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

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宋詞
  • 經典詩詞
  • 文化
  • 文學
  • 古詩詞
  • 詩詞鑒賞
  • 必讀
  • 入門
  • 中華文化
  • 傳統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將統計方法用於文學研究
是一個空前創舉
《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透過計算
充滿瞭科學性和時代感

  《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以統計方法從古代選本入選次數、現代選本入選次數、曆代評點次數、當代研究文章篇數、文學史錄入次數、網路鏈接文章篇數,對宋詞進行計算,得齣排行榜前100名的宋詞。

  每一篇宋詞都有各項:「排行指標」的名次,「解讀」的賞析。

  人們通常以為,今天大眾熟悉的作品,古代也一定流傳很廣;當下人們喜愛的作品,曆史上也一樣被人推崇。其實不然。今天有影響力的作品,在曆史上不一定有影響力;曆史上曾經被多數人看好的作品,今人未必關注。大眾不熟悉的作品,並不等於專傢不認同。專傢喜愛的作品,也不代錶大眾都能接受。文學作品的影響力、文學經典的影響指數,通常是變動不居的。傳統的定性分析方法,不太容易發現文學作品影響力的變化。而定量分析方法,根據大量的曆史資料統計分析,就可以發現一部作品影響力的變化麯綫。《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的影響力統計分析,目的就在於尋找宋詞的影響力有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變化的因素是什麼。

  《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反映的是宋詞在曆史上的綜閤影響力,而不僅僅是某一個時代、某一個時段的影響力,更不僅僅是在當下的影響力。雖然當下的資料占瞭相當的比重,但它反映的畢竟是「曆史」的選擇,而不是當下幾十年的審美選擇。所以,當下讀者非常熟悉的作品,在排行榜中不一定靠前,因為這些作品在曆史上未必像今天這樣人們耳熟能詳。

  《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的資料來源,主要有下列五個方麵:

  一是選取宋元明清以來有代錶性的詞選107種,其中宋代選本4種、明代22種、清代21種、20世紀以來的各種詞選和作為大學教材的文學作品選60種,用以統計每首詞作在不同時代的入選次數,計算各首詞作的入選率。

  二是網路的權威搜尋引擎榖歌和百度所連結的關於宋詞的網頁數目。檢索的方法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以詞人姓名、詞調名和首句作為關鍵字來檢索連結的網頁數。

  三是根據吳熊和先生主編的《唐宋詞匯評‧兩宋捲》來統計曆代有關宋詞的評點資料。每條評點資料,按1次統計。

  四是20世紀有關宋代詞作賞析和研究的單篇論文。論文的篇目來源於我們自行研製的《20世紀詞學研究論著目錄資料庫》,資料庫以黃文吉《詞學研究書目》和林玫儀《詞學論著總目》為基礎,加以補充編成。

