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推薦 讓全球權勢者寢食難安的一百種方法
何榮幸 彷彿是預先寫好的劇本,二月底《驚爆焦點》(Spotlight)纔剛勇奪奧斯卡最佳影片,四月初「巴拿馬文件」就震撼全球。新舊時代的調查報導相互輝映,在媒體産業寒鼕中重新點燃新聞價值火炬;而巴拿馬文件更繼維基解密、史諾登之後嚮全球權勢者宣戰,昭告讓全球權勢者寢食難安的新時代來臨。
巴拿馬文件的震央──《南德日報》兩位調查記者所撰寫的同名新書,因此成為瞭解新時代的重要窗口:在這個吹哨者、傳統調查記者、資料新聞專傢聯手,跨國展開大規模閤作的新時代,全球權勢者的各項不法(或現階段閤法但應盡速修法扼止)行徑更將無所遁形──隻要他們或其白手套曾經在電腦上留下記錄。
●從「水門案」到「巴拿馬文件」 看過《驚爆焦點》的資深影迷,腦海裏很容易浮現齣《大陰謀》(All The President's Men)的景象。鍥而不捨的調查記者在某個地下停車場與「深喉嚨」密會,從「深喉嚨」口中問齣一個人名與綫索,或至少透過「深喉嚨」印證追查的方嚮是否正確,然後揭發權勢者的違法劣行,最後迫使總統辭職下颱。
這是無數傳統調查記者的夢想,無論揭弊對象是《大陰謀》中深陷水門案監聽風暴的現任總統,抑或《驚爆焦點》中捲入性侵醜聞的波士頓教會,調查記者都會顧無反顧、勇往直前;但這也是傳統調查記者的夢魘,在一小塊一小塊拼圖的過程中,永遠不知道哪裏纔是終點,即便權勢者承認錯誤付齣代價,也無法確認所有的真相都已盡現。
本書之所以引人入勝,就在於忠實且傳神地描繪調查記者的夢想與夢魘。從「無名氏」的一封email開始,兩位《南德日報》調查記者一步步走嚮充滿未知的彼岸;但這兩位記者從頭到尾都不知道吹哨者真實身分、以及吹哨者如何取得資料,隻能盡力查證爆料內容與延伸調查;他們從俄羅斯總統普丁的密友設立的境外空殼公司開始,一個個掀開各國權勢者透過莫薩剋馮賽卡這間設在巴拿馬的律師事務所進行的洗錢、逃稅等不法勾當,最後導緻冰島總理下颱……這些抽絲剝繭的過程如同偵探小說般懸疑刺激,一口氣涉及的權貴名人則令全球瞠目結舌。
一般對「爆料新聞」的刻闆印象,是爆料者/吹哨者把具體人證/物證捧上門,記者隻要按圖索驥就能找到真相。但從舊時代的「水門案」到新時代的「巴拿馬文件」在在證明,不論源頭是一兩個人名或是 2.6TB 的網路巨量資料,都必須依靠調查記者持續、深度追查纔可能還原真相。
就此而言,調查報導與調查記者的重要性從未消失。網路海量資料時代,在資料新聞專傢等新科技高手的輔助下,調查報導及調查記者有機會發揮齣更大的影響力。
本書詳細描述的史上最大跨國記者閤作計畫,已是調查報導與時俱進的裏程碑。從《南德日報》齣發,透過「國際調查記者聯盟」(大金主是創辦量子基金的「金融大鰐」索羅斯)串連七十多個國傢、三百二十多位記者、九十多傢媒體,以將近一年時間閤作公布「巴拿馬文件」,這樣的跨國調查模式若能持續甚至擴大,全球貪腐違法的權勢者將會更加如坐針氈。
●吹哨者保護與調查報導代價 盡管如此,調查報導仍有許多必須剋服的難關。本書讀者會發現,當「巴拿馬文件」跨國調查如火如荼進行之際,吹哨者保護這項關鍵課題亦迫在眉睫。
例如隨著調查進入尾聲,吹哨者與《南德日報》記者在書中齣現如下對話:
【無名氏】:「我在思考緊急計畫,如果突然必須離開,有哪些地方該避免前往?」
【南德日報】:「可能彆去中國的好。有些人在資料裏。」
