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彆收錄】達賴喇嘛推薦序.阿嘉仁波切親筆畫作.珍貴曆史照片
一九五二年盛夏,西藏東北的烏蘭淖爾草原上迎來一隊尋找轉世硃古的僧侶。
一名兩歲兒童被指認為第八世阿嘉仁波切,成為塔爾寺寺主。
經曆大躍進、宗教改革、文革勞動改造、充當牛鬼蛇神,後來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目睹班禪十一世的金瓶掣簽爭議,在四十八歲祕密齣走。
他的一生不僅是西藏僧侶的生命寫照,也記錄瞭過去五十年來西藏發生的大事,那是一段鮮為人知也正被人遺忘的曆史。
◎何謂金瓶掣簽?
清乾隆帝在《欽定藏內善後章程二十九條》中製定以抽簽方式,決定西藏各大活佛的繼承人。
「最終,我的齣走,就像熟透的果子自然落下。而這幾十年來的每一場經曆,都是必不可少的催化劑或者說積纍下來的『因』,比如我父親不明不白地死在獄中,我哥哥瓦裏瑪飽受摺磨的非人待遇,沃色舅舅被勞改,嘉雅仁波切被戴上『四類分子』帽子,班禪大師的突然圓寂,半夜三更的『金瓶掣簽』,以及逼迫我在塔爾寺搞『十一世班禪』坐床紀念活動等等……我這不是記仇,上師們一直教我修忍辱,寬厚待人,我並不懷恨,而是這一場場災難,教我看清瞭一個政權的本質。」──阿嘉仁波切
一九五二年,十位喇嘛騎馬來到西藏東北一個牧民傢,為這傢主人送上哈達,祝福他們生下一個未來將成為心靈領袖的轉世神童。阿嘉仁波切兩歲時被指認為活佛,四十六年後逃離西藏。
經曆大躍進、宗教改革的磨難,文革期間,年幼的他目睹寺廟被毀、經書被燒、僧人被虐被捕,自己則被送去勞動改造。他齣身的塔爾寺,僧人從四韆多人被改革為六十人,而他的傢族,就有二十九人被勞改。盡管如此,他仍偷偷跟著舅舅嘉雅仁波切學佛。
文革劫難過後,阿嘉仁波切陸續參加青聯會、政治協商會、佛協會等,並隨十世班禪喇嘛齣國訪問。後來擔任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一九九五年,目睹班禪十一世的金瓶掣簽爭議,於一九九八年四十八歲時祕密齣走。
阿嘉仁波切特殊的生命故事,揉閤瞭感動人心、懸疑麯摺、曆史文化與心靈慰藉等元素,為我們揭開中國與西藏一段紛擾不斷的曆史,也讓讀者一窺一座傳奇寺院(塔爾寺)裏難得的風景。
作者簡介
阿嘉.洛桑圖旦久美嘉措(阿嘉仁波切)
一九五○年齣生。兩歲時,作為塔爾寺寺主、第八世阿嘉.呼圖剋圖轉世,入塔爾寺繼承曆任法座。在宗教改革和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勞動改造十六年。八○年代後,擔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等多種職務,主持維修重建瞭塔爾寺。一九九八年,因異議「金瓶掣簽」,避免擔任中國政府認定的「十一世班禪」之經師,流亡美國,創建加州「西藏悲智中心」。二○○六年,由達賴喇嘛尊者聘請為印第安那州「濛藏文化中心和西方塔爾寺」住持。二○一○年,齣版英文傳記《虎口餘生》(Surviving the Dragon)。近年,應邀到劍橋、牛津、史丹福、哥倫比亞、東京和東洋等大學,專門講座。目前,正在籌建濛古兒童癌癥醫療中心。
「讀書積德」
我不是說讀瞭此書有多大功德,而是說,假如您閱讀《逆風順水》之後,不僅欣賞其內容,還可以明白一些鮮為人知的人生故事,更為重要的是,您購書的善財直接會支援濛古國的一所兒童腫瘤醫療中心。
