憲法要義(七版)

憲法要義(七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憲法
  • 法律
  • 政治
  • 教材
  • 法學
  • 七版
  • 理論
  • 學習
  • 考試
  • 基礎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基本權係現代憲法的核心,對基本權的瞭解,是現代國民的權利,也是促使國傢提升水準的不二法門。一個尊重人民基本權的國傢,纔可能是一個民主法治的國傢。本書深入闡釋基本權意涵,期使讀者清楚理解基本權精義之所在。
  
  在國傢組織法方麵,本書以功能性權力分立理論做為論述主軸,闡明我國憲法憲政組織結構及國傢應為人民而存在的意涵。
  
  本書引用法規迄至2015年7月,司法院釋字第731號解釋。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李惠宗


  現職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係教授兼係主任
  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兼任教授
  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班兼任教授
  考試院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颱中市政府訴願審議委員會委員

  學曆
  國立中興大學法律係畢業
  國立颱灣大學法研所碩士
  教育部公費留學,德國慕尼黑大學法學博士

  經曆
  高考公證人第一名及格
  律師高考及格

  著作
  中華民國憲法——憲法生活的新思維
  行政罰法之理論與案例
  行政法要義
  教育行政法要義
  案例式法學方法論

圖書目錄

第七版自序
第三版自序──發現憲法
初版自序
本書引用簡語

第一篇 序 論

第一章 國傢學概論/1
第一節 國傢之意義/1
第二節 現代國傢的存立基礎/3
第三節 國傢之要素/4
第四節 民主國傢與憲法之關係/14
第五節 國傢權力的本質/18

第二章 憲法學概論/21
第一節 立憲主義的憲法/21
第二節 國民製憲權/22
第三節 憲法之種類/24
第四節 憲法變遷/25

第三章 我國製憲及修憲史/39
第一節 序 說/39
第二節 清末立憲運動/40
第三節 民國初年之製憲經過/41
第四節 訓政時期約法與五五憲草/41
第五節 中華民國憲法之製定經過/42
第六節 憲法施行之準備程序/45
第七節 動員戡亂時期之修憲/46
第八節 憲法增修條文之修憲/48

第四章 我國憲法之基本決定──憲法之序言及總綱/59
第一節 序 言/59
第二節 共和與民主之基本決定/60
第三節 國民主權/76
第四節 領 土/78
第五節 民 族/81
第六節 國 旗/82

第二篇 基本權論

第五章 基本權總論/83
第一節 基本權之概念/84
第二節 基本權發展史/90
第三節 基本權種類/93
第四節 基本權之功能/95
第五節 基本權之主體/106
第六節 基本權拘束之對象/109
第七節 基本人權的限製/113
第八節 特彆權力關係與基本權/129
第九節 基本權之關係/131

第六章 平等權與平等原則/135
第一節 平等之意義/135
第二節 平等之法律性質/136
第三節 平等的種類/138
第四節 平等原則之拘束力/143
第五節 平等原則之判斷程序/150
第六節 平等原則與比例原則之競閤/155

第七章 人身自由/157
第一節 人身自由之意義/157
第二節 人身自由的範圍/160
第三節 法定程序保障/165
第四節 法定程序內涵/167
第五節 不受軍事審判之自由/174

第八章 行動自由/179
第一節 行動自由之意義/179
第二節 行動自由保護之範圍/180
第三節 行動自由之規製/182
第四節 行動自由規製的檢討/185

第九章 思想及錶現自由/187
第一節 緒說──思想自由之保障/188
第二節 言論自由/191
第三節 講學自由/207
第四節 著作自由/211
第五節 齣版自由/212
第六節 廣電自由/215
第七節 新聞自由與政府置入性行銷/217

第十章 祕密通訊自由/219
第一節 祕密通訊之意義/219
第二節 祕密通訊之保障/220
第三節 祕密通訊之限製/220
第四節 通訊保障的新發展/222

第十一章 宗教自由/225
第一節 政教分離/225
第二節 宗教自由之內涵及特性/228
第三節 宗教自由之輻射效力/231

第十二章 集會結社自由/235
第一節 集會、結社之憲法意義/235
第二節 集會遊行之自由/236
第三節 結社自由/241

第十三章 生存權/245
第一節 生存權之意義/245
第二節 死刑存廢論/246
第三節 安樂死閤法化之探討/251
第四節 墮胎閤法化之探討/253
第五節 閤乎人性尊嚴之生活權/254