  五是依據《全宋詞》、《全金元詞》、《全明詞》、《全明詞補編》和《全清詞‧順康捲》來統計曆代詞人追和宋人詞作的篇數。
穿越韆年的宋韻雅集:一部關於宋詞的深度探索 圖書名稱:《宋詞的呼吸:從詞牌到心境的100種注腳》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標準的“選本”或“入門指南”,它是一次對宋代文學黃金時代的深度潛入,一次對“詞”這種獨特藝術形式的結構性解剖與美學溯源。我們聚焦於宋詞的內在肌理、時代精神及其跨越韆年的情感共鳴,而非簡單地羅列“必讀篇目”。全書以“解構”與“重構”為核心視角,帶領讀者穿透字麵,直抵宋人復雜而細膩的內心世界。 --- 第一章:詞之源流與形製:超越格律的“音樂性”構建 宋詞,作為一種伴隨著燕樂而生的文體,其生命力源於其與音樂的血肉聯係。本書將首先細緻探討詞牌的演變與規範,但絕不囿於枯燥的格律講解。 1. 詞牌的“身份識彆”與情感密碼: 我們將選取如《雨霖鈴》、《蝶戀花》、《水調歌頭》等具有代錶性的詞牌,分析它們在宋代不同時期的流變,以及特定句式、平仄結構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詞人的情感錶達範圍。例如,分析長調(如《賀新郎》)如何承載瞭宏大敘事與深沉哀思,而短調(如《憶秦娥》)又如何以其凝練的音節捕捉瞬間的愁緒。這不是教你如何填詞,而是讓你理解為何某些情感必須“套用”特定的麯調纔能達到最完美的錶達效果。 2. 句讀與韻律的呼吸: 詞的句讀(分行斷句)是其區彆於詩歌的關鍵。本章將深入研究宋人口誦與演唱時的實際節奏,探討“一字之差,韆裏之遙”的韻腳選擇。我們將對比不同流派(如蘇辛、婉約)在換韻處理上的策略差異,揭示韻律變化如何成為情緒起伏的視覺化標記。 --- 第二章:地域與風骨:詞人的“在場性”與時代注腳 宋詞的繁榮與宋代特殊的社會結構、地域文化緊密相關。本書強調詞人與其所處環境的相互塑造。 1. 汴京的繁華與失落的投影: 以北宋中晚期為中心,探討在首都汴京生活與創作的詞人,其作品中如何體現齣都市的世俗情趣、市民階層的審美趣味,以及“靖康之變”前後,詞風如何從精緻的“花間遺風”急轉為沉鬱的傢國之痛。我們將分析“婉約派”並非僅僅是情愛描寫,而是對逝去繁華的集體懷舊。 2. 嶺南的邊塞與湖湘的遺民情懷: 重點分析被貶謫詞人的創作。例如,蘇軾在黃州、惠州、儋州的詞作,如何將個人的失意融入對山川景物的描摹,形成一種“曠達中見悲涼”的獨特風格。他們的詞不再是閨房之樂,而是士大夫階層對儒傢“兼濟天下”理想破滅後的精神自救。 3. 女性詞的“閨中視野”與文化抵抗: 梳理北宋晚期及南宋早期女性詞人的作品(如李清照早期、硃淑真等)。本書將她們的創作置於更廣闊的文化脈絡下,探討她們如何以看似柔弱的筆觸,細膩地記錄瞭對個體情感的堅持,以及在男權主導的文學體製中,她們所開闢齣的“私人領域”的文學價值。 --- 第三章:意象的化學反應:宋詞的“象徵辭典” 宋詞的偉大在於其意象的提純與重組,能夠以極簡的符號負載復雜的情感重量。本章係統梳理宋詞中最常見、最具代錶性的核心意象群。 1. 時間的具象化: 重點分析“殘月”、“東風”、“黃昏”、“更漏”等意象。它們如何被賦予瞭明確的時間指嚮性和情感張力?例如,“東風”在詠春時是生機勃勃,而在懷人時則變成瞭催人離愁的無情之物。 2. 空間的隱喻: 探討“小樓”、“危亭”、“楊柳”、“階前苔”等空間符號。小樓是私密與思念的容器,危亭是送彆與遠眺的平颱。通過分析這些空間布局,我們能理解詞人對自身處境的空間感認知。 3. 愁緒的物化: 專門剖析“酒”、“淚”、“煙”、“雨”在宋詞中的功能性。它們不再是簡單的景物,而是情緒的載體。我們將追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文學傳統,分析宋詞如何將抽象的“愁”轉化為可感、可觸的藝術實體。 --- 第四章:蘇辛的辯證法:豪放與婉約的交織 本書不將豪放與婉約視為對立的兩極,而是視其為同一時代下,士人麵對內外睏境所采取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精神姿態。 1. 蘇軾的“破格”與氣象的拓展: 深入分析蘇軾如何將詩歌中常見的主題(如詠史、論禪、哲理)引入詞中,極大地拓寬瞭詞的題材邊界。我們側重於研究其“以文為詞”的語言策略,及其如何通過對自然景物的全景式描摹,實現個體精神的超拔。 2. 辛棄疾的“史筆”與“軍旅的浪漫”: 重點解析辛棄疾如何將恢復中原的政治抱負融入詞中,並探討其詞作中常見的“典故密集癥”。我們分析他如何將議論、說理和排比句式引入原本注重韻味的詞中,以及這種“激昂”與“沉鬱”的內在張力如何構成瞭其作品的獨特魅力。 3. 境界的融閤與傳承: 考察薑夔、周邦彥等詞人如何在這兩種風格之間遊走,尤其是在周邦彥的精工細巧中如何孕育齣後世豪放派可以藉鑒的內在力量。 --- 第五章:宋詞的“活態”:古典美學在當代的投射 本書的最後部分,旨在討論宋詞作為一種成熟的古典文學形式,其審美經驗對當代讀者的意義。 1. 留白的美學與信息密度: 探討宋詞對“未盡之意”的珍視,這種剋製和留白如何激發讀者的主動參與性,形成一種“我與詞人共創”的閱讀體驗。 2. 情緒的“可移植性”: 分析宋詞中對時間流逝、人生無常的感知,如何跨越朝代藩籬,觸及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焦慮感。宋詞的“慢”與“靜”,成為對抗現代生活“快”與“噪”的有力精神避難所。 通過以上五個層麵的深度剖析,《宋詞的呼吸:從詞牌到心境的100種注腳》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的宋詞閱讀框架,讓讀者不再僅僅是“欣賞”詞句,而是能夠“進入”宋詞所構建的那個復雜、精妙而充滿生命力的文學世界。 --- 目標讀者: 對中國古典文學有一定興趣,渴望超越初級選本,進行係統性、研究性或深度鑒賞的閱讀愛好者、文學專業學生及研究者。本書提供的,是一張深入宋代精神腹地的地圖。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王兆鵬


  1959年生,湖北鄂州市人。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曆任湖北大學教授、上海大學特聘教授。現為武漢大學文學院教授,中國韻文學會副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會長。已齣版《宋南渡詞人群體研究》、《唐宋詞史論》、《詞學史料學》、《詞學研究方法十講》等專著,發錶論文二百餘篇。

鬱玉英

  1973年生,女,江西萍鄉市人。廣西師範大學文學碩士,武漢大學文學博士,現為井岡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齣版有《歐陽修詞評注》等著作,發錶詞學研究論文多篇。

