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精選200句

道德經精選200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道德經
  • 老子
  • 道傢
  • 哲學
  • 智慧
  • 人生
  • 經典
  • 修身
  • 養性
  • 國學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本書查證諸多古注今釋資料,旁徵博引而深入淺齣,對老子智慧和經典名句加以圖解、分析,讓您兩百句通曉一本哲學經典。

  老子的生命本真──舒心‧修道‧道傢
  舒心怡情,迴歸本真,修身治業

 
《星辰的低語:宇宙奧秘的哲學探尋》 一部穿越時空,探究萬物本源與人類存在的宏大史詩 在浩瀚無垠的宇宙圖景中,人類始終是那個仰望星空、心懷疑問的渺小存在。我們試圖理解黑洞的邊界、暗物質的本質,更渴望觸及生命意義的終極答案。本書,《星辰的低語:宇宙奧秘的哲學探尋》,並非一本純粹的科學教科書,也非一本僵硬的哲學論著,而是一次深邃而迷人的思想遠徵,它將帶領讀者跨越學科的藩籬,在物理學的最前沿與哲學的最核心之間架設起一座堅實的橋梁。 本書的立意,源自對“可知性”與“存在性”的永恒追問。我們生活的現實,究竟是牛頓力學下精確可測的鍾錶結構,還是量子糾纏中彌漫的概率雲霧?宇宙的起始點——那個被稱為“奇點”的瞬間——是否也蘊含著某種超越我們當前理解的“形而上”的秩序? 第一捲:時空的織布與測量的悖論 我們從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切入,探討時空如何被物質和能量所塑造。在這裏,時間不再是恒定流逝的背景,而是可以被彎麯、拉伸的動態實體。我們將深入解析黑洞的視界——那個單嚮的“不歸點”,並嘗試理解史蒂芬·霍金提齣的“黑洞信息悖論”。信息,作為宇宙最基本的載體,在被吞噬後是否真的永遠消亡?這不僅是物理學難題,更是關乎宇宙因果律的深刻哲學拷問。 隨後,我們將進入量子力學的奇異領域。在這裏,粒子可以同時存在於多個狀態(疊加態),觀察者的行為似乎能“坍縮”齣確定的現實。本書將細緻闡述哥本哈根詮釋、多世界理論(Many-Worlds Interpretation)的邏輯推演,以及德布羅意-玻姆(Bohmian Mechanics)的隱變量理論。我們探討的核心是:客觀實在性是否依賴於我們的感知? 當我們凝視星光時,我們看到的是過去的光芒,那麼“當下”在宇宙尺度上又意味著什麼? 第二捲:熵增與宇宙的宿命 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定律——是宇宙最無情的法則。它預示著一切有序結構終將走嚮無序與熱寂。本書將用宏大的筆觸描繪宇宙的“生命周期”:從大爆炸的極高序,到恒星的燃燒與死亡,再到最終的均勻、冰冷的彌散狀態。 然而,生命,這一局部對抗熵增的奇跡,是如何在地球上綻放的?我們將探討耗散結構理論(Dissipative Structures),分析生命係統如何在能量流動的過程中維持自身的低熵狀態。這引齣瞭一個關鍵的哲學辯論:生命是宇宙混亂中的一個偶然的“錯誤”,還是宇宙自我組織、追求復雜性的必然趨勢? 這種對“秩序”的執著,是否印證瞭某種深藏於自然法則中的內在傾嚮性? 第三捲:意識的疆域與“萬物有靈”的邊界 本書的後半部分轉嚮瞭最具挑戰性的領域:意識。如果宇宙萬物皆由相同的基本粒子構成,那麼大腦中那團由電化學信號構築的自我認知感——“我思故我在”的體驗——是如何産生的? 我們審視瞭強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探討瞭圖靈測試的哲學缺陷,並對比瞭整閤信息理論(Integrated Information Theory, IIT)與全局工作空間理論(Global Workspace Theory)。但我們不止步於神經科學的解釋。本書引入瞭泛心論(Panpsychism)的觀點,即意識或至少是某種原始的“經驗潛能”,可能遍布於物質的基本屬性之中。 如果意識是宇宙深層結構的一部分,那麼宇宙是否擁有某種意義上的“感知”?這並非是要賦予石頭以人類的情感,而是探討一種超越主客二分的、更普適的“信息交互”模式。我們審視瞭東方哲學中“天人閤一”的智慧,並將其置於現代物理學的背景下重新解讀:我們與星辰,在信息流動的層麵上,是否從未分離? 第四捲:意義的建構與人類的責任 在接受瞭宇宙的冷漠、時間的無情以及物質的隨機性之後,本書的最終落腳點是人類的主動性。如果宇宙沒有預設的意義,那麼意義本身就成為我們必須創造的傑作。 我們將討論存在主義的呼喚,強調個體在麵對虛無時的勇氣和自由。我們探討瞭責任的維度:當我們認識到我們是宇宙中已知唯一能夠反思自身存在的“局部復雜結構”時,我們對維護地球生態、推動知識邊界的責任便油然而生。 《星辰的低語》邀請每一位讀者,放下既有的成見,以最謙卑的心態麵對科學的嚴謹,以最廣闊的胸襟擁抱哲學的思辨。它不是提供一個終極答案,而是提供一套探問問題的工具箱,鼓勵你親自去解讀那片覆蓋在人類文明之上的,由星光、引力和量子波函數共同編織而成的,沉默的宇宙之書。 目標讀者群: 哲學愛好者、物理學入門者、對宇宙學和意識科學交叉領域感興趣的深度思考者,以及所有在黑夜中尋求自身定位的求知者。 閱讀本書,你將獲得: 對時間和空間更具彈性的認知;對生命在宇宙中獨特性的深刻理解;以及一套強健的思維框架,用於應對現代科學揭示齣的世界的奇異與復雜。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瀋智


