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本書的研究聚焦在王傢衛的電影分析。尤其是王傢衛電影中筆者認為幾個特彆的影片片段,對於這些電影片段的進行研究分析,成為本書思考的主軸。本書的另外一個核心,是對王傢衛的電影短片進行電影文本分析與電影研究。因此,本書的特殊性在此突顯。這本專書與目前世界各地的王傢衛電影研究有相當的區彆。本書不是以作者論為齣發的書寫,也不是放在華語電影之下的文化脈絡的思考,更不是討論電影中的劇情故事的分析。本書的書寫的學術立場是站在電影文本分析、當代電影理論研究及當代歐陸思想、特彆以法國思潮為主,在這些電影學術背景之下,以王傢衛的電影進行學術研究分析。
本專書所收的六篇學術論文,每一篇論文都是在王傢衛的電影文本中找到影片中特殊的片段,這些奇特的影片片段,筆者稱之為電影文本中失衡的地方,意義不明的地方,無論是《墮落天使》中刻意搖晃的傢庭電影片段、《花樣年華》中關係不明的男女在曖昧不清的戀愛關係中刻意的感情排演;以及張曼玉不斷在樓梯中上上下下的奔跑。這些電影片段不為其他研究者所重視,或是不為影迷所討論。認為這些電影片段無關劇情。然而,筆者認為這些纔是王傢衞電影重要之處。筆者認為這些電影文本失衡之處,正是王傢衛電影對傳統電影挑戰之處,他在這些意義不明的地方開啓瞭新的電影的形式與電影研究的新思維。這些也引發筆者強烈的學術好奇心,筆者想要從這些失衡的地方,積極地思考齣電影研究所能建構齣的新意義與視野。因此,這本專書所收錄的六篇論文,每一篇論文在麵對王傢衛電影文本所要進行的電影研究難題都有獨特思考,以及在每篇論文筆者所要迴應的電影理論研究的工作。當然這些論文也有共同思考的對象,就是王傢衛的電影。
本書以《失衡的電影文本:王傢衛電影分析》為書名,其宗旨就是從王傢衛的電影文本中失衡之處,探討電影理論的實踐的可能性與它的新思維可發展性。
本書的第一章探討王傢衛《墮落天使》中的失語現象為起點,在《墮落天使》中的金城武為一失語青年,他的母語為俄語,但他卻使用標準的颱灣腔調的國語來陳述內心獨白,但卻又和電影背景中的香港時空的廣東話十分格格不入。此一語言情境十分有趣復雜。
《墮落天使》除瞭語言情境的豐富之外,王傢衛在電影語言上也十分多元, 在影片中也使用瞭傢庭電影(Home Video)與錄影信劄( Letter Video)的電影語匯。因此在《墮落天使》電影中呈現瞭一種言語不足與多元的電影語言的現象。本章論文企圖解決《墮落天使》在兩個語言的情境的問題,在一種在失去母語與重尋電影語言的母語—傢庭電影之間的張力。在分析中援引侯班(Régine Robin)對猶太語言的研究、企圖解決猶太作傢的語言睏境與德希達(Jacques Derrida)對母語的思考,以及歐丹(Roger Odin)對傢庭電影的研究,來解析金城武的失語,他並非啞巴,而是他徹底地失去母語。也因為他失去語言,他在影片中是處於無傢、無店、無語的浮遊狀態。而王傢衛解決母語不能發聲的睏境,則是讓電影重尋電影語言的母語—傢庭電影,並且從失語狀態找到電影語言的生命源頭,與這起源的哀葬。
第二章探討王傢衛的《花樣年華》中的排演與重復及對倒結構。電影中的對倒結構不隻在劇情的架構上,它也在各式的電影場景與細微的服飾上齣現。本文企圖解決《花樣年華》中特殊的重復性及影片中齣現三次的排演,把影片中此一重復現象與當代歐陸思潮相連結。重復的問題為當代歐陸哲學的研究重點,在分析中援用德勒茲的《差異與重復》為主,來思考王傢衛的《花樣年華》中的重復性的結構與排演的現象,並把它深化成美學的層次。王傢衛如同電影創作的美學傢,他把嚮來具負麵意義的排演,轉化成開創性的當代電影。
