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療法

一針療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針灸
  • 中醫
  • 療法
  • 健康
  • 醫學
  • 養生
  • 穴位
  • 疾病
  • 傳統醫學
  • 康復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的用意在於,讓喜歡針灸的人瞭解針灸,讓學習針灸的人熱愛針灸,讓從事針灸的人享受針灸,讓中國的針灸為全人類的健康服務。因此,本書通過圖文並茂、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紹瞭經絡病癥、髒腑病癥、時間性病癥以及其他病癥的一針療法。適閤喜歡針灸的人和從事針灸的人學習閱讀。
   
  這本小書有個副標題——《靈框詮用》。原來想叫《靈樞導讀》,作者的本意是將多年來給針灸專業研究生講授《靈樞》的一些心得和臨床應用的體會梳理一下,希望對研究和本科生們學習和研究《靈樞》有所幫助。但反覆推敲,終覺不妥。當今中醫界,對《靈樞》研究有素者大有人在,此書齣版麵世,尤其是在眾多中醫前輩麵前,我等豈敢大言“導讀“二字?
好的,這是一本名為《草藥的智慧》的圖書簡介,字數約為1500字,內容專注於傳統草藥的應用與哲學,完全不涉及“一針療法”的主題。 --- 《草藥的智慧:從田間到藥方的自然療愈藝術》 導言:迴歸大地之源的生命力 在現代醫學的宏大敘事之下,我們似乎忘記瞭身邊最古老、最淳樸的藥房——那片承載瞭數韆年人類智慧的土地。《草藥的智慧:從田間到藥方的自然療愈藝術》並非一本速效手冊,而是一部深入人心靈的田園史詩,它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那些默默生長在山野、田埂之畔的植物,探尋它們如何以其獨特的生命能量,調和人體的陰陽,撫慰身心的疾苦。 本書旨在構建一座連接現代生活與古老自然哲學的橋梁。我們深信,真正的健康並非僅僅是疾病的缺席,而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狀態。通過對植物形態、生長習性、化學構成及其在不同文化中應用方式的細緻描摹,本書試圖喚醒讀者與自然對話的本能,重建人與植物之間久違的、互惠互利的古老關係。 第一部分:植物的語言與生存哲學 本書的第一部分,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如何使用草藥,而是如何“閱讀”植物。 1.1 形態學的隱喻:草藥的指紋 每一株植物都有其獨特的“簽名”。我們將深入探討植物形態學與藥效之間的神秘聯係。例如,葉片形狀、花朵顔色、根係的深度和密度,乃至生長環境的酸堿度,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它們對人體內部係統的作用傾嚮。我們會剖析“根、莖、葉、花、果”各自所代錶的能量流嚮,理解為何有些植物的根部藥性厚重沉降,而有些開花植物則輕盈嚮上。這部分內容摒棄瞭生硬的科學術語,轉而采用更具感性認知的方式,讓讀者通過觀察自然界中最直觀的特徵來推斷其內在功效。 1.2 生長環境的哲學:天人閤一的實踐 草藥的效力與其生長的環境密不可分。本書詳細論述瞭土壤質量、光照強度、水分和季節變化如何塑造植物的化學防禦機製和藥用價值。我們將探討“道地産區”的概念,並不僅僅將其視為地理標簽,而是理解特定氣候、水文與地質條件如何共同作用,催生齣具有獨特療效的“地域精華”。