第十四章 工作權/257
第一節 工作權之意義/258
第二節 工作權的主體/259
第三節 工作權之法律性質/260
第四節 工作權與其他基本權競閤/262
第五節 工作權保障之範圍/263
第六節 工作權的限製/268
第七節 工作權於私法關係上之效力/278
第八節 工作權作為社會權的效力/283

第十五章 財産權/287
第一節 財産權之意義/288
第二節 財産權保障之性質/289
第三節 財産權保障之範圍/290
第四節 財産權之限製/295

第十六章 訴訟權/321
第一節 訴訟權作為製度性保障之基本權/321
第二節 訴訟權之內涵/325
第三節 訴訟權的限製/335

第十七章 應考試服公職之權/343
第一節 應考試權之意義/343
第二節 應考試權之範圍/344
第三節 應考試權之保障/344
第四節 服公職權利/350

第十八章 參政權/359
第一節 參政權之意義/360
第二節 選舉權/361
第三節 罷免權/375
第四節 創製、復決權/378
第五節 公民投票/380

第十九章 其他基本權/393
第一節 憲法第22條之意義/394
第二節 個彆之其他基本權/396

第二十章 國傢責任論/427
第一節 國傢責任序說/428
第二節 國傢賠償責任/428
第三節 行政補償責任/452
第四節 國傢賠償與損失補償之相對化/454
第五節 從冤獄賠償化身的刑事補償/455

第三篇 基本義務論

第二十一章 人民之基本義務/461
第一節 概 說/461
第二節 依法納稅/463
第三節 依法服兵役/465
第四節 接受教育/468
第五節 遵守法規範之義務/473

第四篇 國傢組織論

第二十二章 國傢組織法總論/477
第一節 現代國傢組織之基本理論/478
第二節 內閣製、總統製與雙首長製/491
第三節 我國中央政製的問題/500

第二十三章 國民大會/511
第一節 國民大會之性質/511
第二節 國民大會之組織的演變/512

第二十四章 總 統/517
第一節 緒 論/518
第二節 總統、副總統之産生與職位異動/520
第三節 總統特權/529
第四節 總統之職權/532

第二十五章 行 政/545
第一節 行政院之地位/545
第二節 行政院之組織/546
第三節 行政院之職權/553
第四節 行政院與立法院的互動關係/554

第二十六章 立 法/565
第一節 議會與人民間之關係/566
第二節 立法委員/567
第三節 立法院之組織/576
第四節 立法院之職權/578
第五節 立法院職權行使之方式/590

第二十七章 司 法/599
第一節 司法權的演變/600
第二節 司法權的特性/601
第三節 司法院之地位與組織/604
第四節 司法權的類型化/609
第五節 司法權之界限/631
第六節 司法獨立/638
第七節 法官中立與法官不語/642
第八節 法官地位之保障/642

第二十八章 考 試/647
第一節 考試權之意義/647
第二節 考試院之地位/649
第三節 考試院之組織/651
第四節 考試院之職權/651
第五節 考試院與行政院之特殊關係/658

第二十九章 監 察/659
第一節 監察之意義/659
第二節 監察院之機關性質/661
第三節 監察院之組織/662
第四節 監察院之職權/665
第五節 監察權行使之方式/669
第六節 監察委員之特彆義務/670

第五篇 地方自治論

第三十章 地方自治基礎理論/671
第一節 颱灣地方自治史略/672
第二節 地方自治之民主功能/676
第三節 地方自治製度之本質/678
第四節 地方自治團體之法律地位/681
第五節 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688
第六節 地方自治團體高權/692
第七節 地方自治組織的基本模式/699

第三十一章 地方自治之實際/703
第一節 中央與地方事務/703
第二節 地方自治組織──以縣為例/708
第三節 地方自治之監督/712

第六篇 基本國策論

第三十二章 基本國策/725
第一節 基本國策之法律性質/726
第二節 國防之基本國策/729
第三節 外交之基本國策/731
第四節 國民經濟/732
第五節 社會安全/737
第六節 教育文化基本國策/744
第七節 邊疆地區及原住民基本國策/748

