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學(一)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圖書介紹
☆☆☆☆☆
著者
齣版者 出版社:三民 訂閱出版社新書快訊 新功能介紹
翻譯者
齣版日期 出版日期:2016/04/15
語言 語言:繁體中文
下載鏈接在頁麵底部
點擊這裡下載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錶於2025-01-11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描述
曾永義教授《戲曲學》含十二論:導論、資料論、劇場論、題材關目論、腳色論、結構論、語言論、藝術論、批評論、要籍述論、歌樂論、史論。前七論合為第一冊。藝術、批評、要籍三論合為第二冊。歌樂論、史論分別為第三冊、第四冊。
本書第一冊含七論子題十六:或論述兩岸戲曲在今日因應之道,文獻文物田調訪問觀賞五種戲曲研究資料必須兼顧;宋元瓦舍勾欄之樂戶歌妓與書會才人實為促成戲曲大戲之兩大推手;廣場踏謠、野臺高歌、氍毹宴賞、宮廷慶賀與勾欄獻藝五種戲曲劇場類型,各有質性;腳色名目根源市井口語,其符號化由於形近省文與音同音近之訛變;戲曲外在結構為其體製規律,內在結構為其排場類型;南北曲之語言質性風格頗不相同。
即此已可概見著者《戲曲學》突出時人之觀念與見解實多。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曾永義
一九四一年生,臺灣省臺南縣人。國家文學博士。現為中央研究院院士、世新大學講座教授、中央研究院文哲所諮詢委員、臺灣大學名譽教授、特聘研究講座教授,並為大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河南大學、廈門大學、黑龍江大學、北京中國戲曲學院等十餘所大學之客座教授。
曾任胡適講座教授、臺灣大學講座教授、傑出人才講座教授、教育部國家講座教授;亦曾在美國哈佛大學、密西根大學、史丹佛大學、荷蘭萊頓大學擔任訪問學人,在德國魯爾大學、香港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榮獲第三屆金筆獎、第四屆中興文藝獎、第七屆國家文藝獎、第二十八屆中山文藝獎、四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國家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科技部「行遠計畫」研究獎。
著有學術著作《曾永義學術論文自選集》(學術理念、學術進程各一冊)、《戲曲源流新論》、《地方戲曲概論》(上下兩冊)、《戲曲腔調新探》、《戲曲之雅俗、折子、流派》、《參軍戲與元雜劇》、《俗文學概論》、《說民藝》、《明雜劇概論》、《臺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洪昇及其長生殿》、《戲曲與偶戲》、《戲曲學》(四冊)等二十數種。
散文集有《椰林大道五十年》、《蓮花步步生》、《牽手五十年》、《飛揚跋扈酒杯中》、《人間愉快》、《清風明月春陽》、《愉快人間》等七種。
戲曲劇本創作含劇目崑劇七種、京劇六種、歌劇三種、歌仔戲、豫劇各一種,計十八種。
另有通俗著作《戲曲經眼錄》、《藝文經眼錄》等十餘種,與《曾永義舊詩存》(一千數百首,未刊)。教學、研究之餘,並長年從事民俗藝術之維護與發揚工作,四十餘度率團赴歐美亞非澳列國進行文化交流。
戲曲學(一)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圖書目錄
自 序
第一冊
壹、導論
一、戲曲發展簡說 一
(一)戲曲的民族、戲曲的國家 一
(二)戲曲小戲的質性 二
(三)戲曲大戲的質性和藝術地位 二
(四)戲曲躋入學術發為顯學 四
二、「戲曲學」之建構 五
三、兩岸戲曲在今日因應之道 八
緒 言 八
(一)宜保存並發揚之傳統美質 一○
(二)具有意義但可修正變異的質性 一八
(三)已不適應時代宜祛除或改良的質性 二二
(四)其他應注意的兩條基本原則 二四
小 結 二六
貳、資料論
一、論說「戲曲資料」之五種類型 二九
引 言 二九
(一)文獻資料 三○
(二)考古文物資料 四二
(三)田野調查與訪問資料 五七
(四)戲曲觀賞評論資料 六三
餘 論 六八
二、論說戲曲文獻資料之解讀 七○
前 言 七○
(一)杜仁傑〈莊家不識勾欄〉的解讀 七一
(二)有關崑山腔、海鹽腔資料的解讀 八七