【無名氏】:「真的?我不知道這事,不過我也沒有計畫去中國。」
【南德日報】:「反正能避免就避免。」
【無名氏】:「至少我不要像史諾登一樣睏在莫斯科機場。以目前情況來看,去莫斯科絕對是個壞主意。」
書中還有多處擔憂「無名氏」人身安全的對話,顯示從維基解密、史諾登以降,如何讓吹哨者得到法製麵的足夠保護,已是各國政府證明改革決心的當務之急。
「無名氏」在本書最後提齣的「革命將邁入數位化」聲明,從吹哨者保護延伸至對於各國政府、媒體乃至律師職業的反省,值得讀者進一步深思。
至於媒體、記者可能引發的「鞦後算帳」代價,也同樣令人憂心。
本書作者指齣,「國際調查記者聯盟」幾年前發錶「境外解密」跨國調查報導時,參與閤作計畫的香港《明報》總編輯劉進圖,在報導之前就遭到調職,之後更遭到不明人士持刀攻擊,幸而大難不死。目擊者推測凶手無意緻劉進圖於死命,應該隻是要恐嚇他而已。
至於「巴拿馬文件」的在地閤作媒體──巴拿馬《新聞報》,據本書描述,在發錶前同樣做瞭最壞的打算。「報社老早準備瞭不少防彈背心。一旦開始發錶,每位參與的記者都得穿上它們,齣門在外時,還得找個保鑣作陪。」
一言以蔽之,本書不但是完整瞭解「巴拿馬文件」的必讀之作,亦是闡述新時代調查報導方法論與嶄新挑戰的精彩作品。期待本書能重新召喚新聞理想主義,讓調查報導與調查記者在颱灣也能有更大的生存與發揮空間。
(本文作者為《報導者》總編輯)
調查報導的黃金年代
林育立 「這一年真是忙瘋瞭,我們當然知道這是個大獨傢,可是會掀起這麼大的風暴,還是完全超乎想像」,本書的兩位作者之一弗雷德瑞剋.歐伯麥爾(Frederik Obermaier),五月初與外國記者座談時,臉上還是一副不可置信的錶情,讓人不難想像巴拿馬文件見報的當下,他的心情有多麼亢奮。
德國左派的老字號報紙《南德日報》(Süddeutsche Zeitung),嚮來以嚴謹的報導享有盛名,巴拿馬文件由他們來披露不意外。但在到處缺人、缺錢、報導淪於瑣碎和聳動、讀者又不願付費的新聞業黑暗時代,居然還有媒體願意投入這麼多資源進行調查報導,讓人不免肅然起敬,我們聽他娓娓道來巴拿馬文件的調查始末,體內的記者魂也跟著燃燒起來。
✽✽✽
調查報導的目的就是揭發弊案。《南德日報》是一份以知識份子為訴求的質報,從戰後成立至今走過七十年的歲月,即使進入網路時代,還是靠深刻的報導和品質取勝,收入主要仰賴訂戶。歐伯麥爾平日跑的是中東、恐怖主義、軍火交易、和情治單位的新聞,現年纔三十二歲的他,一進報社就專注在調查報導,經常隻身到國外採訪,早已練就齣一身本事,畢竟處理這新聞史上最大的洩密案,還是需要老手。
「直到今天,全世界沒有任何一人質疑報導的真實性,證明我們很負責任地在處理這些文件」,歐伯麥爾對他的報導品質很有信心。匿名者提供的莫薩剋馮賽卡律師事務所文件,總數高達一韆一百五十萬份,歐伯麥爾的內心非常清楚,這些法律閤約、信件、圖檔本身不是新聞,唯有經多方查證確認這些文件為真,從中解讀齣時事脈絡,寫齣從未聽聞過的原創故事,報導纔能發揮影響力。
✽✽✽
巴拿馬文件在各國媒體發錶後,一時間,政商名流人人自危。雖然透過巴拿馬的律師事務所設境外公司不一定犯法,可是權貴這樣做到底目的是什麼?為瞭逃稅、洗錢、還是隱匿財富?有什麼見不得人的祕密嗎?調查一年後,歐伯麥爾自認最重要的收獲是:「全世界不管走到哪,銀行和律師都樂於幫權貴隱藏財産。」站穩公共利益的立場,他在係列報導結集成的這本書中,無情揭露全球權貴的貪婪,和他們社會責任感的缺乏,還讓獨裁者的權鬥、糾葛不清的政商關係,以及跨國的軍火和毒品交易攤在陽光下。
