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說:如果在荒島上隻許帶一本書,我會帶《紅樓夢》。
《紅樓夢》最迷人的部分全在生活細節,並不是情節。每天能閱讀一點就閱讀一點,這是讀《紅樓夢》最好的方法。
《紅樓夢》,是一塊躲藏著生命意念的頑石,到人世間經曆的一次生死愛恨;是眷戀繁華的「假象」,也是瞭悟幻滅的「真相」;是一段歌笑涕淚所有青春韶華的詩篇,也是一個惋惜悲嘆所有美麗女子的故事;《紅樓夢》裏的愛情,在性彆裏流動、變換,而寶玉和寶釵、黛玉之間,更糾纏著不可言說的生命遺憾……
那些絢爛繽紛,彷如一夢,彷如前世始終忘不掉的一次花季。
美學大師蔣勛將他閱讀《紅樓夢》半世紀的深刻體悟,滲透進入字裏行間,如實告訴我們:為什麼《紅樓夢》是可以讀一輩子的書?為何閱讀《紅樓夢》是一種學習「寬容」的過程?這是一本進入經典之前的必要之書,獨到可親的導讀,讓經典的價值長存,並與今世呼應,更具有觀照你我人生的現代意義。
作者簡介
蔣勛
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寶島颱灣。颱北中國文化大學史學係、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1976年返颱。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係,現任《聯閤文學》社長。
其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近年專事兩岸美學教育推廣,他認為:「美之於自己,就像是一種信仰一樣,而我用佈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著有:《天地有大美》、《美的覺醒》、《身體美學》、《漢字書法之美》、《吳哥之美》、《九歌──諸神復活》、《舞動白蛇傳》、《孤獨六講》及有聲書、《生活十講》、《美的曙光》、《美的沉思》、《破解米開朗基羅》、《黃公望 富春山居圖捲》、《張擇端 清明上河圖》、《島嶼獨白》、《多情應笑我》、《祝福》、《眼前即是如畫的江山》、《來日方長》、《秘密假期》、《此生──肉身覺醒》、《少年颱灣》等書。
新版序 於一切有情無憎愛
推薦序 說紅樓,渡眾生/林懷民
推薦序 尋找賈寶玉/陳怡蓁
推薦序 我也夢紅樓/林青霞
第一章 紅樓夢裏的「真」與「假」
女媧煉石補天
一僧一道
絳珠草──還眼淚的故事
假作真時真亦假
曹雪芹《紅樓夢》版本
第二章 紅樓夢裏的青春
青春王國裏的賈寶玉
賈寶玉是叛逆的青少年
謎
賈寶玉的第一次性幻想
十二金釵
秦可卿/賈元春/迎春/探春/惜春/李紈
王熙鳳/巧姐/史湘雲/妙玉/薛寶釵/林黛玉
大觀園的設計師山子野
第三章 紅樓夢裏的愛情與生死
寶玉和黛玉是情侶嗎?
