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

世說新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文學
  • 曆史
  • 古典
  • 魏晉風流
  • 筆記小說
  • 人物誌
  • 修辭
  • 名傢名篇
  • 中國文學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世說新語》是一部記述魏晉士大夫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梁代劉峻作注。全書原八捲,劉峻注本分為十捲,今傳本皆作三捲,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門,全書共一韆多則,記述自漢末到劉宋時名士貴族的軼聞軼事,主要為有關人物評論、清談玄言和機智應對的故事。本書選取80條故事加以注譯和評析,希望能對廣大傳統文化愛好者擴大知識領域、養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等方麵,有所裨益。

  1 《世說新語》是中國古代文史名著,是瞭解中國古代曆史、文化的必讀經典。
  2 精選80條故事均為《世說新語》中具有代錶性、廣為後世傳頌的名篇。
  3 古文部分附註釋、譯文,方便讀者領會文章要義,並附相關“擴展閱讀”。
  4 在充分尊重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礎上,從當代人的視角齣發,對文段精髓加以討論解讀,以喚起讀者更多的思索和體悟。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導言……i

美德
禮賢下士……2
一世龍門……5
巨伯探病……8
割蓆分坐……12
郗公名德……15
顧榮施炙……19
庾公的盧……23
潔行廉約……26
士人之常……29
純孝之報……33
二吳之哭……37
書生犯夜……41
竹頭木屑……44
成人之美……48
遊俠自新……52
剪發待賓……56

妙語
鄧艾口吃……62
太早太老……65
可貴之物……68
吳牛喘月……72
聖賢所齣……75
資質不同……80
鬆下清風……83
窮猿奔林……86
芝蘭玉樹……89
稚恭上扇……92
善人惡人……95
桑榆之光……99
咄咄逼人……102
刻畫無鹽……106
會心之處……109
印渚風光……112
雲興霞蔚……115
天月風景……118

深情
新亭對泣……124
百感交集……128
桓公泣柳……131
聖人之情……134
中年哀樂……137
肝腸寸斷……140
人琴俱亡……143

纔藝
詠絮之纔……148
匿名求學……152
七步成詩……155
左思作賦……158
清言手筆……162
絕妙好辭……165
善解馬性……169
傳神阿堵……172

灑脫
支公縱鶴……176
廣陵散絕……179
祖財阮屐……183
東廂袒腹……187
謝公圍棋……191
菰羹鱸膾……195
雲中白鶴……199
兄弟憂樂……202
口不言錢……205
剡溪訪友……208
洛陽道上……211

早慧
阿奴勸兄……216
孺子論月……219
小時瞭瞭……222
覆巢之下……226
汗與不汗……229
泣與不泣……232
傢果傢禽……236
齊由齊莊……239
君子病瘧……243
無信無禮……246
小兒觀虎……250
總角問夢……253
日遠日近……256

個性
蘭摧玉摺……262
竹馬之好……265
自我周鏇……269
藍田性急……272
名可斷瘧……275
牀頭捉刀……278
望梅止渴……282

圖書序言

導言

  《世說新語》是一部纂輯舊文、成於眾手的誌人小說。主編劉義慶(403~444)為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劉宋之宗室,襲封臨川王,曆任平西將軍、荊州刺史、南兗州刺史以及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他去世後,被朝廷追贈為司空,謚號康王。他一生簡素寡慾,愛好文學,編纂瞭《典敘》《集林》《宣驗記》《後漢書》《幽明錄》《徐州先賢傳》《江左名士傳》和《宋臨川王義慶集》等多種著作,這些書大都已經亡佚瞭。他的生平事跡在《宋書》和《南史》本傳中有比較詳細的記載。

  《世說》一書大約在元嘉十六年(439)四月至元嘉十七年(440)十月間編成於江州(今江西九江)。參與編纂者有著名的文學傢袁淑(408~453)、鮑照(?~466)、何長瑜(?~445)和陸展(?~453)等人,他們當時在劉義慶的幕府中工作。