郭紅欣

  1967年生,河南嵩縣人。武漢大學文學碩士,河南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編、參編《唐宋詩詞教程》、《宋詞鑒賞》、《婉約詞選》等教材和著作多部,發錶詞學論文十數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名:念奴嬌╱蘇軾
第2名:滿江紅╱嶽飛
第3名:聲聲慢╱李清照
第4名:水調歌頭╱蘇軾
第5名:雨霖鈴╱柳永
第6名:永遇樂╱辛棄疾
第7名:揚州慢╱薑夔
第8名:釵頭鳳╱陸遊
第9名:摸魚兒╱辛棄疾
第10名:暗香╱薑夔
第11名:水龍吟╱蘇軾
第12名:疏影╱薑夔
第13名:水龍吟╱辛棄疾
第14名:如夢令╱李清照
第15名:雙雙燕╱史達祖
第16名:醉花陰╱李清照
第17名:青玉案╱賀鑄
第18名:菩薩蠻╱辛棄疾
第19名:蘭陵王╱周邦彥
第20名:踏莎行╱秦觀
第21名:漁傢傲╱範仲淹
第22名:天仙子╱張先
第23名:祝英颱近╱辛棄疾
第24名:蔔算子╱蘇軾
第25名:綺羅香╱史達祖
第26名:鵲橋仙╱秦觀
第27名:蝶戀花╱歐陽修
第28名:六醜╱周邦彥
第29名:滿庭芳╱秦觀
第30名:一剪梅╱李清照
第31名:鳳凰颱上憶吹簫╱李清照
第32名:蘇幕遮╱範仲淹
第33名:桂枝香╱王安石
第34名:瑞龍吟╱周邦彥
第35名:滿庭芳╱周邦彥
第36名:踏莎行╱歐陽修
第37名:八聲甘州╱柳永
第38名:江城子╱蘇軾
第39名:青玉案╱辛棄疾
第40名:齊天樂╱薑夔
第41名:破陣子╱辛棄疾
第42名:韆鞦歲╱秦觀
第43名:浣溪沙╱晏殊
第44名:蔔算子╱陸遊
第45名:如夢令╱李清照
第46名:念奴嬌╱李清照
第47名:念奴嬌╱張孝祥
第48名:臨江仙╱陳與義
第49名:望海潮╱柳永
第50名:賀新郎╱辛棄疾
第51名:花犯╱周邦彥
第52名:武陵春╱李清照
第53名:西江月╱辛棄疾
第54名:鷓鴣天╱晏幾道
第55名:賀新郎╱蘇軾
第56名:洞仙歌╱蘇軾
第57名:蝶戀花╱蘇軾
第58名:永遇樂╱李清照
第59名:念奴嬌╱辛棄疾
第60名:定風波╱蘇軾
第61名:生查子╱歐陽修
第62名:青門引╱張先
第63名:少年遊╱周邦彥
第64名:賀新郎╱張元乾
第65名:唐多令╱劉過
第66名:臨江仙╱晏幾道
第67名:玉樓春╱宋祁
第68名:念奴嬌╱薑夔
第69名:西河╱周邦彥
第70名:長亭怨慢╱薑夔
第71名:清平樂╱辛棄疾
第72名:風流子╱周邦彥
第73名:大酺╱周邦彥
第74名:水龍吟╱章楶
第75名:齊天樂╱周邦彥
第76名:瑣窗寒╱周邦彥
第77名:風入鬆╱吳文英
第78名:高陽颱╱張炎
第79名:水調歌頭╱陳亮
第80名:朝中措╱歐陽修
第81名:鷓鴣天╱辛棄疾
第82名:唐多令╱吳文英
第83名:東風第一枝╱史達祖
第84名:採桑子╱歐陽修
第85名:一剪梅╱蔣捷
第86名:過秦樓╱周邦彥
第87名:漢宮春╱晁沖之
第88名:蝶戀花╱周邦彥
第89名:望海潮╱秦觀
第90名:賀新郎╱葉夢得
第91名:漁傢傲╱李清照
第92名:解語花╱周邦彥
第93名:點絳唇╱薑夔
第94名:水龍吟╱陳亮
第95名:摸魚兒╱晁補之
第96名:解連環╱周邦彥
第97名:八聲甘州╱張炎
第98名:解連環╱張炎
第99名:江城子╱蘇軾
第100名:六州歌頭╱張孝祥
作者小傳

圖書序言

前言(節錄)

  一


  本書是《唐詩排行榜》的姊妹篇,也是嘗試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衡定宋詞中的經典名篇,比較各名篇影響力的大小和知名度的高低。

  唐詩宋詞排行榜,是我做文學經典和傳播研究的副産品,是學術研究成果的轉化與延伸。研究文學經典,首先要追問哪些是經典?經典是怎樣確立的?是什麼時候被確認的?從文體上說,唐詩宋詞,已是公認的經典文體,但從具體篇目上看,流傳至今的五萬多首唐詩、兩萬多首宋詞並非篇篇都是經典。究竟哪些是經典、哪些是名篇,自然是見仁見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經典,但每個人心儀的經典肯定不同。我們怎樣尋找公眾的共識?如果用傳統的定性分析方法,我們很難得齣一個相對確定的答案。同樣一篇作品,我說它是經典,可以找齣多種理由,引證多傢權威的說法。你說它不是經典,也可以找到多種理由,並找齣諸多證據。比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是人們熟知的經典名篇,但古人也有不買帳的。清人瀋時棟就認為《念奴嬌•赤壁懷古》雖然曆來膾炙人口,可詞中「小喬初嫁瞭,雄姿英發」二句是敗筆,周瑜的「雄姿英發」本是天然生就的,哪會等到「小喬初嫁」之後纔「雄姿英發」呢?在瀋時棟看來,這種有明顯瑕疵的作品,不配稱經典!所以他選《古今詞選》時,就把蘇軾這首作品排除在外。無獨有偶。晚清「四大詞人」之一的硃祖謀,所選《宋詞三百首》是二十世紀流傳最廣的選本之一,其影響力足以跟《唐詩三百首》並駕肩隨。硃老夫子在《宋詞三百首》的初版中入選瞭《念奴嬌•赤壁懷古》,可後來修訂再版時,又把它刪去瞭,也許是覺得這首詞不入他的法眼吧。要是認為《念奴嬌•赤壁懷古》不是經典,完全可以舉這兩個例子來證明。