這所醫院是我二○○九年發願的一個慈善項目,二○一二年破土動工,二○一三年九月二十一日將要完成外部工程,二○一四年計畫開業服務。
這所兒童腫瘤醫療中心是濛古國立「母嬰中心」的一部分,其中有七十五個兒童癌癥患者的病床,還有嬰幼兒重癥監控設備,有手術室、化療、血管造影設備,兒童活動室和外國訪問醫師的住宿講演室等等,頂部將設立一所藥師佛靜坐殿堂。
這是濛古國佛教僧侶發起建造的第一所醫院,其建築麵積四韆六百平方米,初期投資約為三百五十萬美金,目前募款隻完成一五%左右。我們期盼您的大力支持。
這裏我也藉此機會為廣大讀者的慈悲之舉再次深錶敬謝,淨心隨喜。
阿嘉.洛桑圖旦
2013-08-0
尊者達賴喇嘛推薦序
自序
編者的話
第一章 童年
乘願而來
舅舅嘉雅仁波切
賽朵仁波切
前世與今生
繼承法座
拉蔔楞寺
葛甘慈誠拉森
寺主的轎子
我齣生的濛古包
第二章 「宗教改革」之劫
「反革命窩子」
我的嘉瑪嘎
殺狗人白瑪紮西
從塔爾寺到「關公廟」
僧人唱情歌
「大躍進」的故事
第三章 寺院半開放
喜饒嘉措大師來瞭
班禪大師的座談會
「活佛小組」
被搬遷的濛古部落
第四章 在劄什倫布寺
班禪大師行宮
在大昭寺發願
綠度母的懷抱
吹響白海螺
仁波切掏糞
漂不走的屍體
第五章 班禪大師成瞭「反革命」
「私生子」
政治風暴下想傢
又見塔爾寺
掛滿大字報的犛牛帳篷
第六章 文化大革命之劫
砸佛像
大金瓦殿前的紅衛兵
反麵教材
喝有毒的水
真假活佛
臨終密語
僧院要變「大寨田」
割緶麻
走蘭州
第七章 劫後重生
「神」死瞭
被倒寫的名字
摘「四類分子」的帽子
勞改中的舅舅沃色
一吐為快的委屈
第八章 不平靜的獅子法座
從馬圈到獅子法座
班禪大師與彭德懷
東總布鬍同五十七號
班禪大師的婚事
青海民族學院的研究生
第九章 鄧小平的政策
定心丸
達賴喇嘛的代錶團
「地下轉世」
我沒有入黨
張學義的清淨之水
第十章 修復塔爾寺及其他
去北京參加青聯會
認識趙樸初先生
修繕菩提塔
建時輪金剛壇城
隨班禪大師朝覲佛陀故鄉
隨班禪大師去南美洲
第十一章 政治與祕密
北京藏語係高級佛學院
伍精華手裏的原始錄像帶
班禪大師的祕意
紮西南捷大殿開光
班禪大師突然圓寂
目睹「六四」學潮
第十二章 前世的因緣
當塔爾寺的住持
不吃肉瞭
嘉雅仁波切和阿媽都走瞭
逆緣轉順緣
破不瞭的案
佛牙造訪佛國
江澤民題字
雍增仁波切傳戒
赴雪中玉樹賑災
第十三章 「加班禪」
李鐵映的「加持」
達賴喇嘛宣布之後
「九一一」緊急會議
星夜「金瓶掣簽」
葉小文透露驚天祕密
我沒有簽字
「運動」又來瞭
第十四章 祕密齣走
齣走之前的計畫
有驚無險過海關
在瓜地馬拉的日子
第十五章 彼岸的修行
四十年後覲見達賴喇嘛
語言不通的朋友
江澤民的迴信
又建時輪金剛壇城
拜師修法
講授《菩提道次第廣論》
印度朝聖
後記 不是記仇是防範
寫英文自傳
從塔爾寺到塔爾寺
附錄 阿嘉仁波切傳承及大事記
一、曆代阿嘉仁波切的傳承
二、阿嘉仁波切大事記
尊者達賴喇嘛推薦序
一九九八年,我在紐約講法時,得知西藏著名的袞本強巴林(塔爾寺的藏語發音,以下都寫「塔爾寺」)住持阿嘉仁波切流亡到瞭美國。迴想起來,塔爾寺是我僧伽生活開始之地,自我離開西藏,已在流亡中追求自由近五十年,離開塔爾寺的時間就更長瞭。而此時,站在我麵前的,正是我最早寺院的住持。
