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問題的好設計(TED Books系列)

解決問題的好設計(TED Books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Chip Kidd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 !or?

  ※超人氣TED演講影片點閱破一百五十萬次
  ※《連線雜誌》、《芝加哥論壇報》、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強力推薦


  第一印象,是我們評斷世界的關鍵,也是我們被評價的第一關。

  第一印象,是我們認識朋友、接觸商品、體驗娛樂的第一把鑰匙。浸淫在視覺文化裡,我們的心智自然會對眼目所及一切人事物立即反應與判斷。下判斷並不是重點,重點是判斷的依據,是智力?同理心?還是好奇心?

  曾獲美國設計界最高榮譽國家傳播設計奬(National Design Award)的著名裝禎設計師奇普・基德(Chip Kidd),利用他的專利─神秘度量衡─以設計的角度告訴我們,從你在讀的書、正在服的藥、網站設計與報稅表格,乃至於機場或地鐵站的動線……生活無處不需要設計,但問題是,這些設計真的有解決問題嗎?設計的本質就是要讓你在一看到它的同時就可以做出判斷,有些設計就是要直接清晰(!);有些則可以高深莫測富有想像空間(?);有時候又必須二者兼得。

  本書中,基德揭露了這些設計如何影響我們建立第一印象,與我們在世界上的體驗從之而來的判斷。當我們擁有判斷的工具,將會發現世界無處不是令人目眩神迷的藝術作品。

TED Books系列

  TED Books是介紹重要觀念的輕快閱讀系列,由TED團隊策劃製作,找專精領域又善於說故事的講者與作者,規劃出涵蓋多元領域的一系列TED Books。每本書的篇幅短到可以一口氣讀完,但是也長到足以深度解說一個主題,主題非常廣,從建築、商業、太空旅行、到愛情,包羅萬象,是任何有好奇心、愛廣泛學習的人的完美選擇。在TED.com上,每一本書都有搭配的相關TED Talk演講,接續演講未盡之處。十八分鐘的演講或播下種子、或激發想像,許多演講都開啟了想要知道得更深、想學得更多的渴望,需要更完整的故事。TED Books輕快閱讀系列正滿足了這個需求。

各界推薦

  誠致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呂冠緯
  TEDxMonga 講者、AppWorks 合夥人 林之晨
  中央認知神經科學所教授 洪蘭
  中央研究院院長 翁啟惠
  TED×Taipei創辦人 許毓仁
  台北市中山女高教師 張輝誠
  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 童子賢
  新聞工作者 黃哲斌
  台大電機系教授 葉丙成
  Pansci 泛科學總編輯 鄭國威
  Teach for Taiwan創辦人 劉安婷
  (按姓氏筆劃排序)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奇普・基德(Chip Kidd)


  自1986年起,基德即擔任Alfred A. Knopf出版社的書封設計師,他曾與上百名作家合作,包括有:約翰・厄普代克(John Updike)、奧利佛・薩克斯(Oliver Sacks)、邁克・克萊頓(Michael Crichton)、羅勃・休斯(Robert Hughes)與村上春樹等。他是國家傳播設計奬(National Design Award)得主,奬項由史密森尼學會的庫柏・休伊特國立設計博物館(Smithsonian Institute’s Cooper-Hewitt Design Museum)所頒贈,堪稱設計界最高榮譽。

譯者簡介

洪瓊芬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熱愛翻譯。譯作包括:《這樣說話,敵人也能變盟友》、《本壘板上的銷售課》、《軟技巧,還是硬道理?》、《思考致富的巨人:拿破崙希爾傳》等。

圖書目錄

Part 1:光譜的兩端
設計有兩種最巧妙的語言,有時直接清晰好(!),有時留點想像空間也不錯(?)
 
Part 2:這是解決問題的「好」設計嗎
沒錯,設計是用來解決問題的,但生活常見的這些設計有用對方法嗎,還是把我們的生活搞得更糟。
 
Part 3:創造第一印象
書的封面怎麼形成?找一找,街廓轉角上、鈔票上、連鎖餐廳櫃檯……靈感無處不在。
 
致謝
作者介紹
相關主題的TED Talks
注釋
TED Books
TED

圖書序言

以設計為例,「不做判斷」根本說不通,因為設計的本質就是要讓你在一看到它就可以同時做出判斷。設計本來就是為了解決問題,如果看了卻做不出判斷──那表示其中大有問題。
 
你是不是經常被迫填寫過度複雜的表格?是不是常被導入一些不知道怎麼用的網頁上?沒錯,「第一印象」對網頁來說太重要了,它必須要讓人在看到它的第一眼,就知道它在說什麼。
 
身為一個平面設計師,尤其是書籍封面的設計師,我想說,製造出精采的第一印象不光只是因為興趣使然,也因為這是我的工作。不管書封的呈現是紙張上的用墨,還是螢幕上的畫素,書封不僅只是一張關於「內容」的臉,更是你與它的第一個接觸點。用不著一定要是個設計師才能享受解決問題的快感,你可以是處理政府表格文件的社工、網路工程師、也可以是個煮咖啡的人,只是想把濃縮咖啡機弄清楚。要判斷出這個設計是不是有用,不管是誰都可以。
 
我發現,有兩個面向使第一印象運作得最有效,也最引人入勝──我自己的第一印象是這樣產生,我想,通常他人也是──剛好落在光譜的兩個極端:「說清楚」或「營造神秘感」。在實際操刀設計超過30年後,這兩個元素發揮的功效、或是被混用、被誤用時所產生的結果,都讓我覺得妙不可言。而且,哇噻,真的。當我們需要說清楚的時候,政客是全世界最神秘的那群人;另外,就算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都也看過保有神祕感還是有那麼一點點的好處對吧(這時你的心頭會浮上像是那個K開頭的家族)
 
那麼,咱們就從二個問題開始,首先呢:什麼時候應該要「說清楚」?
 
這要看你想要弄清楚什麼訊息、以及其本質為何。如果你希望別人立刻了解你,那麼就要說得很清楚。當你需要重要且特定的訊息,例如說,像是電腦或是電話使用指南,又或者是在迷路時能找到人問路之類的。在這兩種情況下,最需要的就是明確,萬一得不到明確的答案,我們可以想見結果會有多麼氣人──尤其是GPS斷訊時。
 
這是一個雖然極端但不見得少見的例子──當聽到新聞上911電話求救的錄音時,我總是會想:「如果是我接的電話,我對那個情況夠了解嗎?」答案不一定都相同,因為打電話的人當時身受極大威脅,在這樣的前提下,肯定要讓別人完全了解狀況才行。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