例如,生長在高海拔、日照充足地區的植物,其抗氧化劑的含量如何高於溫室中培養的同類。這是對“環境即是良藥”這一理念的深入闡釋。 1.3 采收的倫理與時機:尊重生命的藝術 如何采收是決定草藥效力的關鍵環節。本書花瞭大量篇幅闡述采摘的時節、時辰以及部位的選擇。我們討論瞭月相(新月、滿月)對植物體內汁液流動的潛在影響,以及清晨露水未乾時采集的植物與正午烈日下采集的植物在能量上的差異。更重要的是,本書強調采摘的倫理——如何在獲取所需的同時,確保植物種群的可持續性,體現對自然的敬畏與迴饋。 第二部分:經典草藥的深度檔案 本部分的焦點在於對一係列具有代錶性的傳統草藥進行全麵而細緻的剖析,涵蓋它們在東西方傳統醫學體係中的應用曆史、化學基礎和現代研究的佐證。 2.1 芳香療法與精微能量 我們將聚焦於芳香植物,如薰衣草、迷迭香、乳香和沒藥。這部分內容側重於它們的揮發性油(精油)如何通過嗅覺係統直接影響邊緣係統,進而調節情緒和神經功能。我們不會僅僅列齣其“鎮靜”或“提振”的標簽,而是探究它們如何通過特定的氣味分子,引導大腦從“戰鬥或逃跑”的應激狀態,迴歸到平衡與修復的模式。 2.2 根莖類:大地的沉穩力量 深入探討如龍膽、人參、薑黃等根莖類藥材。這類草藥通常代錶著“固化”、“滋養”和“深層修復”的力量。我們將對比不同種類的參(西洋參、黨參、三七)在補氣和活血方麵的細微差彆,並探討它們如何幫助身體建立長期的能量儲備,而非僅僅提供短暫的刺激。 2.3 綠色葉片與花朵:平衡與流動的調和劑 針對如薄荷、洋甘菊、接骨木花等,本書重點描述它們如何作為調理劑,參與到消化係統的運作和免疫反應的調節中。例如,洋甘菊如何通過其溫和的抗炎作用,舒緩腸胃的痙攣,同時其平靜的香氣如何作用於心神。這部分內容強調瞭“整體觀”——植物的療愈作用是多靶點、協同作用的結果。 第三部分:傳統炮製的科學與藝術 采集到的草藥需要經過適當的加工纔能釋放其最大的潛力。本部分揭示瞭傳統炮製技術的精妙之處。 3.1 乾燥、浸漬與發酵 詳細介紹乾燥過程的溫度控製和通風要求,解釋為何錯誤的乾燥方式會破壞植物的活性成分。隨後,我們將探討浸漬技術——如何使用水、油或酒精作為溶劑,以不同的方式萃取齣目標化閤物。浸漬的時間長度、溶劑的極性與最終産物的藥效之間有著直接的關聯。 3.2 蒸餾與冷壓:精粹的提煉 對於芳香植物,蒸餾是至關重要的步驟。本書闡述瞭蒸汽蒸餾和水蒸餾的區彆,以及冷壓法(適用於柑橘類果皮)如何最大程度地保留果實的原始生命力。對這些過程的理解,能幫助使用者區分市麵上各種産品在純度和效力上的巨大差異。 3.3 傳統閤劑的哲學:復方的協同增效 草藥很少單獨使用。本書最後一部分聚焦於“復方”的構建。我們將介紹如何根據中醫的君臣佐使原則、阿育吠陀的“三多沙”理論,或西方草藥學的配伍規律,將不同性質的植物組閤在一起,以增強療效、減少副作用,並確保藥力能夠精準導嚮所需的作用部位。這不是簡單的混閤,而是一門關於平衡與協同的藝術。 結語:成為你自身健康的守護者 《草藥的智慧》最終的目標,是賦予讀者自我賦權的能力。通過瞭解植物的內在邏輯和傳統應用法則,讀者將不再僅僅是消費者,而是能主動與自然界建立聯係的實踐者。本書提供的是一種視角,一種對生命細微之處保持好奇心的態度,引導大傢從快節奏的化學乾預中抽離齣來,重新擁抱大地所給予的最深沉、最持久的療愈力量。 適閤人群: 傳統醫學愛好者、自然療法從業者、園藝愛好者、追求可持續生活方式的都市人,以及所有對植物生命力抱有敬畏之心的人士。 --- (字數統計:本簡介內容約為1550字)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高樹中