塔爾寺是我歸宗的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在初建的二百年間,隻是一個小規模的朝拜之處。十六世紀時,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將其改造成一所著名的僧侶大學。
這座寺院離我齣生的地方不遠。二十世紀五○年代中期,我還在那裏度過瞭一些時光,那時的阿嘉仁波切還是稚童。我對塔爾寺的記憶是溫馨的,那隱蔽在青山中的建築宏偉、錦綉。自此以後,在中國共産黨的控製下,眾多寺院所發生的變化,塔爾寺的僧侶所遭遇的睏境,以及周遭的藏人又是如何生存的?這些都是我很想從阿嘉仁波切這裏知道的。
我們進行瞭親切的長談。阿嘉仁波切和我都經曆瞭太多的變故,雖然有著迥異的人生經曆,但是我們始終牽係著藏人的安寜與幸福。鑒於他與中國政府共事多年,曾見過中國國傢主席江澤民,我期望他或許能夠幫助促進與中國方麵的對話。考慮到這點,我請他緻函江澤民主席。
之後,阿嘉仁波切在加州的舊金山市郊建立瞭「西藏悲智中心」,他做得非常好。後來,我的長兄塔澤仁波切病倒,無法繼續管理他在布魯明頓建立的「西藏文化中心」,我想到瞭阿嘉仁波切,他在這方麵經驗豐富,我相信他能夠恢復並管理這個重要的佛教文化中心。
一如既往地,阿嘉仁波切接受瞭挑戰。說起來,我的長兄也曾是塔爾寺的住持,這是阿嘉仁波切成為布魯明頓閤適人選的另一背景,所以該中心又被視為「西方塔爾寺」。另外,阿嘉仁波切來自於濛古人的傢庭,如果能夠將中心的關注範圍擴展到包括濛古在內的佛教徒,無疑是非常喜樂的事情。這個中心由此改名「藏濛佛教文化中心」,不僅為旅美的藏人社區服務,也同時為濛古人社區服務。
得益於重獲言論自由,著名僧侶大學——塔爾寺的前住持阿嘉仁波切將他的記憶匯集於這本自傳,坦陳他在西藏度過的短暫快樂和長期恐怖的歲月:如何在飢荒中倖存;如何與已故的班禪喇嘛一起工作;如何在中國的統治下,為服務於藏人而周鏇於危機四伏的政界等等。
其他人也曾寫過在共産黨統治下被監禁、被處罰的可怕經曆。而阿嘉仁波切是進入中國控製的宗教界頂端的人士,他瞭解、熟悉中國政府是如何工作的。然而,當十世班禪喇嘛突然圓寂之後發生的一係列事件,以及備受爭議的對十一世班禪喇嘛的認定,威脅著他麵臨被迫放棄自己持守的原則時,他選擇瞭流亡。
想要瞭解在沒有言論自由、沒有新聞自由的國傢,在恐懼和懷疑的狀態下,人民真實的生活情形,是需要依賴個人記錄的。阿嘉仁波切無掛慮地、很真實地,寫齣瞭他在西藏的所見所聞和親身經曆,對於那段曆史來說,是一個寶貴的貢獻。
我相信,阿嘉仁波切所寫的將會滿足世人的濃厚興趣,因為他們都懷著慈悲心為生活在危境中的西藏人民、南濛古人民、東突厥斯坦人民尋找共同的人道。我希望透過這本書,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瞭解西藏這個古老民族正在為生存、為保護珍貴的宗教文化遺産而痛苦掙紮的真實曆史與現實,進而有助於西藏的和平變革。
二○○九年七月二十日
自序
我的前世就喜歡寫作,雖然他在三十八歲的盛年圓寂,卻留下瞭四部佛法方麵的著作。後來每當我寫作時,我的舅舅,也是我的上師嘉雅仁波切就感慨:「這都是前世的因緣哪。」
寫傳記的想法在我很早就産生瞭。隨著年齡增長,接觸的人、經曆的事越來越多,真相也越來越撲朔迷離。如「宗教改革」、「金瓶掣簽」、班禪大師的婚事和圓寂,以及中共諸多領導人的行為,都是促我寫作自傳的動力。彆無原因,隻是想還原曆史。
二○一○年三月,我的英文自傳由紐約RODALE齣版社齣版,幾個月後又發行瞭第二版。不久,自傳被譯成瞭濛文在濛古國齣版。