巴拿馬文件讓巴拿馬形象掃地,卻也證明瞭巴拿馬在世界上無所不在,各國的領導人、高官、大老闆、體育界高層、毒梟、黑手黨都被捲入,意外讓巴拿馬文件成瞭媒體環境的照妖鏡。在巴拿馬文件齣現最多次的國傢就是中國,中國人成立境外公司幾乎全都經手香港,口口聲聲說反貪腐的中國高乾、官二代和他們的傢屬,竟把來路不明的錢藏在國外,巴拿馬文件果真一下子成瞭媒體和網路的敏感詞,再查下去恐怕就會動搖國本。
那麼颱灣呢?雖然上萬人名列巴拿馬文件,但相關報導總是含糊不清,也很少記者去追問,難免讓人聯想是否又與媒體老闆的政商利益有關。賦稅正義的底綫在哪裏?逃漏稅的法律漏洞如何補起來?國際間的稅務資訊,又該如何交換?這些歐美輿論在巴拿馬文件披露後的提問,颱灣的政府、立委和媒體,全都不應該迴避。
網路時代凡走過必留下痕跡,萬無一失的保密,早是不切實際的幻想。過去三年來,利用匿名人士提供的資料先後參與「境外解密」、「盧森堡解密」、和「瑞士解密」調查的歐伯麥爾堅信,金融業遲早會完全沒有祕密。莫薩剋馮賽卡不是唯一專精信箱公司的律師事務所,未來各類解密將層齣不窮,處處都有讓欲蓋彌彰的權貴膽寒的未爆彈。
事實上,近來這一連串的解密,早已讓全球的稅務機關動起來,歐盟、二十國集團(G20)、經濟閤作暨發展組織(OECD)等國際組織和平颱,都打算在打擊逃稅上加強閤作。
✽✽✽
全球化時代,跨國犯罪是常態,新聞業自然得跟著走嚮全球化,巴拿馬文件就是最好的例子,像歐伯麥爾這樣精通英文和西班牙文等多種外語的新聞工作者,未來隻會更吃香。《南德日報》這次與國際調查記者聯盟(ICIJ)閤作調查,還將文件與各國媒體分享,歐伯麥爾認為,如今世局變得如此復雜,各地又相互連結和連動,記者單兵作戰的時代已是過去式,未來不隻是國內的不同媒體,全球同業都應該利用網路的便利性互相支援,讓企圖掩飾的當權者無所遁形。
閱讀《巴拿馬文件》一書,隨記者抽絲剝繭挖新聞,既充滿諜報小說的懸疑和刺激感,也讓人深深體會記者發掘真相的辛苦。但在當今貧富差距日益擴大的社會,思考編務和財務都獨立於政府和財團的媒體,到底能發揮多少價值,終究纔是齣版這本書的最大意義。
《南德日報》放手讓兩位未滿四十歲的年輕記者,花一整年的時間調查,然後從今年四月初開始一連好幾個禮拜,每天都發錶好幾頁的整版報導,引來全球媒體跟進。像這樣無論在話題性、報導的深度和廣度都深具代錶性的故事,無疑宣告我們纔剛要進入調查報導的黃金年代,對失去讀者信任而深陷危機的颱灣媒體來說,應該相當有啓發纔是。
(本文作者為記者,現居柏林)
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
周偉航 少瞭這些人的努力,你可能永遠不會接觸到這個世界。巴拿馬文件指齣瞭人世中的隱藏「副本」,這副本隻有少數人能玩,也隻有少數人能懂。
許多人說,巴拿馬文件就是份藏錢名單。但藏錢兩字,會讓人有許多負麵聯想,像是貪汙、洗錢、逃漏稅、利益輸送等等。但其實巴拿馬文件並沒那麼負麵。
嚴格說來,這文件是把鑰匙。但能打開哪幾扇門,就隻有內行人和鍥而不捨的外行人纔會知道。
若要概論性地說明巴拿馬文件,我比不上匯集各方智慧的維基百科。若要談事件發展脈絡,因為正是本書內容,我頂多隻能將之摘要,這樣根本就是稿費小偷。
有朋友建議:「你可以試著幫外行人進入這個世界。讓他們知道有錢人是怎麼想的。」
的確,有錢人和你想的不一樣,所以纔會有巴拿馬文件。但有錢人想的和你想的,到底有多不一樣呢?
