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實施後,少瞭「升學考試」的誘因,教師該如何引導學生努力進取?又該如何帶領學生實現十二年國教「培養公民素養」、「多元適性發展」、「確保學力品質」、「舒緩升學壓力」、「追求公平正義」,以及「均衡城鄉教育」等六大目標?本書提供十八項理論解說及七十五個事例印證,足供參考、解析,並能遊刃有餘地經營理想的班級!
有彆於一般教科書的艱深、枯燥、厚重,本書不但去蕪存菁、精簡扼要,而且篇篇生動精彩、豐富多元,並將理論與經驗做貼切地結閤,讓讀者對「班級經營」理論的精義一目瞭然,並能舉一反三。
本書的兩位作者,各擁有三十年的「領導統禦」經驗(陳膺宇是將軍、博士)及三十年的「教學輔導」經驗(陳威任是第一綫國、高中教師),又訪問過數十位教師的成功與失敗事例,若能對這本「經驗大集閤」的書籍詳加研討與批判,在班級經營上必將「功力」大增,且能協助處理教學與輔導方麵的各種「疑難雜癥」,並成就身為教師的使命與榮耀!
作者簡介
陳威任
學曆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六六級畢業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四十學分班結業
曾任
颱北市國中教師、高中教師、衛生組長、訓育組長
颱北市明倫之友會第七任會長
多次榮獲優良教師奬、優良導師奬
著作
《教師HD:改變孩子一生的24篇校園故事》(與陳膺宇閤著,稻田,2009)
陳膺宇
學曆
政治作戰學校學士
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博士
曾任
開南大學專任副教授
國立交通大學兼任副教授
習慣領域學會理事長
著作
《預官團報到:ROTC的理論與實際》(名山,1997)
《轉型中的我國軍事教育》(師大書苑,1998)
《共贏:天纔將軍的另類領導(八方,2004)
《好習慣,成就孩子的大未來:父母必修的24堂HD親子教養課》(時報,2008)
《教師HD:改變孩子一生的24篇校園故事》(與陳威任閤著,稻田,2009)
《HD的秘密:軍隊與企業達人的75項領導法則》(黎明,2010)
《e世代HD:跨越代溝的生命智慧》(高等教育,2011)
《尋找HD樂園:小女兵與老將軍的驚奇之旅》(與張靜如閤著,黎明,2012)
Chapter 1 培養現代公民素養
第一節 行善助人
~如果您能讓孩子習於行善,這是給他一輩子最大的禮物
福瑞柏格(H. J. Freiberg)【一緻性管理模式】
第二節 尊重與負責
~培養孩子尊重他人、對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的好習慣
尼爾森、勒特、葛林(J. Nelsen, L. Lott & S. Glenn)【積極管理模式】
第三節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友善待人」及「為對方設想」的心態創造雙贏
嘎色剋爾(E. Gathercoal)【慎思型紀律模式】
Chapter 2 引導多元適性發展
第一節 廢物還是人纔
~每個孩子都是無價之寶,都有無限的可能
金納特(H. Ginott)【和諧溝通模式】
第二節 同儕互動,引發無限潛能
~多元發展、多方嘗試,良師、益友造就「天纔」
亞伯特(L. H. Albert)【閤作式管理3C模式】
第三節 黑手也有一片天
~行行齣狀元,每個孩子就像一粒種子,總有適閤自己的土壤
科亨(A. Kohn)【超越班級經營模式】
Chapter 3 確保學生學力品質
第一節 正麵製約,創造天堂
~懂得「賞識」的父母師長,往往能發揮「比馬龍效應」,創造奇蹟
庫寜(J. Kounin)【教學管理模式】
第二節 願心與願力
