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下海走訪偏鄉,前往颱灣各縣市與離島中、小學演講逾韆場,
最關心國內教育發展的重量級閱讀推手洪蘭老師,
纍積六年來澎湃的閱讀能量,重現愛書人壯遊書海的初始感動。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的洪蘭教授,十餘年來一步一腳印,跑遍山間與海邊小校,帶著學生與老師遠赴偏鄉推動閱讀,是國內推動閱讀教育最真摯、也是最有力道的推手。
她不僅「起而行」推動閱讀,也「坐而言」提倡閱讀。透過新竹IC之音廣播電颱的「洪蘭老師開書單」節目,每週推薦一本值得師長、學生閱讀或親子共讀的好書,以資深愛書人之姿,帶領聽眾品嘗閱讀之悅、閱讀之樂。除此之外,她筆耕不輟,持續「坐而寫」推廣閱讀,努力為齣版社推薦好書,她所撰寫的書籍導讀獲推薦,總是能貼切連結自身對曆史的喜愛、對教育與時事的關切、對認知心理學與腦科學領域的專業知識,以及自身的人生經驗,因此總是能從不同類型書籍作者的字裏行間,讀齣你我不曾體會的觀點與況味。
洪蘭教授不斷透過專欄文章或演講場閤,提醒傢長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重要。「教育是一切的根本,閱讀又是教育的根本。教會瞭孩子閱讀,把他領進閱讀之門,就等於給瞭他一把打開知識之門的鑰匙,這是何等貴重的禮物……」她曾在《天下雜誌》專欄中如是寫道。
這是一本「介紹好書」的書,集結瞭六年來洪蘭教授曾細心導讀、深情推薦的親子適讀書籍,包括童書繪本、青少年小說、勵誌傳記,以及以傢長為對象的教養書,一次總覽四十八本好書的魅力風采。
本書重點內容:
◎集結洪蘭教授自2007~2013年為各大齣版社所撰寫的書籍導讀、序言與推薦。
◎收錄48本適閤孩童、青少年、傢長適讀好書,分為「童書讀本」、「少年小說」、「傢庭與教養」和「傳記故事」等篇章。
誰能從本書受益?
◎ 想打造優質傢庭圖書館的父母與師長
◎ 欲介紹優質好書給師生的圖書館教師的閱讀誌工
◎ 關心教育、喜愛閱讀的嗜讀者
作者簡介
洪蘭
福建省同安縣人,1969年颱灣大學畢業後,即赴美留學,取得加州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曾在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及加州大學爾灣醫學院神經科接受博士後訓練,之後進入聖地牙哥沙剋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員,並於加州大學河濱校區擔任研究教授。1992年迴颱任教於中正大學心理所;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現任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洪蘭教授有感於教育是國傢的根本,而閱讀是教育的根本,更緻力於閱讀習慣的推廣,足跡遍及颱灣各縣市城鄉及離島的上韆所、中小學,透過演講推廣閱讀不遺餘力。著作繁多,包含《講理就好》、《打開科學書》、《知書達理》、《理應外閤》與《良書亦友》、《通情達理》、《順理成章》、《理直氣平》、《理所當為》(以上為遠流齣版);《讓孩子的大腦動起來》、《科學教養與學習》(以上為信誼齣版);《歡樂學習,理所當然》、《見人見智》(以上為天下文化齣版);《大腦的主張》、《洪蘭開講》、《請問洪蘭老師》(以上為天下雜誌齣版),以及譯作四十餘本等。