兩個世界 我們需要先把人區分成兩種。第一種是無産階級。無産階級並非真的連一點財産都沒有,而是指那些無法靠財産維生,不勞動、不工作就會餓死的人。我相信你有很高機率就是這種人,因為這種人占社會的九成以上。
另外一種人,就是有錢人瞭。他們靠投資收益、利息、股息、房地産等等收入,或是其他人的勞動産齣,就可以一輩子無虞地生活下去。這些又稱為資産階級的有錢人雖然人數不多,但他們的財産加總,會是無産階級總閤的好幾倍。在任何現存社會中都是如此。
「這好像是馬剋思主義的區分法,不嫌過時瞭嗎?」
的確,但我需要透過這種區分,纔能說明你距離「巴拿馬文件中的世界」有多遙遠。
「很遙遠嗎?我也有買海外基金耶!」
事情不是窮人想的那麼簡單。
大富翁的遊戲 身為一個無産階級(如果你不是,那恭喜你),你怎麼規劃自己的人生?
從小用功讀書,長大努力賺錢,把賺來的錢做最有效的規劃,先解決生活必需品,可行的話買車、買房,等有瞭小孩,還要預留一筆子女教養費。你或許還有一些閑錢可以來點小投資,買幾張股票、定期定額的基金、復閤式的保險規劃,等等等等。
這種基本人生看來很熟悉?但這種人生不需要巴拿馬文件裏頭的那種金融服務,為瞭拉近你和巴拿馬文件的距離,我們要來場「思想實驗」。
這是場大富翁遊戲。大富翁的遊戲。
你今天隻有五十萬元存款,一個月有五萬元月薪。你想的是這五萬該怎麼花用,這五十萬要怎麼投資,讓財富能增長。就像前麵的那種基本人生,沒什麼特彆,也不會有人想把相關資料蒐集做成文件。這也就離巴拿馬文件非常遠。
那要怎麼接近一點呢?
第二天早上,你買瞭張彩券。到瞭晚上,你發現自己中瞭樂透頭彩,得到兩億。銀行會立刻派理專來協助你理財,你就聽他的話,拿一部分錢買保險,一部分配置在各種低、中、高風險基金,現金部分拿去炒股,再留一筆錢來買房買車,剩下的就齣國玩,買點奢侈品。但這離巴拿馬文件還是有一段距離。
那要怎麼纔能再靠近一點呢?
接下來的一個月,你每期樂透都買,而且每期都中瞭頭奬。你的現金暴增到十億。你雖然還是照銀行理專的建議來投資,買瞭一堆産品,但每當夜深人靜,你坐下來計算預估的損益,發現有種壓力越來越大瞭。
政府的稅金和各種費用開始吃掉你的有限獲利。而颱灣政府的財政惡化與各種退休保險崩潰,代錶政府很可能在將來加稅,而且就是加在你身上。
那該怎麼辦呢?當然是問看看和你一樣的人怎麼處理。但颱灣很少連續中樂透的人,你隻能靠另外一些樂透得主:自然樂透的贏傢們。
他們一齣生,就中瞭十億等級的超級威力彩,因為他們生在有錢人的傢庭。那要怎麼認識他們呢?
不用擔心。因為你變有錢瞭,你開始有機會受邀參加有錢人的聚會,也就能遇見這些自然樂透得主們。和他們慢慢混熟之後,你提到自己的甜蜜小睏擾。有人這樣建議你:「如果擔心稅務方麵的問題,你可以考慮成立境外公司。」
他建議把錢移到被稱為避稅地的那些小國或屬地,你隻需要支付手續費與經營管理費用,就可以避免被國傢徵收大筆稅捐。當財富超過一定程度,相關費用就會低於可能稅負。而你,當然已經超過這個標準瞭。
你很有興趣地追問:「那我應該移齣多少錢呢?」
「除瞭在國內花用所需,其他都移走吧!」他誠心建議你,「你應該把錢快點移走。留在國內,稅負隻會越來越重,補充保費也會越收越多。各國追稅的腳步隻會變快,趁現在還能逃走的時候,快逃!」
你還是沒那麼有信心,於是跑去另外一桌,偷聽其他有錢人的意見。這些有錢人都有自己的境外公司,對此非常專業,但他們用太多英文名詞,你聽不懂,隻能笨笨地插嘴問:
「那這些錢在國外滾齣一筆利息後,要怎麼弄迴颱灣呀?」
一位凱子翻瞭白眼,說:「乾嘛弄迴颱灣?」
「用呀!」
「颱灣留點本,夠用就好瞭。你一個人是能花多少錢?而且颱灣局勢這麼不穩定,你錢放在國外,跑瞭之後隨時能用。放在颱灣,齣事的時候,你是要怎麼帶著跑?」
你恍然大悟,決定開始找一傢像樣的代辦公司來。透過這些有錢人的介紹,一位銀行傢說他「和巴拿馬總統有點交情」,於是……
幾年之後,你的名字就齣現在流齣的巴拿馬文件上瞭。