本書中文基本參考文獻/749
附 錄/751
一、中華民國憲法/751
二、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第七次)/762
事項索引/767

圖書序言

第七版自序

  本書持續以本土化的素材作為我國憲法理論與實務的論述架構。為與時俱進,就新公布之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及時事,例如「九月政爭」、「三一八太陽花學運」、「高中生反課綱運動」等,從憲法學的觀點加以論述,對於新公布而與憲法有關之法令,本版對些問題皆予適度地評析。
  
  憲法輻射的範圍包羅萬象,可以淺顯到日常生活中,也可深入到哲學上人性尊嚴及國傢如何保護人民基本權利的問題。本書自齣版以來,一直朝嚮辯證式的教科書發展,一方麵期望可以作為法律人憲法啓濛的教科書,同時兼顧不同觀點辯證。
  
  本書此版力求增加內容,但不增加書本厚度,故刪除部分附錄及過度細節的論述,以降低閱讀者的負擔,並減略參考文獻的引用;每個段落加上邊碼,索引直接根據邊碼編輯,以增加精確度。編碼有先後順序,但不以流水號方式呈現,中間略有空號,以備改版時增修。邊碼縱使經改版,以不變更為原則。對於司法院大法官的解釋,增加案名的編輯,以便容易記憶。
  
  本書之校對,承中興大學法律係李軒軒、法研所謝穎昇、謝怡均、林倪均、薑林青吟同學揮汗協助,但或有文字乖舛誤植,仍祈各方賢達指教是幸。
  
  元照齣版公司對本書全力協助完成編輯備極辛勞,亦一併誌謝。

李惠宗
於2015年8月22日
於天鵝颱風來臨前

第三版自序

─發現憲法─


  現代立憲主義的憲法,是對近代專製極權製度的一種反省。憲法不是國傢統治權力的盾牌,而是人民權利的保障書。憲法是國傢統治閤法性的基礎。國傢應為人民而存在,不是人民為國傢而存在。人民固應盡其法定義務,但也應該時時刻刻問:「國傢到底在為我做什麼?」這不是自私,也不是自利,而是要求代錶國傢的政府盡其應有的本分。作者深信,愚民政策是民主統治中的下策,無知的民眾隻會造就無能的政府;「民愈刁,國愈強」,「人民愈好訟,國傢愈強盛」。國傢體製應先尊重個人,培養人民尊重他人,並對自己負責的精神,且應鼓舞勇於在憲政秩序下爭取權利的國民。人民有權利要求代錶國傢的各種政府機構,要有乾淨的執法態度,要有高度專業智能,也要有深度的敬業精神。
  
  現代的國傢哲學是從不信任國傢權力做齣發點的。國傢統治者更精確的說是國傢權力的擁有者與執行者,應時刻記著,權力是人民的付託,不是利益的賦予;各種權力的擁有者沒有任何理由認為其權力代錶著「道德」或代錶著「學問」。權力的擁有者應該持續反省其所行使的權力作用是否閤乎公共利益,其沒有任何理由認為人民的心靈是汙穢的而應加以改造,而其自己的心靈是永遠聖潔的;也沒有任何的憑據可以訓示人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權力的擁有者應戮力建立客觀的「共識秩序」,不可為執政利益,也不是為瞭虛應故事,而是應藉由立法作用將客觀的共識秩序形成製度,使每個人都能在這種製度下將不理性的恣意抑製到最低點。國傢權力作用在達成國傢文化、經濟及安全的各種任務過程中,不但手段在形式上要閤法,程序要顧及正義,實質正當性也須時時接受檢證,國傢沒有理由為瞭達目的不擇手段。現代民主法治國傢並不是單純要求國民守法,而是更要求國傢守法。我們不可能透過教育機製「要求」人民「愛國」,因為人民愛不愛國,要看國傢可不可愛。
  
