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的電,核去核從

明天的電,核去核從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為了讓更多人真正了解世界主要大國的核能發電現況,
以及當地人民支持或反對的理由,
聯合報系空前規劃,台灣媒體罕見超大規模,
橫跨日、德、法、英、美五國,深度調查採訪報導。
200張全彩照片,75幅資訊圖表,數百萬製作成本,數十人專業團隊。

  如果今天舉行核四公投,在你走進投票所,為核四存廢投下一票時,
  你真的清楚知道,自己這一張票的意義與影響嗎?
  你可以肯定,自己的這一票,是在充足的資訊下,理性思考的抉擇?

  《明天的電,核去核從》一書共分六章,由五位充滿熱忱的資深記者,
  走訪日本、法國、德國、英國、美國,深入調查各國核能電廠,採訪決策官員,
  並實地走入一般居民的生活。為讀者揭開:
  日本福島核災後,廢核及重啟核電的兩難思索。
  德國堅持廢核,民眾要承擔什麼樣的代價?
  法國75%的電力來自核能,如何確保安全?
  注重環保的英國,選擇加強核能以降低排碳。
  美國擁有一百座核反應爐,七成民眾支持核能。
  台灣的電從哪裡來?挺核與反核兩方的觀點。

  「經過這次聯合報系的調查採訪,除了探查核電問題外,我們更深的感受是,什麼時候台灣對於公共政策的討論可以奠基於科學、理性?什麼時候我們不再迷惑於簡單誘人的口號,而能做深度的研究?什麼時候持不同意見者能夠彼此傾聽?什麼時候媒體能善盡職守,針對公共利益客觀不懈的紮實報導?

  希望這本書能讓讀者暫離喧囂,冷靜思考台灣的未來、核電的未來。如果有一天我們要對核四公投,走進投票所時,都能自信地說:我知道為何投下這一票,我準備好承擔結果,負起責任。」──《聯合晚報》社長 羅國俊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文字撰稿
王光慈、王茂臻、江睿智、盧沛樺、蕭白雪

圖書目錄



Chapter 1 借鏡國外,理性對話
核安沒有百分百,資訊透明是王道
廢核vs.經濟,攸關生存的兩難
再生能源來了,核能去留仍為難
管你擁核反核,不節電就沒未來
支持核電,不能不想的兩件事
反對核電,不能不知的兩件事

Chapter 2 三年了,福島可好?
走進福島一廠重災區
福島一廠輻射水,每周填滿一泳池
直擊!傳說中的「福島五十壯士」
遺恨福島,日本核災難復原
福島孩子,力抗隱形敵人
零核電政策結束,日本重啟核電
追日種電,日本人想擺脫核依賴

Chapter 3 廢核,德國憑什麼?
若對環境好,這電價不算高
德國扛三包袱,再痛也要廢核
這小鎮節能:滿城綠建築,負債變富土
富人賣電、窮人摸黑:用電貧窮兩世界
德國發展綠能:三個矛盾,四十兆的豪華餐

Chapter 4 擁核,法國不怕嗎?
核安透明,法國人逾半挺核
歡迎參觀!法國核電廠搞親民
支持核能,法國民眾仍憂心核廢處理
法國企業憂心,減核削減競爭力

Chapter 5 英美,減碳與核安
百座核爐,美堅持核電
安檢升級,美國環保、核能兼顧
核電廠防災:進出三關卡、堵恐怖分子
美研發小型反應爐,減少核廢料
以核減碳,英國走的路
英國混合能源,核電不可或缺
英核電廠,給工作也能殺時間
電價貴不貴,英國民眾最在意

Chapter 6 核不核,台灣的選擇
核四公投,政府沒說清楚的三件事
核四封存,停工不停建
拿出數據! 台灣的電究竟夠嗎?
非核家園? 推動節電+再生能源
未來的選擇?考慮核一、二、三廠延役
電價偏低…… 電價不漲有可能嗎?

圖書序言

廢核,德國憑什麼?

廢核,從來不是一場政治嘉年華會,絕對不是趕流行,更不是把核電拉下馬後,就拍拍屁股沒事了。理性、重思辯的德國人十分清楚,能源轉向是要付代價的,德國人民選擇忍受高電價,並願意花費一兆歐元、約占德國三分之一的GDP,以長達40年時間來完成,並得力行節能。

台灣人對德國推動能源轉向的印象是:再生能源蓬勃發展,到處見得到風車和太陽能發電,可以自己選擇電力公司及發電能源,甚至在家裡發電、賣電……這些美麗又進步的思維,一直為台灣人所欽羨。

在長達20多天採訪旅程中,記者拜訪反核家庭密特勒和霍爾徹家,在他們家,反核不是口號,而是生活方式,身體力行節能,寧願享受少一點。

飄著雪的冬天,我們拜訪馬塞海姆小鎮,聆聽布朗鎮長細數小鎮如何一點一滴力行節能。儘管只有五千居民,布朗鎮長一點也不小看自己,他說,「廢核,小鎮和老百姓也要自發性參與」。

即便抱怨高電價,德國民眾沒有激情謾罵,更沒有因此而拒絕負擔廢核代價之意。我們來到富裕繁榮的巴登符騰堡邦,讓人意外的是,這裡是「務實的綠黨」在執政,他們沒有關閉火力電廠,甚至還興建火力電廠、天然氣電廠,從法國買電,只為確保該邦的經濟發展及穩定供電。

德國人一向務實。廢核不是一時興起、不是莽撞,不是流行的口號,而是有計畫、按階段的落實,早在2000年之前,就開始推行再生能源,為廢核鋪路,並擅於利用位在歐洲中心的優勢,盡所有努力在經濟發展、電價上漲及穩定供電之間,保持動態平衡,德國人廢核,但是並不盲目。

即便能源轉向在執行上出現落差,包括電網建設不足、再生能源收補貼過高、民生電價高漲等問題,但從官方到民間,執政黨到在野黨,從不迴避艱難問題,更不會刻意遮掩某些事實;因官民有高度共識,能源轉向遭逢的各種艱難,必定會找到解決的方法,最終達到廢核目標。

我們看到德國人廢核的決心,從政府、家庭、企業,鄉鎮都全力以赴,全民都參與其中,共同承擔一分責任。

在結束採訪任務,搭上回台的飛機時,問號突然浮現眼前:台灣人是否具備了如德國人民堅強意志與決心?是否準備好要承擔代價?你、我是否願意奉獻一己之力於其中?廢核之後的「真實的台灣」,我們是否願意、並學習如何去承擔?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