黛玉葬花
寶玉的第一個同性戀伴侶──秦鍾
寶釵與黛玉
一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
第四章 紅樓夢裏的珍食異寶
冷香丸
茄鮝
軟煙羅
洋貨
鍾錶/洋煙壺上的裸女與洋藥依弗哪/俄羅斯國的雀金裘/西洋自行船
寶玉房裏的洋畫與穿衣鏡/會做漢詩的西洋美人/賈寶玉喝法國紅酒
第五章 雲門的紅樓夢
序麯/春/夏/鞦、鼕
結語 《紅樓夢》是可以讀一輩子的書
作者序
於一切有情無憎愛
雲門舞集十週年時,林懷民編作瞭舞劇「紅樓夢」,賦予文學經典一種全新的現代角度。賈寶玉穿著鮮綠小三角褲赤身裸體齣現,讓許多保守觀眾嚇瞭一跳。當時為瞭配閤演齣,我做瞭幾場演講,也依據演講內容,編寫瞭《舞動紅樓夢》,由遠流齣版。
匆匆過瞭三十年,這幾年,舞劇「紅樓夢」很少演齣,甚至宣布封箱。《舞動紅樓夢》這本書也早已在市麵上絕版。
遠流常接到讀者電話,問起這本書,因此決定重新編輯齣版。
當初與舞劇演齣相關的部分稍作調整,重新迴到《紅樓夢》原典,增刪一些文字,特彆強調《紅樓夢》中「現代」的部分,就是這新版的《夢紅樓》。
這本書以「青春」做主綫,是一個大約十歲到十五歲的青少年青春的迴憶。
現代人閱讀《紅樓夢》容易有年齡的誤差,總覺得那麼成熟敏感的心靈起碼過瞭三十歲,所以改編的電視電影就與原著本質不符閤。
三十歲以後其實不容易有《紅樓夢》中青少年的單純、天真,以及不確定的自我摸索。
《紅樓夢》寫青春的單純、天真、不確定的自我,是世界文學書寫青春的一絕。
青春是生命初始,一切都不確定,連性彆也不確定。因此賈寶玉的「愛情」也撲朔迷離,他最早性幻想的對象是秦可卿,實際發生性關係的是貼身丫頭襲人。但不多久他就愛上瞭同性的秦鍾。他與黛玉是前世緣分,一見麵就覺得麵熟,他與年輕貌美的北靜王也關係曖昧。
「愛情」與「性」都是青少年正在摸索的功課,功課正在做,還沒有結論,所以行為上充滿「不確定性」。
正是因為青春的「不確定性」,使《紅樓夢》裏的賈寶玉或同年齡的青少年之間的「愛情」或「性」寫得非常真實。讀者自己傢裏如果有十幾歲的青少年少女,父母長輩若是沒有主觀教條偏見,不刻意用道德掩蓋,應該可以認真觀察孩子的行為,與《紅樓夢》做有趣的映照對比。
《紅樓夢》是一本長時間被誤解的書,考證癖好的人努力鑽營書與曆史的虛假關係,狹窄的古典文學學院教書匠,隻囿限在古詩詞誄賦的詞章修辭上,假想一個不真實的「古典」。許多人可能遺忘瞭《紅樓夢》在三百年前是一本多麼「現代」的小說,多麼顛覆主流價值,多麼控訴傳統威權,多麼大膽曝露傢族的腐敗。而在三百年後的今天,在許多保守的華人社會,這本偉大著作的顛覆、揭發與控訴,依然如此真實,遠遠勝過當代的許多華文創作小說。
《紅樓夢》用「真(甄)」與「假(賈)」兩個姓氏串連起整部故事,我們以假當真,或以真當假,都可以在書裏有哈哈一笑的領悟。
一部《紅樓夢》如此寬容,「真」與「假」任君選擇,作者有關心,有悲憫,卻不執著,於一切有情無「憎」無「愛」。
《紅樓夢》數十年來一直在我床頭。一函石印本的《石頭記》,有紅筆眉批圈印,綫裝,握在手裏輕而柔軟,最適閤睡前隨意翻閱。
我不太在意從哪一章迴看起,也不太在意到哪一章迴結束。如果是一個夢,通常開始、結束都並不必然。
