂本,他用大紅燙金紙寫瞭一首藏頭詩:「彭堅教授頌」,予以勉勵,並囑咐要印成彩頁放在增訂本的前麵。我們多次書信來往,電話交流,逢年過節,都要收到他精心製作的賀卡。去年硃老問我:「你還有什麼寫作計畫沒有?如果有,早一點把提綱告訴我,乘我還在,給你寫個序,留幾個字。」我當然求之不得。但當時他已經在為《硃良春全集》的齣版忙碌,年且百歲,卻不顧老之已至,仍然博極醫源,精勤不倦,焚膏繼晷,兀兀以求。我不忍心開口,總是想:還等等,等一等,等他忙完瞭自己的大事,我再去叨擾。未曾料到,老人傢突然發病,駕鶴西去,天人永隔,令我痛心疾首,抱憾終生。

  謹以此書祭奠這位當代最傑齣的中醫臨床傢,以感恩他對我猶如慈父般的關愛,並獻給所有已故和健在的國醫大師以及其他中醫前輩們,以錶達我輩中醫後來人將不辜負他們的期望,堅定不移地沿著中醫臨床之路,不斷繼承、創新的信心和決心!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翻開《彭堅湯方實戰錄》的瞬間,我就被一股濃鬱的學術氣息和紮實的臨床經驗所吸引。這本書並非那種空洞的理論堆砌,而是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的典範。書中詳實的病例分析,每一個案例都仿佛是作者親自經曆一般,從患者的初診、病史采集,到辨證論治、方劑選用,再到後續的加減變化和療效反饋,都描繪得細緻入微,讓人仿佛身臨其境,跟隨彭老一同探尋疾病的根源,感悟方劑的精妙。 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辨證的嚴謹態度。彭老在講解每一個方劑時,都會深入剖析其立方之理,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證型進行細微的調整。他並非簡單地羅列方藥,而是強調“隨證變通”的治療原則,這對於我們這些初學者來說,無疑是醍醐灌頂。我曾嘗試過將書中的一些方劑應用於臨床,雖然在經驗上還遠不及作者,但通過學習書中的思路,我發現自己對辨證的理解更加深刻,也敢於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對經典的方劑進行一些閤理的化裁,取得瞭意想不到的效果。 更讓我驚嘆的是,書中對許多臨床常見病、多發病都有深入的探討。不論是內科的疑難雜癥,還是婦科的調經理帶,亦或是兒科的常見病,彭老都能遊刃有餘,信手拈來。他能夠將復雜的病情梳理得井井有條,然後用最簡潔、最有效的方藥直擊病竈。這不僅體現瞭他深厚的學術功底,更摺射齣他多年臨床實踐積纍的智慧。閱讀本書,就像是與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瞭一場深度對話,能夠極大地拓寬我們的臨床視野,提升我們的辨證施治能力。 這本書的價值還在於它所傳達的一種治學態度。彭老在書中反復強調“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精神,他不僅分享自己的經驗,更鼓勵讀者深入思考,勤於實踐。書中的語言平實而富有力量,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句句切中要害。每讀完一個章節,我都會産生一種想要立即投入臨床實踐的衝動,想要將書中所學轉化為實際的療效。這種學習的動力,是許多理論書籍所無法給予的。 總而言之,《彭堅湯方實戰錄》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實戰”書籍。它不僅僅是一本介紹方劑的工具書,更是一本能夠啓發思維、指導實踐、提升醫術的寶典。對於任何希望在中醫臨床上有所建樹的醫者來說,這本書都絕對是不可或缺的枕邊書。它所蘊含的寶貴經驗和深刻見解,足以讓我們受益終生。我將它視為我中醫學習道路上的又一座裏程碑,並且會反復研讀,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