第三章探討分析王傢衛的《花樣年華》從第275 個鏡頭到第298 個鏡頭的24 個鏡頭。在本章論文中以這24 個鏡頭的電影文本分析的演繹與理論實踐。本章論文從德勒茲的《皺褶》和柏格森的《思想與動力》的理論做為齣發,來分析這一小段電影中快步的上下樓梯與在走廊中的疾步,因此,在樓梯的往上運動與往下運動,成瞭哲學思考與電影分析的挑戰。樓梯為一個具體的皺褶形象,王傢衛把樓梯、走廊、運動、不同的電影技法與錯誤的電影剪接,將這些不同的形式與不同的思考,藉著錯誤的剪接來結閤在一起,形塑他特有的電影皺褶。因此,這一小段影片,是王傢衛在《花樣年華》中最大的意義陷阱,也挑戰著電影研究的實踐。
第四章為對《2046》的研究分析,探討王傢衛《2046》電影中復雜的時間指涉、《2046》電影作品中特有的連續性與斷裂性的現象、《2046》中多重的重復性與差異性的變奏,以及在《2046》中離開與復返的問題,在不斷重復往返運動中所生成演發齣尼釆式的永恆迴歸之思辨。在本章論文中主要藉徑尼采與德勒茲的哲學論述,藉以探究《2046》中「2046」與「2047」的連續性與斷裂性、重復性與差異性以及永恆迴歸,來勾勒齣王傢衛電影中時間指涉的豐富意義。
第五章為分析王傢衛的《我穿越9000 公裏為瞭把您點燃》中的引用、省略、中斷、斷裂與刪扣( la syncope),在本章中探討王傢衛《我穿越9000 公裏為瞭把您點燃》中的兩個電影現象。首先分析王傢衛電影中對高達電影的引用。引用他人的文本,如何嫁接成為「我」的書寫?電影如何解決來自他方異質性的聲音?再者本章的另一重點,試圖從王傢衛的這部短片中破碎的剪接,整理齣其中特彆的美學。這部電影裏不確定的時空與敘述,是否由於過多的省略剪接所造成?還是由於鏡頭與鏡頭的接續中有著太多的中斷?或是由於短片中刻意安排的斷裂性?這種斷裂性在電影中的結構與形式無所不在,例如在電影院中觀看電影與拍電影的二元對立,在影像的再現與影像的材質之間,同樣有著斷裂性。暴力斷裂性的剪輯是否讓這部短片更具開放性的可能?從省略、中斷與斷裂,在這三種不同的剪接形式中,王傢衛是否開創齣一種新的刪扣的剪接形式?在刪扣的空白當中,電影可否思考自身?還是它隻是一個暫時逃睏的詭計?在本章分析中試著從電影理論與歐陸當代思潮齣發,藉此來作為電影文本分析的主軸,用來分析《我穿越9000 公裏為瞭把您點燃》中的引用、省略、中斷、斷裂與刪扣的電影美學研究路徑。
第六章為分析王傢衛的短片《跟蹤》。本章論文把王傢衛的《跟蹤》,以汽車作為一個電影研究與電影分析的方法。從汽車本身所呈現的各種速度問題,以及汽車所建構齣流動景框的現象進行分析研究。汽車轉變為一種王傢衛電影中的視覺機器,它引導著攝影機和視覺,思考著速度。短片中的跟蹤者的目光視域、汽車和攝影機,重疊瞭多重的視覺思考與辨證,在快速跟蹤的過程。王傢衛的女駕駛者有如從班雅明的巴黎漫遊者中變身而來,有著當代都會現代化的女性鮮明形象。漫遊與飆車為截然不同速度的現代性,在《跟蹤》短片中,王傢衛藉著跟蹤行為操縱著觀看的可能,藉著開車讓汽車來指引攝影機的方嚮,讓觀眾同時追蹤神秘女子,來讓觀看的可能變得復雜豐富。本論文試著從這些觀看的陷阱,找齣豐富多元的電影意義。
最後在書評的部份,為筆者對王傢衞電影在法國學界的當前研究的學術書評。筆者討論瞭三本重要的關於王傢衞電影法文學術著作。這篇書評雖然有點時間,然迴首檢視,在期間王傢衞也花瞭八年拍攝《一代宗師》。在《一代宗師》上映之後,在法國還沒有看到相關新的研究。可能大傢還在埋首研究《一代宗師》。因此,筆者的這篇書評的重要性還是有學術的價值,因而收入本書。
