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透過文字說話,更透過文字本身的造型設計創意發錶意見!
一部設計師最赤裸裸的告白,揭開設計界流傳已久的觀念迷思!
這並非一本充滿事實的設計書,也不提供給你良心的建議,而是一本有很多很多設計師個人意見的書。要真正進入設計領域,就從思考這些眾多似是而非的問題開始……!
曾受邀TED演講字型藝術的作者、知名平麵設計師剋雷格.沃德(Craig Ward),以他在設計界打滾十年的設計經驗為基礎,在本書中試圖揭露齣在設計領域中常見的誤解、半真半假、甚至是完全不實的概念。他以幽默而尖銳的文字敘述,加上圖像化的文字設計輔助說明,提齣瞭35個設計業界常見的「謊言清單」,這些問題在一般業界並不陌生,甚至習以為常,我們可能不曾懷疑它實踐在工作中的可信度,但事實果真是這樣嗎?從創意的角度來看,這些既成觀念是否反而成為自由發展創造力的束縛?
書中提齣的問題包括針對一般大眾的:客戶永遠是對的?開放式辦公室=更好的閤作與工作成果?而針對設計學生傢長的則有:設計師是個好工作嗎?針對客戶的:越知名的大公司做齣最好的作品?好點子不需大預算?針對設計專業的:設計戀物癖是否有助於設計?中性的黑體字、漫畫字體是否就隻能受限於某些設計?或是深入設計産業的話題像是設計教育的價值、印刷頁之死、客戶關係與比稿等主題。同時書中也收錄瞭其他知名設計同業者的觀點,提供設計學生、設計師對於創意的全新見解。
文字會說話,以字體做為創作元素的本書作者,除瞭以文字敘述之外,更以文字做為圖像的創意元素,整本書可以說是集閤瞭作者的設計心念,是他同時做為作者與設計師所呈現的最佳設計語境。
作者簡介
剋雷格.沃德Craig Ward
定居於紐約的英國設計師剋雷格.沃德(Craig Ward),以字體設計著名。曾參與國許多國際知名品牌包括時尚、音樂、廣告、齣版的設計工作,他在2009年創立自己的公司Words are Pictures,也是幾個設計專業媒體的特約作者,並曾經受邀為【TED】演講。他同時也是位文字藝術玩傢,除瞭傳統的活字印刷與凸版印刷的文字作品設計之外,近年來更嘗試使用不同的媒材與手法,像是流體磁鐵、絲綫、光綫、細胞的材質做文字設計創作。官網www.wordsarepictures.co.uk
譯者簡介
簡德浩
中興大學外文係畢,沉迷小說與電影,擅長人文、網路、影視、新聞等領域之翻譯。閤作對象包括颱北當代藝術館、奧美公關、飛行國際視聽、環鎂影視翻譯公司、颱北電影節、颱北金馬影展等;電影翻譯作品包括《我愛我的馬龍白蘭度》、《窗邊的憂鬱女子》、《璀璨詩篇》、《北韓金豪洨》……等。
【推薦序】消災的「謊言」─王行恭
【推薦序】天啊!設計有這麼簡單嗎?─陳俊良
【推薦序】謊言破解要靠自己─李根在
【作者獨傢中文版序】
【作者序-關於本書】
【謊言清單】
1. 平麵設計是個好工作 Graphic Design is a Proper Job"
2. 漫畫體:史上最糟的字體 Comic Sans is the worst typeface ever created
3. 設計教育是毫無意義的 An education in design is pointless
4. 設計崇拜讓我成為好設計師 Having a fetish for design makes me a good designer
5. 設計師都是名人 Designers are famous
6. 不花錢買字型也沒關係 Not paying for typefaces is fine
7. Helvetica是中性的字體 Helvetica is neutral
8. 紅色代錶熱,藍色代錶冷 Red means hot, blue means cold
9. 字母大寫代錶我在嘶吼 USING ALL CAPITALS MEANS I’M SHOUTING
10. 好點子不需要大預算 A good idea doesn’t require a budget
11. 客戶根本就是#$%^&* The client is a $%&*
12. 客戶永遠是對的 The client is always right
13. 平麵設計很容易 Graphic Design is easy
14. 慈善公益案件容許你隨心所欲 Charity clients will let you do as you please
※ 關於設計,你聽過最大的謊言是什麼? What’s the biggest lie you’ve ever been told about design?"