然而總像是有什麼事情沒有結束似的,我常坐下來,拿起這部自傳的中文初稿,不由自主地修改著。其實我最想齣版的還是中文,最初選擇用中文寫作,就有這個想法。畢竟在西藏、在塔爾寺所發生的這一切,與中國曆史及現實息息相關。另外,我也認為,各民族之間應該多溝通,像水,是需要流動的,這樣就可以消除那些不必要的隔閡,使得冰雪消融。
書寫曆史並不是為瞭記仇,或者製造矛盾,相反是讓我們明鑒過去,告誡世人今後不犯同樣的錯誤。事實上,今天很多中國人都不再記得大飢荒、「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瞭,甚至連「六四」天安門的槍聲都變得遠不可聞瞭,這是很危險的。
而我,作為曆代阿嘉仁波切的轉世繼承者,親身經曆、見證這一切,實在不是小事。包括那些細節,有的在當時就已成瞭祕密,被精心地封存起來,不見天日。如果我不說齣來,永遠不會有人知道,也自然不會成為曆史的教訓,而同樣的悲劇很可能被重復。
很多學者和佛教徒都跟我談過,想把我的英文版自傳直接譯成中文,但我沒有同意,這是因為有很多內容需要充實,所以我還是在早先的中文初稿的基礎上,重新進行瞭寫作。
感謝魏立新女士,作為一名佛教徒,她誠摯地對這部書的中文初稿提齣瞭建設性的意見,並做瞭部分修改。遺憾的是,她因病過早去世。在此我要錶達我的懷念,並為她祈禱。
感謝漢人作傢硃瑞和藏人作傢唯色,為這本書的最終定稿承擔編輯的工作。
感謝大塊文化齣版此書,提供瞭我與中文讀者真誠交流的機會。
頂禮三寶,賜予此生之因緣際會,成就此書。
二○一二年二月完稿
二○一二年十二月定稿
編者的話
唯色
此刻想來,對於遠去異國十多年的阿嘉仁波切,我並沒有陌生感和時空造成的疏遠感,反而很是熟悉他的音容笑貌,這應該緣於在編輯他的自傳的時日中逐漸獲得的印象和感受。
在此之前,我隻有幸見過阿嘉仁波切兩迴。那都是在他尚未彆離寺院與故鄉之前,屬於很偶然也很短暫的遇見。但仁波切並不記得見過那個年輕女子。即便我透過網路傳給他當時在他的喇讓(意即仁波切宅邸)前的閤影,仁波切依然想不起,僅對復甦記憶的老屋及花朵發齣瞭感嘆。這是必然的。因為沒有比隻是閤個影這種見麵更能忘懷的。
但對於我來說,包括與仁波切閤影在內的那段時間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為此我將這張閤影以及與其他仁波切、喇嘛的閤影放在一本小相冊裏,並帶著小相冊從拉薩去往北京。與此同時寫下的一首長詩中,我含蓄地記錄瞭發生在內心這塊場域的衝擊:
一九九四,八節之間
最黑的光陰在轉變
繁星降下露珠
一百零八顆
那兩鬢發黃的女子
穿著本族的衣裳
要走一條去安多的路……
實際上,在這首名為《前定的念珠》的詩中,我敘述瞭去塔爾寺(藏語稱袞本貢巴)的諸多細節:
在藏語為袞本的寺院
她目睹輕風拂過
一棵樹!舉世無雙
在一座珠寶鑲嵌的塔中變幻
啊!韆萬尊佛像
或韆萬個藏文字母
化為韆萬片樹葉
彷彿落滿雙肩……
不過我慕名去見阿嘉仁波切的時候,並沒有穿本族的衣裳,而且也並不知道這位著名的仁波切、塔爾寺的寺主有著怎樣的傳承與個人史。其實當時的我更像是充滿好奇心的文學青年。聽說仁波切很忙,常常去北京參加各種會議,帶我去往仁波切喇讓的僧人說我們不一定能見到。不過,某個因緣可能在那時已經發生,穿絳紅鑲黃袈裟的阿嘉仁波切正站在門外,與一些僧人交談著。我就這麼容易地,見到瞭這位大仁波切。看上去他很平易,但也很忙。即便不忙也不可能多聊的,因為我不知從何說起,隻能提齣一個流俗的要求:可否閤個影?
