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故事‧下冊

清代文學故事‧下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清代文學
  • 文學故事
  • 古典文學
  • 清朝
  • 文學
  • 曆史故事
  • 文化
  • 小說
  • 傳統文化
  • 故事集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清兵入關後,以邊塞異族的身份入主中原,加速瞭滿漢的民族融閤。在封建統治達到頂峰之時,文學藝苑也綻放齣彆樣的風光,催生瞭《紅樓夢》等一批傑作。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桃花扇》:孔尚任因戲丟官205
·《女仙外史》中的唐賽兒212
·蒲鬆齡畢生心血著《聊齋》217
·奇人石成金與奇書《傳傢寶》224
·桐城士人方苞的人生經曆230
·盡顯纔藝的鄭闆橋對聯234
·揚州怪傑,書畫雙絕244
·徐大椿:名醫、詩人、水利傢249
·即興成文、到處留墨的乾隆254
·瀋德潛:深受乾隆喜愛的詩友262
·《雷峰塔》講述的民間故事267
·吳敬梓寫《儒林外史》反君權276
·屢試不中的學士劉大櫆286
·名學者與古文大傢全祖望290
·似夢非夢的《紅樓夢》295
·大語寶玉、黛玉與寶釵303
·袁枚:奇男子,真性情312
·「絕世奇文」《歧路燈》318
·駢文大傢,大纔子紀曉嵐326
·紀曉嵐楹聯多奇趣331
·《閱微草堂筆記》:纔子筆下的狐鬼340
·劉墉:濃墨宰相、風趣學士344
·王文治:齣使琉球的探花349
·夏敬渠與《野叟曝言》356
·《蜃樓誌》:開譴責小說先河367
·舒位:妙寫奇文退苗兵373
·《浮生六記》:半世纔情一生恨379
·通纔李汝珍和《鏡花緣》385
·承前啓後的《楹聯叢話》392

圖書序言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入手這本《清代文學故事‧下冊》是抱著一種“姑且看看”的心態,但沒想到它帶給我的驚喜是如此之大。我一直覺得清代文學有些距離感,直到讀瞭這本書,纔發現原來這些古人的思想和情感,很多地方都和我們現代人有著共通之處。尤其是書裏關於女性文學的篇章,讓我看到瞭許多被曆史長河淹沒的纔女們,她們的詩詞纔情,她們在男權社會中的掙紮與堅持,讀來讓人心生敬佩。例如,書中對顧貞觀和他那位纔女妻子徐燦的描寫,讓我看到瞭在那個時代,女性依然可以擁有獨立的思想和纔華,並且能夠通過文學來錶達自己。這種對曆史縫隙中人物的挖掘,非常有價值。而且,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對於人物內心的描摹,以及對社會背景的還原,都做得非常到位。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清代文學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錶麵,而是有瞭更深層次的感悟,也更加珍惜那些前人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産。

评分

這本書的插畫真的太美瞭!我一直很喜歡古籍善本,這本《清代文學故事‧下冊》的插圖部分完全滿足瞭我對精美古籍的所有幻想。每一頁都像一幅精心繪製的工筆畫,人物神態栩栩如生,服飾紋樣細緻入微,就連背景的山水亭閣也充滿瞭古典韻味。我特彆喜歡其中描繪《紅樓夢》場景的那幾幅,曹雪芹筆下的繁華景象,通過畫師的妙筆,仿佛穿越時空呈現在我眼前,那些黛玉葬花、寶玉和黛玉共讀西廂的場景,真是讓人心神俱往。而且,畫風不是那種韆篇一律的,有的綫條細膩柔美,有的則筆觸粗獷有力,每一幅畫都有其獨特的風格,看得齣來編者在選圖上花瞭很多心思,絕對是下瞭功夫的。作為一名對傳統藝術和文學都頗有研究的讀者,我必須說,這本《清代文學故事‧下冊》的視覺呈現,絕對是市麵上同類書籍中難得一見的精品,它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件可以欣賞的藝術品,擺在書架上,都能增添不少文化氣息。

评分

坦白說,我最近工作壓力很大,一直想找一本能讓我暫時逃離現實,沉浸在另一個世界的書。這本《清代文學故事‧下冊》完美地滿足瞭我的需求。它提供瞭一種非常獨特的閱讀體驗,就像是坐上一條時光機,直接穿越迴瞭那個充滿詩情畫意的清代。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文人雅士的描寫,他們的生活方式、社交圈子,甚至是他們的情感糾葛,都寫得津津有味。比如,書裏描繪瞭和珅這樣一位權臣,他其實也很有文學纔華,他的詩詞歌賦,他與當時文人的交往,都展現瞭一個與我們刻闆印象中不同的他。這種立體化的呈現,讓我覺得曆史人物更加鮮活,也更加具有吸引力。每當我翻開這本書,都能立刻進入那個慢節奏、充滿人文氣息的世界,忘記現實的煩惱。它就像一杯香醇的普洱茶,越品越有味道,讓我身心都得到瞭放鬆和滋養。

评分

我是一個對文學史的“背景故事”情有獨鍾的讀者,所以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量身定做的!它不僅僅是講故事,更是把故事和當時的社會風貌、思想潮流巧妙地結閤在一起。比如,書中在講到龔自珍的時候,不僅講瞭他的生平,還深入分析瞭他“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纔”那句詩背後的時代背景和他當時的政治抱負。這種解讀方式,讓我明白瞭為什麼他會有這樣的思想,他的詩歌為什麼能産生如此大的影響力。此外,書裏對一些文學流派的演變,比如從桐城派到陽湖派的論爭,也不是簡單地羅列,而是通過講述一些具體人物的觀點和論戰,讓整個過程變得生動有趣,仿佛就在眼前。我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置身於那個時代的研究者,通過這些故事,一點點拼湊齣清代文學發展的全貌。這本書的知識密度很高,但又不會讓人覺得沉悶,是一種非常享受的學習過程。

评分

我一直對曆史上的文學傢們的生活很好奇,想知道他們是如何在那個時代創作齣流傳韆古的作品的。這本書的講述方式真的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像一般的文學史那樣枯燥地羅列年代和作品,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甚至有點像是說書人的口吻,把清代那些大文豪的故事娓娓道來。我讀到袁枚的那些趣事,感覺他就像是我們生活中的一位博學又風趣的長輩,他的飲食之道、他的交友哲學,都寫得特彆吸引人。還有蒲鬆齡,書裏描述瞭他當年為瞭生計,一邊教書一邊寫《聊齋誌異》的艱辛,我讀得都替他感到不易,但又佩服他那份堅持。這種寫法,真的讓我感覺那些文人墨客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大人物”,而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他們也有自己的煩惱、喜悅和無奈。我尤其喜歡書裏對他們創作環境的描述,比如某些文人的書齋布置,或者他們經常光顧的茶館酒肆,這些細節都非常有畫麵感,讓我仿佛置身於當時的清代社會,感受那種濃厚的文學氛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