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物無所不在,毒蹤到底身藏何處?
一則則毒物新聞每天輪番上演,你是否正為「毒物恐懼癥」所苦?
也許你從來不知道蘋果籽裏含有氫化物!
不瞭解過動兒為什麼和日常用品中的化學物有關?
也許你有疑問天然的是不是最好、有機食品是否真的健康?
也很好奇偵探小說中下毒者的毒物玄機!
毒物學傢約翰.廷布瑞從食品添加物、傢庭用品、殺蟲劑、謀殺毒物、職業災害到恐怖攻擊,從不同層麵一一探索化學物的毒物知識。它探索瞭促使化學製品産生毒素的原因,不同的狀況和劑量如何讓原本具有療效的藥物瞬間變成緻命殺手,讓我們看到並非每一種人工製品都有危險性,也並非天然物就絕對安全。韆麵人毒蠻牛保力達B事件,造成1人死4人重傷,使大眾陷入氰化物中毒的恐慌中,但蘋果籽裏其實就含有氫化物,為何吃瞭卻不會緻死?真正的關鍵就在於暴露氰化物的量、接觸方式及接觸時間長短!
作者強調毒物是自然界的一部份,唯有瞭解它的科學屬性,我們纔可能評估齣它的真實風險,纔能正確判讀專傢學者對於毒物新聞的看法與解釋,真正化險為夷地與毒物和睦共處。「瞭解」,便是最佳的解毒良方!
作者簡介
約翰.亭布瑞(John Timbrell)
倫敦國王學院藥學係的生化毒物學教授。他擁有三十多年的毒物學教學經驗,發錶過一百三十餘篇文章及研究論文;著作包括《毒物學入門》(Introduction to Toxicology)及《生物化學毒物學原理》(Principles of Biochemical Toxicology),這兩本專業用書已普及各個國傢,廣為世界各地教授及學生使用。
譯者簡介
莊勝雄
文化大學英文係畢,颱灣省屏東縣人,現服務於報社編輯組,主要譯作有:《時間萬歲》(天下文化)、《緻癌基因之謎》(商周)、《分子博覽會》(商周)、《100件人人都該會的事》(大雅)等。
推薦序1
似是而非的中毒觀念 方震中醫師
現今工業社會的日常生活中,大傢常接觸各式各樣化學物質,從報章雜誌及各類媒體得知各種與中毒相關的問題,例如:蔬果的農藥殘留、不沾鍋的鐵弗龍、工業汙染、吸毒病患等等。再到書店中,有關於環境汙染、各種化學物質毒性、生機排毒飲食的書觸目可見。
但是,討論「毒物學」的科普作品十分稀少,大傢少有機會以科學方法來認識中毒問題。影響所及,不僅限於一般大眾,甚至許多高級知識份子,常對於中毒有似是而非的觀念。各類媒體上,偶有未能符閤科學方法的中毒研究或見解,常引起軒然大波。商周齣版翻譯齣版倫敦國王學院生化毒物學教授約翰.亭布瑞(John Timbrell)所執筆的《毒物魅影》(The Poison Paradox)科普讀物,正是提供我們以科學的方法來瞭解中毒的好書。
本書探索「毒物學」的各種領域,包括各種藥物中毒、天然動植物毒素、重金屬、農藥、工業化學物、環境汙染等等。娓娓道來許多曆史上有名的中毒故事以提高讀者的興趣,並利用實例一再解釋這本書的基本主旨,即是巴拉塞爾士所說:「所有物質都是毒物,沒有一種不是毒物;隻要劑量正確,就可以把毒物變成仙丹。」這是毒物學的基本原理。換言之,物質不是重點,劑量纔是。 我常以水做為例子,大傢都知道多喝水有助健康,而鮮少知悉「水中毒」這個病名。醫師在臨床上會碰到因心理因素不斷自覺口渴的病人,在短時間內喝下大量的水,以緻於腎髒無法排齣過多的水而産生身體滲透壓下降,造成腦水腫甚至死亡,這就是「水中毒」。這個例子清楚說明瞭沒有什麼物質是無毒的。
人工閤成化學物經常被媒體形容成是危險和有毒的,一般大眾現在對所有化學物都抱著相當懷疑的態度。本書另一個想要破解的迷思:天然即是安全的,人工閤成就是有毒的。例如在第十章中提到對食物造成的汙染,有的是天然造成的,有的是人為造成,天然毒素和人工閤成化學品一樣會造成瞭人們的傷亡。 又如在第六章中提到各形各色自然界的有毒動植物,許多對人類都有緻命危險,它們毒性並不亞於人工閤成化學品。雖然化學物可能會對人類和其他生物構成危險,但在現今社會中不可能不使用化學物,化學物有用和有益的效應,為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之一。因此如何瞭解各種化學物的黑暗麵,評估齣它的真實風險,十分重要。 本書的最後一章即是介紹以科學的方法來評估化學物的風險,並使讀者瞭解,化學物帶來的好處也應該一併考慮於風險之中。一般大眾讀後當能理解如何以正確的態度麵對無所不在的化學物。
毒物學並非一門基礎科學,如有化學及生物學兩方麵的基本知識,較能一窺奧妙,因此毒物學的科普讀物並不容易執筆。本書自然希望深入淺齣地介紹毒物學,但有部分內容對於一般讀者可能較為艱澀。建議一般讀者略過作者述說毒物造成中毒作用的細節,先閱讀各種物質造成人體傷害方麵的案例故事。另一方麵,因為作者對學理的敘述詳盡,此書的內容對於有相關學識基礎讀者,則能對毒物學有登堂入室的瞭解。 作者旁徵博引從古至今各種和中毒有關的曆史故事、研究案例、爭議論述等十分豐富,雖說此書為科普讀物,其實專門研究毒物學的學者或醫師,從本書中亦能受益良多。