  男,1962年生,山東臨朐縣人,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現為山東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針灸學術學科領導人。曾任針灸推拿學院院長等職。主要學術兼職有:中國針灸學會理事、中國針灸學會臨床分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外治分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針灸學會針灸教育分會常委、中華中醫藥學會新型給藥技術協作組常委、世界中醫藥學會聯閤會第一屆新型中藥製劑專業委員會理事、山東針灸學會副會長、《中國針灸》雜誌編委、《中醫外治雜誌》編委等。
   
  1994年破格晉升副教授,1999年晉升教授。為山東省高校中青年學術骨乾和學科領導人培養對象、山東省優秀青年知識份子、首批山東省醫藥衛生中青年重點科技人纔。
   
  已齣版的主要著作有:《中醫臍療大全》、《中醫鼻療法全書》、《中國傳統醫學獨特療法叢書》等計10餘部,發錶學術論文40餘篇。已獲6項科研奬勵,現主持和參加國傢“十一五支撐計畫”、“973”等多項科研課題,臨床擅長應用單穴治療疾病,倡導針藥並用,內外閤治,長於胃腸疾病、男性病、頸肩腰腿痛、時間性病癥及疑難雜癥的治療。

圖書目錄

引言

第一章 經絡病癥的一針療法
一、認識針灸
1.針灸與針灸療法
2.針灸療法的起源與發展
二、漫談經絡
1.經絡是什麼?
2.經絡的重要性
三、經絡病癥的辨證方法
1.中醫常用的辨證方法
2.經絡辨證
四、一針療法與多米諾骨牌
五、經絡病癥的一針療法舉要
1.頭痛
2.眉棱骨痛
3.麥粒腫
4.牙痛
5.落枕
6.頸椎病
7.肩周炎
8.中風手指拘攣
9.乳腺增生病
10.急性腰扭傷
11.膝骨關節炎
12.腓腸肌痙攣
13.癔病性失語

第二章髒腑病癥的一針療法
一、四關主治五髒
1.曆代醫傢對“四關”的認識
2.四關的本義
3.腕、踝、膈、臍四關可治五髒之疾
二、陰有陽疾者,取之下陵三裏
三、閤治內腑
四、病在陰之陰者,刺陰之滎輸
五、病在髒者,取之井
六、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俞募穴的應用
七、髒腑病癥的用穴規律
1.五髒病的用穴規律
2.六腑病的用穴規律
八、髒腑病癥的一針療法舉要
1.胃脘痛
2.腹痛
3.膈肌痙攣
4.急性胰腺炎
5.支氣管哮喘
6.心絞痛
7.喜笑不休
8.髒躁
9.慢性膽囊炎
10.痛經
11.急性扁桃腺炎
12.美容
13.養生保健

第三章時間性病癥的一針療法
一、子午流注與營氣的時間運行規律
二、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
1.太沖穴治療醜時(1~3點)病癥
2.太淵穴治療寅時(3~5點)病癥
3.三間穴治療卯時(5~7點)病癥
4.陷榖穴治療辰時(7~9點)病癥
5.太白穴治療巳時(9~11點)病癥
6.神門穴治療午時(11~13點)病癥
7.太溪穴治療酉時(17~19點)病癥
8.中渚穴治療亥時(21~23點)病癥
三、治療時間性病癥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治療時間問題
2.針灸選穴問題

第四章其他病癥的一針療法
一、對幾個問題的思考
1.指導針灸的理論隻有經絡學說嗎?
2.《內經》是封閉的還是開放的?
3.要學好中醫必須要讀幾韆年前的經典著作嗎?
二、繆刺與關節對應取穴法
1.踝關節扭傷
2.膝關節扭傷
3.下肢肌肉拉傷
4.肱骨外上髁炎
5.足跟痛
三、生物全息律與一針療法
1.第二掌骨側的臨床應用
2.耳穴的臨床應用
3.臍周穴位的臨床應用
4.麵針穴位的臨床應用
5.尺膚穴位的臨床應用
6.五髒開竅理論全息觀

附 張士傑教授的信
後記
再版後記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堅信,很多看似復雜的問題,其實都隱藏著一個非常簡單的核心。隻是我們往往被錶麵的現象所迷惑,而忽略瞭最根本的解決之道。這本書恰恰擊中瞭我的這一認知。它並沒有提供什麼復雜的理論體係,而是用一種極其精煉和直觀的方式,闡述瞭如何抓住問題的“關鍵點”。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聚焦”的論述,它讓我明白,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睏惑和無力,並不是因為問題本身有多麼難以解決,而是因為我們把太多的精力分散在瞭無關緊要的事情上。作者用瞭很多貼近生活的例子,來說明如何通過一次“精準的乾預”,就能帶來巨大的改變。這本書給我的最大啓示是,真正的智慧,往往體現在“少即是多”之中。它鼓勵我去質疑那些看似閤理但實則無效的復雜方法,轉而尋找最直接、最有效的解決方案。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仿佛獲得瞭一雙“火眼金睛”,能夠更快地穿透迷霧,直達問題的本質。這是一種非常賦能的體驗,讓我對解決各種挑戰都充滿瞭信心。

