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書治要三六○ 第三冊

群書治要三六○ 第三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群書治要
  • 宋代文獻
  • 經史子集
  • 治國理政
  • 政治思想
  • 古代典籍
  • 文化史
  • 曆史文獻
  • 學術研究
  • 文獻索引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繼2012年齣版的《群書治要三六○》第一冊及2014年齣版的《群書治要三六○》第二冊後,世界書局於2015年推齣《群書治要三六○》第三冊。《群書治要》乃一代明君唐太宗為警惕自己勤於國政,而命諫臣魏徵、虞世南等人,博采六經四史、諸子百傢名言,曆時多年而成,堪稱古人智慧的精華、貞觀盛世的重要推手。本書雖為帝王之書,然於今人修身養性、立誌嚮學大有裨益。因捲帙龐大,特選其中三百六十則,並加上註釋與白話,貼近現代人的需求。期望古籍新生,繼往開來。

本書特色

  《群書治要》擷取中國上古至晉代各類經典之精髓,為立誌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者必讀之書。本書以《群書治要》為底本,精選360則原文,並加上註釋、白話翻譯與難字注音,以利讀者隨身攜帶、閱讀,有助讀者自我成長及汲取古人智慧。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魏徵

  字玄成。唐朝政治傢,直諫敢言,是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諫臣,卒謚文貞。在他過世時,太宗曾謂「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褚亮

  字希明,唐朝名臣褚遂良之父。曆任朝中要職,貞觀元年與杜如晦等十八人授弘文館學士,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卒,謚康。

虞世南

  字伯施,唐朝著名詩人、書法傢。其書法盡得二王精妙,與歐陽詢、褚遂良、薛稷閤稱「初唐四大傢」,所編的《北堂書鈔》被譽為唐代四大類書之一,是中國現存最早的類書之一。

蕭德言

  字文行,曾奉詔與魏徵等人輯錄經史諸子有關治國興衰之文,貞觀五年書成,名《群書治要》,據清朝經學傢阮元考證,《群書治要》實成於德言之手,永徽五年卒,贈太常卿。

圖書目錄

緻讀者
《群書治要》序
編譯《群書治要三六○》係列緣起
《群書治要三六○ 第三冊》齣版說明

壹、君道
一、修身
甲、使命
乙、戒貪
丙、勤儉
丁、懲忿
戊、遷善
己、改過
二、敦親
甲、總論
乙、孝親
丙、教子
丁、    夫婦
三、反身
四、尊賢
五、納諫
六、杜讒邪
七、審斷

貳、臣術
一、立節
二、盡忠
三、勸諫
四、舉賢

參、貴德
一、尚道
二、孝悌
三、仁義
四、誠信
五、正己
六、度量
七、謙虛
八、謹慎
九、交友
十、學問
十一、有恆
十二、處世

肆、為政
一、務本
二、教化
三、知人
四、任使
五、至公
六、愛民
七、綱紀
八、禮樂
九、民生
十、法古
十一、賞罰
十二、法律
十三、武事

伍、敬慎
一、微漸
二、風俗
三、治亂
四、鑑戒
五、應事
六、慎始終

陸、明辨
一、邪正
二、人情
三、纔德
四、朋黨
五、辨物
六、因果

圖書序言



《群書治要》序
 
  《群書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西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於貞觀初年下令編輯。太宗十六歲隨父從軍,起義平定動亂的社會,戎馬倥傯十餘年。二十七歲即帝位後,偃武修文,特彆留心於治平之道,休生養民。

  太宗英武善辯,遺憾早年從軍,讀書不多。鑑於前隋滅亡之失,深知創業不易,守成維艱,在位期間,鼓勵群臣進諫,批評其決策過失。令諫官魏徵及虞世南等,整理曆代帝王治國資政史料,擷取六經、四史、諸子百傢中,有關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之精要,匯編成書。上始五帝,下迄晉代,自一萬四韆多部、八萬九韆多捲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種,共五十餘萬言。
書成,如魏徵於序文中所說,實為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鑒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的治世寶典。太宗喜其廣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釋捲。曰:「使我稽古臨事不惑者,卿等力也」。由是而知,貞觀之治的太平盛況,此書貢獻大矣!誠為從政者必讀之寶典。

  然因當時中國雕版印刷尚未發達,此書至宋初已失傳,《宋史》亦不見記載。所幸者,日本金澤文庫藏有鐮倉時代(一一九二——一三三○年)日本僧人手寫《群書治要》的全帙。並於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迴中國本土。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和颱灣分彆以此版為底本影印齣版。二○一○年歲末,淨空幸得此書,反覆翻閱,歡喜無量,深刻體會古聖先賢之文化教育,的能為全世界帶來永恆之安定和平。最極關鍵者,即國人本身,必須真正認識傳統文化,斷疑啓信。聖賢傳統文化實為一切眾生自性流露,超越時空,亙古彌新。學習關鍵,端在「誠敬」二字。《麯禮》曰:「毋不敬。」前清康熙曰:「臨民以主敬為本」;「誠與敬,韆古相傳之學,不越乎此」。程子曰:「敬勝百邪。」說明修身進德、利世濟民,唯「誠敬」二字,方能圓成。若對古聖先王之教育毫無誠敬,縱遍覽群籍,亦難獲實益。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也。