  欣賞和評價文學作品,是主觀的。我們能不能找到一種相對客觀的方法來衡量測度哪些作品是受人欣賞和肯定的,哪些作品不那麼被人欣賞和關注呢?於是,我們嘗試用統計分析的方法,用資料來衡量排比哪些唐詩宋詞比較受人關注、影響力指數比較高。我們做唐詩宋詞的排行榜,選擇韆百年來長時段的各種曆史資料,用客觀的資料來決定結果。不管你個人的主觀好惡如何,你是否服氣和認同,公眾票決的結果是應該接受的,可以視為一種共識。

  我們用統計分析的方法來作文學研究,已有17年的曆史瞭。1994年,我就和同門劉尊明教授聯名發錶過《曆史的選擇:宋代詞人曆史地位的定量分析》的學術論文,用六個方麵的資料統計分析得齣宋代詞人的綜閤影響力排行榜,排比齣宋代詞人三百傢,遴選齣影響力最大的十大詞人:辛棄疾、蘇軾、周邦彥、薑夔、秦觀、柳永、歐陽修、吳文英、李清照、晏幾道和賀鑄。論文發錶以後,頗受學界關注。學界同仁的肯定和支援,也堅定瞭我們進一步探索的信心。此後,我們先後主持承擔瞭湖北省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中國詩歌史的計量分析》、教育部「211工程」專案《唐詩經典與經典化研究》、國傢社會科學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唐宋詞的定量分析》等。2008年以來,我和我的學生又閤作發錶瞭《尋找經典:唐詩百首名篇的定量分析》、《宋詞經典名篇的定量考察》、《影響的追尋:宋詞名篇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在唐宋詞史研究中的運用》等學術論文。劉尊明和我閤著的《唐宋詞的定量分析》一書,也即將正式齣版。

  對我們作經典研究來說,統計分析做齣的排行榜,隻是一個過程、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統計分析得齣的排行榜,隻告訴我們哪些作品在曆史上影響力比較大。我們要做的,是進一步分析為什麼這些作品影響力比較大?它們的影響力是什麼時候産生的?它們的影響力在曆史上有著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這些問題,我們在《唐詩排行榜》和本書中,有的作瞭簡要的分析,有的則沒有展開。畢竟這是大眾普及型的讀物,學術性的思考不可能在這樣的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

  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排行榜給齣的名次,其實並不很重要。我們看重的是名次背後特彆是後颱資料所蘊含的作品在曆代流傳接受的變化過程。我們最感興趣也最有收獲的,是統計資料給我們提供瞭許多鮮為人知的有關作品流傳過程和影響力變化的有效資訊。《唐詩排行榜》和本書列齣的綜閤名次,隻是多種結果中的一種,因為是普及性的書,我們不可能把多種結果都展示齣來。而且,我們實際做的唐詩宋詞排行榜有三百首,考慮到齣書成本等因素,目前隻拿齣一百首的榜單。

  人們通常以為,今天大眾熟悉的作品,古代也一定流傳很廣;當下人們喜愛的作品,曆史上也一樣被人推崇。其實不然。今天有影響力的作品,在曆史上不一定有影響力;曆史上曾經被多數人看好的作品,今人未必關注。大眾不熟悉的作品,並不等於專傢不認同。專傢喜愛的作品,也不代錶大眾都能接受。文學作品的影響力、文學經典的影響指數,通常是變動不居的。傳統的定性分析方法,不太容易發現文學作品影響力的變化。而定量分析方法,根據大量的曆史資料統計分析,就可以發現一部作品影響力的變化麯綫。我們作唐詩宋詞的影響力統計分析,目的就在於尋找唐詩宋詞的影響力有著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會有這種變化、變化的因素是什麼。

  我們做的唐詩宋詞排行榜,反映的是唐詩宋詞在唐宋以來一韆多年曆史上的綜閤影響力,而不僅僅是某一個時代、某一個時段的影響力,更不僅僅是在當下的影響力。雖然當下的資料占瞭相當的比重,但它反映的畢竟是「曆史」的選擇,而不是當下幾十年的審美選擇。所以,當下讀者非常熟悉的作品,在排行榜中不一定靠前,因為這些作品在曆史上未必像今天這樣人們耳熟能詳。

  作經典研究,自然要關注經典的傳播。文學經典,不能隻是供學者研究的古董,不能隻是象牙塔裏的展示品,應該讓它廣泛傳播成為大眾的精神食糧,讓經典與時尚結閤。學者的本職是做好學問,拿齣高精深的研究成果,但也有責任將學術研究成果嚮社會大眾普及推行,正如科學傢有責任將自己的發明創造轉化為物質産品一樣。作為文學傳播的研究者,我理所當然要考慮古代文學經典在當下傳播的策略和方法。用什麼樣的言說方式、藉用什麼樣的媒介、用什麼有效的方法來普及唐詩宋詞經典,纔能讓當下的讀者大眾能夠欣然接受,讓全社會來關注經典、閱讀經典,是我長期思考的問題。排行榜,是我們傳播經典的一種策略,一種試驗性的方法。不管怎麼說,在當下這種人們被物質欲望綁架的時代,能讀一點經典、關注一下經典,獲取一點精神滋養和慰藉,總是好事。我不是「惡搞」經典,連「戲說」都不是。我是嚴肅認真地用科學的方法並採取當下大眾可能接受的方式來傳播經典、推廣經典。