如今重看閤影,我顯得稚嫩,也不太懂與仁波切閤影時須恭敬有加的規矩,但有些緊張,以緻靦腆地含笑。仁波切那時也較年輕,笑嗬嗬的,有著從容的氣質。像這樣要求與他閤影的來自四麵八方的人一定很多。我的不同在於我從拉薩來,我的胸前戴著一枚尊者達賴喇嘛的像章,而阿嘉仁波切一定注意到,是不是因此爽快地麵對鏡頭?這像章是我的一位遠親幾年前去印度朝佛後帶迴的。在那段四處遊曆的時間,我常常醒目地彆在胸前,隻要有人問我他是誰,我就會語調緩慢地說:「他是我們的領袖。」那時不像今日,沒有幾個外人認得尊者,所以往往會因我的迴答一頭霧水。
第二次見到阿嘉仁波切是第二年,應該是一九九五年的初鼕。不是在袞本貢巴,而是在拉薩的哲蚌貢巴(漢語稱哲蚌寺),我朝拜瞭措勤大殿三樓上巨大、精美的嘉瓦強巴佛(漢語稱未來佛),走齣佛殿時看見排隊朝佛的信眾都轉身望著樓梯。詢問得知將有數位大仁波切亦來朝拜。等瞭一會,果然見到拉薩的德珠仁波切、安多的阿嘉仁波切等諸多高僧緩步走來。信眾們都躬身閤十,期待仁波切們的摩頂加持。但我不由自主地後退瞭幾步。這些仁波切中我隻見過阿嘉仁波切,可我的眼前是最近官方電視播齣、為十世班禪喇嘛的轉世靈童舉行的「金瓶掣簽」儀式上,這些仁波切包括阿嘉仁波切親臨現場,認可中共安排的情景。
我並不知道其實仁波切們內心有多麼不情願參與這欺天瞞世的「金瓶掣簽」,直到多年後讀到阿嘉仁波切的自傳初稿,纔窺見深掩在黑暗中、槍口下的真相。仁波切們雖然是信眾們頂禮再三的上師,卻是強盜手中任其擺佈的羔羊,已經有太多的事例佐證瞭這可怖的現實,原本依照藏傳佛教定製由尊者達賴喇嘛認定的十一世班禪喇嘛,纔六歲的孩童,竟於一夜之間被失蹤,直到今天也無人知其生死。
我有所介意地看著阿嘉仁波切含笑走過,依次為虔誠的信眾們摩頂,其實錯過瞭與仁波切的親近。直到幾年後驚聞仁波切祕密齣走的消息,纔明瞭自以為是的我低估瞭仁波切的勇氣。袞本貢巴的一位僧人告訴我,當時阿嘉仁波切勸另一位大仁波切公開反對北京安排的十一世班禪喇嘛,慨然嘆曰:「我們都是仁波切,死瞭還可以再來;可如果我們不說真話,就對不起把我們視為生命的人民。」阿嘉仁波切是否真的說過這擲地有聲的話,我從未嚮他求證過,但我初次聽到就沒忘過,是因為當即淚下……
讓我再迴憶一遍阿嘉仁波切的這本珍貴的自傳吧。
對於藏人、濛古人或者藏傳佛教信徒來說,阿嘉仁波切意味著什麼是不言而喻的。他是被稱為猶如黃金一般珍貴的傳承上的重要一環。不能中斷,否則整個傳承都會招緻中斷的危險。然而,閱讀瞭阿嘉仁波切的自傳就會看到,這滅頂之災事實上多次降臨。第一次是他八歲的時候,他身為寺主的著名寺院——塔爾寺,在中共發動的「宗教改革」這個政治運動席捲下,數百位高僧被逮捕、被死亡,數韆名僧人被迫還俗。有著無數寶藏、培育佛學人纔的塔爾寺不但被砸、被掠,還曾一度被改為生産大隊。
對於阿嘉仁波切來說,他遠在牧場上的父親與無數放牧牛羊的牧人,被拿槍的中共軍人從帳篷裏帶走,從此一去不歸,可能還不算是最慘重的打擊。令他至今心有餘悸的是十世班禪喇嘛留下懸疑的突然亡故,以及數年後因班禪喇嘛轉世靈童的認證,中共與尊者達賴喇嘛決裂,而中共在這個極其嚴肅的宗教事務上蠻橫插手、弄虛作假,終究使得阿嘉仁波切在五十歲時不得不放棄寺院,逃往自由世界,去安放修行的心靈與記錄的願力。
然而,阿嘉仁波切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自傳,讀來卻有一種安然、寬容甚至幽默的感覺,哪怕是在經曆令人心碎的遭際時。首先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心若不亂,再亂的世界又能奈我幾何?阿嘉仁波切包含瞭慈悲的智慧,總是將逆境及逆境中的戾氣化為烏有,這自然會吸引渴望不為形役的讀者沉浸其中。我雖為義務編輯,卻總是在反覆閱讀時得到超越文字本身的加持力。除瞭由他作為諸多曆史事件的見證人,在多少年以後披露的一個個祕辛令人震驚,比如與十世班禪喇嘛畢生相關的那些接踵而至的遭遇:作為持戒高僧的牢獄之災與媒妁之婚,作為民族靈魂的掙紮、力爭與奪命橫禍,作為菩薩再來卻人間蒸發、遺患無窮,等等,都揭示瞭那無時無刻、無處不在的「無形之手」,遠比命運和業力更專製、更殖民。當阿嘉仁波切與如今擁有各種虛職的嘉木樣仁波切在飛過拉薩天空的專機上,聽到時任國務院宗教局局長的葉小文得意忘形地洩露「金瓶掣簽」選十一世班禪轉世靈童造假的祕密時,如晴天霹靂被驚嚇得甚至不敢互看一眼。共産黨對藏傳佛教的操控與淩辱莫過於此。
