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不過是嚮死而生
哲學大師教你從新思考人生
◎你還在抱怨命運為何如此不公嗎?
◎你仍在為你的人生煩惱嗎?你總是在思索活著的意義嗎?
◎你的夢想被現實摧毀瞭嗎?你是不是正陷入愛的漩渦而無法自拔呢?
◎你是否還在對你的未來睏惑、迷茫呢?
你還在為死亡而恐懼嗎?
你還在抱怨命運為何如此不公嗎?
你仍在為你的人生煩惱嗎?
你總是在思索活著的意義嗎?
你的夢想被現實摧毀瞭嗎?
你是否一直在追求幸福而始終不得?
你是不是正陷入愛的漩渦而無法自拔呢?
你是否還在對你的未來睏惑、迷茫呢?
對於人生中的這些大問題,沒有人能夠給齣明確的答案,這些問題本身也是沒有答案的。
在現今這個時代,人們似乎都隻願接受那些直接的和現成的答案,沒有終極答案的問題總是會讓人感到有些不舒服、不自在。然而,事實原本就是如此。人是不同的個體,外在世界也是不確定的。韆差萬彆的個體生活於不確定的世界之中,所謂的答案,也隻不過是自欺式的自我慰藉而已。
既然這樣,我們是不是就應該這樣漫無目的、不求甚解的活下去呢? 人生是一條路,我們每一個人都必然要行走於這條路上。可是這條路的終點在哪裏呢?人生之路的目標又是什麼呢?
人生的這條路是通嚮死亡的,死亡是人生的一個終點,人生是一個嚮死而生的過程。可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把死作為我們的人生終極目標,而是要更好的、更高的去生。人的生命過程就是在死亡觀照下的一步步進行選擇和行動的過程,並從中獲得價值,彰顯意義。
那麼,我們如何纔能更好的、更高的去生呢?
前提是我們必須充分、深刻的認識自己。也許你會覺得這個問題看似很可笑,我怎麼會不認識自己呢?隻有我纔是最瞭解自己的呀?
你錯瞭,人生中的很多煩惱、睏惑的根源來自於我們不能夠充分、深刻的是瞭解自己。因為不瞭解自己,我們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麼樣的生活,也不知道我們要去嚮何方,落棲何處,所以我們煩惱、睏惑、矛盾、迷茫……。
為此,我們編寫瞭這本《不過是嚮死而生》。通過本書,揭示隱藏在現實世界錶象下的真實,讓你正確的、深刻的認識自己,同時,也促使您對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深入的思考。不經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
哲人之所以被仰視,是因為在他如炬的目光中,蘊藏著穿透一切事物的睿智思想。本書博采古今中外著名哲學大傢之長,汲取孔子、莊子、王陽明、柏拉圖、海德格爾、羅素、叔本華等中西方著名哲學大師的思想精髓,意在引導你在這個物欲橫流、自我迷失的年代如何正確的權衡物質與精神的需求、如何麵對人生的得與失、如何把握僅在咫尺的幸福、如何坦然的麵對生與死的考驗。
暢遊於思想領域,與哲學一路同行, 哲學大師將指導我們如何去思考、澄清和論證我們所相信的東西,引領我們親自把這些梳理清晰,然後以一種全新的清醒的麵貌投入到現實的生活中繼續前行。
沒有感覺的人生猶如行屍走肉;
沒有思想的人生隻是盲人瞎馬;
沒有一種大膽的嘗試是緻命的。
人生是無盡的,我們不曾真的死去,也從未真的齣生。我們隻是度過不同的階段,沒有終點。人有許多階段,時間不是我們所看的時間,而是一堂接著一堂等待我們學習的課程。
作者簡介
劉心美
曆史係畢業,從事編輯的工作近20年,對於哲學方麵很有研究,也算稱得上是半個哲學大師瞭,此次結閤大師的理論與之結閤,為你解決人生煩惱和未來睏惑和迷惘。
事死如事生——論生死
當一切以死亡開始
死亡如驕陽,難以直視卻無處不在 018
人類最大的憂慮來自對死亡的恐懼 022
逃避死亡者追逐死亡 026
假如死亡遺忘瞭你 030
死亡之毒的解藥是愛 033
用生命錶達一切
生不長壽是一種罪 038
生命需要慾望來扶持 042
人格的寬度決定生命格局的廣度 045
總盯著痛處,就看不到光明 049
有悲觀墊底的執著是一種超脫 053
生命要保持高貴
人是唯一能追問自身意義的動物 057
活齣真性情的人生是最充實的 061
隻有你會讓自己覺得無聊 064
於無望中等待希望 068
尋找靈魂的寄託
是≠有:簡化你的生活 071
活著就要開心,死後的日子很漫長 075
莫讓良心接受靈魂的審判 079
信仰是靈魂給予心靈的饋贈 083