文學論述、註解、考證,看多瞭,好像很「真」,卻又覺得與《紅樓夢》反而越離越遠。
在枕上懵懂睡去,似醒非醒、似夢似假時分,好像我多懂瞭一點《紅樓夢》。
許多晚上在入夢前看的《紅樓》片段,若即若離,丟瞭書,在枕上睡著,纔是真的《紅樓》來與我對話。
那些繁華繽紛,隻是前世始終忘不掉的一次花季,每每在沉睡中不想醒來。
我總覺得寫這本書的人也在夢中,不想醒來。對他來說,夢比現實要更「真實」吧。
《夢紅樓》重新齣版,也當然隻能與有前世緣分的人會心一笑吧。
要特彆謝謝文娟、祥琳、秦華費心重新編輯一本舊書,把原來有點零散的條例點滴的筆記式書寫,梳理齣一個秩序,也還能把「雲門紅樓」舞颱上的繽紛保留,讓一個已經封箱的舞颱上的華麗也恍如一夢。
二○一三年八月二十九日 即將白露
蔣勛於溫哥華
推薦序
說紅樓,渡眾生
案頭,床頭,有時馬桶邊,總會跳齣一本《紅樓夢》。清理藏書,發現傢裏竟有十八本《紅樓夢》。最老的是初中買的,粗黃的紙,幼稚的眉批。原有我齣生前一年,民國三十五年上海齣版的四集一套,是叔叔中學時代買的,友人藉走,不知所終。其實多半因為物美價廉,亂買。颱灣巡迴離開颱北,逛書店,最後還是帶走一本《紅樓夢》。最小的是大陸齣的簡體袖珍版,巴掌大,帶著齣國巡演,因為字小,飛機上就著小燈,倒讀得仔細,讀著讀著就睡著瞭。
把佛經也當閑書讀的我,《紅樓夢》絕對是閑書。不管版本,考證,隻管看故事。沒事想到一些細節,不免迴去翻閱:北靜王見寶玉時衣飾如何?賈府崑麯娛元妃,齡官因非「本角戲」,堅決不唱「遊園」「驚夢」,卻唱瞭那齣?巧姐兒小時候見賈蕓就大哭,是長大後被賈蕓等人齣賣的伏筆嗎?寶玉夢遊太虛,翻閱金釵冊錄,其實很像到廟裏求簽後,讀簽文。張愛玲一語點醒:十二金釵是旗人,沒裹小腳,是以姊妹們健步,日日齣園子去跟賈母吃飯。閱讀《紅樓夢》給生活帶來很大的樂趣。
因為這樣摸來摸去,一九八三年,我不知天高地厚,居然編齣《紅樓夢》的舞劇。我以〈葬花吟〉為主調,用春夏鞦鼕四季的架構,渲染「花謝花飛飛滿天」的盛景,刻劃「三春去後諸芳盡」的淒涼。李名覺先生以薄紗彩幕交代四季,不同顔色的紗幕起落更迭,彷彿時光的移轉。賴德和東西樂器唱和的交響麯影射若有似無的情節,流麗敘情,婉轉低吟,十分動聽,迄今仍為樂團演奏。蔣安白描花卉,林璟如設計製作的刺綉披風,花團錦簇繽紛奪目,是騷動的春光,到瞭下半場披風反穿,白色襯裏飛揚,是輓頌青春的喪衣,也是「白茫茫一片」的雪花。
一齣美麗的舞劇,觀眾反應熱烈,每次重演都很賣座。雲門行銷部想喘口氣,就希望我推齣「紅樓夢」。然而,就舞團而言,這是一齣「問題舞作」。它「人口眾多」,單單影射十二金釵的角色就得十二個。而且,除瞭幾位主要角色,其他人可以單獨發揮的機會不多,偏偏群舞排練要求整齊,講究細節,費時耗神。排,演「紅樓夢」,半年過去瞭。因應國內外不同城市的邀演,雲門每年必須推齣五六齣舞作,實在無力兼顧。二○○五年,「紅樓夢」在上海大劇院作封箱演齣。
舞劇封箱前,遠流齣版公司請蔣勛撰寫《舞動紅樓夢》,很受讀者歡迎。好幾位年輕朋友告訴我,因為看瞭舞,讀瞭蔣勛的書,纔去讀原著。如今,舞作輟演,文字亙存,遠流重新整編,蔣勛潤色,而有這本新書。比起八年前的版本,《夢紅樓》加強瞭對原著的詮釋,是進入這本動人經典的有趣導讀。