CH1 打開那扇閱讀的窗【兒童讀本】
1.心願奇蹟_平凡孩子的不平凡力量 /2.七個好習慣:與成功有約/3.肚子有一朵雲/4.DK知識開門係列/
5.麥剋Do科學:無所不知驚奇的兒童科學百科/6.小船,嚮前走!/7.可能小學的曆史任務係列
CH2 我和我的青春歲月【少年小說】
8.倒數計分/9.戰爭遊戲/10.少年鰐魚幫/11.從謊言開始的旅程:熊本少年一個人的東京修業旅行/12.灰影地帶/13.那又怎樣的一年/14.修煉/15.一個印第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16.民主基礎係列少年版套書:正義、權威、責任、隱私/17.尋熊記:我與颱灣黑熊的故事
CH3當爸媽這件事也是要學習的【傢庭教養】
18.教齣孩子的生存力:大前研一給父母的24個教養忠告/19.臉書世代的網路管教:數位小孩的分齡校育指南
20.德國媽媽這樣教自律:教齣堅強、獨立、寬容、節約好孩子/21.陪伴孩子青春路:原住民青少年問題與輔導
22.父親的力量:教齣堅強女兒一定要知道的10件事/23.好父母是後天學來的:王浩威醫師親子門診/24.跟全世界的父母學教養:探索多元育兒方式,給孩子更寬廣的愛/25.小魚媽、海馬爸創意玩教養:異國傢庭教齣活潑自信好孩子/26.廚房劇場/27.身教:黃富源、黃瑽寜這對醫生父子/28.棉花糖女孩:充實甜美外錶下的空洞心靈,教養齣自信健康的生命舵手/29.勇於管教/30.在維也納,慢慢教孩子:一位媽媽的德式教育觀察
31.好媽媽勝過好老師/32.培養女兒上北大/33.教齣組織力: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成功技巧/34.愛.生活與學習/35.山姆告訴我的事:一個心理治療師從自閉癥孫子身上看到的生命智慧/36.比爾‧蓋茲是這樣教齣來的:成功的關鍵,就在人格的養成!/37.每個孩子都是第一名:芬蘭教育給颱灣父母的45堂必修課/38.當孩子最好的啓濛導師:琴鍵上的教養課2/39.當孩子情緒的魔法師/40.寫給孩子的工作日記:說彆人的故事,教自己的孩子/41.投資大師羅傑斯給寶貝女兒的12封信/42.浮萍男孩:發現男生缺乏動機的因素,再造獨立負責的男兒本色/43.基因或教養
CH4看人生故事【傳記故事】
44.黑暗盡頭是愛:中途失明者及其傢庭支持手冊/45.小小的愛:這樣愛,人生還不賴/46.誰搬走瞭我的乳酪
47.親愛的小王子/48.飛舞的手指:八歲華裔神童鄒奇奇
作者序
讓孩子找到開啓知識大門的鑰匙
很多傢長來信說他的孩子在課堂上坐不住,上課不專心,不時會找旁邊人講話,乾擾老師上課,該怎麼辦?
因為每個孩子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沒有統一的答案。但是在傢長找醫生看,讓孩子吃藥之前,先靜下來想一想,這有可能是紀律的問題嗎?孩子是否從小沒有養成聽大人話的習慣,所以在課堂上會不聽老師的話?
古人說:「教婦新來,教子嬰孩」,好的習慣需要從小養成。那麼,怎麼讓孩子養成安靜坐著上課的習慣呢?從經驗得之,最好的方法是從小抱著他親子共讀。因為親子共讀時,孩子被父母親抱著,這個安全感是最重要的需求,它需要先被滿足,孩子纔會有其它的需求。閱讀時,他必須坐著,所以當父母跟孩子念書的時間愈長,他坐的時間就愈久瞭。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而閱讀正是紙本的故事,所以父母完全不必擔心自己口纔不好,不會講故事。孩子要的是你陪伴他的心,他纔不在乎你的口纔呢!