而我最難忘的書中片段,還是那個八歲的男孩,在參加瞭「揭開封建蓋子」的大會後,驀然發覺自己失去瞭一切:老師與同修,以及前世們纍積的財産和傳下來的寺院。甚至,連身為一位高級喇嘛的僧捨或宅邸都被各懷企圖的革命者占據。他當時惶惑,孤單,但他看到被革命者從屋裏抬齣去的小桌抽屜裏,他的玩具還沒被扔掉,立刻很專注地玩起瞭玩具……此刻,當我覆述時,仍有一種含淚微笑的感覺。
二○一三年七月三十日於拉薩
讀到《逆風順水:阿嘉仁波切的一生和金瓶掣簽的祕密》這個書名,腦海中立刻浮現齣許多畫麵。我想到的是,在曆史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人物,他們的命運與時代的洪流緊密相連,他們的個人經曆,往往摺射齣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逆風順水》這四個字,讓我聯想到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挑戰和隨之而來的機遇,這是一種辯證的哲學,也是一種人生智慧的體現。我相信,阿嘉仁波切的人生,一定充滿瞭這樣麯摺而又充滿力量的敘事。他如何麵對生活中的睏境,又如何在順境中保持初心,這些都是我非常想瞭解的部分。而“金瓶掣簽的祕密”更是讓我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個製度,我隻在一些曆史記載中零星地聽說過,總是覺得它既神聖又帶有一絲神秘的距離感。書名中直接點齣“秘密”,無疑是在吊足讀者的胃口。我很好奇,這個秘密究竟是什麼?是關於某種不為人知的儀式,還是關於選擇過程中的某些考量?又或者是關於某種政治力量的介入?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一個清晰、細緻的闡述,瞭解這個在曆史上扮演著重要角色的製度,究竟是如何運作的,以及它對那些被選中的轉世者,又會産生怎樣深遠的影響。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物的傳記,更是一次深入瞭解西藏曆史和宗教文化的契機。
评分《逆風順水:阿嘉仁波切的一生和金瓶掣簽的祕密》,光看這個書名,就能感覺到裏麵蘊含著一股強大的生命力和曆史的厚重感。我一直對那些在時代洪流中,依然能夠保持自己獨特精神的個體感到好奇,而“仁波切”這個稱謂,本身就代錶著非凡的智慧和慈悲。書名中的“逆風順水”四個字,非常貼切地描繪瞭人生的不確定性,也暗示著一種麵對挑戰和把握機遇的人生哲學。我非常想知道,阿嘉仁波切是如何在人生的起伏中,找到自己的道路,如何解讀那些生命中的“逆風”和“順水”,並從中獲得成長和啓示。他的思想,他的生活方式,他的修行經曆,都一定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藉鑒的地方。而“金瓶掣簽的祕密”,這四個字更是讓人充滿瞭窺探的欲望。金瓶掣簽,這個製度本身就帶著一種神聖而又充滿權謀的色彩。我一直對它的運作方式和背後的故事感到好奇,書名中直言“秘密”,更讓我期待能從中瞭解到一些不為外人熟知的細節。究竟是什麼樣的“秘密”?是關於某種古老的智慧,還是關於某種曆史的考量?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我一個深入的解答,讓我能夠更全麵地理解這個重要的曆史事件和製度。這本書,對我來說,就是一份探索曆史真相和人生智慧的邀請。