(三)北曲雜劇淵源資料之解讀 九九
餘 論 一○五
參、劇場論
一、宋元瓦舍勾欄及其樂戶書會 一○九
引 言 一○九
(一)瓦舍勾欄概說 一一二
1.北宋瓦舍勾欄 一一二
2.南宋瓦舍勾欄 一一六
3.元明瓦舍勾欄 一一八
4.瓦舍勾欄釋名 一二一
(二)瓦舍勾欄的伎藝 一二七
1.見於《東京夢華錄(外四種)》的伎藝 一二七
2.瓦舍勾欄伎藝的分類 一三○
3.兩宋瓦舍勾欄中與南北曲套式關係密切的伎藝 一三一
(三)瓦舍勾欄中的樂戶 一四一
1.唐以前的樂戶 一四一
2.兩宋的樂戶 一四三
3.元明的樂戶 一四八
(四)瓦舍勾欄中的書會 一五三
1.宋、元的書會 一五三
2.歐陽光的〈「書會」別解〉 一六一
3.書會才人與樂戶優伶的關係 一六六
結 語 一六七
二、戲曲劇場的五種類型 一七○
前 言 一七○
(一)中國歷代劇場概述 一七一
(二)戲曲劇場的四種類型 一七四
1.廣場踏謠 一七五
2.高臺悲歌 一七七
3.氍毹宴賞 一八○
4.宮中慶賀 一八二
(三)戲曲劇場的典型:勾欄獻藝 一八三
結 語 一九○
肆、題材關目論
前 言 一九三
一、地方小戲劇目之題材內容 一九七
(一)婚姻戀愛類 一九八
(二)家庭生活類 二○四
(三)農村生活類 二○五
(四)史事神怪公案類 二○八
(五)張紫晨歸納的十三個類型 二一一
二、元人北曲雜劇劇目之題材內容 二一五
(一)元人北曲雜劇劇目之著錄 二一六
(二)元人北曲雜劇劇目之題材類別 二二一
1.歷史劇 二二一
2.社會劇 二二二
3.家庭劇 二二三
4.戀愛劇 二二三
5.風情劇 二二四
6.仕隱劇 二二四
7.道釋劇 二二五
8.神怪劇 二二六
(三)元人北曲雜劇劇目之題材內容特色 二二六
三、宋元南曲戲文劇目之題材內容 二三七
(一)宋元南曲戲文之劇目 二三七
(二)宋元南曲戲文劇目之題材內容特色 二四五
四、明清傳奇雜劇劇目之題材內容 二五五
(一)明清傳奇劇目之題材內容特色 二五五
(二)明清傳奇雜劇寓教於樂和抒懷寫志的內容思想 二五七
(三)十部傳奇九相思 二六三
五、地方四大腔系劇目之題材內容 二七二
(一)崑山腔系 二七四
(二)高腔腔系 二七六
(三)梆子腔系 二七八
(四)皮黃腔系 二七九
(五)京劇 二八一
六、戲曲劇目題材可注意的三種現象 二八八
(一)跨腔系跨劇種劇目之題材呈現 二八九
(二)戲曲劇目本事之「虛」與「實」 二九三
(三)歷史人物的戲曲造型 二九九
1.孟姜女與戲曲 二九九
2.關公與戲曲 三○四
3.包公與戲曲 三○七
結 論 三一二
附 錄 三一五
伍、腳色論
一、戲曲腳色概論 三四一
前 言 三四一
(一)釋「腳色」 三四二
(二)各門腳色命名之由及其淵源 三四七
1.生 三四八
2.旦 三五○
3.淨 三五七
4.末 三六三
5.丑 三六四
6.雜(眾) 三六八
7.俗稱 三六九
(三)腳色的分化及其與劇藝的結合 三七三
1.生行 三七三
2.旦行 三七八
3.淨行 三八六
4.末行 三八九
5.丑行 三九五
6.雜、眾 三九九
(四)一些可注意的現象 四○○
(五)餘論──腳色的運用 四○四
二、前賢「腳色論」述評 四○七
(一)腳色命名的由來 四○七
1.以禽獸名釋腳色 四○八
2.腳色名義顛倒而無實 四一○
3.腳色之名本市語 四一一
4.腳色名義直從其音義求之 四一二
5.從古籍探尋腳色名義之由 四一五
(二)腳色的源流 四一八
(三)腳色的扮相與技藝 四二九
(四)餘 言 四三二
陸、戲曲結構論
前 言 四三五
(一)「結構」之名義 四三七
(二)明清曲家逕以「結構」論戲曲者 四三八
一、前賢之「戲曲外在結構論」 四四三
(一)明清曲家 四四三
1.王驥德 四四三
2.李漁 四四八
(二)民國戲曲三鉅子 四五五
1.王國維 四五六
2.錢南揚 四六七
3.鄭師因百(騫) 四七三
二、筆者之「戲曲外在結構論」 四八九
(一)小戲劇種 四九○
1.古代之小戲 四九○
2.近代地方小戲之先驅 四九九
3.近現代之地方小戲 五○一
(二)北曲雜劇 五○四
1.四折 五○四
2.四套北曲 五○五
3.題目正名 五一○
4.獨唱、賓白、科諢 五一一
5.腳色 五一一
6.插曲 五一二
(三)南曲戲文 五一二
1.體製 五一三
2.格律 五一七
3.套式 五二四
4.唱法 五三四
(四)傳奇與南雜劇 五三五
1.傳奇對戲文之質變 五三五
2.南戲北劇體製規律之比較 五三七
3.南雜劇 五三八
三、戲曲之「內在結構論」 五五○
(一)戲曲內在結構之奠基:「關目情節」到「章法布局」 五五○
1.以「關目」、「情節」、「情節關目」論述者 五五○
2.以「章法」、「布局」、「局段」論述者 五五八
(二)戲曲「內在結構論」之完成:「排場」觀念和理論之建立 五六三