  過去孫中山先生於三民主義講演中(民族主義第四講)曾雲:「歐洲的科學發達、物質文明的進步,不過是近來二百多年的事。講到政治哲學的真諦,歐洲人還要求之於中國。諸君都知道世界上學問最好的是德國,但是現在德國研究學問的人,還要研究中國的哲學,甚至於研究印度的佛理,去補救他們科學之偏。」

  英人湯恩比博士更雲:「欲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唯有孔孟學說與大乘佛法。」靜觀今日世界亂象紛呈,欲救世界、救中國,唯有中國傳統文化教育能辦到。老祖宗留傳至今的治國智慧、理念、方法、經驗與成效,均是曆經韆萬年考驗所纍積的寶藏結晶。《群書治要》至珍至貴!果能深解落實,天下太平,個人幸福,自然可得;背道而行者,則不免自招災殃,禍患無窮。淨空深知今日《群書治要》之重現,實有其神聖使命,歡喜委託世界書局重新影印齣版一萬套,擬贈兩岸三地暨世界各國、各黨、各級領導共同學習,則和諧社會、大同之治的世界指日可待。欣見《群書治要》重新齣版在即,閻初仁者囑餘為序,謹以此數語,錶隨喜贊嘆之意。

淨空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於香江

圖書試讀

用户评价

评分

收到《群書治要三六○ 第三冊》這本書,我內心是充滿瞭期待與感激的。身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情有獨鍾的颱灣讀者,我深信,中華文化的智慧,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寶庫。 這本書的名稱本身就充滿瞭吸引力。「群書治要」,顧名思義,就是匯集瞭眾多經典中關於「治」的要旨。這讓我不禁聯想到,在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我們往往會被各種瑣碎的信息所淹沒,而能夠從浩瀚的書海中,提煉齣治國、治世、治心的精髓,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具價值的事情。 我對第三冊具體會涉及哪些方麵,感到非常好奇。是關於如何建立一個穩定和諧的社會秩序?是關於如何培養有德行的領導者?還是關於如何平衡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我猜測,它會涵蓋許多關於人性和社會運作的深刻洞察。 我認為,一本優秀的文化典籍,不僅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更能涵養我們的品格。我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並嘗試將這些價值觀,融入到我個人的生活和對社會的思考中。 颱灣社會的多元文化背景,使得我們能夠以更開闊的視野來接納和學習。我希望這本《群書治要三六○ 第三冊》,能夠成為連接我們與歷史、與傳統文化的重要紐帶,並在這個過程中,幫助我找到更多關於如何讓個人和社會變得更好的智慧。

评分

對於《群書治要三六○ 第三冊》的到來,我感到無比的欣喜。這不是我第一次聽聞《群書治要》的大名,但能真正擁有一冊,並有機會細細品讀,實在是莫大的幸事。 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政治思想和管理哲學有著濃厚的興趣。總覺得,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迴顧那些經過歷史檢驗的智慧,或許能給我們帶來更為深刻的啟示。這本書,聽說就是匯聚瞭古代政治智慧的精華,這本身就足以讓人期待。 我對於第三冊的內容,有著非常具體的想像。我希望它能深入探討一些關於領導力、組織管理、乃至於個人品德修養的核心要素。畢竟,無論是治國還是治傢,亦或是經營企業,這些根本性的問題,其實是相通的。 我尤其感興趣的是,書中會引用哪些經典的範例,來闡述這些治世之道。歷史上有那麼多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如果能從中提煉齣可行的原則,那將是非常寶貴的財富。對於我們生活在颱灣的讀者來說,如何將這些古老的智慧,應用於當代社會的治理和發展,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課題。 我認為,一本好的書,不僅能開闊我們的眼界,更能啟迪我們的思維。我希望這本《群書治要三六○ 第三冊》,能成為這樣一本讓我反覆閱讀、常讀常新的經典之作。它將是我個人成長路上,又一個重要的精神食糧。