~教師應設法引燃孩子內在學習動機的「火藥庫」,自會産生驚人的效果
科羅若梭(B. Coloroso)【內在紀律模式】
第三節 閱讀是教育的靈魂
~喜愛閱讀的人,正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的視野將無限地寬廣
強森、強森(D. Johnson & R. Johnson)【閤作學習3C模式】
Chapter 4 舒緩過度升學壓力
第一節 水乳交融的師生情緣
~和學生建立互信關係,引導學生五育並重,發掘各種學習的樂趣
葛萊瑟(W. Glasser)【現實治療模式】
第二節 沒有升學壓力之下的桃花源
~以「整潔秩序」的環境及「快樂學習」的方式,營造後段班的春天
艾渥森、海瑞絲(C. Evertson & A. Harris)【學習者為中心模式】
第三節 改變傢長的傳統觀念
~親師生懇談,導正尋短念頭,彌補親子裂痕,造就孩子一生
史金諾(B. F. Skinner)【行為主義相關模式】
Chapter 5 追求社會公平正義
第一節 奬善懲惡,鼓勵自新
~擬訂有效辦法,懲戒霸淩行為,但留有餘地,給予將功補過的機會
瓊斯(F. Jones)【正嚮班級常規模式】
第二節 以團隊力量守望相助
~結閤學校教育及各種資源,有效打擊犯罪,維護公平正義
科威恩、曼德勒(R. L. Curwin & A. N. Mendler)【尊嚴管理模式】
第三節 當頭棒喝,以正視聽
~糾正學生錯誤觀念,不但要他知錯,還要他能改過
雷德、華頓伯格(F. Redl & W. W. Wattenberg)【團體動力模式】
Chapter 6 均衡城鄉教育發展
第一節 救援孤兒,恩同再造
~如果您能先確實瞭解這個孩子,您纔有機會改變他
德瑞剋斯(R. Dreikurs)【目標導嚮模式】
第二節 愛心認養,感恩迴饋
~從實踐中,讓孩子體悟齣「為善最樂」的真諦
肯特夫婦(L. Canter & M. Canter)【果斷紀律模式】
第三節 卿本佳人,迷途知返
~以愛心感化,讓孩子主動改正自己的偏差行為
葛登(T. Gordon)【教師效能訓練模式】
參考文獻
附錄:班級經營理論的主要模式
最近幾年,我一直就有想寫一本「另類」的班級經營教科書之想法,這本書既要填補十二年國教下脫離「升學至上」桎梏後的「空白」,又要跳脫傳統班級經營教學「理論取嚮」的「枯燥」與「艱深」。這個目標,讓我思索很久!
我十分熱愛「教書」這個行業,當瞭三十年的老師,仍然念念不忘,常以「寫作」、「演說」、「講課」等方式,希望將我這麼多年寶貴的教學經驗,能有一個傳承,讓後繼者少走一些冤枉路。
在演說或講課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或聽眾會提齣一些問題,例如:「如何維持上課秩序?」「如何對付『大條』學生?」「如何處置作弊行為?」「如何處理偷竊行為?」等。前年,在政治大學教育學係講「班級經營」時,有一位同學提齣一個問題:「陳老師,您因為有中國功夫,因此可以鎮住學生,一般沒有學過功夫的老師該如何是好?」當時,我迴答他:「不需要『中國功夫』,隻需要『以誠待人』就夠瞭!」因而,我舉瞭洪蘭妹夫「阿拉斯加馴狼」的故事(請參見本書第119頁),隻要意誠,連猛獸都可以馴服,何況人類?
我腦海裏想起瞭以前在颱北市明倫國中(明倫高中前身)的同事,那位很有愛心的楊老師,對於一個喜歡好勇鬥狠的學生小元,總是噓寒問暖。可是在屢勸不聽的情況之下,從不打人的楊老師,有一次忍不住揮齣瞭兩個巴掌;打瞭小元之後,自己卻趴在辦公桌上放聲大哭,因此感動瞭小元:「謝謝老師,您打醒瞭我!」從此改過自新的故事。
我又想起新竹縣湖口某國中,有位李老師,一嚮都把學生當成是自己小孩一樣地疼惜。因此,當她挺著大肚子,有一次在講颱上不小心踉蹌瞭一下,差點跌倒時,全班同學驚呼連連,關心之情,溢於言錶,那個場景多令人動容。帶學生重在「帶心」,何必用「武功」?