本書論文的編排次序呼應著王傢衛的創作年錶,從《墮落天使》、《花樣年華》到《2046》。在短片的研究編排上是以《我穿越9000 公裏為瞭把您點燃》先,最後為《跟蹤》。大部份的王傢衛電影研究,皆把重點放在王傢衛的劇情長片。對王傢衛的短片的書寫並不多。然筆者認為王傢衛的短片同樣精彩,值得投入心力來研究。
無論在文學、藝術或電影,令人感到不解或訝異的作品,這些作品大部份的命運就是受到冷落,因為它們挑戰瞭大眾的認知。或者,如果這些作品命運好一點的話就會被歸為前衛作品,因為它們難以被歸類,放置在前衛的脈絡似乎相對解決瞭大眾對秩序與知性的要求。除非有學術研究對它們積極研究,讓它們的意義得以呈現。
筆者身為學術體製中的一員,有著強烈的學術好奇心,在麵對異質性的電影作品,這些電影精彩之處已經無法納入傳統思維和主流電影論述,它們更能引發筆者對它們進行研究。正如法國哲學傢傅柯(Michel Foucault)所寫:「好奇心使我愉悅。它召喚齣我的意願,從周遭感受陌生、獨特;某種堅持,以打破熟悉的觀感。」因為對於陌生的異質性的學術研究的探索,令人感到愉悅。
或許大眾對於熟悉的世界、有想像秩序的電影感到安全。這也是好萊塢電影帝國稱霸世界的主因。大眾很可能害怕電影看不懂,害怕在看電影時會被電影作品挑戰,更害怕具企圖心的藝術電影顛覆過往的電影認知。事實上,隻要有足夠的研究好奇心,即使在抽象與失衡的電影文本中,我們依然能夠整理齣一個理性的電影理論的思維。筆者可以為電影研究不計代價,我樂於挑戰更難的電影作品。隻要學術研究免於僵化的規則與束縛,筆者崇仰電影大師們的偉大電影作品,但我也深愛具挑戰性的失序與失衡的電影作品。因為在研究陌生異質的電影作品,它們會給我一個新的電影經驗與思想視野。
我相信電影文本分析與電影理論的研究工作是接近科學傢在麵對未知的科學世界。愛因斯坦寫過:「我們所能擁有最美好的體驗,就是神祕的經曆。這是位於真正藝術與科學起源處的根本情感。」筆者相信,在麵對有挑戰的藝術電影作品,是令人充滿能量,筆者也相信自己是麵對睏難與不理解的電影作品的挑戰,纔啓發與驅動筆者的學術研究。筆者也知道自己的學術研究,在已知與未知有個分界綫,這個分界綫就是在這本專書的齣版,藉著本專書的齣版的學術成果的呈現,能夠開啓其他的對於王傢衛電影研究更多的討論,拋磚引玉,以此來麵對學術社群與大眾。
行文於此,在此要以謝語來做為序文的結束。筆者要感謝在漫漫研究路上筆者所遇到及所讀的每一篇文章和文章背後的作者,以及筆者在專書中所引用文章的每一位作者。如果沒有你們提供的思想養份,哪裏會引齣筆者的這本著作。研究來自於閱讀與思考,書寫為思想的實踐。在任教的世新大學筆者曾舉辦過多次以王傢衛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感謝來參加學術研討會發錶論文的學者、評論人及與會的聽眾。是這些學術熱情持續地在支持筆者的研究。
本專書論文寫作過程曾發錶於各種學術研討會與颱灣眾多的學術刊物,筆者在此感謝參與研討會上評論筆者論文的學者們,及在各個學刊審查過程中眾多匿名學術審查委員們的各種意見。這些寶貴的意見讓筆者的論文有瞭更好的發展。感謝田園城市文化事業及兩位匿名的學術審查委員,願意支持電影學術的齣版。感謝筆者所任教的世新大學。筆者在此更要感謝科技部( 國科會)長期支持筆者的學術研究。
由於時間篇幅的限製,以及筆者本人纔學所限,在本專書即使要挑戰失衡的電影文本,也要迴應電影理論的復雜操演,可能難免有所疏漏,若有缺失,敬請指教,尚祈見諒。
2015、大暑、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