  二

  本書資料採樣的依據,我們在《唐詩排行榜》的前言中已作交代,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看。

  宋詞排行榜的資料來源,主要有下列五個方麵:

  一是選取宋元明清以來有代錶性的詞選107種,其中宋代選本4種、明代22種、清代21種、20世紀以來的各種詞選和作為高校教材的文學作品選60種,用以統計每首詞作在不同時代的入選次數,計算各首詞作的入選率。

  二是網路的權威搜尋引擎榖歌和百度所連結的關於宋詞的網頁數目。檢索的方法是,在一個特定的時間內,以詞人姓名、詞調名和首句作為關鍵字來檢索連結的網頁數。

  三是根據吳熊和先生主編的《唐宋詞匯評‧兩宋捲》(浙江教育齣版社2004年版)來統計曆代有關宋詞的評點資料。每條評點資料,按1次統計。

  四是20世紀有關宋代詞作賞析和研究的單篇論文。論文的篇目來源於我們自行研製的《20世紀詞學研究論著目錄資料庫》,資料庫以颱灣黃文吉《詞學研究書目》和林玫儀《詞學論著總目》為基礎,加以補充編成。

  五是依據《全宋詞》、《全金元詞》、《全明詞》、《全明詞補編》和《全清詞•順康捲》來統計曆代詞人追和宋人詞作的篇數。

  選本、互聯網頁、評點、研究論文和唱和五個指標的權重,分彆設定為50%、10%、20%、15%和5%。詞選在五類資料中所占的權重最大,而不同時代的詞選,影響力又不一樣。為瞭較客觀反映不同時代詞選影響力的差異,又給不同時代的詞選確定瞭不同的「二級」權重,宋代詞選、元明詞選、清代詞選和現當代詞選分彆設定為29%、26%、25%和20%。

  宋詞排行榜的計算方法,跟唐詩排行榜略有不同。唐詩排行榜用的是極值法,宋詞排行榜用的是百分比法。之所以用不同的計算方法,目的是便於比較,看哪一種方法更科學、更閤理。

  宋詞傳世的作品數量巨大,但能成為名篇的僅僅隻是少部分被廣泛傳播接受的作品。因此,我們首先將107種詞選入選的全部詞作篇目錄入資料庫並進行統計,然後對每首詞作的總入選次數進行計數排名,將排名前500首的詞作為抽樣資料。

  在500首範圍內,先對每首詞的不同時代的入選率、唱和率、點評率、研究率、連結率進行考察,再將它們分彆乘以一定的權重,然後相加,得齣每首詞的綜閤排名指數。最後選取排名居前的100首詞,作為宋詞名篇排名的有效資料。

  由於唐詩排行榜和宋詞排行榜的計算方法不同,故綜閤排行指標的數值大小也不同。

  三

  這份宋詞排行榜,除瞭告訴我們哪些是名作、哪些名作的關注度高之外,還能提供哪些有意思的話題,可以引發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呢?

  如果要推舉唐代兩位最傑齣的詩人,那一定是李白和杜甫,大約明清以來就成為共識。但如果要推舉齣宋詞中的兩位天王,意見可能不會一緻。當下的讀者,也許會推舉蘇軾和辛棄疾,但在清代,詞人和詞評傢可能會推舉周邦彥、薑夔或其他詞人。常州詞派的代錶人物周濟,就推舉周邦彥、辛棄疾、王沂孫、吳文英為「領袖一代」的宋詞四大傢(《宋四傢詞選目錄序論》)。也就是說,明清以來,宋代詞人中哪二傢可為一代之冠冕人物,還沒有形成共識。排行榜也反映齣這種宋代詞人認同度的差異性和復雜性。

  且看排行榜提供的一組資料。百首宋詞名篇為30傢詞人所擁有,擁有名篇最多的10傢詞人依次是:

  周邦彥:15首;辛棄疾:12首;蘇軾:11首;李清照:10首;薑夔:7首;秦觀:5首;歐陽修:5首;柳永:3首;史達祖:3首;張炎:3首。

  擁有名篇數量最多的是周邦彥。但在排名靠前的十大名篇中,周邦彥卻沒有一首入圍,他入圍百首排行榜的15首詞,名次都比較靠後,排位最前的《蘭陵王》也隻位居第十九。由他坐宋代詞人的第一把交椅,恐怕還不會得到廣泛的認同。

  蘇、辛的名作數量,雖少於周邦彥,但位居前十的名篇中,他倆各占2首,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更奪得排行榜的第一名。所以,從綜閤影響指數來看,蘇、辛的影響力並不低於周邦彥。由蘇、辛來「領袖一代」,也許更閤適。但蘇、辛的名篇數量畢竟少於周邦彥,由他倆來冠冕一代,媲美李杜,周邦彥的「粉絲」們可能有些不服氣,王國維就說過「詞中老杜」非周邦彥不可的話。看來,宋詞中的蘇、辛,還沒有取得像唐詩中李、杜那樣至高無上的地位。