15. 易讀性和可讀性基本上是一樣的 Legibility and readability are basically the same
16. 蘋果的平麵設計很棒 Apple have good graphic design
17. 圖庫是省錢方案 Stock is a cheap solution
18. 大傢都想買我的T恤和徽章彆針 People will want to buy my t-shirts and pin badges
19. 規則是用來打破的 The rules are there to be broken
20. 截稿拖越久作品會越好 Longer deadlines lead to better work
21. 越大、越有名的公司,作品也越厲害 The bigger, better known studios do the best work
22. 得奬的作品都是最棒的 The best work wins the awards
23. 這案子沒預算,但是個大好機會 There’s no budget but it’s a great opportunity
24. 你一定要去紐約 You’ve gotta get to New York
25. 比稿是日夜加班贏來的 Pitches are won by working late
26. 不要有風格/你需要有風格 Don’t have a style / You need a style
27. 搞對稱就遜掉瞭Symmetry is bad
28. 五種字型足以應付你一輩子 You only need to use five typefaces in your career
29. 這是急件 It’s an urgent brief
30. 開放式辦公室=更好的閤作與工作成果 Open plan offices = collaboration and better work
31. 你隻要有點子就夠瞭 All you need is an idea
32. 不再有原創 Nothing is original anymore
33. 大眾在意設計這迴事 People care about design
34. 印刷已死 Print is dead
【後記】
【關於作者】
【作者專訪】La Vie╳Craig Ward︱Interview 翻那張謊言的牌:專訪作者剋雷格‧沃德——薑鼕仁
【特彆企劃】馮宇、何佳興、小子╳設計謊言
【附錄】
推薦序
消災的「謊言」
英國Words are Pictures公司的創始者,也是著名文字設計工作者雷格.沃德(Craig Ward)在工作之餘,把他在工作領域中積纍的經驗,運用正反兩種敘事方式,整理齣35則目前業界經常發生的現象,匯整成書刊布於世。
在目前平麵齣版衰退,但市場上還充斥著形形色色的設計相關齣版品的當下,這樣的一本《設計這樣想,對嗎?》能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養分,我無法預期。因為在Internet氾濫的社會,能平心靜氣安心讀完整本書的機率並不大,更何況作者的語言形式,和他搭配的畫麵,在漢字文化的閱讀習慣下,我們如何能從他「負負得正」的語法中,體會他文字中的真意。
西方的文字是「錶音」符號,字形本身並無任何意義,因此文字設計師運用巧思,把毫無意義的符號,創造齣預設的意涵,這是文字設計師得以存在的本質。也因此目前有兩萬多種英文字體,隨時等候設計應用。
但漢字的狀況不同,漢字是「錶意」的符號,每個單字無論象形與否,都有特定的意義;它在重組、變形等設計手段的運用中,有一定的局限,因為它有特定的意義存在,並不單純是發音或音節的問題。此外漢字可供應用的字形不多(不是真正不多,是我們不夠用心),為瞭單純應用的目的而重新創造字形工程浩大。加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在文字字形這個領域,似乎還是天方夜譚,無怪幾乎無人投入。
雖然本書作者的工作背景是文字造形創作,但設計的遊戲規則是無分字形或圖形的,他把設計工作上所遭遇的問題,及設計思考的瓶頸,都用簡明易懂的文字和圖示,讓讀者在輕鬆的條件下體會他的論述;到底是在Internet的環境影響下,讓年輕人反其道去閱讀「落落長」的枯燥論文是不智的,所以這本書看似短小輕薄,更何況設計招數綿延變化也不止這35招;但精練這35招,也許離下山齣道的日子就不遠瞭。
當今颱灣社會正處於一種不自覺的轉型中,在上個世紀舊思維中,被視為叛經離道的設計行為,在這個世紀經濟大轉型下的社會變遷中,竟被視為政府施政解厄的桴木。舉國上下事不論政經、人不分男女老少,錶麵上都將文創與設計掛在嘴邊當符仔,真不知是件該高興的好事還是災難。
看不清自我是睜眼瞎,認不清事實是腦殘;無論睜眼瞎或腦殘都不利文創。我國古代視設計者為匠,因此自我要求要達到「巧匠」的境界就心滿意足,這是傳統巧於工的思維。現代的國際設計思維,都朝著「大巧於拙」的意涵下著墨,無論我們在哪一個領域工作,沒有企圖改變現實的想法,是萬事行不通的;這本《設計這樣想,對嗎?》也許能在思維睏鈍的時候,提供您醒腦解厄的棒喝。
王行恭(颱科大工商業設計係專案副教授、金蝶奬評審召集人)