评分

初次接觸《彭堅湯方實戰錄》,我便被其內容所震撼。它不是一本簡單堆砌方劑的“藥方大全”,而是一部充滿生命力的臨床實踐精華。作者以其深厚的學養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為我們呈現瞭一幅幅生動的辨證論治畫捲。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於每一個方劑的講解,都充滿瞭“理”的追溯。作者會深入剖析方劑的組成,講清楚每一味藥在方劑中的作用,以及它們之間是如何相互配閤,共同發揮療效的。 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並沒有將湯方視為獨立的個體,而是將其置於復雜的疾病背景之下進行考量。作者會詳細描述患者的病史、癥狀、體徵,然後在此基礎上進行辨證,最終得齣相應的治法和方劑。這種“以病為綱,以證為目”的思路,對於我們理解和運用湯方至關重要。我曾嘗試著按照書中的方法,去分析一些自己的臨床案例,發現思路清晰瞭很多,也更能抓住疾病的本質。 書中的案例,更是精彩紛呈,仿佛一本武功秘籍,將作者的臨床絕學一一展現。從初診時的細緻入微,到方藥的巧妙加減,再到預後分析,每一個環節都處理得滴水不漏。我尤其對書中一些治療棘手病癥的案例印象深刻。作者能夠憑藉其精深的辨證能力,找到看似尋常卻又直擊要害的方藥,最終達到化腐朽為神奇的效果。這讓我對中醫的博大精深有瞭更深的敬畏。 《彭堅湯方實戰錄》的語言風格也很獨特,它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臨床的鮮活。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深奧的中醫理論娓娓道來,讓讀者在輕鬆的閱讀中,不知不覺地提升瞭自己的中醫素養。我常常會在工作之餘,捧起這本書,細細品讀,每一次閱讀都有新的收獲。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陪伴我在中醫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總的來說,這本《彭堅湯方實戰錄》是一部集理論與實踐於一體的優秀著作。它不僅僅是一本供我參考的書,更是我學習中醫、提升臨床水平的強大助力。它所傳達的治學理念和臨床經驗,將對我未來的行醫之路産生深遠的影響。我誠摯地推薦給所有熱愛中醫、緻力於中醫事業的同仁們。

评分

拿到《彭堅湯方實戰錄》這本書,我立刻就被它所散發齣的嚴謹而又充滿活力的中醫氣息所吸引。這本書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理論書,也不是一本簡單羅列方劑的工具書,它更像是一部作者傾注瞭數十年心血的臨床實戰筆記,充滿瞭智慧和經驗的火花。我一直以來都對中醫湯方的精妙之處頗感興趣,而這本書,則將這種興趣升華到瞭一個全新的高度。 書中最讓我著迷的是作者對每一個方劑的講解,都仿佛是為我們這些讀者量身定製的“課堂”。他不僅僅告訴你這個方劑可以治療什麼病,更重要的是,他會深入剖析這個方劑的“魂”,也就是它的立方原理、配伍精義以及隨證加減的“變”。這種講解方式,讓我能夠舉一反三,而不是死記硬背。我常常會拿著書中的方劑,結閤自己的臨床經驗去思考,這樣能夠極大地加深我對湯方的理解。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大量的臨床案例,都如同活生生的教科書。作者將一個個真實的病案,從初診到治療的全過程,細緻入微地展現齣來。他不僅描述瞭患者的癥狀和體徵,更重要的是,他會深入地分析每一個病案的辨證思路,以及為何會選擇特定的方藥。我常常會反復閱讀這些案例,從中學習作者是如何在復雜的病情中抓住關鍵,並最終取得療效的。 《彭堅湯方實戰錄》的語言風格也非常討人喜歡。它既有學術的深度,又不失臨床的通俗易懂。作者用平實而又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將深奧的中醫理論和復雜的臨床實踐娓娓道來。我常常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到作者對中醫事業的熱愛和對患者的仁愛之心。這種人文關懷,也讓這本書更具溫度和力量。 總的來說,《彭堅湯方實戰錄》是一本真正意義上的“實戰”中醫經典。它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學習平颱,讓我們能夠從一位醫術精湛的老中醫那裏,汲取臨床經驗和智慧。這本書將是我中醫學習道路上的重要指引,我將會反復研讀,並將其中的寶貴經驗應用於我的臨床實踐,為更多的患者帶來健康。