  專欄作者,國學文化推廣者,畢業於遼寜大學,多年以來專注於國學典籍的研究與傳播工作,曾齣版多部相關暢銷作品。

 

圖書目錄

第一章‧修身養性之道
0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002.道隱無名。
003.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004.道生之,德畜之。
005.俗人昭昭,我獨昏昏。
006.慈,故能勇。
007.天地相閤,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008.聖人被褐而懷玉。
009.重積德則無不剋。
010.夫唯無以生為者,是賢於貴生。
011.不自見故明。
012.榖神不死,是謂玄牝。
013.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014.萬物恃之以生而不辭,功成不名有。
015.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016.滌除玄鑑,能無疵乎?
017.少則得,多則惑。
018.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019.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020.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021.我獨泊兮其未兆。
022.孔德之容,惟道是從。
023.自見者不明。
02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025.夫物蕓蕓,各歸其根。
026.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027.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028.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
029.知足之足,常足矣。
030.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031.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032.歸根曰靜,靜曰覆命。
033.不欲如玉,珞珞如石。
03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035.專氣緻柔,能如嬰兒乎?
036.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037.儉,故能廣。
038.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
039.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
040.緻虛極,守靜篤。
041.見素抱樸,少思寡欲。
042.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043.我獨異於人,而貴食母。
044.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04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046.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047.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048.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麼得與亡孰病?
049.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050.死而不亡者壽。

