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的哲學課

大人的哲學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原文作者: Anne Rooney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就算從沒讀過哲學,你一定問過這些問題:
我是誰?為什麼會來到這裡?世界上有神嗎?
什麼是真相?什麼是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嗎?
我要如何才能過好人生?
《大人的哲學課》解答了上述所有問題!
 
  現在,跟著歷代哲學家們,一起踏上尋找答案的旅程。
 
  【規劃特色】
  1. 有系統、有脈絡地,闡明哲學這門學問的起源與演變。
  2. 從人的自身出發,擴大應用到社會國家。展現此學科的全貌與大格局。
  3. 不只解釋哲學術語、介紹知名哲學家;不是提供零碎片段的知識。
  4. 提供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上給不了、google查不到的學識。

  「我真正缺乏的是在心中清楚我要做什麼……重點是找個對我正確的真理,找到我可以依據生活到死的觀念。」──索倫‧齊克果
 
  什麼是現實?我們如何知道一樣東西存在?真理的本質是什麼?我們要如何過好人生?兩千五百年來,從古希臘哲學家帕梅尼德斯和柏拉圖,到近代的丹奈特和德希達,哲學家們不斷思考這些問題。自古以來,每一位偉大的思想家都對往後的世代造成影響,而哲學的思維也不斷演化而多元。

  哲學這門學科,不僅提供我們途徑去追尋人生的大哉問,也讓我們有能力去思辦日常生活中的議題,比如:

  ‧我們應該允許死刑嗎?那麼墮胎呢?
  ‧對於比我們不幸的人,我們有什麼責任嗎?
  ‧銀行從窮人身上賺錢是正當的嗎?
  ‧民主是最好的政治形式嗎?
  ‧我們應該侵略別的國家以推翻其獨裁者嗎?
 
  哲學也幫助我們看清,是什麼支撐著我們的信念,而讓我們做出各種決定:比如要投票給誰、是否要說實話、該不該捐錢給慈善團體。
 
  《大人的哲學課》並不只是解釋難懂的哲學術語、列舉歷代知名哲學家,提供零碎片段的知識。而是有系統、有脈絡地,闡明哲學這門學問的起源與演變,是如何從人的自身出發,而擴大應用到社會國家。

  本書通順流暢的文筆,配上精美的全彩圖片,並摘錄大師的名言佳句,輔以困難術語的解釋。讓讀者彷彿回到大學課堂,重新享受知識的澆灌。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魯尼(Anne Rooney

  在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拿到博士學位,專研中世紀文學。她曾經研究並教授中世紀的英國和法國文學,目前為專職作家,定居劍橋。

  她為各種年齡層的大小孩子及成人寫書,內容廣泛,包括科學、藝術、文學和歷史。
 
譯者簡介

李建興

  台灣台南市人,輔仁大學英文系畢,曾任漫畫、電玩、情色、科普、旅遊叢書編輯,路透網路新聞編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譯有《地獄》(丹布朗)、《失落的符號》、《漫畫經濟學一看就懂:從亞當斯密到葛林斯潘》系列等。samsonli@ms12.hinet.net

圖書目錄

導論:反思過的人生
 
第一章 外面有什麼?
「存在」的難題‧有人在嗎?‧善、惡與醜陋:理想形式與低劣世界‧全有,全無或有什麼?‧但是說真的,關於「存在」‧為什麼存在?‧第一搬移者
 
第二章 世上有神嗎?
神存在嗎?‧我思,故祂在‧原爆點‧不需證據‧信仰和理性‧上帝已死──或從未存在‧選個神,誰都行‧神是什麼樣子?
 
第三章 當人類是怎麼回事?
我/你存在嗎?‧身體與心靈‧神綁架肉體和靈魂‧「機器裡的靈魂」‧現在的你是從前的你嗎?‧個人的崛起‧走向存在主義‧回到機器──但沒有靈魂
 
第四章 我們能知道什麼?
你怎麼以為你知道?‧我們能確定嗎?‧知道的兩種方法‧科學革命‧「我知道什麼?」‧走向科學‧理性時代的理性與經驗‧調和理性與經驗‧從側面看真實‧真理是什麼?‧我們還能說什麼?
 
第五章 我們應該怎麼活?
自由意志和宿命論‧天曉得怎麼回事‧我們如何過好人生?‧倫理學與基督教‧全體通用或因人而異?‧功利倫理學‧我們如何選擇?‧重新開始‧後設倫理學‧日常生活的倫理學‧好的人生
 
第六章 我們如何創造好的社會?
道德社會裡的道德公民‧社會契約‧自然人與自然法‧革命!‧社會數學‧走向共產主義‧「沒有社會這回事」‧社會與社會學‧公平即正義
 
結語:終歸如此

圖書序言

第一章 外面有什麼?
 
「除了原子和真空之外沒有東西存在;其餘一切都是個人意見。」
──推測為德謨克利特所說(約西元前460–370)
 
「問題是:為什麼會有東西存在,而非完全虛無?」
──馬丁‧海德格(1889–1976)
 
「存在」的難題
 
「存在」的本質困擾著哲學家至少兩千五百年,很可能更久。雖然存在和真實是近親,並非所有哲學家都同意這是同一件事。就像哲學裡的許多名詞,還有待商榷。
 
「存在」,以存在的意義而言,不只適用於人類,也適用於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和我們內在的精神、情感與心靈世界。
 
真實可能是──也可能不是──延伸到我們之外的事物。真實如何建構(意思是,我們的心智如何建立對真實的認知)和它如何或是否與「外面」任何實際事物有關,都是直指存在的核心與「有什麼」的問題。我們稱作「真實」的事物仍有可能是不存在的。
 
有人在嗎?
 
古希臘哲學家帕梅尼德斯(Parmenides,c. 510–c. 440 BCE)是最早探索有什麼「存在」的問題的人之一。在稱作〈論自然〉的詩作片段中,帕梅尼德斯描述真實是單一、未區分、同質性與不變的。
 
該詩寫成女神開示的形式,說人類不可能想像或描述不存在的東西,因為即使想到它都給了它某種形式的存在。這很合理,但立刻讓我們懷疑我們說的「存在」是什麼意思。
 
基於這個觀念──光是想著某事物就表示它「存在」──帕梅尼德斯提出了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已知的形式演繹。
 
是這樣的:

▲想到某東西「是」就暗示了「不是」的某東西存在──因為如果我們說某物「是」一隻狗就暗示它「不是」一隻貓。
 
▲但我們不能說某事物「不存在」,如前提所示。
 
▲所以我們不能說某特定東西存在(因為說它「是」某東西就暗示它「不是」別的東西)。
 
▲最後,因為我們無法區分世界上的東西,我們只能把它們視為存在的持續、同質性真實的一部分。
 
(你或許認為這只是玩文字遊戲。如果我們沒有「貓」和「狗」之類字彙,我們不會有問題。但這一套領先了我們兩千多年。)
 
同理可證,東西不能改變。如果我們想到未來才存在的某東西,我們現在就在腦中給了它某種存在。過去也一樣:如果你想起消失的某東西,它就存在於你的記憶中。其實,可以想像存在的一切,即使只在一個人的腦中──全都是單一、不變、永恆的整體的一部分。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