  周邦彥的名篇數量最多,而不是蘇、辛的名篇最多,讓我們感到有些意外,也值得我們思考。在一般讀者的心目中,蘇、辛的名氣要遠遠超過周邦彥。20世紀50年代以來,學界多推崇蘇、辛,周邦彥並沒有受到特彆的追捧。周邦彥的名篇數量能超越蘇、辛而位居第一,反映瞭什麼?反映瞭周邦彥詞被認同的古今落差和變化。曆史上,周邦彥詞曾經是詞人心目中的典範,是經典中的經典。宋末張炎就特彆推許周邦彥,說他「負一代詞名,所作之詞,渾厚和雅」(《詞源》捲下)。南宋人尹煥也說:「求詞於吾宋,前有清真,後有夢窗,此非予之言,四海之公言也。」(《夢窗詞序》)所謂「四海之公言」,也許言過其實,但不是一己之私言,應可肯定。到瞭清代,周濟推舉宋代四大詞傢,就以周邦彥為首。所以,周邦彥的名篇佔有量為宋人第一也在情理之中。它真實地反映瞭宋詞接受史上周邦彥曾經擁有過的輝煌。雖然在現代文學史傢心目中,周邦彥已不能代錶宋詞,但在過去,他卻是「負一代詞名」的。名篇排行榜還原瞭曆史的真實。

  排行榜中的李清照,也格外值得我們注意。在現代詞學史上,李清照是「名傢」還是「大傢」有過爭議。她的名篇佔有量列宋代詞人的第四位,緊隨周邦彥、辛棄疾和蘇軾之後,從影響力來看,說她是「大傢」,並不為過。

  李清照流傳下來的詞作總共不過四十多首,但宋詞百首名篇榜上,她的名篇卻有10首,差不是每4首中就有1首頂級名篇,精品率約為4:1。辛棄疾傳世之作有629首,蘇軾存詞378首,而他們的名篇分彆為12首和11首,名篇的比率分彆為52:1和34:1。李清照這種「精品現象」,也蠻值得我們迴味思索。

  說到精品率,嶽飛、範仲淹又高過李清照。嶽飛存詞3首,有1首是超級大名篇。範仲淹傳世的詞作總共5首,有2首是名篇。這跟唐代王之渙、張若虛有些接近。王之渙存詩共6首,十大名篇中他就獨佔2首;張若虛存詩僅2首,其中的《春江花月夜》也是名篇。

  錢鍾書先生曾在《宋詩選注•序》中說:「在一切詩選裏,老是小傢佔便宜,那些總共不過保存瞭幾首的小傢更占盡瞭便宜,因為他們隻有這點點好東西,可以一股腦兒陳列在櫥窗裏,讀者看瞭會無限神往,不知道他們的樣品就是他們的全部傢當。大作傢就不然瞭。在一部總集性質的選本裏,我們希望對大詩人能夠選到『嘗一滴水知大海味』的程度,隻擔心選擇不當,弄得仿佛要求讀者從一塊磚上看齣萬裏長城的形勢!」錢先生說的是事實。可問題是,唐宋詩詞史上,「小傢」那麼多,為何隻有這幾位小傢「占盡瞭便宜」呢?他們的精品率為何就這麼高呢?

  唐代常常被分「四個時期」,四個時期中,盛唐詩歌最盛。宋代則往往被分為南北兩宋。兩宋詞,何者為盛?清代大詞人硃彝尊說:「世人言詞,必稱北宋,然詞至南宋始極其工,至宋季而始極其變。」(《詞綜》)那麼,排行榜反映的兩宋實力情形又如何呢?

  如果把30位百首名篇的得主按南北兩宋來分,正好南北宋各一半。擁有名篇的北宋詞人是:柳永、範仲淹、張先、晏殊、歐陽修、宋祁、王安石、蘇軾、晏幾道、章楶、秦觀、賀鑄、周邦彥、晁補之、晁沖之;南宋詞人是:李清照、張元乾、葉夢得、陳與義、嶽飛、陸遊、張孝祥、辛棄疾、薑夔、陳亮、劉過、史達祖、吳文英、蔣捷、張炎。由此看來,南北兩宋詞壇的實力是均衡的。

  宋詞,又常被分為婉約、豪放兩派。如果按派彆來分,排行榜上豪放、婉約兩派的人氣也是旗鼓相當。王安石、蘇軾、賀鑄、晁補之、張元乾、葉夢得、陳與義、嶽飛、陸遊、張孝祥、辛棄疾、陳亮、劉過、蔣捷等十四人基本上可劃入豪放派,其他詞人則可劃入婉約派。看來,婉約詞,受人歡迎;豪放詞,也同樣招人喜愛。曆史上,曾經重婉約、輕豪放,說婉約是「本色」正宗,豪放詞是「彆調」旁流。20世紀以來,又一度重豪放、輕婉約,認為豪放詞思想境界高,婉約詞價值意義小。我們說,曆史是公正的,它平衡瞭主流意識形態和主流話語在選擇上的差異與變化。

  這份排行榜,也是我們團隊精誠閤作的成果。既有分工,更有協作。排行榜的資料,經過多年的增訂補充,最終由鬱玉英校定完成。排行指標,也是她排定。上麵提到的統計方法和統計結果,同樣凝聚瞭她在博士論文中探索的成果。指標解析,則由她和郭紅欣共同執筆。作品的注釋和時賢的研究成果,特彆是上海辭書齣版社的《唐宋詞鑒賞辭典》、江蘇古籍齣版社的《唐宋詞鑒賞辭典》等,對我們啓發尤多,謹此緻謝!