跟我不同,蔣勛認真讀《紅樓夢》,前幾年定期講說紅樓,講瞭四年。他以現代觀點深入淺齣介紹這本巨著,古老的故事因此有瞭生活感,有瞭新時代的活力。這些談話的錄音在大陸齣版,也為齣版社謄錄成書,受到極大的歡迎。學界贊許他突破傳統「紅學」講考證,談隱喻的窠臼,以小說來看待曹雪芹的著作,更因他兼學曆史和藝術的背景,對跟現代讀者有距離的事與物都有簡明優美的解釋,大大增加經典的可親性。
蔣勛高度贊頌大觀園內年輕孩子的純真。或許因為年紀漸長,有瞭世故,有瞭悲憫,被一般人唾棄的賈瑞,妙玉,他也憐惜他們的遭遇,給予他們最大的諒解。在蔣勛眼裏,曹雪芹的偉大處就在他對人性嗔癡的無限包容。
去年起,他應《壹周刊》之邀,開始「肉身供養」的專欄,每週細寫《紅樓夢》中的小人物小事件,異常精彩。文章發錶在專登演藝人員八卦的那本,在貓狗,男女,影評之後,星座之前。他選擇登在那個角落,希望讓平日不關心文學的讀者可以「順便」讀到他說《紅樓夢》的文字。
蔣勛說紅樓,渡眾生的誌業還未完,完不瞭。
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兼藝術總監)
推薦序
尋找賈寶玉
我國一開始讀《紅樓夢》。數學課時把書攤在大腿上偷偷讀著,校長從窗外經過看見瞭,走進教室跟老師說:「請陳怡蓁同學跟我到校長室來。」唉!夜路走多瞭總會……,我羞愧地站起來。校長又說:「拿著妳手上的書跟我來。」我在眾目睽睽之下,如罪犯一般被帶走瞭。
校長把門一關,說:「書給我!」我乖乖就範,心裏直祈禱:「彆沒收啊!」我可是存瞭許久的零用錢纔買下整套的書。「《紅樓夢》妳看到哪兒瞭?」校長的口氣開始緩和。「晴雯剪瞭指甲送寶玉,快不行瞭。」我正沉浸在深情悲哀的情境中。「來,妳坐下,」校長打開燈,「這裏慢慢讀。」接著竟然泡瞭一壺茶,坐下來跟我聊起十二金釵來:「妳最喜歡誰呢?」「妳覺得自己像誰呢?」……。我們聊到下課,校長放我齣來,臨走叮囑:「可彆告訴同學!」
哈哈,我當然要講,這麼美好的懲罰怎能不講?隻不過同學間並沒有因此掀起讀《紅樓夢》的熱潮。
那時我心想:「校長溫柔體貼,要是年輕個三十歲,倒有些像賈寶玉瞭!」
此後我一直在尋找賈寶玉,那樣懂得惜香憐玉,會為女人調胭脂,會欣賞女子的纔華, 不怕比輸瞭的溫柔可人兒。
就像許多人看電視、電影或戲劇中的賈寶玉,總是失望的時候多,我也一樣。在真實人生中沒有遇見過賈寶玉。
大學畢業赴美留學,行囊中最重的就是書,當然也包括那一套翻爛瞭的《紅樓夢》。啃英文啃漢堡,纍瞭煩瞭,就捧著《紅樓夢》細細嚼,迴到年少的夢裏尋找安慰。
後來在海外創業,簡直成瞭空中飛人,為瞭彌補自己的不足,天天啃的都是網路資訊、企業管理一類的書籍,寶玉、黛玉、寶釵、湘雲都鎖起來。腦袋是飽漲的,心靈是空虛的。
偶爾迴到颱灣,發現蔣勛老師把《紅樓夢》八十迴從頭講瞭一遍,都存在CD裏瞭。我如獲至寶,抱著四大盒CD片,帶著可攜式錄放機(那已是當時最先進的設備瞭)到處飛行到處聽。我塞著耳朵,完全不理會周遭人的嘰嘰喳喳,完全沉浸在蔣老師迷人的磁性聲音中,隨著他一次又一次重迴《紅樓》,重溫舊夢。
老公不像賈寶玉,非常不以為然:「妳到底要聽到什麼時候?」一直聽到現在,不用CD,灌入iPod,還在聽,還在跟著哭哭笑笑、癡癡傻傻呢!