(本文作者為颱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颱灣大學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助理教授)
推薦序2
正確麵對生活中的毒物 吳明玲醫師
作為臨床毒物科醫師,經常麵對來自各方的詢問,某種化學物質的毒性為何?該怎麼診斷、治療或預防?作為一個消費者,每天從不同的媒體新聞,經常看到各種有關生活中毒物的相關報導,如重金屬、農藥、有機溶劑、食品防腐劑、漂白劑、抗生素、染料、戴奧辛、電磁波、輻射綫、核能等。有些報導過於聳動,常引起消費者不必要的恐慌。有些報導因為毒物性質的復雜,也不能在短短篇幅中說明清楚,讀者可能會低估某毒物的影響。
越來越多人提齣懷疑,我們的空氣、飲水、食物是否安全?如何能生活在無汙染的環境?如何排毒、解毒?在新聞媒體報導下,民眾常發生恐慌,不知如何麵對生活中的毒物。現代人的壽命及健康比古人好得多,然而也確實有許多新的文明病與環境病産生。
化學物質是一體兩麵,有其用處,也有其毒性。如何正確使用,而避免毒性;需要有良好的公共衛生政策、管理製度以及全民的參與。毒物學的知識,通常較為艱深,民眾並不容易瞭解。這本書深入淺齣的介紹許多種化學物質的小故事,協助讀者瞭解化學物質,說明化學物質的好處以及其對生物體健康的可能危害,避免不必要的「毒物恐懼癥」。從這本書中我們瞭解「風險評估」的重要性,每個化學物質都應有其身分證,說明其特性及毒性。麵對生活中的毒物,應配閤風險評估的資訊來決定對策。
國內有關風險評估的資訊仍然有限,從這本書可以獲得一部份資訊。未來希望能有更多人的參與,提供更多客觀的、科學性的資訊,讓我們瞭解如何麵對生活中的毒物,健康生活。
(本文作者為颱北榮民總醫院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
這本書的書名,說真的,一開始讓我覺得有點聳動,畢竟「毒物」兩個字聽起來就讓人心生畏懼,但「魅影」又帶著一種引人入勝的懸疑感,讓我忍不住想點進去看看到底在講什麼。我一直覺得,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太快,很多時候我們都忙著追趕,反而忽略瞭身邊一些細節。比如說,我們每天使用的保養品、化妝品,或是小孩玩的玩具,裡麵到底有哪些成分?這些成分對我們的皮膚、呼吸道,甚至長期下來對內分泌係統會不會有什麼影響?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這些問題,不隻是列齣名單,更重要的是能告訴我們,這些「毒物」是如何悄悄潛入我們的生活,它們可能造成的風險又是什麼。我特別想知道,像是一些我們認為很安全的物品,例如某些塑膠餐具、不沾鍋塗層,或是甚至我們喝的水、呼吸的空氣,裡麵是否也隱藏著我們不知道的「魅影」。如果作者能夠提供一些關於辨別、判斷的技巧,例如如何看懂成分標示,或是哪些品牌、哪些產品可能需要特別留意,那就太棒瞭。畢竟,現代人雖然資訊發達,但很多時候反而被龐雜的資訊淹沒,分不清真假,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這本書若能提供一個清晰的指引,幫助我們撥開迷霧,做齣更聰明的選擇,那絕對是物超所值。
评分「毒物魅影」這個書名,聽起來就有一種探險的感覺,彷彿要揭開一層層神秘的麵紗,去認識那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接觸到,但卻又不太瞭解的物質。我對於科學知識一直抱有濃厚的好奇心,特別是那些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應用。我相信,這本書不會隻是枯燥乏味的化學名詞堆疊,而是會用一種更貼近生活、更引人入勝的方式,來探討「毒物」這個主題。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從一個比較宏觀的角度,來分析現代社會為什麼會齣現這麼多潛在的「毒物」,例如工業化、生產鏈的複雜性,或是消費者對於便利性和價格的追求,這些因素是如何共同促成瞭「毒物魅影」的產生。我希望書中能夠提供一些案例分析,讓讀者能夠更具體地感受到「毒物」的影響,而不隻是停留在紙上談兵。例如,可以探討一些歷史上或現代社會中,因為接觸到特定有毒物質而引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從中學習教訓。同時,我也希望書中能提供一些關於「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教導我們如何在源頭上減少接觸,而不是等到齣現問題瞭纔去處理。總之,我對這本書充滿瞭期待,希望它能成為一本引導我們深入瞭解科學、認識生活、並做齣更明智決定的啟發之書。
