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者

緬甸: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Delphine Schrank
圖書標籤:
  • 緬甸
  • 政治
  • 民主
  • 人權
  • 反抗
  • 軍事政變
  • 社會運動
  • 東南亞
  • 曆史
  • 衝突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一個不一樣的緬甸故事 一群被遺忘的緬甸英雄
追求緬甸民主運動的背後,不隻是翁山蘇姬一個人的努力,
還有許多默默付齣的自由鬥士,
這五十年間持續為緬甸爭取自由獨立而反抗。
他們的遭遇與奮鬥的曆程,是難以想像的悲慘與艱辛……

  國內外媒體名人齊聲贊譽
  硃宥勛、房慧真、張鐵誌、陳又津 ── 熱烈推薦
  宋鎮照、張正、楊昊 ── 專文導讀


  2009年5月,緬甸名列全世界最高壓、最貧窮的國傢之一。執政的軍政府似乎處於權力巔峰。然而,一群不願接受現況的人、年輕的夢想傢、老年人在反抗不正當體製的理念下團結在一起,拒絕屈服。不怕事的年輕人阿偉、他亦敵亦友的夥伴尼哲、坐牢十九年剛齣獄的反對運動資深軍師「爺爺」,在仰光小巷和網咖暗中努力,準備進行一場已經醞釀五十年的戰鬥。

  本書描述:
  一群無名英雄,在緬甸曆經長期苦戰,
  於黑暗環境中奮力以血汗建立民主……


  阿偉,貌似紈褲子弟的叛逆者,他的個性較急躁、隨性、難以捉摸,也具有罕見的天賦,能在他人嚇呆或驚慌失措時臨危不亂。他的領導能力有如黑夜中的燈塔般耀眼。長發不羈的他,任由頭發垂掛輪廓突齣、對稱的臉龐,卻遮不住他淡咖啡色眼珠的強烈目光……

  尼哲,齣身都市貧民窟,有難得的機會受教育,讓他能夠更明確診斷、訴說自己對社會的不滿。他能把自己社區的日常不公、獨立後未能落實的議會時代承諾,與普世人權的語言、其他國傢類似的爭取自由奮鬥相連結……

  「爺爺」溫丁,在這個1930年齣生、眼光宏偉的男人心中,想辦法參與政治第一綫工作,一直是當務之急。他的童年在緬甸爭取獨立的奮戰中度過,在脆弱的議會民主時期那幾年成年;他在無政府的內戰亂世擔任記者和總編輯,逐漸曆練,經曆軍事統治,以及接下來國傢每況愈下、持續到1988年的漫長沉淪……

  黛芬妮‧史藍剋──一名鍥而不捨的記者,深入祕密地下異議組織,
  以熱情和感性寫齣他們在專製時期爭取自由的過程……


  在緬甸重大轉型之際,《緬甸: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者》描述兩三世代的緬甸人以勇敢和犧牲精神對抗專製政府的故事,掌握緬甸充滿發展機遇的時刻。在緬甸尚未開放外國媒體採訪的年代,本書作者史藍剋設法進入緬甸,祕密置身異議分子之中,報導他們為解救國傢奮鬥的過程;為瞭避免特務跟蹤,她在訪問敏感人物前後到觀光景點走動、經常換旅館。她追蹤阿偉和同誌從監獄到藏身處的經曆,描述反對運動成形、幾乎瓦解,但最後逼迫政府展開無法逆轉的政治改革的過程。書中以人道關懷角度探索他們冒險、反抗的實況,以及自由的力量和真諦。

  作者史藍剋以一群仰光反抗者的故事陳述緬甸政治經曆與發展,並在政治曆史的脈絡下,鋪陳這些追求民主、捍衛自由的鬥士之血汗經曆,在刻畫個人故事之餘,同時緊扣住重要的政治曆史事件或活動,讓人猶如閱讀一部緬甸近代發展史。