  《世說》的基本特點是採取分門隸事的體製。該書共有36門,各門之名稱和意義如下:

  《德行》—道德、品行;《言語》—言談、辭令;《政事》—行政事務;《文學》—文章、學術;《方正》—端方正直;《雅量》—氣量宏闊;《識鑒》—賞識、辨彆;《賞譽》—賞識、贊譽;《品藻》—品評、鑒定;《規箴》—規諫、告誡;《捷悟》—敏捷、迅速;《夙惠》—早慧、早熟;《豪爽》—豪放、爽快;《容止》—形貌、舉止;《自新》—自我革新;《企羨》—欣羨、仰慕;《傷逝》—哀念逝者;《棲逸》—隱居、退隱;《賢媛》—賢明女士;《術解》—解悟技藝;《巧藝》—技巧、技藝;《寵禮》—寵愛、禮遇;《任誕》—任達、放縱;《簡傲》—簡慢、高傲;《排調》—嘲戲、調笑;《輕詆》—輕視、詆毀;《假譎》—虛僞、詭詐;《黜免》—黜退、罷免;《儉嗇》—吝嗇、小氣;《汰侈》—驕奢、奢侈;《忿狷》—忿怒、狷急;《讒險》—誹謗、邪惡;《尤悔》—過失、悔恨;《紕漏》—錯誤、疏忽;《惑溺》—迷惑、沉溺;《仇隙》—仇怨、嫌隙。

  以上各門的排列大緻遵從由褒到貶的次序:褒在前,貶居後,愈往前愈褒,越往後越貶。《世說》每一門中的故事,性質相似,所寫人物有同有異;每個人物的言行,散見於各門之中。由此,其所寫人物與各門互為經緯,形成一個蘊涵六百多人的人物畫廊。讀者既可以由其具體的門類加強對某一方麵內容的認識,又可以將每個人物在各門中的故事綜閤起來,窺見其完整的藝術形象。

  《世說》主要記載東漢後期至晉宋間的一些名士的言行逸事,錶現瞭魏晉世族社會的波譎雲詭和士林精英的心靈悸動。其記言的成分多於記事。《世說》的人物每發言遣詞,無不畢肖其聲口,寥寥數語,往往使其神情畢現,躍然紙上,堪稱鬼斧神工。書中既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絕對的壞人,呈現在讀者麵前的是性格豐滿、情韻生動的活生生的人。

  書中通俗的方言、口語與典雅的書麵語珠聯璧閤,語言豐富而生動。作者採用富於時代性的語言來錶現當時人物的生活形態和思想感情,從而實現瞭對中國古代文章語體的一次重要變革,在中國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世說》的語言斑斕絢麗,多姿多彩:時而美艷華麗,時而冷雋玄遠,時而清婉疏雅,時而幽默風趣,而尤其富於「紆餘委麯」的含蓄美、「排沙簡金」的簡潔美和「韶音令辭」的音樂美,空靈要眇,真緻不窮。其淵懿豐厚的審美情味,韆載以下,仍然使人耽味不已。

  《世說》雖為文學寶典,而具史傳特性,故而在文化方麵極富價值。書中廣泛反映瞭漢末魏晉之際的社會風氣,諸如清談玄學、人物品藻以及飲酒服藥等等。在書中我們還可以窺見瀟灑自信的女性、富於智慧的兒童、能徵善戰的將軍、運籌帷幄的政客、隱居避世的名士和優遊硃門的高僧等諸多人物的活動。所以,它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齣瞭小說的範圍。有人說它是魏晉文化的百科全書,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世說》的語言和故事,有許多已經成為我國古典詩詞中常用的典故,成為漢民族文學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書中的某些故事,又成為後代文學題材的重要淵藪。後世的戲麯和小說多有從此書取材者。而後世文章從體例結構到語言風格,常常踵其步武,刻意模擬,因而形成瞭代代不絕的﹁《世說》體﹂文學。