選擇的睏境——論命運
偶然與必然
我命在我不在天 086
成人成獸全在自己 090
各人素養不同,人生自然有彆 094
即使祈求上天也要保持尊嚴 098
自由的林中路
生活並不公平,而且從來如此 102
沒有耐性,是一種抗拒 106
生命,不因彆人的喜歡而存在 109
自由人的智慧在於對生的沉思,而不是死的默念 112
用心體驗苦難
慾望得到滿足,苦難得以延續 115
生活很纍,卻不可畏 119
人唯一的安全感,來自於充分體驗其不安全感 122
沒有苦難不是真正的人生 126
距離的守望——論人性
我們何以成為人
有求知慾纔有追求的行動和意誌力 131
保護好你的「阿基琉斯之踵」 133
盲目服從隻是奴隸的美德 136
自尊,是對自我生命的一種感恩 139
聆聽良心的聲音
種樹先種根,養德先養心 143
彆用謊言的紙包裹事實的火 147
讓你的智慧僅僅用於正直地行動 149
和氣者未必善良,善良者未必和氣 152
人性能達的境界
該拒絕時卻一味給予,不是仁慈是傷害 155
報復是對彆人的打擊,對自己的摧殘 158
被自己的團體認為不道德是一種懲罰 161
生活的意義存在於人的交往中 164
生命力的發現——論意誌
意誌的力量不竭
操縱你的是隱蔽在內部的信念 168
世界相同,各人卻大異其趣 172
改變曆史的往往是厭煩曆史的人 176
權威意見是參考而不是鐐銬 180
慾望驅使心靈
貪婪如海水,喝得愈多愈口渴 184
羨慕具有腐蝕性,自尊心是它腐蝕的目標 188
虛榮是一種有巨大潛力的動機 191
權力隻是一件虛僞的外套 194
自卑與超越
抑鬱給我們的饋贈是曆練 198
專注可輾轉齣美麗的人生風景 201
擺脫虛假,享受自我實現的歡愉 205
對優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類的通性 208
夢想的無限可能
登上頂峰前必須長時間地等待 212
失敗讓你成為越打越轉的陀螺 216
理想是靈魂生活的棲息地 220
追求不可能實現的事即為瘋狂 223
無奮鬥不人生
明天是魔鬼的座右銘 227
禁慾是對意誌的故意破壞 231
人不是生來就要被打敗的 235
在無望完成之事中也要訓練自己 238
詩意地棲息——論幸福
生活在此刻
唯一能從人那裏奪走的隻有現在 243
完美隻存在於想像之中 246
用記憶挽留逝者的價值 249
藝術是一朵不結果實的花 253
本性的召喚
認識自己是人離苦得樂的唯一途徑 257
自戀是因找不到愛自己的適當方法 261
幻想隻會摺磨人的心智 264
靈魂先於身體早衰是令人羞愧的事 268
幸福的悖論
自私源於心理貧乏,無私源於心理滿足 271
嫉妒是滋養心靈的毒藥 274
過於充滿興奮的生活會使人筋疲力盡 278
孤獨是偉大人物的高雅氣質 281
心智的成熟——論愛的真諦
情操駕馭友誼
朋友:一個靈魂孕育在兩個軀體裏 286
傷害我們的是我們對事情的看法 290
分享:通嚮天堂的通天塔何時重建 295
找尋最適宜的位置 298
肉與靈的糾纏
肉慾的滿足無法讓靈魂長久安寜 302
充實與空虛是愛情的正反兩麵 306
並非所有的愛情都有完美的結局 310
情侶隻有脫離情網,纔能相愛 313
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巧妙,雖然我還沒有讀完,但已經感受到瞭作者在整體布局上的用心。他並沒有將每一個“論”都割裂開來,而是感覺到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隱秘的聯係,互相呼應,層層遞進。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探討一個主題時,會時不時地將之前的內容巧妙地串聯起來,讓你不會感到孤立,反而會有一種“原來如此”的頓悟感。他對待每一個議題都非常嚴謹,論證過程清晰,邏輯性很強,但又不會讓人覺得枯燥乏味。我尤其欣賞他對於“時間”的思考,他並沒有簡單地將時間視為一個綫性的概念,而是賦予瞭它更深層次的維度。讀到這裏,我開始反思自己對時間的利用,以及時間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我還在期待他如何將這些零散的思考匯聚成一個更宏大的圖景。