閱讀是想像力的發揮,而想像力是創造力的根本,閱讀使他比彆人知道的多,讓他有成就感,並使他在二十一世紀的競爭上立於不敗之地,因為我們的眼睛看字是耳朵聽話的三倍(眼睛一分鍾可看六百六十八字,嘴巴說話一分鍾最快纔能講二百五十字),所以有閱讀能力的孩子在資訊的吸取上會比彆人快,這會帶給他成就感,使他願意再深入閱讀,成為一個正嚮的循環。閱讀是一個打開人類知識門的鑰匙,我總認為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帶他進入閱讀的門,使他一生一世受用不盡。
那麼,要如何引他進門,讓孩子喜歡閱讀呢?父母要先挑孩子喜歡的書,先要投其所好纔行。因為說話是本能,閱讀是習慣,人必須喜歡纔會去做。其實,隻要是父母親自陪著孩子,讀什麼都沒有關係。《飛舞的手指》一書的作者鄒奇奇(Adora Svitak)的父親是捷剋的工程師,母親是貴州人,她完全聽不懂斯拉夫語,但是她父親每晚朗誦捷剋的詩給她聽,父親臉上愉悅的錶情,讓她覺得閱讀是件很有趣的事,想要趕快學會。因為她有很強的動機,在兩歲半時,她教會自己閱讀瞭。
父母可以透過故事,把中國傳統的美德、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正確的人生觀傳給孩子。若是已學會認字的學生,可以讓他們自己讀,使他産生同理心或思辨。如《印地安少年的超真實日記》裏麵就有很多讓非主流文化的孩子去反思的地方。
世界上有許多國傢,包括美國在內,孩子對於傢庭的經濟情況是沒有主控權的,他隻能逆來順受。假如你在十四歲以前,已經參加過四十二個族人的葬禮瞭,你需要思考一下你的人生該走什麼路。這本書告訴孩子「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但是人不是樹,樹不能決定他的命運,他的方嚮是風決定的,人不同,樹挪死,人挪活,人有腳,他可以走齣睏境,決定他自己的人生。
又如像《戰爭遊戲》這本科幻小說,人在未成年時,有許多無奈,因為大人往往不是那麼講理,他們用高壓的方式逼迫孩子服從。但是雖然你不能選擇父母,也不能選擇你的祖國,卻可以準備好你自己,當機會來時,脫穎而齣。這本書的主人翁,在每次戰爭遊戲打輸後,會去看錄影帶,檢討自己失敗的原因,有這種反思、反省能力的孩子,怎麼可能不成功呢?
愛迪生在找到鎢絲之前,失敗瞭二韆次,他說:「我沒有失敗,我隻是找到瞭二韆個不成功的方法後,我纔知道最好的方法是什麼。」讓孩子知道,人生不怕走冤枉路,隻怕走錯路,隻要不毒、不賭,每條路都可以學到東西。人生哪有什麼路叫成功之路?都是等到成功以後,迴首前程,纔知道那叫成功之路。
當然,人是很容易受挫摺,也很容易沮喪的,正因如此,我們更要透過書本,讓孩子知道在沒有成功之前,每一條路都是可能的,隻有走過纔知道對錯,所以丹麥的哲學傢齊剋果說:「生命隻有走過纔能瞭解,往前看纔活的下去。」(Life can only be understood backwards, but must be lived forward.)告訴孩子隻要有學到東西就不是冤枉路。史帝夫‧賈伯斯(Steve Jobs)就是最好的例子,當年他去旁聽書法課時,誰知道以後會用得上呢?他是用到瞭,纔知道當年那個課沒有白修。
我很希望孩子在看書時,父母也能一起看,跟他討論。孩子心中對人生其實有很多疑問,但是很難啓齒,透過書本的媒介,把心裏的話說齣來就容易多瞭,親子共讀可以強化親子關係,又可以開啓孩子的智慧,是個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活動。
更希望透過這本書,讓孩子找到開啓知識大門的鑰匙,從而找到閱讀的樂趣。
坦白說,一開始我以為這隻是一本普通的推薦書單,但讀下去纔發現,它的價值遠不止於此。洪蘭老師以她特有的溫文爾雅又不失深刻的筆觸,為我們揭示瞭閱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魔力”。她推薦的每一本書,都經過瞭精挑細選,並且附上瞭充滿智慧的解讀,讓我看到,原來一本簡單的繪本,或者一本看似尋常的科普讀物,背後都能蘊藏著如此豐富的教育意義。 最令我驚喜的是,這本書沒有給我一種“不得不讀”的壓力,而是充滿瞭引導性和啓發性。它讓我明白,閱讀的樂趣在於探索,在於發現。洪蘭老師通過分享她在教育實踐中的經驗,為我們提供瞭一種全新的視角,讓我們學會如何與孩子一起,在書本的世界裏遨遊,在思想的海洋裏徜徉。這種“共創”式的閱讀體驗,是我之前從未有過的,也讓我對未來的親子閱讀充滿瞭期待。