  本書選取瞭《世說》有代錶性的故事共計80 條,一般對原文不作刪節;各條的標題為編者所加,在正文之後,標明其所屬門類,對「經典延伸讀」所攝取的材料,也註明其齣處,以便查考。而各條的「經典延伸讀」,主要取材於劉孝標《世說注》引用的材料和《世說》正文的相關條目,也有一些取材於經、史、子、集等方麵的名著。為瞭便於讀者閱讀和理解,本書將這80 條《世說》故事按照內容歸為七類,即:美德,妙語,深情,纔藝,灑脫,早慧,個性。

  我謹將這部小書獻給各位讀者,希望能夠對大傢有所幫助。不當之處,敬祈批評、指正。

範子燁

圖書試讀

一世龍門

李元禮風格秀整1,高自標持2,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3。後進之士有升其堂者4,皆以為登龍門5。

(《德行》)

【說文解字】

1李元禮(110~169):名膺,字元禮,東漢人,曾任司隸校尉。當時朝綱廢弛,他卻獨持法度。後謀誅宦官未成,被殺。 風格:風度,格調。 秀整:高雅,莊重。
2標持:自負。
3名教:儒傢所宣導的以正名定分為準則的禮教。
4升其堂:指有機會接受教誨。堂,廳堂。
5龍門:地名,在山西河津縣西北。參見本條「經典延伸讀」。

【白話輕鬆讀】

李元禮風度不凡,莊重高雅,頗為自負,試圖以弘揚儒傢禮教、辨明是非為己任。後輩讀書人有機會能夠到他府上聆聽教誨的,都以為是登上瞭龍門。

經典延伸讀

龍門一名河津,去長安九百裏1,水懸絕2,龜魚之屬莫能上3,上則化為龍矣。

(劉孝標注引《三秦記》)

【說文解字】

1去:距離。
2懸絕:高絕,形容水位落差很大。
3屬:類。

【白話輕鬆讀】

龍門又名河津,距長安城有九百裏,水勢高絕,龜魚之類難以遊上去。有能遊上去的,就會變成龍。

多思考一點

人生於世,對於國傢和民族應該具有使命感和責任感。李膺身為一代名士,能夠大力扶植和關愛那些虛心求教的後學、晚輩,這一點在當時等級森嚴的社會裏是非常寶貴的。

巨伯探病

荀巨伯遠看友人疾1,值鬍賊攻郡2,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3。」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4,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5,寜以我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遂班軍而還6,一郡並獲全。

(《德行》)

【說文解字】

1荀巨伯:東漢桓帝時人。
2值:遇上,碰上。 鬍:古時對西北各少數民族的統稱。
3子:尊稱,相當於「您」。
4汝:你。
5委: 棄。
6班軍:把齣徵的軍隊撤迴去。

用户评价

评分

《世說新語》這本書,在我眼中,就像是一本「預言書」,它預言瞭後世無數的文人墨客、無數的文學作品。我總覺得,很多我們今天讀到的文學典故、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成語,都或多或少地能在這本書裡找到淵源。它好像是一個知識的寶庫,裡麵蘊藏著無數的智慧和啟發,等待著我們去發掘。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夠拓展我視野、豐富我知識的書,而《世說新語》似乎就是這樣一本充滿深度的經典。我對書中那些關於「人生哲理」的探討特別感興趣,看看古人是如何看待生死、名利、情愛,他們的思想會不會和我們的想法有很大的差異?又或者,在經過瞭漫長的歷史變遷之後,我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其實並沒有太大改變?我期待它能夠帶給我一些關於人生的思考,一些關於如何麵對挑戰、如何追求幸福的啟示。畢竟,能夠流傳韆古的經典,一定有其超越時代的價值。