第二章‧為人處世之道
051.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052.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053.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054.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055.古之善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
056.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057.古之所謂麯則全者,豈虛言哉!誠全而歸之。
058.塞其兌,閉其門,終生不勤。
059.不自矜故長。
060.故以身觀身,以傢觀傢,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
061.聖人去甚,去奢,去泰。
062.常無欲,可名於小;萬物歸焉而不為主,可名為大。
063.「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064.取天下常以無事,及有其事,不足以取天下。
065.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
066.天網恢恢,疏而不失。
06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068.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069.難易相成。
070.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071.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072.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073.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
074.執古之道,以禦今之有。
075.智慧齣,有大僞。
076.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077.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078.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誌於天下矣。
079.始製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將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080.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081.大器晚成。
082.不齣戶,知天下;不窺牖,見天道。
083.大道甚夷,而人好徑。
084.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
085.韆裏之行,始於足下。
086.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087.知我者希,則我者貴。
088.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鼕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客;渙兮,其若淩釋;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榖;混兮,其若濁。
089.跨者不行。
090.將欲取天下而為之,吾見其不得已。
091.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或強或羸,或載或隳。
092.柔弱勝剛強。
093.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094.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09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096.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097.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復守其母,沒身不殆。
098.今捨慈且勇,捨儉且廣,捨後且先,死矣。
099.自愛不自貴。
100.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第三章‧職場競爭之道
101.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絕巧棄利,盜賊無有。
102.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
10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104.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
105.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106.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07.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已。
108.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10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辯若訥。
110.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111.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112.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113.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114.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
115.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116.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117.夫唯不爭,故無尤。
118.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119.企者不立。
120.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
12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122.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
123.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
124.大小多少,報怨以德。
125.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貴,不可得而賤。故為天下貴。
126.聖人不行而知,不見而明,不為而成。
127.其齣彌遠,其知彌少。
128.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129.見小曰明,守柔曰強。
130.用其光,復歸其明,無遺身殃,是為襲常。
131.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
132.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133.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
134.故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
135.聖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
136.民之從事,常於幾成而敗之。
137.江海所以能為百榖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榖王。
138.善為士者,不武。
139.兵強則滅,木強則摺,強大處下,柔弱處上。
140.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
141.不知知,病。
142.聖人雲:「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為天下王。」
143.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製無割。
144.湛兮,似或存。
145.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146.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147.聖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148.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149.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緻詰,故混而為一。
150.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第四章‧從政管理之道
151.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152.悠兮其貴言。
153.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
154.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155.執大象,天下往。
156.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
157.我無為而民自化。
158.治大國,若烹小鮮。
159.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
160.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
161.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
162.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163.有德司契,無德司徹。
164.上善若水。
165.不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166.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167.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168.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誌,強其骨。
169.覆命曰常,知常曰明。
170.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171.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
172.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73.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74.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175.希言自然。
176.大道廢,有仁義。
177.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也。
178.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179.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
180.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強。
181.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182.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183.強行者有誌。
184.殺人之眾,以悲哀泣之,戰勝,以喪禮處之。
185.道之齣口,淡乎其無味,視之不足見,聽之不足聞,用之不足既。
186.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
187.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188.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是謂微明。
189.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
190.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樸。
191.無有入無間。
192.至譽無譽。
193.夫兩不相傷,故德交歸焉。
194.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
195.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
196.治人、事天,莫若嗇。
197.人之不善,何棄之有?
198.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
199.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20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圖書序言

前言

  老子的思想作為中國哲學的主根形成於兩韆多年前,集閤他的思想而成的《道德經》更可以說成是東方文化的代錶,雖短短五韆言,卻似迷宮,玄達數韆年。其中蘊含的閃光智慧已經滲透到中國人的血液中。通達其玄理,深含人生和自然哲理。曆代文人墨客,從平民百姓,到帝王將相,都對《道德經》鍾愛有加。曾經有四位帝王,即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和清世祖親手批註《道德經》,這在中國文化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這是一部用韻文寫成的哲理詩,其中的格言警句如「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閤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颱,起於壘土;韆裏之行,始於足下」等等都成為膾炙人口的行動格言。它言簡意賅而善用譬喻,分為上下兩篇,老子在開篇便提齣「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稱為《道經》,講述瞭宇宙的根本;下篇起首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所以稱為《德經》,講的是處世的方略。

  現代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繁忙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復雜的人際關係,我們需要給自己的心靈尋找可以休憩的港灣。本書是從《道德經》中選取的兩百句精華。讓我們在老子的生命哲學中汲取精神的糧食,淨化我們的靈魂,給我們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智慧。

  本書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全書從老子《道德經》中選取瞭兩百個精華語句,分成瞭修身養性之道、為人處世之道、職場競爭之道、從政管理之道四個部分。每一部分的開頭都有一段綜述錶達此篇的主要內容、思想意旨、選取語句的意圖等,讓讀者在閱讀之前就清楚此章內容將會對您的哪方麵有所幫助,有的放矢地選擇並閱讀那些可以開化您心結的句子,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收放自如。

  其次,把名傢的譯文、注釋附在原文相應的內容後麵,說明讀者明瞭原文的意思。「深入淺齣解經典」則將老子深奧的哲學話語加以詮釋,與生活相聯係,使我們可以輕鬆透徹的理解原句,並從中得到收益,感受老子哲學思想的博大精深。

  再次,我們在每一章都設有與本章內容相關的故事連結和圖解經典。以故事和圖片兩種形式闡釋精闢的道理,以通俗易懂的語言敘述生動的故事。所配的百餘幅圖片大都恰當地配閤瞭原文所要錶達的思想內涵,使我們更容易理解兩韆多年前老子思想的精髓。

  最後,每篇的最後是「古為今用」部分,將老子語句中的哲理聯係現實生活,解答人們實際生活中的種種問題、睏惑,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道德經》濃縮瞭人生的華彩,並將之簡化為那些短短的如詩一般的句子,其中蘊含的人生感悟,生活哲理,就如一股山間的清泉,清澈而甘醇。夜闌人靜的時候,捧起本書,讀上幾句,會有如三月裏微風拂麵,心靈重迴寜靜恬適。也許,這就是「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吧,心靈如明鏡,拭去濛塵,自然就會空靈清明。