真實之惡 但你幾乎不可能中樂透頭奬。就算中瞭一次,也不可能連續中。所以,你離那個世界太遠瞭。這也注定你和有錢人想的不一樣。
這些有錢人的財富多到一輩子用不完,但他們還要更多,以備不時之需。可是他們資金龐大,若用一般的國內管道投資,很可能被稅務單位盯上。
他們會想方設法避稅,最好的方式就是把錢移齣國內,移到那些號稱避稅地的國傢或屬地去,在那開公司,把錢藏過去。這些國傢和颱灣政府通常不會交換稅務資料,他們得以避開颱灣的稅負,當然,他們也要為此付齣一筆經營管理費用,這就是當地公司與政府的獲益來源。
巴拿馬文件的原産地,就是提供相關服務的公司。因此巴拿馬文件就是有錢人資金逃亡的記錄。這些錢不見得都是黑錢,許多都是世代經商纍積的資本,而成立境外公司避稅,更不代錶是在洗錢,若要說這樣的操作是否有道德責任,就要看各國相關的稅務法律規定瞭。
另一個值得深思的角度,是某些巨富之所以榜上有名,起因是想把自己的資金裝成假外資,繞一圈迴到國內。這些繞一圈的資金活動有沒有法律與道德問題,則需要另一層麵的檢視。
此外,這名單中還有一批政治人物。要開設境外公司節稅通常要到一定規模,所繳交的相關經營管理費用纔會低於可能稅負的成本。政治人物薪水沒那麼多,卻開瞭境外公司,那應該不是用來節稅,而是要處理一些「很有趣」的資金。這就值得進一步的追查。
因為資料量相當巨大,對於巴拿馬文件的探究,其實纔剛開始。要注意的,不隻是那些陌生英文名字真正的中譯為何,而是每一個姓名所連結齣來的人際網,那纔是真正應該深究的關鍵。
不過,這需要龐大的人力。你雖然是個無産階級,一輩子不需成立境外公司,但幫忙一起探究這些人際網路的細微之處,是你也可能有所貢獻的地方。
記者們已經用鑰匙打開瞭「副本」的大門,你不妨就趁這個機會,好好看看這個有錢人的世界,到底和你想的有多不一樣。
(本文作者為輔大哲學兼任助理教授、熱門部落格人渣文本作者)
是「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嗎?
熊秉元 半個世紀以來,互聯網(internet)對人類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而且,可以說是方興未艾,影響還在加深擴大。最明顯的影響之一,是「地球村」已不再是想像,而逐漸成為事實。透過網絡,彈指之間,地球村裏的消息立刻擴散漫延。
「巴拿馬文件」(The Panama Papers),是不摺不扣的例子。情節如偵探小說,內容令人瞠目結舌;大石塊丟進池塘,引起的波摺已經是陣陣漣漪。當塵埃落定,這個事件的意義如何,當然很值得推敲琢磨:對舉世各地的人們,意義如何?對華人社會(特彆是颱灣),意義又是如何?
不妨,讓我由稍遠的地方,慢慢談起!因緣際會,過去十多年我曾在兩岸四地任教。最近,待在大陸的時間稍長,近距離的觀察和閱讀,加上腦海裏的比較和揣測,對於華人文化添增瞭許多體會。具體的兩點,可以由小見大、藉箸引申。
首先,中華大地是一個完整的地理區塊,隻要舟車器械進展到一定程度,很容易形成唯我獨尊的皇權。周邊的高麗日本寮國越南等,規模太小,不成為威脅。要統治一個龐大的帝國,最好訴諸於靈活有彈性、而又符閤一般人生活經驗的典章製度。因此,排斥墨道釋法,而獨尊儒傢;官僚是由儒傢知識所支撐,當然排斥其他的知識。曆代的知識以經史子集分類,而不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來分類,反映瞭曆來的知識結構和隱藏在內的世界觀。清末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時,慈禧太後相信刀槍不入的義和團足以禦敵,這不隻是清朝的悲哀,也是華人文化的悲哀。其次,一九四九年前後,國共內戰使兩百萬居民渡海抵颱;原先的六百萬人口,加入擁入的三十餘省軍民,使颱灣的文化立刻豐富多樣。加上之前半個世紀的日本殖民,再往前的清代海外邊陲屯墾;前後對照,颱灣在一個世紀內所經曆的,是極其特彆的軌跡。.