蔣老師講述《紅樓夢》有極獨到之處。他不愛紅學考證,直接帶領進入文本,一章又一章,細述精華處,不隻聽到故事,看到人物,賞析詩詞,也剖析寫作技巧。我終於從純粹感性地讀,進階到帶點理性、帶點距離地讀,能夠把自己從情節當中抽離,看到書中的哲學省思。
我也逐漸從企業場中抽離,迴到文化的場域來。和蔣老師有瞭親身的接觸,他喜歡所謂有體溫的擁抱,任何知識,尤其是美學,經由他導引,都變成瞭有體溫的、活生生的體驗。我們閤作主持中廣的「藝文放輕鬆」廣播節目,蔣老師的「美的沉思」是很多聽眾週末必聽的,他們跟我一樣,越來越黏蔣老師,生活中不能沒有他。
我睡前仍在聽他二十年前錄的《紅樓夢》。拗不過我的央求,蔣老師終於在節目中重新夢《紅樓》。他經曆肉身覺醒,人生體悟又自不同,融入賈寶玉的世界中,帶齣更多反省與哲思,我也又有瞭新的《紅樓》經驗。
《紅樓夢》就是這樣神奇的書,讓人從少年讀到老年,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收獲。難怪蔣老師說:「《紅樓夢》是可以讀一輩子的書。」
一輩子的事當然要早點準備,早點進入。蔣老師希望青少年就開始讀《紅樓夢》,因為大觀園本來就是青春修練場。
這本《夢紅樓》恰是一本深入淺齣的導讀書,從「真與假」、「青春」、「愛情與生死」、「珍食異寶」幾個麵嚮帶領讀者走進文本,走進那個引人入勝的古典世界。在蔣老師的悉心引導下,你不會迷路,不會錯過幽微之處的風景。
我早已放棄尋找賈寶玉,而「驀然迴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蔣勛老師是我所遇見過的人當中,最接近寶玉的化身!
陳怡蓁(趨勢科技共同創辦人暨文化長)
推薦序
我也夢紅樓
如今迴想起來,似乎跟《紅樓夢》結下瞭不解之緣,彷彿前世曾是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被赤霞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的絳珠草,和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無緣補天的大頑石。
話說十七歲那年,在颱北八十年代電影公司拍「窗外」期間,有一天,導演叫我化古代裝,梳上古代女子發型,換上古裝裙子,然後拍瞭幾張照。我沒敢問為什麼,也沒人告訴我為什麼,隻是覺得奇怪,為什麼拍「窗外」要扮古裝?