  緬甸的民主改革,是一條漫長、孤寂、無情的抗爭之路;有人說,緬甸人已能看到隧道口的光綫,但實際上,他們仍然在黑暗無垠的隧道裏……

國際媒體、名人專傢一緻肯定

  本書描寫幕後英雄奮力在緬甸黑暗環境中建立民主的長期苦戰。史藍剋以熱情和感性寫齣他們在專製時期爭取自由的過程。書中的故事令人振奮又痛心;人物難以忘懷;他們的夢想崇高──卻又難以達成而讓人唏噓。── 大衛‧霍夫曼(David Hoffman),普立茲非小說類作品奬得主

  本書記錄個彆人士的經曆,進而呈現緬甸人反抗極權的過程。史藍剋親眼見證她描述的經曆,並以簡單卻有力的文字傳達。書中充滿優異政治科學書籍的嚴肅分析,同時精彩描述不願屈服的精神。本書要讀過纔會相信書中所言。打開來讀吧。── 傑佛瑞‧艾薩剋(Jeffrey S. Isaac),印第安納大學政治學教授

  緬甸數十年來籠罩在叢林般濃密的神祕中。它對外開放的同時,史藍剋深入境內,帶齣為民主和人權奮戰人士的精彩故事。本書呈現不為人知的當代偉大故事,內容和緬甸風土一樣豐富。── 德剋斯特‧費金斯(Dexter Filkins),暢銷書The Forever War作傢

  緬甸人熱忱投入和犧牲的故事,正適閤配閤緬甸當前政治局勢閱讀。史藍剋敘述反對派數十年來在極權統治環境從事地下活動的故事,外界得以一窺形塑這個東南亞國傢的力量,以及其他牽涉轉型睏難的因素。──《金融時報》

  精彩作品。不過,史藍剋寫的內容並非傳統記者對一個高壓政權的感嘆。這本書讀起來像小說……是宏偉又細膩的報導。──《經濟學人》

  史藍剋帶領我們深入緬甸政治變化的核心,揭露民主運動的內幕……以人道角度觀察射殺抗議學生、監禁人權運動分子的不人道政權。──《華爾街日報》

  大膽探索……本書記錄阿偉和同誌在全國民主聯盟政治運作中成熟的過程,可當作瞭解該黨多年來奮鬥和當前轉型期的導讀資料。──《華盛頓郵報》

  一位鍥而不捨的記者,在緬甸這個警察國傢深入祕密的地下異議組織,探討轉變中的受創傷社會……史藍剋展現齣色文筆和認真記者的努力。精彩記錄緬甸幾代人造就重大轉變的奮鬥。──《Kirkus》書評期刊

國內名人專傢、學者震撼推薦

  硃宥勛(作傢與文化評論傢)
  房慧真(作傢與媒體工作者)
  張鐵誌(政治與文化評論傢)
  陳又津(作傢)

專文導讀

  宋鎮照(成大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負責人)
  楊昊(政大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

  在閱讀的過程中,儼然曆經一場反抗者奮鬥的心路曆程,以及緬甸政治與社會發展的時光隧道,一齣活生生具有政治演變場景的寫實故事盡在眼底,可以說享用既理性又富感性的政治文學饗宴。── 成大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宋鎮照

  颱灣人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因為我們要提醒自己,抗爭不總是像颱灣現在這種嘉年華的形式,快快樂樂齣門綁布條,平平安安迴傢看新聞。緬甸不遠,在給予緬甸祝福的同時,也彆忘瞭颱灣曆史上不遠的殷鑑。如果不隨時警惕,颱灣不見得不會迴到過去的年代。── 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負責人 張正

  本書最值得贊許的,是作者對於異議分子與地下組織運作的紀實。從反抗者的視角,近觀緬甸變局,刻畫緬國抵抗政治的實況圖像,深具特色。── 政大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 楊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黛芬妮‧史藍剋(Delphine Schrank)


  牛津大學現代史學士、哥倫比亞大學國際事務碩士,《維吉尼亞每季評論》編輯。曾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報導計畫」、夏威夷「東西中心」進修。文章散見《時代》、《外交政策》、《大西洋》等知名雜誌。曾任《華盛頓郵報》緬甸特派員兼主編、特約撰稿人。

譯者簡介

高平唐


  報社資深編譯,電影公司影片和公關公司新聞摘要特約翻譯,譯有《希拉蕊迴憶錄》、《翁山蘇姬》、《歐尼斯光譜保健法讓你的基因變得更好》、《大熊市》、《巴菲特投資手冊》。
 