在這個「大曆史」的帷幕裏,過去四分之一世紀裏颱灣的曆程,更是值得刻劃。一九八七年解除黨禁,邁開民主化的腳步。二○○○年,第一次政黨輪替,政權和平轉移。在華人文化曆史上,可以大書特書。二○○八年,第二次政黨輪替;二○一六年,第三次政權和平轉移。一人一票、票票等值,人民當傢作主不再隻是口號,而是現實。和幾韆年的帝製封建傳統相比,颱灣已經在文化的洗滌過濾上,嚮前邁進瞭大大的一步。
然而,投票選舉、政權易手,畢竟隻是民主的形式而已。更重要的,是「牛肉在哪裏」?民主的精義,是老百姓透過眾議僉同的程序,處理公眾事務。一人一票、定期改選,不過是整個民主製度的一個環節而已。法治和民主密不可分,尊重異己、閤而不同的思維習慣,都是民主製度重要的成分。政治評論傢南方朔嘗言:「民主政治,是由有民主素養的人來支撐民主的重量,而民主的重量是很沉重的!」大哉斯言!
迴到「巴拿馬文件」上,這本書的內容扣人心弦,也可以引發諸多聯想。最明確簡單的,是德國《南德日報》的公信力,已經得到韆萬讀者的信任;其中的讀者之一,願意匿名提供浩海般的資料,是最好的註腳。其次,國際報業之間,也已經形成可靠的聯盟,能有效的閤作。雖然涉及的人數、資料、時間等,都非常可觀,但是終能共襄盛舉,眾誌成城,確實不容易。比較微妙的,是進一步的啓示;對世界各地的讀者,對於華人社會(特彆是新興民主如颱灣)而言,又有哪些啓示?
最明顯的,書中可見,涉及各國的高官巨富,遍布各國。但是,法治程度愈高的社會,涉及的人愈少。因為,法治愈上軌道,各種資訊愈透明,政商人物愈不願意以身試法,藉著灰色管道逃稅避稅。而且,一般而言,法治愈健全,人們愈正直守法;財富是由正當活動取得,沒有必要躲藏隱蔽!
比較微妙的,是社會上有各種活動,性質差彆很大。絕大多數的活動,像是百貨超市、公司行號、公私機關,都是攤在陽光下。然而,在燦爛陽光之下,總是有些陰影和角落;在陰影裏的活動,不見諸正式的報錶或統計數字,但是涉及另一套人際網絡,以微妙、可觀而重要的邏輯交流。這些活動,未必非法,但總有灰色的成分,最好不宜(或不能)齣現在陽光下。譬如,兩岸之間有「密使」,幾乎已經是公開的祕密。有密使穿梭轉圜,當然有助於緩和劍拔弩張;至於有多少不同層級的密使,卻不容易有明顯的答案,恐怕也不值得深究。這種資訊,知道真相又如何?留在陰影和暗處,可能對大傢都好!
然而,灰色區域的活動無所不在,自古已然;一旦曝光,就可以分齣法治程度的高下。美國的水門事件,讓地球上最有權勢的人黯然下颱。放眼寰宇,有幾個國傢的法治程度,能經得起考驗,敢把皇帝拉下馬?「巴拿馬文件」裏,普丁大帝的身影,不是若隱若現,而幾乎是如假包換。然而,普丁依然大權在握,威望權勢可能比北韓金三世猶有過之!
對颱灣的讀者而言,最重要的啓示,也許不是爾愛其羊式的按圖索驥,看看香港澳門大陸颱灣這四個華人社會裏,各有多少位重要人物齣現在這齣世紀钜獻裏,又在哪些地方藏瞭多少民脂民膏(?)。透過這本書,讀者對社會、灰色區域的活動,有瞭生動而清晰的認識。而且,能進一步體會到,颱灣是一個民主新興社會;在發展民主和雕塑法治這兩方麵,還正在起步的階段。漫漫長路上,必然有各種起伏顛躓的考驗,值得耐心、步步為營地穩健嚮前。
至於《巴拿馬文件》這本書,由當事人現身說法,完整地呈現文件曝光的來龍去脈。書裏的詳實內容,為曆史作見證;而書的作者,也將在新聞史上留下可貴的一章!地球村的時代,悄然來臨,而「巴拿馬文件」將是不會輕易被湮沒的一頁!
(本文作者為法律經濟學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