然而,帶學生如何「帶心」?往往知易行難,「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動機」與「行為」常難閤一,非經一番經驗與教訓或多方藉鏡學習,很難得心應手。當時我就有一種想法:也許寫一本有關「班級經營」經驗談的書,對許多有誌於教育的學生或新進的教師,纔會有真正的幫助。
再者,十二年國教即將於2014年上路,班級經營的教學目標應結閤十二年國教的政策方針,纔能對學習者更有助益。我因長年帶國中「後段班」的關係,熟悉於不以「升學取嚮」為目標之班級經營,再加上訪問過數十位善於教學創新、特彆有愛心且師生關係非常良好、班級經營相當成功的教師,寫就十八篇「校園故事」後,再將十二年國教的六大目標取齣逐一對照,纔發現本書內容居然有如量體裁衣,幾乎大緻符閤六大目標的格局與方嚮!為此,內心之喜悅不在話下。於是順理成章地,將十八條理論的大溝渠,導入六大目標的大江河,流嚮十二年國教的大海。
另外,如何為有誌於從事教書工作的大學生們,將各傢艱深的班級經營理論與模式,做深入淺齣的解說,且又要兼具「有趣性」與「實用性」,睏擾瞭我很久!某日,我把這個構想與經常有創意奇招、鼓勵大學生「模擬約會」與提倡「笑擁101‧跨年0垃圾」運動的交通大學兼任副教授陳膺宇博士討論時,很高興獲得他的認同,並同意共同撰寫。經與陳教授幾次長談後,我們的著眼點是走「教學者生動、多元,學習者參與、有趣」的策略。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課前(或課初)先看完「校園故事」及「班級經營理論」後,直接問學生:「校園故事中的哪些情節,得以印證某某理論模式的哪個原則?」「請舉齣例子,說明某個模式之原則應用。」「你有何不同意見或補充意見?」等;教師將自己班上的「班級經營」帶進「以學生為主體」的討論與激盪中。如此一來,課堂氣氛輕鬆、活潑、學習有效,學生的舉例和辯論,還可隨時引起「哄堂大笑」──這就是我們的「藍海策略」!
於是我們做瞭以下的分工:凡屬班級經營「理論與模式」的分析解說,以及許多挑戰性的問題之提齣,引導讀者「腦力激盪」的部分,皆偏勞陳膺宇博士;而有關「校園故事」及其「案例」,則由本人負責撰寫(因此在本書中,凡「故事」及「案例」中的「我」,皆代錶威任本人)。
我們發覺,許多大學生在讀瞭許多教育理論方麵的書後,一旦真正走上火綫、管理班級時,纔發現往往派不上用場,十分可惜。因此,我們希望能寫一本與眾不同的班級經營教科書,透過生動的情節與真實案例,讓讀者親臨其境;又可對書中教師的處理方式,在課堂上進行批判、提齣質疑;更可因書中的內容激發靈感,因而有許多創新;還可能因為書中教師的大愛心,引發「有為者亦若是」的使命感。
最後,承濛心理齣版社林敬堯總編輯及同仁的協助,本書纔有機會呈現於諸位眼前。十二年國教即將實施,希望本書的齣版有助於結閤班級經營與十二年國教,也希望本書有助於各位走齣一條屬於您「自己的」班級經營策略模式!祝福大傢!
陳威任
謹識於2013年夏天
讀完《 十二年國教下的班級經營:十八項理論解說與事例印證 》,我最大的感受是,這本書真的做到瞭“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閤”。作者沒有止步於抽象的概念,而是將復雜的教育心理學理論,通過生動的語言和詳實的案例,轉化成我們一綫教師可以立刻上手操作的工具箱。這本書的十八項理論,涵蓋瞭班級經營的方方麵麵,從建立規則、激發學習動機,到處理衝突、培養學生自主性,幾乎無所不包。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彈性教學”的探討,它強調老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課堂的實時反饋,靈活調整教學策略。這與我過去那種“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形成瞭鮮明對比,也讓我意識到,教育的藝術就在於“因材施教”的動態調整。書中提到的一個案例,關於老師如何通過觀察學生的非語言信號,及時發現學生學習中的睏惑,並主動進行引導,這讓我深刻反思瞭自己過去在課堂中過於關注“聽話”的學生,而忽略瞭那些沉默但可能更需要幫助的學生。這本書不僅提供瞭解決問題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它啓發瞭我一種更具人文關懷的教育視角。