五年後,邵氏電影公司決定開拍「紅樓夢」,聽說最初的人選是甄珍演賈寶玉,林鳳嬌演薛寶釵,我演林黛玉,張艾嘉演紫娟。後來甄珍和林鳳嬌沒談成,改由張艾嘉演賈寶玉,米雪演薛寶釵,狄波拉演紫娟,我還是演林黛玉。
一九七七年我到瞭香港,導演李翰祥約我在酒店大堂的咖啡座見麵,他見我紮著馬尾,白色直條襯衫配白色牛仔褲,挽著母親遠遠走來,第一句話就問我:「願不願意跟張艾嘉交換角色?」我一口答應,因為自己也曾想過演賈寶玉,隻是沒料到他會認為我也可以反串男角。他送我四個字「玉樹臨風」。
「紅樓夢」是我二十二年的演戲生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電影──是我唯一改編自中國文學名著的戲,是我唯一和李大導閤作的戲,也是我第一部反串小生的戲。
有一天,李導演約我到錄音間聽錢蓉蓉錄賈寶玉的歌,我纔知道我們要一邊唱,一邊演。因為對古裝戲毫無概念,不知道手該怎麼擺,腳該怎麼走,李導演卻胸有成竹毫不擔心。我和張艾嘉還是不放心地請瞭京劇老師,晚上輪流到老師傢學走颱步。拍攝前,導演請我們到他傢二樓迴廊的小剪接室,看大陸演員徐玉蘭和王文娟演的越劇「紅樓夢」。我清楚記得他看著那黑白片裏的寶玉和黛玉,贊嘆她們演得好。他說隻要戲演得好,觀眾入瞭戲,就不會要求演員的外形。
《紅樓夢》人物很多,所以演員也多,迴想寶玉娶親那場戲,除瞭演黛玉的張艾嘉不在,幾乎所有女演員都到齊瞭,有演襲人的祝菁,演賈母的王萊阿姨,演王夫人的歐陽莎菲阿姨,演王熙鳳的鬍錦姊,還有演薛寶釵的米雪。邵氏片場沒有冷氣,熱得厲害,打燈的時候,所有演員都脫瞭戲服,隻剩穿在裏麵的白色水衣,坐在尼龍椅上,一邊搧著扇子一邊閑話傢常,好不熱鬧。就這樣,在邵氏片場待瞭三個月,戲拍完,人也散瞭,大傢各奔東西,有的人再也沒見過麵,導演和沙菲阿姨先後去瞭另一個國度,真是紅樓夢一場。
「金玉良緣紅樓夢」上演之後,宋存壽導演纔告訴我,十七歲那年拍的古裝照,是拍給李翰祥導演看的,那時候李導演已經想拍「紅樓夢」瞭。好笑的是,他說方逸華小姐嫌我嘴歪。後來我看照片,好像真的嘴有點歪。
蔣勛老師很喜歡用青春王國來形容大觀園。林黛玉進賈府時不超過十二歲,賈寶玉大約十三歲,薛寶釵大一點,不超過十五歲,王熙鳳管理賈府時也不超過二十歲。基本上,大觀園是十五歲上下青少年組成的青春王國。當年我二十二,張艾嘉二十三,米雪和我們年齡差不多,鬍錦姊二十六、七,幾乎所有演齣的演員,平均都比書中人物大十歲。很難相信《紅樓夢》裏十五歲上下的青少年,詩文如此傑齣,性格如此成熟。蔣老師說,他們從小吟詩作詞,會寫詩也不足為奇。《紅樓夢》裏的每個人物,經由蔣老師的分析解讀,都變得立體般活在你的腦海裏,感覺非常熟悉,彷彿是你周邊的人。
床邊一本《紅樓夢》,睡前聽蔣老師導讀,有時半睡半醒間,碟片機裏還傳來老師磁性的聲音,娓娓訴說著大觀園的故事,讓平時難以入睡的我,幸福地進入夢鄉,夢裏還做著紅樓夢。
毛澤東曾經說過:「中國無非是曆史長一點,地方大一點,人口也很多,我們還有一部《紅樓夢》。」據說慈禧太後也愛看《紅樓夢》。所以,做為中國人的一大幸福是──我們有《紅樓夢》!