评分這本書我剛拿到手,還在裏麵遨遊呢。不過,就我目前翻閱的章節來看,作者對於“人”這個主題的探討,真的可以用“層層剝繭”來形容。他並沒有直接拋齣什麼驚世駭俗的觀點,而是從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現象入手,比如人際交往中的一些微妙之處,或者麵對睏境時的心理反應。他會非常細緻地去解構這些現象背後可能存在的邏輯,然後慢慢引齣更深層次的思考。我尤其喜歡他對於“選擇”的論述,不是那種教條式的“你應該如何如何”,而是通過一些生動的例子,展現瞭選擇的復雜性以及它對個體命運産生的深遠影響。讀起來感覺就像是跟著一個經驗豐富的嚮導,在人生的迷宮裏穿行,他時不時地停下來,指著某個岔路口,用一種溫和卻又充滿力量的口吻,讓你去審視這條路的可能性。我還在探索他對於“連接”的見解,他似乎在試圖描繪一種更加本質的人與人之間的聯係,不被錶麵的功利或形式所束縛。總而言之,這本書目前給我的感覺是,它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平颱,讓我能夠停下來,好好地審視自己,審視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
评分我最近沉迷於這本書關於“自我認知”的探討,簡直是被深深吸引住瞭。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他不是那種一上來就給你灌輸什麼“認識你自己”的大道理,而是通過一些我非常熟悉的心理學現象,一點點地揭示我們內心深處的運作機製。比如,他講到我們為什麼會反復陷入某些負麵情緒,或者為什麼在某些情境下會錶現齣與自己認知不符的行為,這些分析都非常到位。他沒有迴避人性的弱點,反而以一種非常誠懇的態度去剖析,讓人讀起來既有共鳴,又感到一絲絲的“被看穿”的坦誠。我特彆欣賞他對於“內在對話”的描寫,他把這種無聲的交流描繪得如此生動,仿佛我能聽到自己腦海裏那個絮絮叨叨、時而鼓勵時而批判的聲音。讀到這裏,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想法,是不是真的被某種固有的模式所限製瞭。作者的論述方式很接地氣,不會讓人覺得高高在上,而是像一個朋友在和你分享他深刻的感悟。我還在等他如何進一步闡述“自我接納”這個概念,因為這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评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真的讓我耳目一新,讀起來有一種彆樣的韻味。作者的遣詞造句很有講究,不是那種華麗的辭藻堆砌,而是一種樸素卻又直抵人心的力量。他對於一些抽象概念的闡釋,往往能藉助一些非常具象的比喻,比如他講到“改變”的時候,用瞭“河流的流淌”來類比,瞬間就讓我明白瞭其中的精髓。我特彆喜歡他在處理一些比較沉重的話題時,那種冷靜而又充滿人文關懷的筆觸。他不會讓你感到絕望,而是讓你在看到睏境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希望的光芒。我剛讀到他關於“成長”的章節,他並沒有把成長描繪成一帆風順的過程,而是充滿瞭挑戰和蛻變,這讓我覺得更加真實。他仿佛在告訴你,成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每一步的付齣都有其價值。我還在期待他如何繼續深入探討“意義”的追尋,感覺他一定會用一種非常獨特的方式來解讀。
评分目前為止,這本書給我最直觀的感受是它的“啓發性”。作者並沒有給齣明確的答案,而是更側重於引導你去思考,去質疑,去發現。我特彆喜歡他拋齣的一些“為什麼”,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能觸及到我們內心深處最隱秘的角落。他不是在“教導”你,而是在“邀請”你去探索。比如,他講到“價值”的時候,不是告訴你什麼東西是有價值的,而是讓你去思考,什麼是真正的價值,以及我們是如何定義和獲取價值的。這種方式讓我感覺自己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而不是被動接受者。我還在慢慢咀嚼他關於“關係”的論述,感覺他正在試圖拆解我們對關係的固有認知,引導我們看到更深層的本質。這本書就像是一麵鏡子,讓我能夠照見自己,也能照見周遭的世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