我買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想找到一些能夠解決我工作中實際問題的“小技巧”,比如如何更有效地進行用戶訪談,或者如何做齣更有吸引力的演示文稿。然而,這本書的內容遠遠超齣瞭我的預期。它更多地探討瞭設計過程中的思維模式和策略,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潛規則”,往往纔是影響設計成敗的關鍵。舉個例子,書中對“迭代”這個概念的解讀,就讓我耳目一新。我之前認為迭代就是不斷地修改和完善,但這本書卻讓我看到瞭迭代背後更深層次的意義——它是一種不斷學習、不斷逼近真相的過程,而不僅僅是簡單的修補。它也讓我開始審視,我之前的很多“優化”是否隻是在原地打轉,而沒有真正觸及問題的本質。這種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到實踐的層層遞進,讓我對設計這項工作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它沒有提供“快速緻富”的秘訣,但它給瞭我“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评分這本書的敘述方式,讓我感覺像是在和一位見多識廣的前輩在聊天,他會分享很多行業裏的“內幕”和“真相”,但又不會顯得過於說教。他提齣的很多觀點,都讓我有“原來如此”的頓悟感。比如,他對“成功案例”的解讀,就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成功,背後都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努力和策略,而我們不能簡單地將之復製。他讓我開始思考,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如何纔能辨彆齣真正有價值的設計思維,而不是被各種 superficial 的流行趨勢所裹挾。這本書沒有給我具體的“設計秘籍”,但它給瞭我一種“辨彆真僞”的能力,以及一種“獨立思考”的勇氣。它讓我明白,在設計這條道路上,永遠沒有捷徑,隻有不斷地學習、思考和實踐,纔能真正抵達彼岸。
评分這本書給我的最大感受是,它打破瞭我過往對設計的一些固有認知,讓我看到瞭設計的更多可能性。書中對於“創新”的討論,尤其觸動瞭我。我之前常常覺得,創新就是需要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需要突破一切界限。但這本書卻讓我意識到,很多時候,真正的創新,恰恰是來自於對現有規則的深刻理解和巧妙運用。它就像一個精明的玩傢,深諳遊戲規則,然後纔能在規則內玩齣花樣,甚至改變規則。它也讓我反思,我之前的一些“創意”,是否隻是錶麵的新穎,而缺乏對事物本質的深入挖掘。這本書沒有給我具體的“怎麼做”的指南,但它給我提供瞭一種“如何思考”的框架。這種思維框架的建立,遠比掌握一兩個具體的工具或技巧要來得重要,因為它能夠幫助我在麵對任何設計挑戰時,都能夠更清晰、更有效地找到解決之道。
评分這絕對是我近期讀到的最有啓發性的一本書,雖然它並沒有直接點破我遇到的某個具體睏境,但它所提供的宏觀視角和底層邏輯,卻讓我如醍醐灌頂。書中的很多觀點,不是那種“照著做就能成功”的套路,而是更深層次的思維方式的重塑。比如,它在談及“用戶至上”這個看似顛撲不破的真理時,並沒有止步於此,而是深入剖析瞭這種“至上”背後可能存在的陷阱,以及如何在真正理解用戶需求與商業目標之間找到一個微妙的平衡點。我之前一直以為,隻要把用戶需求擺在首位,事情就會自然而然地好起來,但讀完之後,我纔意識到,盲目的“用戶至上”有時反而會忽略掉設計本身的創新性和前瞻性,甚至可能因為迎閤瞭錶層需求而錯失瞭更深層的價值創造。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設計本質的全新認知,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許多決策,以及在團隊溝通中,那些看似理所當然的“潛規則”究竟是助力還是阻礙。它促使我去思考,在每一次的設計實踐中,我們究竟在遵循什麼?又在忽略什麼?這種自省和求索,遠比任何具體的技巧都來得寶貴。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非常喜歡,它不像那種枯燥的學術論文,也沒有那種浮誇的雞湯感,而是用一種非常真誠、接地氣的敘述方式,娓娓道來。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因為某個觀點而停下來,反復咀嚼,甚至會對照自己過往的項目經驗,去印證書中的論述。它不是那種“告訴你答案”的書,而是“引導你思考”的書。它提齣瞭很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比如在創意枯竭的時候,我們是應該拼命榨取“靈感”,還是應該審視自己的思維框架是否齣現瞭僵化?又比如,在團隊協作中,那些看似成熟的流程和分工,是否真的能激發每個人的最大潛能,還是在無形中限製瞭他們的創造力?書中的一些段落,我甚至會標記下來,日後反復翻閱。它讓我意識到,設計不僅僅是關於美學和功能,更是關於溝通、關於策略、關於對人性更深刻的洞察。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的設計導師進行深度交流,他不會直接給你指明方嚮,但他會告訴你,在哪裏可以找到你的方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