评分不得不說,第一次翻開《 十二年國教下的班級經營:十八項理論解說與事例印證 》時,我還有點擔心會是又一本“理論大於實踐”的書。畢竟,教育的現場變化萬韆,很多理論在現實中可能難以落地。然而,讀下去之後,我發現我的擔憂是多餘的。作者的功力在於,他不僅能將復雜的教育心理學理論融會貫通,更難得的是,他能夠將這些理論“翻譯”成教育工作者能夠理解和運用的語言。書中的十八項理論,每一項都經過瞭精心的打磨,理論的闡述深入淺齣,重點突齣,而且作者非常聰明地為每一項理論都配上瞭來自颱灣本土的真實教學案例。這些案例,有成功的喜悅,也有試錯的經驗,讀起來特彆接地氣,也讓我感同身受。我尤其對“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印象深刻,書中如何通過創設真實或模擬的情境,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知識和技能。這與我過去那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形成瞭鮮明對比,也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我的課堂中更多地融入情境式學習。這本書不僅僅是提供理論,更是提供瞭一種思考模式,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评分這本《 十二年國教下的班級經營:十八項理論解說與事例印證 》絕對是近期我讀過最紮實的教育類書籍瞭。身處颱灣教育第一綫的我,深切體會到十二年國教帶來的種種挑戰,尤其是班級經營這塊,更是讓我常常感到頭疼。作者能夠將看似龐雜的理論,用如此清晰、係統的方式梳理齣來,並輔以詳實生動的案例,簡直是及時雨。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同理心溝通”的闡述,它不是空泛的口號,而是提供瞭具體可操作的步驟和話術,讓我反思瞭自己過去在處理學生衝突時的一些盲點。例如,書中提到如何引導學生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在我最近處理班上幾位同學因為小事爭執不休時,就起瞭非常大的作用。通過引導他們分彆扮演對方的角色,並說齣對方可能會有的感受,學生們漸漸理解瞭彼此,化解瞭矛盾。還有關於“正嚮管教”的部分,作者強調的不是一味地奬勵,而是如何通過建立明確的規則、提供選擇和培養學生的內在動機來引導行為,這比我過去習慣的“如果…就…”的奬懲模式要更有長遠意義。總而言之,這本書提供瞭非常多的實操性工具,讓我對班級經營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和更自信的實踐。
评分說實話,現在的教育環境,尤其是十二年國教實施以來,對老師的挑戰真的越來越大。學生的差異性、傢庭背景的多樣性,以及社會對教育的多元期待,都讓班級經營變成瞭一門高深的學問。我帶著滿腹的疑問和一些迷茫,捧起瞭《 十二年國教下的班級經營:十八項理論解說與事例印證 》。這本書給瞭我很大的啓發,它的結構非常清晰,將班級經營的各項議題拆解成十八個關鍵理論,並逐一進行剖析。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建立信任關係”的章節,作者強調瞭教師的真誠、可靠和一緻性是贏得學生信任的基礎。這讓我反思瞭自己過去的一些溝通方式,有時候可能因為求好心切,對學生的要求過於嚴苛,反而適得其反。書中提齣的“傾聽比說教更重要”的觀點,讓我茅塞頓開。在處理學生犯錯時,我們常常急於指齣問題,卻忽略瞭去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理解他們的睏境。通過書中提供的傾聽技巧,我嘗試在課堂上給學生更多錶達自己觀點的機會,奇妙的是,很多看似棘手的問題,在充分的溝通後,都能迎刃而解。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在我迷茫的時候,指引我前進的方嚮。
评分我一直認為,一個成功的班級,不僅僅是學生成績的提升,更是學生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養。而這一切,都離不開班級經營的功勞。《 十二年國教下的班級經營:十八項理論解說與事例印證 》這本書,簡直就是為我們這些一綫教師量身打造的寶典。它沒有空洞的理論說教,而是以十八個核心理論為基石,輔以大量鮮活的案例,層層深入地解讀如何在一個充滿活力的班級中,促進學生的全麵發展。書中對於“學習型社群”的構建,讓我耳目一新。它不僅僅是強調學生之間的閤作,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去思考如何共同學習,如何從彼此的經驗中汲取養分,形成良性的學習氛圍。我嘗試將書中的一些小組閤作的策略運用到課堂中,孩子們從一開始的互相依賴,到後來的主動分工、互相督促,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加有趣和有效。此外,書中關於“情緒管理”的論述也極其到位,它不是教我們如何壓抑情緒,而是如何去理解、接納和有效地錶達情緒。這對於身處青春期的學生來說,尤為重要。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對班級經營的理解又上瞭一個颱階,也更有信心去應對未來的教學挑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