评分每次看到書名裏有“仁波切”這樣的詞匯,我總會心生一種敬意,也有一份好奇。尤其是《逆風順水:阿嘉仁波切的一生和金瓶掣簽的祕密》這個書名,它既有對個人生命曆程的描繪,又觸及瞭藏傳佛教中一個非常具有代錶性的儀式——金瓶掣簽。我常常會思考,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一位仁波切的人生會是怎樣的?“逆風順水”這四個字,仿佛在預示著一條充滿挑戰但又最終走嚮圓滿的道路。我好奇阿嘉仁波切是如何在人生的波瀾中找到自己的方嚮,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內心的平靜,又如何在順境中不失其德。他對佛教的理解,他對世事的看法,以及他所經曆的個人成長,都是我非常期待瞭解的部分。而“金瓶掣簽的祕密”這個部分,更是讓我充滿瞭探索的欲望。我曾經看過一些關於金瓶掣簽的紀錄片,總覺得那是一個非常莊重而又充滿懸念的過程。書名中直接使用瞭“秘密”二字,不禁讓我猜測,書中是否會揭示一些我們鮮為人知的細節?比如,在掣簽過程中,是否有不易察覺的考量?或者,掣簽的結果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我走進那個神秘的儀式現場,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其背後蘊含的文化意義和曆史價值。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個人的書,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探一段特殊的曆史和一種獨特的文化。
评分讀到《逆風順水:阿嘉仁波切的一生和金瓶掣簽的祕密》這個書名,我腦海中立刻湧現齣一種史詩般的感覺。一個“仁波切”的人生,本身就充滿瞭一種非凡的色彩,而“逆風順水”四個字,更是點明瞭他生命旅程中必然經曆的挑戰與機遇,仿佛在訴說著一個關於成長、關於選擇、關於堅持的故事。我非常好奇,阿嘉仁波切在那個特殊的時代,是如何麵對來自外部的各種“逆風”,又是如何巧妙地把握住屬於自己的“順水”的?他的個人成長經曆,他對世界的理解,他對生命的感悟,一定都蘊含著深刻的哲理。而書名中緊接著的“金瓶掣簽的祕密”,更是將這種好奇推嚮瞭頂峰。金瓶掣簽,這個在藏傳佛教曆史上傳承已久的製度,總是濛著一層神秘的麵紗。我一直對它的運作機製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秘密”非常感興趣。這個“秘密”究竟是什麼?它是否關乎某種政治博弈,還是隱藏著更深層的宗教智慧?我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揭示一個不同於以往認知的金瓶掣簽,一個更加真實、更加深入的畫麵。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一個人的傳記,更像是一次對曆史真相和宗教文化深層探索的邀約,充滿瞭引人入勝的魅力。
评分這本書名《逆風順水:阿嘉仁波切的一生和金瓶掣簽的祕密》,光是聽起來就充滿瞭一種曆史的厚重感和宗教的神秘色彩。我一直對西藏的曆史和佛教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那些曆經滄桑的轉世活佛的故事,總讓我感到格外著迷。阿嘉仁波切這個名字,雖然我之前可能沒有深入瞭解過,但“仁波切”這個稱謂本身就代錶瞭至高的智慧和慈悲。書名中的“逆風順水”四字,更是點齣瞭生命旅程中那些跌宕起伏、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時刻,這恰恰是人生最真實的麵貌。我很好奇,這位阿嘉仁波切究竟是經曆瞭怎樣的“逆風”,又如何把握住瞭“順水”的契機?他的生命軌跡,一定充滿瞭智慧的啓示和人性的光輝。而“金瓶掣簽的祕密”,這四個字更是直擊人心,引發瞭無窮的遐想。金瓶掣簽,這個在藏傳佛教曆史上影響深遠的製度,承載瞭多少王朝的更迭、政治的博弈,以及宗教的神聖與現實的交織?它究竟是如何運作的?其中的“秘密”又隱藏著怎樣的玄機?我渴望在這本書中一探究竟,瞭解那個時代背景下,活佛轉世製度的復雜性,以及它背後所蘊含的深層意義。這本書,仿佛是一扇通往過去神秘世界的大門,等待著我去探索和解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