  長期以來,憲法被扭麯成政黨權力鬥爭的祭品,憲政體製可以因人設事,國傢權力也往往被作為政治利益交換的籌碼;然而,人民在憲法上應享有的權益,政府該做的事情,國傢該建立的製度,都閤乎理性地做到瞭嗎?颱灣各都會區人口密度非常高,但居然絕大部分都還沒有興建地下鐵或捷運;各種看不見的基礎建設如下水道設施、失業保險製度等,似乎還停留在中古世紀;各種設施與製度充斥著虛應故事,粉飾太平的情境,但自稱「大有為」的政府卻訓勉民眾應「知福惜福」。
  
  感謝近年來司法院大法官對憲法所作的諸多解釋,讓國民漸漸「發現憲法」是可以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而不是紙上文字;也讓人民慢慢發現憲法是可以讓人民透過製度,要求國傢機關該做什麼的製度,而不是國傢機關想做什麼纔做什麼的擋箭牌;人民也漸次受到啓發,認知其本身應該是權利的主體,而不是單純統治權行使的客體。
   
  本版係針對最新之第6次憲法增修條文及司法院大法官近三年來所著解釋之闡揚,較之第2版,本版增加三分之一,增修改訂期間,內人高春燕一直給我最高度的鼓勵與照顧。本書之修訂,並承彰化地方法院公設辯護人陳誌忠碩士及其夫人廖婉君碩士、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吳明孝碩士、交通大學科技法研所研究生林育竹、颱中高分院法官助理王耀賢、蘇哲科、羅永旻、黃振佾及陳漢聲等辛苦校對,在此謹嚮他們緻上最高的謝意。特彆是前國民大會代錶林銘德老師對內容提供非常豐富的意見,對其亦師亦友的情誼,在此特彆錶示感謝。

李惠宗
時2001年6月29日 赴德旅次謹誌

初版自序

  對憲法的忠誠是國傢理性最高的錶現,是文明的錶徵。我國製憲伊始,憲法的重心一直停留在國傢權力的配置上。然隻考慮執政者權力的確保,而不以人民權利為意的憲法,殊不符閤立憲主義的要求。可是在颱灣的修憲過程中,從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到後戒嚴時期憲法增修條文的修憲,卻仍不脫此一窠臼。殊不知,國傢權力組織之設計,無非在形成負責的政府,以促進人民利益,捨此而外,國傢權力本身無存在之價值。是以,本書於此觀點尤多置意。
  
  本書的齣版,是作者學習公法學十餘年來一點心得的小結。對此部憲法,作者尚難說已有能力作正確地宏觀檢證與微觀分析,然透過司法院大法官們長期以來的個案纍積,使國人漸能看清憲法之本來麵貌。作者盡其可能地從各該解釋予以引證說理。
  
  對公法興趣的培養與法學分析能力的訓練,首先應該先感謝長期以來指導我、教誨我的指導教授,翁大法官嶽生。沒有他的指引,作者無法踏進如此廣闊富麗的公法殿堂。當然本書法律見解,有思慮尚欠精熟之處,則須由作者負責。
  
  本書之齣版,要感謝內子高春燕長期以來的犧牲,照顧傢庭,使我無後顧之憂,能夠專研法學。在本書撰寫過程中,更備極辛勞地打字、親校,猶時予以精神激勵,終使本書得於今鞦麵世。此其間曹文琦小姐長期為本書內容打字,備極辛勞。好友許嘉昇大律師在百忙當中猶撥冗校讀數通,並提齣許多寶貴的見解,特申感謝之意。本書雖經數校,魯魚亥豕,仍有難免,尚祈賢達指正是幸。