蔣老師說,如果在荒島上隻許帶一本書,他會帶《紅樓夢》。我想,如果不準帶安眠藥的話,我會帶蔣勛老師細說《紅樓夢》的有聲書。
林青霞
〈冷香丸〉
《紅樓夢》好看,有時候不一定是從文學的角度,一般讀者看到第七迴,也可能忽然對薛寶釵用的一種藥産生瞭興趣與好奇,這一味藥叫做「冷香丸」。
寶釵生病,在傢靜養,管傢周瑞的老婆去看她,問起這個「病」。
寶釵說:從小這病,請多少醫生看,吃瞭多少藥,都無效。後來多虧一個和尚,專治無名病癥,說是她從娘胎裏帶瞭熱毒,普通藥治不好,就開瞭一個「海上仙方」,製作瞭神奇的「冷香丸」。
周瑞的老婆當然好奇,追問這「冷香丸」的做法。寶釵就一一說瞭這個比《哈利波特》魔法還要詭異刁鑽百倍的藥方。
藥方材料如下:「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鞦天的白芙蓉花蕊十二兩,鼕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
聽起來並不難,把這一年春夏鞦鼕四樣花蕊採集全瞭,要在次年的「春分」這一天曬乾,和在藥末一處,一起研好。
這隻是開頭,接著要把這四樣花蕊研成的粉末製作成藥丸。藥粉做成藥丸需要水,所以又要採集一年四個節氣的雨、露、霜、雪。
雨水這一天的雨水十二錢,白露這一天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一天的霜十二錢,小雪這一天的雪十二錢。
寶釵的「冷香丸」如此費周章,胎裏帶來的「熱毒」顯然不好根治,作者對寶釵身體中天生的「熱毒」隱喻甚深瞭。
寶釵是不愛花的,她的母親薛姨媽親口說的:「寶丫頭怪著呢,她從來不愛這些花兒粉兒的。」
那麼,《紅樓夢》的作者是要用四季的花為她治病嗎?而且,這四種花都是白的,白是素,白是不艷。寶釵天生的「熱毒」是不夠素淨的心嗎?她「熱中」的「毒」又是什麼呢?
一個少女不愛花,她究竟「愛」什麼?
製作丸藥的四季之水來自四個節氣的雨、露、霜、雪,或許都不是晴日的明亮炫耀。然而,作者隱而又隱的暗喻,是要寶釵的天生「熱毒」可以經曆一年雨露霜雪的寒涼寂寞嗎?
寶釵究竟「熱中」什麼呢?要讓作者煞費苦心為她開立如此繁難的藥方?
初讀《夢紅樓》,便深深被其所構建的那個龐大而又細膩的世界所吸引。作者的筆觸,帶著一種溫婉而又深沉的力量,將一個時代的風貌,人物的命運,以及其中蘊含的情感,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尤其被書中對人際關係的刻畫所打動,那些錯綜復雜的情感糾葛,那些傢族之間的明爭暗鬥,都顯得那麼真實而又令人唏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年代,感受著人物們的喜怒哀樂,體會著他們所經曆的種種磨難。書中對於環境的描寫也極為齣色,無論是雕梁畫棟的府邸,還是尋常巷陌的市井,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能聞到空氣中的味道,聽到周圍的聲音。我喜歡作者對細節的捕捉,每一個細微之處,都為整個故事增添瞭豐富的色彩。這本書不是那種一口氣讀完的暢銷書,它更像是一杯溫熱的茶,需要你慢慢品味,纔能體會其中醇厚的滋味。它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也看到瞭在時代洪流中,個體命運的渺小與堅韌。每一次翻開,都能有新的感悟,仿佛這本書也在隨著我的心境而變化。
评分《夢紅樓》帶給我的感受,是一種久違的震撼,也是一種淡淡的憂傷。作者以一種近乎史詩般的筆觸,描繪瞭一個時代的變遷,以及在這個變遷中,一群人的悲歡離閤。我被書中人物的命運所牽動,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掙紮,都讓我感到揪心。尤其是書中那些身處時代洪流中的個體,他們的命運往往身不由己,但他們依然在努力地尋找自己的一席之地。我特彆欣賞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細膩刻畫,那些隱藏在錶麵之下的情感暗流,那些難以言說的痛苦與無奈,都被作者描繪得淋灕盡緻。我常常會為書中的某個角色感到惋惜,為他們的遭遇感到不平。這本書的節奏並不快,它需要你耐下心來,去體會其中蘊含的深情。我喜歡作者的遣詞造句,那些優美而富有力量的文字,如同陳年的佳釀,越品越有味道。它讓我看到瞭一個時代的浮沉,也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與多麵。讀完這本書,我久久不能平靜,心中充滿瞭感慨,仿佛親身經曆瞭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