圖書目錄

推薦序一 一部緬甸近代發展史/宋鎮照
推薦序二 跟班的故事/張正
推薦序三 抵抗的政治與大金塔的榮耀/楊昊

前言 嚮仰光的自由鬥士緻敬

第一部
阿偉
尼哲
流亡之城
爺爺
幽靈之城

第二部
休戚與共
諸王之城
奈比多之路

後記 不確定的未來

 

圖書序言

推薦序

一部緬甸近代發展史/宋鎮照(成大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


  一提到緬甸,總是讓人感覺它是一個謎樣的國度,充滿著神祕感。似乎被整個世界所隔絕,甚至被遺忘,有如消失在地平綫上的佛教王國。冥冥之中也似乎印證瞭緬甸字麵上的意涵,注定其「遙遠之郊外」的國境。

  在曆史上,緬甸是印支半島佛教地域上的強權,擁有高度文明的地方,曾被稱為「黃金之地」,素來與泰國並稱雙雄,且過去的暹羅王朝亦深受緬甸威脅。緬甸在二戰後,挾著英國殖民時期的文官體製、殖民經濟發展的曆史遺産,加上邁嚮民主化的發展,也曾經成為東南亞區域上發展的一顆耀眼之星,仰光也曾被譽為「東方之珠」。但自一九六二年尼溫將軍政變奪權後,結束緬甸民主選舉政治,進入將近半世紀長的軍政府獨裁統治,正如在書中前言所描述的:「緬甸靜靜蟄伏於黑暗之中」,彷彿受到詛咒一般。

  緬甸之所以幾乎被世人遺忘和隔絕,在內部除瞭軍政府封閉式的高壓統治之外,更遭受到外部世界強權強力地經濟製裁和斷絕外交往來,讓緬甸處於遺世獨立的無奈,以及將近半世紀的發展真空,可以跟當時的古巴、北韓相比擬,堪稱世界最獨裁封閉的三大鎖國。

  特彆的是,翁山蘇姬從一九八八年因母親病危,自英國緊急返迴緬甸後,便啓動瞭一股以翁山蘇姬為名的反軍政府統治力量,齣現追求民主自由訴求的強勢對抗。在書中被稱為「阿姨」的翁山蘇姬,正背負著緬甸國父翁山將軍之女的宿命責任,正如翁山蘇姬所言:「身為我父親的女兒,我無法再對發生的一切無動於衷。」她組成全國民主聯盟,讓緬甸不再處於被「消聲」的國度,加上諾貝爾和平奬得主光環的加持,更讓以翁山蘇姬為主的反抗力量可以跟國際民主陣營接軌,逐漸讓孤立的緬甸受到國際社會重視。

  在一九八八年,緬甸軍政府武裝鎮壓,對於百姓抗議活動進行一連串的政治迫害。尤以一九八八年八月八日,軍政府朝遊行示威者開火,掀起所謂的八八八八民主運動為甚。而一九八八年的抗議活動,讓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在一九九○年的選舉大獲全勝,然而這次選舉結果隨後卻被軍政府宣布無效,自此緬甸啓動瞭新一波更為積極主動的民主行動,形成投入反對軍政府勢力的龐大反抗力量。

  事實上,緬甸在二○一○年依據新憲法舉行大選,共有三十七個政黨參與,約三韆多名的候選人和八十二名獨立候選人參加兩院議會選舉,正式開啓瞭緬甸的政治選舉。盡管仍由軍政府主導,以及利用其所控製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USDP)來運作,讓卸下軍服的登盛將軍,二○一一年成為睽彆將近半世紀的文人總統,並産生文人政府。而二○一六年初的緬甸民主選舉,由翁山蘇姬所帶領的全國民主聯盟大獲全勝,讓新總統吳廷覺成為半世紀以來真正文人掌政的局麵,此開啓瞭緬甸的政治奇蹟,備受世人推崇。
基於此,本書的問世剛好可以搭上世界的「緬甸熱」,一股欲探窺緬甸政治、經濟和社會究竟的知識欲,正在蠢蠢欲動與延燒,並夾帶著極為強烈的企圖心,想要前進緬甸,去感受一嚮披上神祕浪漫麵紗的美麗國度。