1.清代以前所見之「排場」 五六三
2.民國許、王、吳三家之「排場說」 五七二
3.張師清徽(一九一二—一九九七)之「傳奇分場說」 五七六
四、筆者對「排場」理論之運用 五八一
(一)元雜劇之「排場」 五八二
(二)明清傳奇之「排場」 五八五
(三)京劇之「排場」 五九四
結論:戲曲內外結構之互動 六○二
(一)北曲雜劇 六○四
(二)南雜劇 六○四
(三)傳奇 六○五
柒、戲曲語言論
引 言 六○七
一、語言之字詞句式 六○八
(一)字音 六○九
1.字音之內在要素 六○九
2.字音之聲調及其組合 六一二
3.字音之韻及其韻協布置 六一六
(二)複詞 六一九
1.複詞之結構 六一九
2.複詞的聲調結構 六二五
(三)句式 六二六
1.音節形式 六三○
2.意義形式 六三八
3.對偶 六五一
二、戲曲語言格式變化的因素 六六九
(一)襯字 六七一
(二)增字 六七四
(三)增句與滾白、滾唱 六七七
(四)夾白、減字、減句、犯調 六八三
三、戲曲語言格式的錯誤示範:曲譜的又一體 六九三
(一)其誤於句式所產生的「又一體」 六九三
(二)其誤於正襯所產生的「又一體」 六九七
(三)因增減字所產生的「又一體」 六九九
(四)因「攤破」所產生的「又一體」 七○○
(五)其他因素所產生的「又一體」 七○三
四、戲曲語言與戲曲評論 七○四
(一)周王李顧四家之戲曲語言論 七○四
(二)曲家論戲曲語言之術語 七一○
五、南北戲曲語言之特色 七一八
小引:南北曲之異同 七一八
(一)北曲以「莽爽之氣」而「豪辣灝爛」為本色 七二三
1.成語的引用 七二四
2.疊字的繁富 七二五
3.狀詞的奇絕 七二六
4.經史詩詞的引用 七二八
(二)南曲以「姿韻婉媚」而「清新韶秀」為天然 七三六
結 論 七五五
圖書序言
壹、導論
一、戲曲發展簡說
(一)戲曲的民族、戲曲的國家
中華民族是戲曲的民族,中國迄今還是戲曲的國家;因為具有長遠的歷史和眾多的劇種。據拙作〈先秦至唐代「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考述〉,就中如《禮記‧郊特牲》的先秦「蜡祭」,可見巫覡之賽社報神儀式,可以妝扮演故事產生「戲劇」;《周禮‧夏官‧司馬》中殷商「方相氏」之驅儺,可見巫覡驅疫禳災儀式,亦可以妝扮演故事,產生戲劇。而《史記‧樂書》的周初「大武」之樂,於宗廟祭祀時演出武王伐紂等故事,更為實質之「戲劇」,其年代距今三千一百餘年。至若《楚辭‧九歌》巫覡之歌舞妝扮並代言以演故事,則直為「戲曲小戲」群矣,至今二千五百餘年。若此,中國戲劇、戲曲之源生,何必晚於西方戲劇!
宋金以後,歷代劇種以大戲為主流,皆一脈相承,有宋元南曲戲文、金元北曲雜劇、明清傳奇、明清南雜劇、清代亂彈京戲,以及近代地方戲曲。就地方戲曲而言,雖社會變遷急遽,凋零頗多,但起碼尚有大戲劇種兩百餘種,小戲劇種百餘種,偶戲劇種數十種;其與崑劇和京劇,仍然像歷朝歷代一樣,時至今日仍舊深入社會各階層,脈動著廣大群眾的心靈,闡發著共同的民族意識、思想、理念和情感。
(二)戲曲小戲的質性
就戲曲表演藝術而言,其所謂「小戲」,就是「演員合歌舞以代言演故事」。除上文言及的儺儀小戲外,歷代尚有宮廷官府演出的優伶小戲,如唐參軍戲和宋金雜劇院本;以及民間演出的鄉土小戲,如漢歌戲,唐「踏謠娘」,宋金雜班,明過錦戲。近代鄉土小戲則為演員少至一人或三兩人,情節極為簡單,藝術形式尚未脫離鄉土歌舞的小型戲曲之總稱;其具體特色是:一人單演的叫「獨腳戲」,小丑小旦合演的叫「二小戲」,加上小生或另一小旦或另一小丑的叫「三小戲」。劇種初起時女腳大抵皆由「男扮」;其妝扮歌舞皆「土服土裝而踏謠」,意思是穿著當地人的常服,用土風舞的步法唱當地的歌謠。因為是「除地為場」演出,所以叫做「落地掃」或「落地索」或「地蹦子」。其「本事」不過是極簡單的鄉土瑣事,基本上選用即興式的表演,以傳達鄉土情懷;往往出以滑稽笑鬧。保持唐戲「踏謠娘」和宋金雜劇院本「雜班」的傳統。
圖書試讀
None
戲曲學(一)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戲曲學(一) pdf 下載 epub 下載 txt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戲曲學(一) epub pdf txt mobi 電子書 下載 2025
用戶評價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戲曲學(一) pdf epub mobi txt 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