评分第一次翻開《夢紅樓》,就被它龐大而細膩的世界觀給吸引瞭。作者的文筆相當老練,字裏行間透露著一股沉澱瞭時光的韻味。故事設定在瞭一個我從未想象過的時代背景下,但書中人物的情感糾葛、人際關係的處理方式,卻又如此貼近現代人的感受。我尤其喜歡作者對環境景色的描寫,無論是王孫貴族的府邸,還是市井小巷的煙火氣,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置身其中,能聞到陣陣花香,聽到車馬喧囂。角色的塑造也是一大亮點,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命運,沒有絕對的好人或壞人,更像是在真實的生活中你會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他們的選擇,他們的掙紮,都讓人深思。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常常會停下來,迴想書中的某個片段,某個對話,感受人物內心的波瀾。它不是那種快節奏、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更多的是一種娓娓道來的敘事,讓你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其中,與書中的人物一同經曆喜怒哀樂。對於喜歡曆史背景下的生活描摹,以及對人物內心世界有深入探討的讀者來說,《夢紅樓》絕對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味的佳作。它帶給我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對人情世故的體悟,一種對生命哲學的思考。
评分讀《夢紅樓》的過程,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場心靈的洗禮。它不是那種一眼就能看透的小說,你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地品味其中的深意。我被書中人物之間錯綜復雜的關係所吸引,那些糾葛,那些愛恨情仇,都顯得那麼真實而又無奈。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女性角色的塑造,她們在那個時代背景下,雖然身份各異,但都展現齣瞭各自的堅韌和智慧。她們的命運,常常被時代的大潮裹挾,但她們依然努力地在自己的軌道上生存,甚至發齣微弱卻耀眼的光芒。我曾反復咀嚼書中的某些對話,那些話語中蘊含的深意,往往在過一段時間後纔慢慢顯露齣來,讓人恍然大悟。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時代的縮影,也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光輝與暗影。它不是要教你什麼道理,而是讓你自己去感受,去思考。每次閤上書本,我都會陷入沉思,迴味著書中的情節,感受著人物的悲歡離閤。對於喜歡深度閱讀,喜歡在文字中尋找共鳴的讀者來說,《夢紅樓》絕對是一部值得反復閱讀的經典。
评分《夢紅樓》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小說,不如說是一幅鋪展開來的時代畫捲。我被書中那種宏大的敘事格局深深震撼,作者似乎擁有穿越時空的能力,將那個遙遠而又充滿魅力的時代,以一種極其寫實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麵前。故事圍繞著幾個傢族的興衰展開,雖然牽涉的人物眾多,但作者的處理方式卻異常清晰,每個人物的齣現都有其必然性,也都推動著整個故事的發展。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書中對於社會等級、階層差異的刻畫,那種無形的牆,以及人們在其中掙紮求存的姿態,都讓我感同身受。我一邊讀,一邊會聯想到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經曆,書中人物的處境,雖然背景不同,但那份麵對命運無力感的掙紮,卻有著共通之處。作者的筆觸時而細膩婉約,時而又帶著一種曆史的厚重感,讓整個故事充滿瞭層次感。我特彆喜歡作者對細節的把握,無論是服飾的紋樣,還是飲食的規製,都顯得非常考究,這些細微之處,共同構建瞭一個立體而真實的古代社會。這本書給瞭我很多意外的驚喜,它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也看到瞭在時代洪流中,個體命運的渺小與堅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