  我們是史上第一次用排行榜這種方式來解讀、普及唐詩宋詞,給讀者提供一個趣味性的參考「答案」,讓讀者瞭解哪些唐詩宋詞在曆史上比較受人歡迎,哪些作品在曆史上人氣比較旺盛。我們不是要替代讀者的審美,讀者照樣可以對著排行榜來審美欣賞,也可以自己排齣各自心目中的排行榜!我們做的排行榜,不是要顛覆你心中的經典,替代你心中的經典,隻是給你提供一個參照:曆史上公認的經典名篇是哪些。

  我們深知,剛剛開拓齣的新路,總會有坑凹不平,但有條新路可走比總是走老路要好!有一個參考性的答案、有一種新的瞭解唐詩宋詞的方式,總比沒有要好!用統計分析的方法來評估衡量唐詩宋詞的影響力,隻是一種嘗試、一種實驗。成敗得失,還需要曆史的檢驗、公眾的認可。如果能由此引發讀者去探索更多更好的評估衡量唐詩宋詞的新方法,那我們就更喜齣望外瞭!

圖書試讀

第1名 蘇軾 念奴嬌 赤壁懷古
 
【排行指標】
 
曆代選本入選次數:87,在100篇中排名:1
曆代評點次數:24,在100篇中排名:8
唱和次數:133,在100篇中排名:1
當代研究文章篇數:186,在100篇中排名:1
網路連結文章篇數:114300,在100篇中排名:11
綜閤分值:28.33,總排名:1
 
大江東去,浪淘盡、韆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韆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瞭,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注釋】
 
赤壁:此指黃州的赤壁磯,在長江北岸。「人道」句:一般認為今湖北赤壁市的赤壁纔是赤壁之戰古戰場。蘇軾是因地名相同,故用「人道是」的虛擬語氣將黃州赤壁與古戰場赤壁相關聯。周郎,周瑜,字公瑾,赤壁之戰時東吳主帥,時三十四歲。「小喬」句:小喬嫁周瑜實在赤壁之戰前九年。羽扇綸巾:古代儒將裝束。綸巾,古代一種配有青絲帶的頭巾。尊:同「樽」。酹:把酒灑在地上或水中,錶示祭奠。
 
【解讀】
 
韆古宋詞,韆古蘇軾,韆古「大江東去」赤壁詞!若要在兩萬餘首宋詞中尋齣一首可以領銜的作品,除去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不知還有哪一首可以擔當!
 
其實,早在這首詞誕生之初,它就頗為引人注目瞭。據說當年蘇軾曾問一位善歌的幕下士:「我詞比柳詞何如?」這位幕下士隨即應聲答曰:「柳郎中詞,隻閤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闆,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闆,唱『大江東去』。」的確,細品此詞,情韻豐厚,橫放傑齣,筆調豪逸,完全不同於當時以柳永為代錶的詞壇流風,而有著高度的藝術創造性。即如金代大詞人元好問所極口稱贊的:「詞纔百餘字,而江山人物無復餘蘊,宜其為樂府絕唱。」

用户评价

评分

對於我這個平常就喜歡翻翻書、看看字的讀者來說,《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的齣現,無疑是一場及時雨。我對宋詞一直有種莫名的情結,但總覺得自己功力不夠,不敢貿然深入。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的這個空白,而且是以一種非常紮實,卻又毫不枯燥的方式。 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對「必讀」的精準拿捏。這100首宋詞,絕大多數都是耳熟能詳的名篇,很多都是我曾經聽過,但總覺得隔瞭一層紗的。書中的講解,就像是把那層紗輕輕揭開。它不隻是簡單的字麵解釋,更會去探究詞的意境,去分析詞人為何這樣寫,背後蘊藏著怎樣的人生哲學。 我尤其喜歡它對於詞作主題的歸納和串聯。你會發現,同樣是抒發離別,不同的詞人有不同的角度;同樣是感嘆時光流逝,不同的詞人有不同的感觸。這種比較和對比,讓我對宋詞的多元性和豐富性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不是讓你死記硬背,而是讓你通過理解,去真正地領會。 書中對於詞作賞析的層次感處理得也非常好。它會先給你一個宏觀的介紹,然後逐句深入,再到意境的昇華,最後還會點齣這首詞的獨特價值。我感覺自己就像在跟著一位博學的老師,一步一步地解開宋詞的密碼。這本書真的讓宋詞不再是遙不可及的殿堂,而是我觸手可及的風景。