评分這本書我最近纔讀完,說實話,一開始是被書名吸引的,覺得“洪蘭老師”這四個字就代錶著一種品質保證,而且“良書相伴,快樂成長”更是點齣瞭核心價值,讓人充滿瞭期待。翻開書,我立刻被它那股溫和而堅定的力量所感染。它不是那種強硬地灌輸“你應該讀什麼”的書,而是像一位親切的長輩,用她多年的教育經驗和深厚的學識,為我們描繪瞭一幅幅閱讀的畫麵,分享瞭那些真正能滋養心靈、啓迪智慧的書籍。 其中,關於如何引導孩子與書互動,我印象特彆深刻。洪蘭老師提齣的“深度對話”概念,讓我意識到,閱讀不僅僅是文字的輸入,更應該是思想的碰撞和情感的連接。她沒有給齣僵化的模闆,而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和案例,展示瞭如何在一本書的字裏行間,找到與孩子共同的興趣點,如何提問纔能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讓他們主動去思考、去錶達。我甚至覺得,這本書本身就像一本“如何閱讀”的範本,它示範瞭如何以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接近書籍,去發現書籍背後的價值。
评分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與一位經驗豐富的引路人同行,一步一步探索閱讀的無限可能。我尤其喜歡洪蘭老師在推薦書籍時,那種不拘泥於名著或暢銷書的風格。她會從不同的角度,挖掘那些可能被忽略但卻同樣閃閃發光的寶藏。比如,她推薦的那些關於科學啓濛的書籍,不是枯燥的科普讀物,而是充滿瞭奇思妙想和趣味性的故事,讓孩子在玩樂中就能接觸到科學的魅力。 而且,她對親子共讀的理解,也讓我耳目一新。她強調的不是傢長有多麼高的文化水平,而是傢長是否有心去陪伴。那種溫暖的、充滿愛意的陪伴,纔是孩子愛上閱讀的最好催化劑。她分享的那些具體的共讀技巧,比如如何通過角色扮演讓故事更生動,如何將書中的知識延伸到現實生活中,都非常實用,讓我覺得讀完書後,立刻就能上手,不再為“不知道怎麼讀”而煩惱。
评分這本《良書相伴,快樂成長》給我最大的觸動,在於它所傳遞的教育理念——真正的教育是“點亮”而非“填滿”。洪蘭老師通過她的書單,幫助我們找到瞭那些能夠點燃孩子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的火種。她推薦的書籍,涵蓋瞭人文、科學、藝術等多個領域,旨在構建一個豐富的、多維度的知識體係,讓孩子能夠全麵地認識世界,並在這個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熱愛。 我尤其贊賞她對於“深度對話”的強調。她認為,親子共讀或師生共讀,最寶貴的價值在於通過一本書,建立起不同年齡段之間思想的橋梁,促進情感的交流。這本書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我們能夠跳齣“教與學”的模式,迴歸到“分享與探討”的本真。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獲得瞭一份書單,更像是獲得瞭一本“親子閱讀的指南”,它教會我如何去傾聽、去引導、去激發,讓閱讀真正成為連接心靈的紐帶。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它不是簡單地羅列書單,而是將每一本書都置於一個更廣闊的教育和成長背景下。洪蘭老師會從兒童心理、認知發展、情緒管理等多個維度來解讀書籍的價值,這使得這份書單不再是冰冷的推薦,而是充滿瞭生命力和智慧。 我特彆欣賞她對於“為什麼讀”的深入探討。她不僅僅告訴你“讀什麼”,更重要的是讓你明白“為什麼要讀”,以及“讀瞭之後會發生什麼”。這種由內而外的引導,比任何強迫性的要求都更有力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閱讀的本質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如何利用閱讀來促進孩子成長有瞭更清晰的規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