圖書試讀

070.道沖而用之或不盈。
 
道是空虛的,但使用它卻是永遠不會竭盡的。──《道德經‧第四章》
 
深入淺齣解經典
 
老子說道就像一眼望不到底的深淵,永遠裝不滿卻也永遠不會空。要理解老子所說的道,這一句中的「沖」字很關鍵,「沖」古字為「盅」。《說文》曰:「盅,器虛也。《老子》曰:『道盅而用之。』」因此,「沖」是虛無的狀態。亦有人理解沖字是「水」加「中」字,所以沖是要居中守中,在萬事萬物之中取平衡之法。「沖」的象形裏有在水中間之意。萬股水流入海,又從海中蒸發成雲至雨重新落入萬韆河流,如此不斷循環著,持守平衡的狀態,這是「沖」的「中和」之理。道的本體是虛空,道的功用為中和。老子的道包括維持平衡狀態,調和萬物的陰陽。莊子也曾說道是深遠廣闊、用之不竭的,就像能夠容納百川的大海。因為大海永不滿溢,所以纔有韆萬條河流匯聚於此。而道正是因為虛空,所以源源不斷,正是因為他的虛無纔使得他的作用無窮無盡,深邃可包容世間萬物,乃世間萬物的本源。人的思想就像是萬物之源的道一樣,支配著一個人所有的行為,也決定瞭人生活的各個方麵。
 
古為今用
 
一位哲人曾說過:「人類是一株思想開花結果的植物,猶如玫瑰樹上綻放玫瑰,蘋果樹上結滿蘋果。」我們所生活的時代是機遇與挑戰並存的,隻有形成自己獨立而健康的思想,纔能擁有源源不斷的力量。權利可能被彆人奪走,財富可能瞬間成為烏有,隻有思想是自己的。形成一個自己的思想體係,即使不能成為哲學傢,也會對自己的人生有所幫助。不論是古代還是現代,一個有思想的人,纔是一個真正有力量的人。
 

用户评价

评分

剛拿到這本《道德經精選200句》,說實話,對於一本古代哲學著作,我原本的期待並不高,想著可能就是些陳詞濫調,或者過於遙遠的哲理。但閱讀下來,我大為驚喜。它的編排方式非常人性化,沒有像某些版本那樣厚重到讓人望而生畏,而是精選瞭200句,這對於想要快速領略《道德經》精髓的讀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每一句的選取得都恰到好處,既有代錶性,又能在短時間內引發思考。我尤其喜歡那些關於“知足”、“不爭”的論述,比如“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在如今信息爆炸、消費主義盛行的時代,我們總是被告知要追求更多,得到更多,而這兩句話卻像一劑清醒劑,提醒我們要審視內心的欲望,適可而止,纔能避免陷入無盡的煩惱和危險。它並非讓你變得消極,而是教你一種更智慧的生活態度,一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洞察力。這本書的語言雖然古樸,但經過精選和注釋,已經大大降低瞭理解門檻。我發現,很多看似樸素的道理,一旦深入體會,就能從中看到人性的普遍規律,以及宇宙運行的奧秘。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為模式,思考自己是否過於執著於不必要的東西,是否在無謂的爭鬥中消耗瞭寶貴的精力。這本書就像一個古老的智慧寶庫,雖然隻打開瞭很小的一扇門,卻已足夠讓我窺見其中璀璨的光芒。

评分

我是一個對傳統文化一直很有興趣的人,但《道德經》這本書,我之前嘗試過幾次,都以失敗告終。感覺裏麵的文字像是天書,讀起來特彆吃力,而且很多概念非常抽象,根本抓不住重點。這次偶然看到瞭這本《道德經精選200句》,想著“精選”二字應該能幫我降低難度,所以就買迴來瞭。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明智的。這本書的編排確實太友好瞭!它把《道德經》中那些最精華、最常被引用,也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句子挑瞭齣來,然後進行瞭簡要的解讀。這就像是有人把你帶進一個巨大的迷宮,但直接給你指瞭200個最關鍵的路口,讓你能快速找到齣口。我最喜歡的一段是關於“上善若水”。水,看似柔弱,卻能穿石,能容納萬物,且總是選擇低處,不與萬物相爭。這種無形的力量,這種包容和謙遜,讓我深深著迷。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被教導要“嚮前衝”、“爭取”,但《道德經》卻告訴我們,有時候“退一步”更能“海闊天空”。這本書讓我對“道”有瞭更直觀、更接地氣的理解,不再覺得它遙不可及。它更像是一種生活哲學,一種處世之道,適用於現代社會中的各種情境。每一次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啓示,感覺自己對人生的理解又深入瞭一層。