评分

哇!這本《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真的是太棒瞭!我平常對古文,尤其是詩詞,總是覺得望而生畏,總覺得那些字詞都像天上飛的鳥,遙不可及。但這本書的齣現,簡直就像為我打開瞭一扇窗。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也不是隨便拼湊的詩詞選集,而是真正地在引導讀者進入宋詞的世界。 我特別喜歡書裡對每首詞的講解方式,它不會把所有東西都一次塞給你,而是循序漸進。首先,會有一點點關於詞的背景介紹,例如作者是誰,當時大概是什麼樣的時代氛圍,這些都能幫助我們對詞作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接著,纔是對詞句的詳細解讀,而且是用非常貼近現代人理解的方式,不會用一堆我們聽不懂的術語。有時候,作者還會用一些很生活化的比喻,讓我突然「啊!原來是這樣!」的感覺。 最讓我驚喜的是,它還會探討這些詞為什麼能夠流傳韆古,它們背後的情感力量有多強大。這讓我覺得,這些宋朝的文人,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時代,但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煩惱、他們的喜悅,竟然都和我們現代人有許多共通之處。讀著讀著,我會不自覺地跟著作者的筆觸,去感受詞人當時的心境,彷彿自己也親歷瞭那段歷史。 而且,這本書的排版也很舒服,字體大小適中,閱讀起來一點都不費力。偶爾穿插的一些小插畫,也為嚴肅的詩詞增添瞭一點趣味。我真的很推薦給所有跟我一樣,對古詩詞有點卻步的朋友們,這絕對是一本讓你愛上宋詞的入門寶典!

评分

我必須說,這本《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真的讓我對宋詞的看法有瞭180度的轉變!以前總覺得詩詞是書呆子的玩意兒,離我的生活太遠瞭,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觀念。它就像一個很會說故事的朋友,用非常生動有趣的方式,把那些古老的詞句變得鮮活起來。 我最喜歡的部分是,它沒有把我當成什麼都不懂的門外漢,而是非常耐心地從最基礎的部分講起。比如,它會先解釋一些宋朝的歷史背景,或是當時人們的生活習慣,讓你明白為什麼詞人會寫齣那樣的詞。接著,它會一句一句地分析,而且用的都是非常口語化的方式,一點都不會讓你感到壓力。 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書裡舉瞭很多現代生活中的例子,來對比和解釋詞裡的意境。這讓我突然覺得,原來幾百年前的詞人,和我們現在的人,心情上並沒有那麼大的差別。他們也會有失戀的痛苦,也會有懷纔不遇的感慨,也會有對故鄉的思念。這種強烈的共鳴感,真的讓我對宋詞產生瞭濃厚的興趣。 而且,這本書的內容安排也很紮實,選的都是非常有代錶性的宋詞,而且講解得也很深入。它會教你怎麼去品味詞裡的情感,怎麼去欣賞詞裡的比喻和意象。我感覺自己讀完這本書,不隻是認識瞭100首宋詞,更學會瞭如何去欣賞和理解文學的美。這絕對是一本讓我相見恨晚的好書!

评分

這本《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簡直是為我這種「宋詞小白」量身打造的!過去我對宋詞的印象,就是課本上那些生硬的句子,考試的時候背得死去活來,考完就還給老師瞭。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認知,它讓我覺得宋詞原來這麼有趣,這麼有生命力。 我特別欣賞它的編排邏輯,不會直接丟給你一大堆詞,而是先給你一點「開胃菜」。例如,它會先講宋朝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或是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讓你先對那個時代有個大概的瞭解。這樣,當你再去看那些詞的時候,就不會覺得摸不著頭緒,好像是突然跳齣來的東西。 然後,它對每首詞的解析,真的是做到瞭「一本就通」!它會把晦澀的字詞都解釋清楚,而且還會深入淺齣地剖析詞裡的情感,像是那種離愁別緒,或者是對人生際遇的感慨,都說得非常到位。我常常在讀的時候,會覺得作者就像一個很懂你的朋友,在你耳邊輕輕地訴說這些詞背後的故事。 更妙的是,書裡還會點齣一些詞和現代人情感的連結,會讓你驚訝地發現,原來幾百年前的人,也會有類似的煩惱和喜悅。這種跨越時空的共鳴感,真的非常奇妙。我個人覺得,這本書的優點在於,它不僅僅是介紹詞,更是在引導你去「感受」這些詞,去體會其中的美學與人文關懷。

评分

作為一個平常不太接觸文史類書籍的人,能讓我拿起並一口氣讀完的書,《一本就通:必讀宋詞100大》絕對算得上是一本奇書。它給我的感覺,與其說是一本教科書,不如說是一次循序漸進的文學旅程,而我,則是那個跟隨嚮導,一步步探索宋詞奧秘的旅人。 書裡最讓我驚豔的是,它並未將宋詞視為一個孤立的文學體係,而是將其巧妙地融入瞭當時的歷史、文化、甚至社會生活之中。在介紹每首詞之前,都會有簡潔卻精煉的背景鋪墊,讓你如同置身那個時代,更能理解詞人創作的情境與心境。這種「情境代入」的方式,是我之前從未在任何詩詞選本中感受到的。 在詞句的解讀上,這本書的處理方式極為細膩。它不會簡單地羅列釋義,而是會從字詞的選擇、意象的運用、情感的錶達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剖析。我特別欣賞它對於詞作中「意境」的描繪,那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感覺,通過作者的文字,變得異常清晰且觸手可及。 更有趣的是,書中偶爾會提及一些現代人對於宋詞的誤解,並進行有針對性的糾正,這對於初學者而言,無疑是一劑及時的「解毒劑」,避免瞭走入認識的誤區。總之,這本書讓我深刻體會到,宋詞的美,不僅在於文字的精煉,更在於其背後所蘊含的深厚人文情感與獨特的審美價值,是一本真正能「通」的入門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