李惠宗
謹誌於颱中緻遠齋
時1997年9月4日 子夜五時,東方漸白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這次拿到《憲法要義》的第七版,首先讓我眼前一亮的就是它全新的排版和封麵設計,感覺更加現代化瞭,也更能吸引年輕讀者的目光。這本書對我個人而言,意義非凡,因為我就是在讀前幾個版本的時候,纔真正對憲法産生瞭濃厚的興趣,從一個門外漢變成瞭一個對憲法理論和實踐都有一定瞭解的人。 我非常欣賞這本書在講解“國傢主權”這個概念時的嚴謹性。它會從曆史淵源講起,然後分析主權在不同政治體製下的錶現形式,特彆是對於颱灣這樣一個特殊的政治環境下,主權概念的理解和定位,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有深度的分析框架。它不會簡單地給齣一個定論,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分析不同的學說和觀點。 在論述“憲法修改”製度時,《憲法要義》也展現瞭其獨到之處。它不僅詳細介紹瞭颱灣現行的憲法修改程序,還會與其他國傢的憲法修改製度進行比較,分析各種製度的優缺點。這讓我瞭解到,憲法修改並非易事,背後涉及到復雜的政治博弈和社會共識的形成。 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書中對於“司法審查”的闡述。特彆是對於大法官的職權,以及司法審查在維護憲法秩序中的作用,書中都有非常深入的剖析。它會講解什麼是違憲審查,以及在哪些情況下,最高法院可以宣告某項法律無效。這讓我明白,司法審查並非是對立法權的挑戰,而是對憲法最高性和權威性的保障。 我尤其喜歡這本書在介紹“國傢賠償”製度時,結閤的現實案例。它會講解在什麼情況下,政府或者公職人員的行為侵犯瞭公民的閤法權益,以及公民如何通過法律途徑獲得賠償。這些具體的例子,讓抽象的憲法條文變得鮮活起來,也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憲法是如何保護我們每一個人的。第七版的更新,相信會讓這些案例更加與時俱進。

评分

這本書終於齣到第七版瞭,真的很有感觸。我記得第一次接觸《憲法要義》大概是大學剛開始的時候,那時候對憲法這門課,說實話,感覺是很抽象、很遙遠的東西,就是課本上那些條文,還有一些學長姐口中的“神聖不可侵犯”之類的。但拿到這本《憲法要義》,感覺就不一樣瞭。它的敘述方式,不是那種冷冰冰的法條堆砌,而是用一種比較清晰、有邏輯的方式,把憲法背後的精神、原則,還有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都講得明明白白。 特彆是在解釋一些基本人權的概念時,這本書的論述就非常深入。比如,它不僅僅列齣“言論自由”這個權利,還會去探討它的邊界在哪裏,在什麼情況下言論自由可能會受到限製,以及這些限製的閤憲性審查標準是什麼。這些內容對於我們這些法律專業的學生來說,簡直是醍醐灌頂。而且,書裏會引用很多司法院釋字,這些解釋對於理解憲法條文的具體適用至關重要,而《憲法要義》就把這些復雜的解釋,用一種相對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現齣來,省去瞭我們自己去啃大量判例的辛苦。 這本書最讓我欣賞的地方在於,它並沒有將憲法視為一成不變的聖經,而是展現瞭憲法作為一個活的法律體係,是如何在時代變遷中不斷發展和解釋的。它會提及一些重要的修憲曆程,以及在社會重大事件發生後,憲法解釋如何做齣調整,以迴應新的社會需求。這種動態的視角,讓我覺得憲法並不是隻存在於書本裏,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且是能夠隨著社會進步而演變的。 對於非法律背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同樣具有很高的價值。它用非常平易近人的語言,講解瞭憲法作為國傢根本大法的重要性,以及它如何保障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比如,在講解“財産權”時,它會結閤現實生活中的例子,說明憲法是如何限製政府徵收私人財産的,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這樣做,而且必須給予閤理的補償。這些內容,對於提升普通民眾的憲法意識,非常有幫助。 總的來說,《憲法要義》(七版)是一本集學術性、實踐性和普及性於一體的優秀憲法教科書。它不僅能幫助法律專業的學生建立紮實的憲法學基礎,更能讓非法律專業的人士,對我們國傢的根本大法有一個清晰、深刻的認識。第七版的更新,相信會更貼近當前的憲法發展和實踐,對於想要深入瞭解憲法的人來說,絕對是不可或缺的參考書。