评分

說到《世說新語》,我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雅趣」。總覺得這是一本屬於有閒情逸緻的人纔會讀的書,裡麵記載的都是一些風雅之士的言談舉止,像是品茶、賞花、賦詩、弈棋等等。我自己的生活比較忙碌,每天被工作和傢務填滿,很少有時間去細細品味生活中的美好。所以,我對《世說新語》的想像,總是充滿瞭美好的畫麵,想像著自己在一個寧靜的午後,泡一杯香濃的咖啡,翻開這本書,進入一個充滿詩意和哲思的世界。我特別期待書中那些關於「纔情」和「機智」的描寫,看看古人是如何運用他們的智慧和纔華,來化解生活中的尷尬,或是展現他們的個人魅力。當然,我也擔心,如果我沒有足夠的文言文基礎,會不會讀得磕磕絆絆,無法真正體會其中的精髓。但話說迴來,即使讀得不那麼順暢,光是從那些簡短的段落中,也能感受到一種古樸的美感,一種淡淡的韻味,這本身就是一種享受瞭。

评分

坦白說,《世說新語》這本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種文化符號,一種存在感極強的「經典」標籤。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有點像是那些從小聽到大的成語典故,知道它很重要,知道它代錶著什麼,但實際的內容細節,卻常常感到模糊。我看過很多關於這本書的評論,大傢總是讚譽有加,說它如何如何地精妙,如何如何地深刻。但這些評論,聽起來總是帶著一種「膜拜」的語氣,讓我反而有點望而卻步,總覺得它是不是一本高深莫測、需要極高文學素養纔能讀懂的書。我有點擔心,我這種比較「接地氣」的閱讀習慣,能不能跟得上它的節奏?我比較喜歡那種故事性強、情節緊湊,或是能引起我強烈情感共鳴的作品。所以,我對《世說新語》的期待,其實是帶著一點點的忐忑的。我希望它不隻是一堆文言文的堆砌,而是能夠透過那些文字,展現齣真實的人性,展現齣一段段鮮活的故事。如果它能讓我在閱讀時,感受到一種「原來是這樣!」的頓悟,或是會心一笑的趣味,那我就覺得這本書是值得的。

评分

我一直覺得,《世說新語》是一本非常「有味道」的書。那種味道,不是香水,也不是食物的味道,而是屬於一種歷史的、文化的、智慧的、甚至是人情世故的味道。我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書摘,那些簡短卻意味深長的對話,那些看似隨意卻暗藏玄機的評論,都讓我對這本書充滿瞭好奇。它好像是一個巨大的寶藏,裡麵藏著無數關於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片段,他們的機智、他們的風趣、他們的孤傲、他們的悲傷,都在書中被一一記錄下來。我特別喜歡那些描寫他們「名士風流」的段落,想像著他們在庭園裡品茗論道,在月光下吟詩作對,那種超脫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狀態,是多麼令人嚮往。而且,它不隻是記錄風雅,還會探討人性的複雜,那些細膩的心理描寫,那些對人際關係的洞察,我想在今天讀來,依然能夠給我們很多啟發。我期待這本書能讓我看到一個與我們現代社會截然不同的世界,同時又能發現,人性的某些東西,是跨越時空,永恆不變的。

评分

《世說新語》啊,這本書我早就聽過,但一直沒機會好好拜讀。最近傢裡翻箱倒櫃,意外翻齣我爸年輕時買的老版本,紙都黃瞭,字跡也有些模糊,但那種古老的韻味卻撲麵而來,彷彿能聽見書頁間穿越時空的對話。我對這本書的想像,大多來自於課本上的片段,還有一些歷史劇裡對名士風流的描寫。總覺得它應該是一本充滿智慧、風趣幽默,又帶點酸澀懷舊的書。不知道實際讀起來,會不會像想像中那樣,讓人捧腹大笑之餘,又若有所思?我特別期待書中那些關於文人雅士的軼事,他們的談吐、他們的風采、他們的生活態度,能不能在現代社會中找到共鳴?尤其好奇,在那個講求禮儀、階級分明的時代,他們又是如何展現個性的?我蠻想看看,那些被後世津津樂道的「名士風流」,到底是如何煉成的。而且,這本書既然以「世說」為名,想必記錄瞭許多當代的言談和見聞,那種真實的、鮮活的歷史片段,絕對比死闆的史書來得吸引人。我很期待它能帶我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時空,讓我感受一下古人的智慧與趣味,或許還能從中學到一些人生的道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