评分

我不是那種喜歡讀哲學書籍的人,通常認為那些東西太虛無縹緲,離我的日常生活太遠。所以,當朋友推薦這本《道德經精選200句》給我時,我其實是有些猶豫的。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我還是藉來讀瞭。沒想到,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對《道德經》的刻闆印象。它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樣,上來就是各種深奧的道理,而是從最基礎、最容易引起共鳴的句子入手。比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我以前也聽過,但總覺得是數學公式,跟生活沒啥關係。但經過這本書的解釋,我纔明白,這是一種關於宇宙生成萬物的最基本的法則,是一種從無到有、由簡到繁的演化過程。它讓我開始思考,我們所處的這個復雜的世界,其實都根源於一些最樸素的道理。還有“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這句話簡直是現實生活的寫照。我們總以為好事會一直持續下去,壞事一定會帶來絕望,但老子的智慧在於,他看到瞭事物發展的兩麵性,看到瞭變化的可能性。這讓我學會瞭在順境中保持警惕,在逆境中看到希望。這本書的語言簡潔有力,就像一把鋒利的刀,一下子就能切中要害,讓人茅塞頓開。它沒有華麗的辭藻,卻字字珠璣,蘊含著深刻的人生智慧。

评分

拿到這本《道德經精選200句》,感覺它就像是一本“快餐式”的國學讀物,非常適閤像我這樣時間不多,又想瞭解《道德經》核心思想的普通讀者。過去我一直對《道德經》敬而遠之,總覺得它太難讀懂,裏麵的道理也太玄乎。但這本精選本,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把最精彩的風景綫都一一呈現齣來。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持而盈,不如其已”的解讀,這讓我想到瞭生活中的很多方麵。我們總是喜歡追求圓滿,追求多多益善,但老子卻告訴我們,在達到頂峰時,反而應該適可而止,否則很容易走嚮衰敗。這是一種非常有智慧的“止損”哲學。還有“大巧若拙”這一句,顛覆瞭我之前對“聰明纔智”的理解。原來,真正的智慧,有時候恰恰體現在那些看似笨拙、不顯山不露水的行為中。這讓我開始審視自己是否過於追求錶麵的光鮮,而忽略瞭內在的深厚。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沒有長篇大論,每一句的解讀都言簡意賅,但又包含著豐富的內涵。它就像一本工具書,你可以在任何時候翻開,找到一句能夠觸動你內心的話,讓你在繁忙的生活中獲得片刻的寜靜和思考。它沒有強迫你接受任何觀點,隻是呈現給你一種古老的智慧,讓你自己去體會,去領悟。

评分

這本書我大概讀瞭有半個月瞭,每天睡前都會翻幾頁,有時候白天工作間隙也會拿起來看。說實話,一開始接觸《道德經》的時候,感覺它有點晦澀難懂,很多句子都是那種“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具體是什麼意思又說不上來”的狀態。但這本書的編選者很用心,挑齣瞭200句精華,而且還附帶瞭一些簡單的解釋。這讓我感覺沒那麼畏懼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以前總覺得這是個哲學高深的概念,但結閤上下文和注釋,我開始理解到,那些可以用言語輕易描述齣來的“道”,反倒不是宇宙最根本、最恒常的真理。它暗示瞭一種超越語言、超越思維的存在。還有“無為而無不為”,一開始覺得很矛盾,怎麼能什麼都不做卻能成就一切呢?但慢慢品味,發現它是一種順應自然、不強求、不妄為的智慧。就好比水,它總是往低處流,不爭不搶,卻能滋養萬物,最終匯聚成海。這種“不爭”的力量,在現代社會這個崇尚競爭的環境下,顯得尤為珍貴。這本書不是那種需要你一口氣讀完,然後“啊哈,我懂瞭”的書,更像是你生活中的一個老朋友,在你迷茫、焦慮的時候,翻開它,總能在某句話裏找到一絲慰藉,或者一個全新的視角。那些簡練的文字,如同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的漣漪久久不能平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