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評論@天下」人氣專欄、「2016全球好國家」NO.1瑞典人的日常思考完整呈現
當全世界還在羨慕含著銀湯匙出生的瑞典人,
我們現在就能像瑞典人一樣思考,把幸福當成自己的義務! 為什麼瑞典每個高中生都會「質疑」他們的課綱?
為什麼「明天請待在家不用去上班」,是瑞典人不能不理會的一句話?
為什麼一個失業、失婚還得了憂鬱症的肥宅,能在瑞典重獲新生?
作者目前定居瑞典,她以其獨特的觀察眼光與說故事功力,生動溫暖的寫下自臺大畢業後、遠赴瑞典攻讀學位、以至工作、定居、結婚、為人母……一路走來的「瑞典經驗」。
●在瑞典,沒上過大學的鑄鐵工人可以當上國家首相
●無論老師、清潔隊員、醫生、空服員……勞動者該罷工的時候,絕不退縮
●房價嚴格管制,蛋黃區或市郊的房租統統一樣
●建築工人和醫生,生活水準幾乎沒有差別
●當有個男孩宣布他覺得自己是女生,學校的老師、同學都要配合用She來稱呼她……
作者從瑞典人的日常生活出發,細膩寫下瑞典社會中,個人與家庭生活、教育制度、工作環境等各個面向。書中一則則的瑞典式思考,為我們重新定義了「幸福感」;而一篇篇遙遠卻切身的主題,則拉高我們視野的高度,帶領我們內省。
一群做著「瑞典夢」的人們,他們不高呼成功的口號,而是以人為本、從心出發,逐漸成為許多先進國家所追隨的目標。臺灣也有屬於自己的夢,越來越多人試著凝聚夢想並致力付出。就讓我們從瑞典人這一路走來夢想成真的思考之旅,拓展出對生活更多的美好想像。
一則則改變人生的日常思考,讓我們為自己的幸福負起責任! ▓ 你多久沒和家人Mysa了呢? Mysa是瑞典特有的詞,意指一起度過親密愉快的時光,也是人們在日常問候與關心之外,和其他人所進行的純粹的交流。例如媽媽在廚房裡做飯時,心思七分放在家務,三分在孩子身上,但是在Mysa的時候,媽媽和孩子都要投入百分百的專注。Mysa看似放鬆,卻也非完全放鬆,而是耐心傾聽、努力理解,時時確認每個人都是主角,但沒有誰是高高在上的。因為是家人所以毫不保留的分享,意見不同也微笑包容。Mysa重視的是質,不是量。
▓ 為什麼瑞典丈夫人手一本《爸爸學》? 當孩子出生之後,每個瑞典爸爸都需要放至少3個月的育兒假,讓媽媽去工作、爸爸育兒去。瑞典的社會政策模糊了父職母職的界線,將媽媽相夫教子、爸爸賺錢養家從傳統定位解放出來,父母同時是「養家」與「持家」的共同體。很多瑞典爸爸都覺得,這段專心育兒的經驗,徹底改變了他們對人生、家庭和時間的想法。
▓ 為什麼瑞典人忙得沒時間工作? 相較於總是「看上頭臉色」行事、鎮日埋首工作的華人社會,沒有加班壓力、工時不長的瑞典人,生活卻顯得更加忙碌:上健身房、看書、規畫旅行、用心經營家庭時間……因為生命中有太多更重要的事,讓他們每天張羅得不亦樂乎。
▓ 你不能不理會的一句話……「明天請待在家不要去上班」? 一位瑞典地方報社的小職員,有一天接到一通電話,對方說:「瑞典記者工會明天要進行全國性罷工,請你待在家不要去上班。」當時年紀還小的兒子問他:「不去上班不怕老闆生氣嗎?」他說:「我如果因為怕老闆生氣而去上班,明天起沒有一個同事會再跟我說話。」請大家花一些時間去查找自己所屬的工會,了解、參與或資助工會事務。因為不管政府怎麼變天,會為勞工撐腰的,永遠只有勞工自己!
各界推薦 ★范雲、周偉航(人渣文本)、劉毓秀、黃哲斌、番紅花、李雪莉、李濠仲、苗博雅、楊士範、蘿瑞娜的幸福廚房——投幸福一票,感動推薦
范雲(臺灣大學社會系副教授)
劉毓秀(臺大外文系教授)
周偉航(人渣文本)
黃哲斌(新聞工作者)
番紅花(作家)
李雪莉(《報導者》總主筆)
李濠仲(作家)
苗博雅(社會民主黨全國委員)
楊士範(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共同創辦人暨內容總監)
蘿瑞娜的幸福廚房(親子&料理作家)
北歐給我們一種熟悉感──正是《禮記》所描述的「大同世界」的具體實踐!履現舉世最高的勞工、女性、小孩、老人權益保障。而瑞典就是北歐模式制度的火車頭。臺大中文系畢業的吳媛媛,因緣際會進入瑞典社會和家庭,為我們捎來北國大同世界的生動活潑剪影。——劉毓秀
「臺灣人眼中的世界,不該只有中國,也不能只有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世界非常大,但人的時間、精力、財力總是有限,能夠透過其他人的記敘看到世界其他角落、看到不同人群的生活,總是好事一件。會說故事的人難得;不只會說故事,更有意願分享、交流的人更難得。談到購物,人人都知道『貨比三家不吃虧』。關於社會、制度的變革,不論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觀點,多看看、多想想、多比較,應該能減少臺灣走的冤枉路。」——苗博雅
作者每一段輕盈、精巧的生活故事,皆蘊含著濃郁且發人深省的北歐價值,一如人類進步文明的象徵,往往潛藏在日常周遭的瑣碎事務。——李濠仲
「見微知著,冷靜理性」是我讀完這本《幸福是我們的義務》之後的想法。吳媛媛用她敏銳的觀察、冷靜的思考和細膩的筆調,描繪出她所見到,瑞典值得台灣學習和研究的「日常小事」。對於已經習慣用藍綠來思考的人,或許透過這本書,可以有不一樣的思考方式和結果。——楊士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