關於極權統治
跟班的故事/張正(燦爛時光東南亞書店負責人)


  我總以為,最厲害也最邪惡的統禦之術是放縱。

  在統治者擁有絕對優勢(例如武力)的前提下,其實放縱比較輕鬆,也更有效:放任被統治者嚷嚷,讓被統治者享受「網開一麵」的自由,最好稍稍撥弄讓他們互相妒恨攻訐,製造動亂。一旦亂瞭,被統治者反倒會期待有人來主持公道管一管。這時,統治者再勉為其難地說,好吧好吧,我來管一管,是你們要我管的唷!

  不過,也不是每一位統治者都有執行放縱策略的本事。除瞭要先確認自己的絕對優勢之外,還有心髒要很大顆,彆老是大驚小怪;臉皮要夠厚,禁得起被吐口水及惡言相嚮。

  過去的緬甸軍政府顯然一點都不願意放縱對境內異議人士嚴密監控。不過近年來,齣現瞭戲劇性變化。

  在軍政府首肯的選舉之下,翁山蘇姬及其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進入體製,民運人士也擁有齣訪國外的行動自由,歐美國傢則以放鬆經濟製裁來迴應,冒險傢與投資客更是迫不及待飛抵緬甸想淘金。然而在此同時,過往的冤屈尚未平反,新一波針對境內穆斯林族群的仇恨暴行卻已經展開。更可怕的是,軍政府這次不介入,而是放任激進佛教徒散播歧視言論,煽動暴民逞凶殺戮,「這批對佛教徒殘暴攻擊穆斯林的行為束手無策或毫無作為的安全部隊,過去鎮壓平民百姓卻毫不手軟」。

  緬甸的老政治犯說:「大傢說,我們已經能看到隧道口的光綫,可是我們仍然在隧道裏。」緬甸真的要走齣幽暗的隧道迎嚮光明瞭嗎?作者藉由書中主角阿偉的說法,給瞭非常不樂觀的答案:「全世界大緻稱贊,緬甸的轉變代錶從極權統治轉型的跡象。但在緬甸國內,根本看不到一個開端的結束,或者是一個結束的開端。」「比起大多數同胞,比起每天從西方國傢(也包括颱灣吧)搭飛機前來,興緻勃勃來開公司和找商機的理想主義者與哈緬族,阿偉更能察覺到這一切有多容易土崩瓦解。」

  為什麼要讀這本書

  花瞭四年時間,「化身成牆上的蒼蠅默默觀察」隨時可能入獄的反抗者,記錄瞭六十三本筆記和數百小時的影音檔,終於寫齣這本《緬甸: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者》的史藍剋,在書中扮演說書人的角色,以全知的第三人稱口吻,像是寄居在反抗者的腦子裏似的,一吋一吋地書寫他們在麵對跟監、刑求、鬥爭時的心路曆程。

  史藍剋的行文雕琢講究,穿插著撲朔迷離的緬甸時局,加上時序忽前忽後的迴憶與倒敘,讀起來頗為吃力。但是這樣的書寫,也的確映照齣反抗者的處境,畢竟這是高強度壓力下的隱晦曆史,絕非舒舒坦坦娓娓道來的抒情故事。

  而颱灣人為什麼要讀這本書?因為我們要提醒自己,抗爭不總是像颱灣現在這種嘉年華的形式,快快樂樂齣門綁布條,平平安安迴傢看新聞。

  緬甸不遠,在給予緬甸祝福的同時,也彆忘瞭颱灣曆史上不遠的殷鑑。如果不隨時警惕,颱灣不見得不會迴到過去的年代。

  阿偉對於當前的緬甸局勢,給瞭這樣的警語:「最大的危害其實來自於無知。」這句話,放諸四海皆準,包括颱灣。

反抗的書寫
抵抗的政治與大金塔的榮耀/楊昊(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亞太所所長、政大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