评分

這次能夠接觸到《群書治要三六○ 第三冊》,真的像是打開瞭一扇塵封已久的智慧之門。我一直覺得,颱灣這塊土地上,承載瞭豐富多元的文化,而其中,中華傳統文化無疑是最為深厚的一脈。接觸這本書,就好像在與韆古聖賢對話,感受他們在治國、修身、處世上的深刻體悟。 我尤其欣賞的是,這本書的編纂者能夠將浩如煙海的古籍,提煉齣如此精煉的智慧,並以「三六○」這個數字來概括,這本身就充滿瞭巧思。這讓我想到,其實很多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都能看到其不同的麵嚮,而最終匯聚起來,纔是一個比較完整的圖景。我對於第三冊將會探討哪些具體的主題,以及會引用哪些經典的原文,感到非常好奇。 在我個人來看,現代社會雖然科技發達,物質豐富,但有時候卻讓人感到心靈的迷失。而傳統文化,尤其是那些關於道德倫理、人文關懷的內容,恰恰是能夠彌補我們精神空虛的良藥。我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能夠重新拾起那些被現代生活所忽略的價值觀,讓自己的內心變得更加充實和安寧。 而且,我一直認為,一個社會的健康發展,離不開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而公民素質的提升,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薰陶。我期待這本書的內容,能夠引導我思考,如何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轉化為實際的行動,為我身處的颱灣社會,貢獻一份積極的力量。 我對本書的期待,不僅僅是知識的獲取,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我希望透過深入研讀,能夠在思想上獲得更開闊的視野,在行為上獲得更穩健的基石。這本書,我認為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位默默陪伴、引導我成長的導師。

评分

拿到《群書治要三六○ 第三冊》的那一刻,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身在颱灣,我們雖然擁抱現代化的生活,但對於自身文化的根源,總有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這本書,正是連接我們與歷史、與先賢的重要橋樑。 我一直覺得,歷史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鮮活的經驗。而《群書治要》這部巨著,正是將這些寶貴的經驗,以最精煉的方式呈現齣來。聽說它匯集瞭歷代帝王將相、聖賢哲士的治國方略和人生智慧,光是想像一下,就覺得讓人熱血沸騰。 我對第三冊具體涵蓋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是關於如何培養君子的德行?還是關於如何在複雜的政治局勢下,做齣明智的決策?又或是關於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化解矛盾,達到和諧的狀態?我猜測,它一定會包含一些非常實用且富有啟發性的內容。 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從這本書中,找到一些關於「善治」的鑰匙。在當前颱灣社會麵臨諸多挑戰的時刻,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藉鑒前人的智慧,來尋找前進的方嚮。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我,更深入地理解社會運作的規律,以及個人在其中應扮演的角色。 這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承,更是一種精神的傳遞。我期待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感受到那種嚴謹的治學態度,那種對國傢民族的深厚情懷。相信這本書,一定會成為我書架上的一份珍貴收藏,也是我精神世界裡的一盞明燈。

评分

哇,收到這本《群書治要三六○ 第三冊》真的太讓我驚喜瞭!一翻開,那股古樸的墨香就撲鼻而來,讓人感覺置身於歷史長河之中。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喜歡那些能從古人智慧中汲取養分的書籍。《群書治要》這部經典,聽說內容博大精深,這次有幸能深入研讀第三冊,實在是我的福氣。 還沒真正進入書本內容,光是這裝幀就讓我愛不釋手。紙張的質地非常好,手感溫潤,印刷清晰,每一個字都像是精心雕琢過的藝術品。翻閱時,那種沉甸甸的紮實感,與現在很多輕飄飄的書本截然不同,讓人不由自主地就放慢瞭速度,細細品味。我常常在一個安靜的午後,泡一杯茶,捧著這本書,慢慢地瀏覽,感受那種沉靜的力量。 坦白說,我對《群書治要》的瞭解主要來自於一些名傢的推薦,以及對中國歷史治亂興衰的思考。一直覺得,要理解當代的社會問題,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迴溯歷史,從過往的經驗中學習。這本書能將如此龐雜的古代智慧匯聚成冊,並以一種相對係統的方式呈現,確實是功德無量。我期待能從這第三冊中,挖掘齣更多關於治國理政、個人修身養性的寶貴啟示,並試圖將這些古老的智慧,與我自身的生活經驗和對颱灣社會的觀察,產生一些有趣的連結。 我本身就對一些傳統的學問,像是經史子集、諸子百傢都有些涉獵,但總覺得有些零散,缺乏一個係統性的框架。聽到《群書治要》的編纂是以「治要」為核心,我認為這絕對是一條切入點極佳的路徑。畢竟,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體,最終的目標都離不開「安身立命」、「安定發展」。我很好奇,這第三冊會從哪些具體麵嚮,來闡述這「治要」的精髓,又會引述哪些經典的篇章,來佐證這些觀點。 對於一個長期關注颱灣社會發展的讀者來說,能夠讀到這樣一本匯聚瞭中華文化精華的著作,我感覺肩上多瞭一份責任。我希望能透過對這本書的深入理解,不僅能豐富自己的學識,更能為我思考颱灣未來發展的方嚮,提供一些歷史的縱深和智慧的啟迪。畢竟,前人的經驗,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是我們寶貴的參考。我很期待,在這第三冊中,能夠找到一些關於如何化解當前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的線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