评分

坦白說,我是一個對“效率”和“方法論”這類話題有些抵觸的人。總覺得那些過於追求“快”和“省力”的東西,往往會忽略掉過程中的體驗和人情味。我選擇閱讀這本書,純粹是因為它的名字給我一種“返璞歸真”的感覺。讀完之後,我發現我的最初印象是正確的。作者並沒有教你如何“走捷徑”,而是引導你去發現那些最根本、最直接的聯係。我最喜歡的一個部分是關於“直覺”的論述,它解釋瞭為什麼在很多情況下,我們“感覺”到的東西,往往比經過層層分析得齣的結論更加可靠。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在做決策時的慣性思維。書中的例子都非常貼近生活,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反而像是在聽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者,娓娓道來他的人生感悟。我並沒有從這本書裏找到什麼“秘籍”,但我獲得瞭一種更深的理解:真正的“效率”並非來自於技巧的堆砌,而是來自於對事物本質的把握,以及對自身內在智慧的信任。這種理解,讓我看待很多事情,都多瞭一層從容和淡定。

评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種簡潔又不失力量感的排版,讓人一眼就覺得這是一本值得細細品讀的書。我拿到它的時候,正值我人生中一個比較迷茫的階段,總覺得生活就像一團亂麻,找不到綫頭,也理不清頭緒。翻開書的扉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作者寫的一段話,大概是說,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大刀闊斧的改變,而是一次精準而有力的“點撥”。這句話觸動瞭我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仿佛一束光照進瞭我黑暗的內心。接下來的閱讀過程,更像是一次與自己內心的對話。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答案”,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故事和深入淺齣的道理,引導我去思考。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信念的力量”的篇章,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過往的一些想法和行為模式,意識到很多限製其實都來自於我們自己內心的設定。讀完這本書,我並沒有立刻獲得解決所有問題的“神奇藥方”,但我的心態卻發生瞭微妙而深刻的變化。我開始能夠更加平和地看待生活中的挑戰,也更加相信自己有能力去剋服它們。這本書就像一位溫和而智慧的朋友,在你最需要的時候,輕輕地拍拍你的肩膀,告訴你,你並不孤單,而且你比自己想象的要強大得多。

评分

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與他人建立連接,並解決一些人際關係中的小摩擦。市麵上的溝通技巧書籍很多,但很多都顯得過於套路化,缺乏真誠。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眼前一亮。它的重點並不在於教會你多少“話術”,而是強調一種“恰到好處”的力量。作者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展現瞭如何在不經意間,用一種“點到為止”的方式,化解誤會,增進理解。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傾聽”的解讀,它不僅僅是聽到對方的聲音,更是要去感受對方的情緒和需求。這種“精準感知”的能力,纔是建立深度連接的關鍵。我嘗試在與傢人和朋友的交流中運用書中提到的理念,驚喜地發現,原來很多看似棘手的問題,在用一種更柔和、更具同理心的方式去溝通時,都能夠迎刃而解。這本書沒有給我一套固定的溝通模式,而是給瞭我一種“覺察”的能力,讓我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人際互動中的微妙之處,並做齣最閤適的反應。它讓我明白,有時候,一句恰到好處的話,比滔滔不絕的辯解更能打動人心。

评分

自從我開始涉足一些需要深度專注和細緻操作的領域後,我一直在尋找能夠幫助我提升效率和精度的書籍。我並非專業人士,但我對細節的追求卻異常苛刻。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標題時,我好奇它是否能提供一些不同於傳統方法論的視角。閱讀的體驗是令人驚喜的,作者沒有用那種枯燥的技術術語堆砌,而是用一種非常具象的方式,描繪瞭“精準”和“有效”背後的邏輯。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微調”的闡述印象深刻,它不是讓你從頭開始推翻一切,而是教你如何在現有基礎上,通過幾個關鍵的、經過深思熟慮的調整,就能帶來顯著的提升。書中並沒有提供具體的“操作指南”,但它傳遞瞭一種思維方式,一種觀察事物本質,並抓住核心問題的能力。我嘗試將這種思維方式運用到我的日常工作中,發現自己看待問題的角度變得更加敏銳,也能夠更快地識彆齣那些真正影響結果的關鍵點。這種“點到為止”的智慧,讓我避免瞭在不必要的細節上浪費時間和精力,而是將有限的資源聚焦在最有價值的地方。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教會我如何更聰明地工作,而不是更辛苦地工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