  地下組織的異議分子是本書的主人翁,也是緬甸改革的無名英雄。這些異議分子的活動遍布全國,深入社會。為瞭如實刻畫仰光的反抗者,史藍剋「化身成牆壁上的蒼蠅」,利用四年的時間觀察阿偉的日常生活,追蹤報導在仰光街頭巷尾反抗者的片段生命故事。

  作者以人物與主題鋪陳,結閤小說敘事與深度報導的雙重筆路,透過阿偉的實際見證來還原各個重大事件的始末。譬如,軍政府對於僧侶與袈裟革命的鎮壓情事;納吉斯風災侵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時,國際救援隊在曼榖苦等救災許可的場景等。阿偉的存在,是故事延續的動力,也代錶著為所當為的反抗不曾停歇。

  史藍剋對於全民聯在政治動員與組織運作方麵的書寫,尤其清晰。舉例來說,在選舉動員期間,她細數全國民主聯盟的候選人(特彆是那些非政治犯)如何拉近與農民的關係,進而爭取其支持的人際互動場景。對於緬甸人民不畏好幾個小時的辛苦等待,熱切期盼「阿姨」到達造勢場閤的心境,也有生動的描述。史藍剋對於描繪「阿姨」遭到政治打壓的幾段插麯,也值得一讀;譬如,在國會補選期間,翁山蘇姬造訪丹老遭遇睏難,主要是因為當地政府拒絕齣藉快艇,而被迫在海上漂流許久。

  本書最值得贊許的,還是作者對於異議分子與地下組織運作的紀實。史藍剋筆下的異議分子,隻身在網咖苦等,透過網路聊天室招募新成員,並且藉著電子郵件的草稿資料夾來交換敏感訊息。他們退齣全民聯,但卻仍保持密切的聯係與互動;他們不在颱麵上,但仍是抵抗政治的一分子。史藍剋就近觀察判斷阿偉等人退黨的決定,認為這些異議分子的退齣,盡管「揭露成員對老一輩消極政策的不滿與日俱增」,但卻讓他們「獲得銷聲匿跡的機會,深入半祕密的地下非暴力革命活動空間」。

  大仰光地區的抵抗政治,交織著反抗者生命故事的吉光片羽。史藍剋善用充滿張力的文字及書寫方式,將讀者網羅在同仇敵愾的氛圍中,跟隨著反抗者匍匐前行。

  長期以來,國際社會對於緬甸的認識有限;但近年來隨著緬甸的開放與轉型,以翁山蘇姬及緬甸之春為主題的豐富著作陸續問世。比起以往,我們更能深入瞭解大金塔國度的過去、現況與未來。本書從反抗者的視角,近觀緬甸變局,刻畫緬國抵抗政治的實況圖像,深具特色。今有幸拜讀本書的中文版,譯文品質信達雅兼具,為難得之佳作,特此推薦。

前言

  二○○九年,也就是本書一開始敘述的年代,緬甸名列全球接受援助的國傢之一,經濟發展、醫療照護及最基本公民及政治自由等方麵的全球排名倒數幾名。北韓除外,沒有其他極權體製能如此長時間緊抓住各層麵的權力不放,從經濟到教育,乃至於備受尊崇的佛教界。

  在邊境那些內戰頻仍或停火協議不堪一擊的地區,老百姓的性命賤如敝屣。盡管資訊流通的禁令使得所有官方資訊無法公開透明,統計數據也荒誕可笑,但濫殺無辜、強迫搬遷、強迫勞動、集體性侵、強徵入伍、刑求及任意拘留的證據仍罄竹難書。

  教育體製受到蓄意破壞,以扼殺學生間反政府組織的傳統。身分登記和種族及宗教信仰的書麵聲明,是旅行、工作或玩樂的必要條件。獨裁政權下常見的群體行為普遍存在:恐懼、自我審查、不停地疑神疑鬼。你永遠不知道誰可能監視你,也永遠不知道夜間何時會響起敲門聲。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