评分

《彭堅湯方實戰錄》這本書,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穩”和“準”。它不像市麵上許多速成類的中醫讀物,而是一本沉甸甸的、充滿著歲月沉澱和臨床智慧的書。我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書中的內容,無一不是作者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反復驗證、打磨齣來的真金白銀。每一個方劑的講解,都充滿瞭作者的思考和感悟,而不是簡單地照搬經典。 我最欣賞的一點是,作者在書中非常強調“理法方藥”的完整結閤。他不是孤立地介紹某個方劑,而是會將這個方劑置於具體的病證之中,然後從“理”——也就是疾病的發生機製和病機分析,到“法”——即治療原則,再到“方”——方劑的選擇,以及“藥”——具體藥物的配伍和劑量,進行層層深入的剖析。這樣的講解方式,讓我能夠真正理解每一個方劑“為何如此”而不是“僅僅如此”。 書中的臨床案例,簡直是中醫學習者的“寶藏”。作者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們深入到一個個真實的臨床情境中。他不僅展示瞭最終成功的治療方案,更重要的是,他會分析在治療過程中遇到的各種挑戰和睏難,以及如何通過精妙的加減變化來應對。這對於我們這些在臨床上常常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醫生來說,提供瞭非常寶貴的藉鑒和啓發。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辨證的細微之處”的講解。作者非常注重對病機細微變化的把握,他能夠根據患者的細微癥狀,判斷齣疾病的不同階段和轉歸,並據此調整方藥。這種“毫厘之差,天地之彆”的臨床洞察力,正是中醫的魅力所在,也是提升療效的關鍵。通過學習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在辨證的精準度上有瞭顯著的提升,對一些看似相似的病證,也能區分得更加清楚。 總而言之,《彭堅湯方實戰錄》是一本讓我受益匪淺的書。它所包含的不僅僅是方劑的知識,更是一種深刻的臨床思維方式和嚴謹的治學態度。這本書將成為我未來臨床實踐中不可或缺的參考,幫助我在中醫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我真心認為,任何一位熱愛中醫、希望提升臨床水平的醫生,都不應該錯過這本書。

评分

剛拿到《彭堅湯方實戰錄》這本書,第一感覺就是厚重,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就知道裏麵內容肯定很紮實。我一直對中醫的湯方運用非常感興趣,但總覺得理論太多,實際操作起來總是有些摸不著頭腦。這本書的齣現,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空白。它不像一些學術著作那樣高高在上,而是非常貼近臨床實際,以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講解瞭各種湯方的運用。 書中對每一個方劑的講解,都循序漸進,從基礎的組方原理,到具體的臨床加減,再到不同的病癥應用,都有詳細的闡述。最讓我驚喜的是,作者在描述病案時,非常注重細節,無論是患者的脈象、舌苔,還是情誌的變化,都描繪得淋灕盡緻。這讓我能夠更清晰地理解,為什麼作者會選擇某個特定的方劑,以及方劑中的每一味藥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辨證論治”的闡述。作者強調,中醫的精髓在於“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而異”。他並不是簡單地套用某個固定方劑,而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靈活地調整方藥。這種“活法”,正是中醫的魅力所在,也是許多年輕醫生在臨床實踐中容易遇到的難題。通過學習這本書,我仿佛找到瞭一個開啓中醫智慧大門的鑰匙,對辨證論治有瞭更深刻的理解。 書中的案例分析,也極具參考價值。作者分享瞭許多自己多年來的臨床經驗,其中不乏一些疑難雜癥的治療。他能夠將復雜的病情,通過條理清晰的論述,化繁為簡,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這對於我這樣一個正在摸索中的醫者來說,無疑是寶貴的財富。我常常會拿齣書中的案例,與自己的臨床實踐進行對比,從中學習作者的思考方式和處理方法。 總而言之,《彭堅湯方實戰錄》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的書。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湯方的理論,更能指導我們在臨床上靈活運用。它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站在我們身邊,手把手地教導我們如何看病,如何用藥。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所帶來的實踐指導意義,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中醫湯方,從而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