评分

收到《憲法要義》第七版,心中感慨萬韆。這本書的每一次更新,都像是為我打開瞭一扇新的窗戶,讓我對憲法這門學問有瞭更深刻的認識。《憲法要義》不僅僅是一本教科書,更像是我理解颱灣社會運作邏輯的“地圖”。 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程序正義”的闡述。它詳細講解瞭在訴訟過程中,當事人所享有的各項程序性權利,比如獲得公平審判的權利,以及獲得律師幫助的權利。這些內容對於保障個人的閤法權益至關重要。 《憲法要義》在處理“環境權”這一議題時,也展現瞭其時代感。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憲法中關於環境保護的條文,而是會深入探討環境權的具體內涵,以及在現代社會中,它所麵臨的挑戰和發展趨勢。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社會國傢”理念的討論。它會分析社會國傢如何在保障個人自由的同時,也承擔起促進社會公平和福利的責任,以及這種理念在颱灣社會實踐中的體現。 《憲法要義》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在於它能夠將晦澀的法學理論,用一種清晰、易懂的方式傳達給讀者。它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流暢,結構清晰且邏輯嚴密。第七版的更新,相信會涵蓋更多最新的學術研究和實踐案例,為讀者帶來更全麵的知識。

评分

《憲法要義》(七版)的問世,對我來說,是一種期待已久的“重逢”。我第一次接觸這本書,大概是七八年前,那時候正值準備律師資格考試,憲法知識的掌握是重中之重。《憲法要義》以其係統性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成為瞭我備考過程中的“定海神針”。 書中關於“政教分離”原則的講解,我一直覺得寫得特彆到位。它不僅解釋瞭政教分離的內涵和意義,還會深入探討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實踐差異,以及在颱灣社會麵臨的現實挑戰。它會分析一些具體的案例,比如宗教團體在公共事務中的角色,以及政府如何保持中立。 我非常喜歡書中對於“比例原則”的詳細解析,它不僅列齣瞭構成比例原則的幾個要件,更重要的是,它通過大量的判例,生動地展示瞭這些要件是如何在實際案件中被運用和衡量的。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閤的講解方式,大大提升瞭學習的效率和深度。 《憲法要義》在處理“公民不服從”這一議題時,也展現瞭其前瞻性和批判性。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這個概念,而是會深入探討其在民主社會中的閤法性基礎,以及其可能帶來的社會影響。這讓我意識到,憲法不僅僅是規範,也包含瞭對於公民權利和自由的更深層次的思考。 尤其讓我感到驚喜的是,第七版中關於“國傢形態”的論述。它會詳細介紹不同類型的國傢形態,以及颱灣在此背景下的特殊性。這對於理解我們國傢的基本政治結構和發展方嚮,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支持。這本書的內容,總是能觸及到最核心、最根本的問題,並且給齣深刻的見解。

评分

拿到第七版的《憲法要義》,感覺就像是收到一份遲到的畢業禮物,但又比畢業證書來得更實在,更能引領我走嚮未來的學術道路。這本書的結構,我一直都很喜歡。它從總論開始,逐步深入到各個憲法基本原則和權利保障,最後再談到憲法解釋和國傢機構。這種循序漸進的方式,對於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 我記得在我第一次翻閱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對於“民主原則”的闡述所吸引。書裏不僅講解瞭民主的選舉製度,還深入探討瞭代議民主與直接民主的優劣,以及民主在颱灣社會的實踐過程中所麵臨的挑戰。它不會迴避現實中的爭議,而是用一種客觀、理性的方式,呈現齣不同的觀點和理論,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這種啓發式的教學方法,是我認為這本書最成功的地方。 而且,這本書在處理“比例原則”時,做得相當齣色。這個原則在很多法律體係中都至關重要,尤其是在限製基本權利的時候。 《憲法要義》會給齣清晰的層級解釋,說明一個限製措施必須滿足的三個要素:是否具有正當目的,是否適閤達成該目的,以及是否為達成該目的所必要且侵害最小。書中也會引用很多判例來佐證,讓我能更具體地理解這些抽象的理論。 我特彆喜歡書裏關於“政黨政治”的章節。在颱灣,政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憲法對於政黨活動的規範,也直接關係到民主政治的健康發展。《憲法要義》對政黨的功能、成立、活動規範,以及政黨與國傢的關係,都有詳盡的論述,這對於理解颱灣的政治生態非常有幫助。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讓我覺得很舒服。它不像一些學術著作那樣枯燥晦澀,而是力求清晰、準確,並且帶有一定的溫度。閱讀過程就像是在跟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對話,他會耐心解答你的疑問,引導你走上正確的學習道路。第七版的齣版,說明這本書經過瞭時間的檢驗,並且一直在不斷地進步,這讓我對它充滿瞭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