  緬甸就像一麵攤平的大風箏,平坦的河榖被與五國接壤的崎嶇高原包圍,南部則是通往印度洋的廣闊入海口。毫無疑問,它早晚會成為這塊大陸的戰略要地。早在英國殖民統治時期,首都仰光已躋身國際性都市。錯綜復雜的水道和浩蕩的伊洛瓦底江,都有利於商業及交通運輸發展。到瞭一九三○年代,緬甸中南部及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已讓緬甸從一個與世隔絕的熱帶陌生國度,蛻變成世界米倉。盡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創經濟,但緬甸依舊是稻米及石油的齣口國,成為開發中國傢的異數。天然資源豐富,國運前程似錦:翡翠及著名的「鴿血」紅寶石、石油、天然氣、銀礦、金礦、錫礦及高級硬木,包括占全球七成産量的柚木。

  一九四八年獨立和曆經十年的議會民主後,緬甸已然是東南亞的閃亮之星。教育體製鼓舞瞭前所未見的社會流動及豐富的文學傳統的發展。大學吸引瞭全亞洲最優秀聰明的人纔。都市中訓練有素的專業人士承襲英國議會製度的法律素養,幾乎未受到緬甸舊思維的影響。全國約八九%民眾信奉小乘佛教,其價值觀和齣傢人僧伽在日常生活中被賦予的重要角色,都讓個人行為及道德觀有理路可循,即便是在最偏遠的鄉村。

  但這個在一九四八年一月四日清晨四時二十分吉時誕生的民主國傢,羽翼未豐就遭逢重重挑戰。宣布獨立後數小時,在以馬蹄形包圍著大河榖的內陸地區,共産黨和少數民族就發起武裝暴動。他們逮住新政府體製脆弱之際,要求程度不一的自治權力;信奉佛教、占多數的緬族,數世紀以來從地處中部平原的王朝統治或企圖統治他們,讓他們早已失去信任。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與同盟國間的猛烈戰火重創後,這個國傢又淪為中國內戰的代理戰場,國民黨的反共基地。

  期待領導人誕生的希望,原本或許能夠跨越那些分歧,或至少緩和往後數年激烈的政治派係衝突,卻隨著翁山的死一同破滅。翁山是年輕卻備受愛戴的愛國主義者,他在日本人協助下創立瞭緬甸軍隊,並趕走英國人,之後領軍對抗日本人;他和許多作亂少數民族的領導人簽署協議,打造緬甸未來的聯邦體製。他獲得軍隊的堅定效忠和少數民族的信任。即將脫離緬甸共産黨的溫和派領袖是他的妻舅。然而,一九四七年七月十九日上午,距離幾乎是他一手帶領緬甸脫離英國獨立前不到數月,翁山遭槍殺身亡。一起在這場半自動步槍的彈雨下喪命的,還有全國八名最有纔乾的未來領袖,全是他遴選的原始內閣成員。

  一九五八年,總理吳努當局宣布,無力應付全國各地的暴力活動及兩敗俱傷的政治內鬥。他把政權交給以尼溫將軍為首的軍事政府看守。一九六○年選舉後,政權迴歸吳努的文人統治。一九六二年,在撣邦和其他少數民族團體揚言分離的藉口下,尼溫將軍再次取得政權,這次靠政變。他的革命委員會賦予他至高無上的權力,於是他即刻宣布由佛教徒緬族主政,無限期終止一九四七年頒布的憲法,並在新成立的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簡稱BSPP)之下實行一黨統治。他也解散仰光大學學生會,清算政敵,實施言論審查,並切斷緬甸所有對外關係。

  在揉閤佛教和社會主義的所謂「緬甸特色的社會主義路綫」統治下,他把所有外資和本土企業及新聞媒體收歸國有,翻修課綱,導緻緬甸開始一路嚮下沉淪,一九八七年更恥辱地被聯閤國列為「最低度發展國傢」。同年,小額紙鈔遭到廢除,人民財産一夕間銳減八○%。無論這項措施是齣自於尼溫對數字迷信、經濟偏執的任性──新紙鈔的麵額反映齣他對數字九的著名偏好──抑或是企圖打擊黑市卻執行不力,此時他二十六年的苛政終於到瞭民怨沸騰的地步。

  全國暴動繼之而來,一場茶館鬥毆事件延燒數月演變成革命,招來迅速又腥風血雨的反革命鎮壓。一個軍事政權垮颱,另一個軍事政權鏇即取而代之,而且更陰險與高壓。

  這同時也是一場民主運動的濫觴。

  在一群越來越有戰略頭腦的大學生帶領下,一九八八年的起義蔓延到社會各個階層和全國各地城鎮。起義三月爆發,七月之前就成功迫使尼溫將軍辭職。接手的另一位將軍人稱「仰光屠夫」,因為幾週前他害得近三百名學生死於鎮暴警察之手。「緬甸全國學生聯盟總會」的青年領袖們為此發起全國大罷工。

  一九八八年八月八日,至少兩百萬人走上街頭。

  士兵朝著群眾開火迴擊,還痛毆或用上刺刀的步槍刺殺抗議民眾,卻不受製裁。但抗議群眾打死不退。仰光屠夫下颱,繼任的貌貌博士是知名律師,也是尼溫將軍的心腹。他解除戒嚴,釋放遭拘禁的重要異議人士,並呼籲緬甸社會主義綱領黨的領袖們,考慮以公投決定是否廢除一黨專政。對許多人而言,貌貌博士隻是傀儡,聽從老強人尼溫之命行事。到瞭八月最後一週,所有政府運作已經停擺,由公民及僧侶組成的委員會接手城鎮及社區的行政事務,報紙數量激增,街道成為民眾二十四小時聚集狂歡的舞颱。

  九月十八日,新的軍政府上颱,並以自稱「國傢恢復法律和秩序委員會」(簡稱SLORC)的名義再次實施戒嚴,大規模逮人後草草處決。從七月到十月期間,閤理估計的死亡人數約五韆多人。

  在情勢最白熱化之際,殉難獨立英雄翁山的女兒湊巧從英國夫傢返國,迴仰光照顧病重的母親。這位女兒翁山蘇姬最初會吸引群眾注意,是因為她秀氣的五官神似父親,而人們過去正是捧著他的肖像走上街頭。她的雙眼像他,甚至和他一樣有群眾魅力。她的演說鏗鏘有力且目標明確,很快確立瞭她為民喉舌的地位。
 

圖書試讀

第一章 阿偉
 
二○○九年五月
 
阿偉發覺自己是走狗的跟蹤目標那晚,開瞭個玩笑。
 
不過,他一開始用走的。也就是說,夜幕即將降臨仰光、一名特務逐漸逼近、即將被捕的恐懼導緻太陽穴血管快要爆炸的時候,他的反應和一般年輕人相反,即使他渾身發熱、腳程很快、擁有能在叢林生存的能力。跟蹤者年紀比他大,但動力比他的天生勇氣和求生意誌小;走在前麵幾步的阿偉用力吞瞭一口唾液,挺起胸膛──然後放慢腳步。
 
遠離辦公室。他大角度左轉走上一條人行道,這條人行道地勢漸低,尾端是狹窄的溝渠和百年羅望子的糾結樹根。接著是一條蜿蜒小巷,兩旁是防水帆布搭蓋的便宜茶館和簡陋的柚木小屋。這裏是人口四百萬,或許五百萬──確實人數不得而知──都市中不光彩的內部,市中心容許這種貧民窟殘破景象,是因為除瞭少數政府單位,其他建築物沒有幾棟好多少。
 
那個走狗或許有摩托車──在仰光,隻有特務獲準騎摩托車──能在幾秒之間逮到他。阿偉不顧這種可能性,加快腳步但不急促,走嚮最近的群眾以便逃脫;運氣好的話,他或許能搭上剛開進這片殘破區域的公車。他把縴瘦身子擠進公車後半段的開放式車廂。乘客們彼此身體緊貼,女乘客通常無法指望保持男女授受不親的距離。他知道,女性痛恨這種容易吃虧的處境,因為男性在擁擠場所可為所欲為,以肢體摩擦她們的臀部。他小時候會用心維護周圍女孩的麵子,至少讓她們感到自在。即便在當下的情況,他仍自然而然想到,自己不應該讓她們的窘況惡化。
 
那名男子也上瞭車,站在身旁。
 
阿偉一時方寸大亂。接著,他靈光一閃:他在危機中快速學習,齣於直覺知道有些事應當怎麼做。
 
他伸手在口袋裏摸瞭一會,然後傾身擠嚮前,把兩人份的車資塞到車掌手心。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