评分哇,這本書的書名聽起來就超有吸引力的!「毒物魅影」,光是這四個字就讓人聯想到各種隱藏在日常生活中,卻又充滿神秘感的東西。我一直對生活周遭潛藏的危機很有興趣,特別是那種看不見、摸不著,但卻可能影響我們健康的物質。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探討像是室內裝潢的甲醛、清潔劑裡的化學成分,或是我們常吃的加工食品裡可能添加的防腐劑、色素等等?平常看新聞或是科普節目,常常會聽到一些關於食安問題的討論,但總覺得資訊有點零散,不夠係統化。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像一個專業的嚮導,帶我們一一揭開這些「毒物魅影」的麵紗,讓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它們的來源、特性,以及最重要的,如何避免它們對我們和傢人造成傷害。尤其是在這個什麼都講求方便快速的時代,很多東西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就進入我們的生活,如果能有一本這麼實用的書,教會我們辨識、選擇,甚至是用更天然、安全的方式來取代,那絕對是一大福音。希望作者在書中能提供一些具體的建議,例如如何選購更安全的日常用品、如何在傢裡進行簡單的環境檢測,或是如何培養更健康的生活習慣來降低接觸有毒物質的風險。總之,對於這樣一本聽起來兼具知識性與實用性的書,我充滿瞭高度的期待,希望能透過閱讀,讓我對「毒」有更深刻、更全麵的認識,也更能保護自己和所愛的人。
评分「毒物魅影」這個名字,瞬間就勾起瞭我的求知慾。我一直覺得,所謂的「毒」,不一定是指那種劇毒物質,更多時候是那些長期、微量,但卻悄悄纍積、影響我們健康的物質。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從這個角度齣發,為我們揭示這些「魅影」的真實麵貌。我非常感興趣的是,書中會不會探討一些比較冷門但卻貼近生活的「毒物」?例如,某些電子產品釋放齣的電磁波,或是長期使用某些材質的寢具、衣物可能帶來的影響?我希望作者能夠用非常生活化的語言,將複雜的科學知識變得易於理解,並且提供一些實際的、可操作的建議。我希望讀完這本書,我能夠對自己的生活環境有一個更清晰的認識,知道哪些地方可能存在風險,並且能夠採取一些簡單的措施來降低這些風險。我特別期待書中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替代方案」的資訊,例如,有沒有更環保、更天然的清潔劑,或是更健康的烹飪方式,可以減少我們接觸到有毒物質的機會。總之,我對這本「毒物魅影」抱持著非常高的期望,希望它能夠成為一本能夠幫助我提升生活品質、守護傢人健康的知識寶庫。
评分這本書名「毒物魅影:瞭解日常生活中的有毒物質(改版)」,聽起來就很有份量,而且「改版」兩個字代錶瞭它的內容一定經過不斷的更新與精煉,更符閤當下的需求。我一直覺得,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化學物質的時代,從吃的、用的、穿的,幾乎都離不開各種閤成物。但是,很多時候我們對於這些物質的瞭解都非常有限,隻知道它們存在,卻不知道它們的確切來源、作用,以及對我們的潛在影響。我非常希望這本書能夠像一麵鏡子,讓我們能夠清楚地看見,那些隱藏在我們身邊的「毒物魅影」究竟是什麼樣子。我希望能從書中學到一些辨別和選擇的技巧,例如,如何分辨哪些產品是比較安全的,哪些需要特別謹慎;在購買時,有哪些指標是可以參考的。而且,我認為「改版」這個詞意味著作者一定會針對最新的科學研究和社會議題進行更新,這對於想要跟上時代、瞭解最新資訊的讀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關於「毒物」的「前世今生」,讓我知道它們是如何被發明、被應用,以及為什麼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威脅。如果書中還能包含一些關於「解毒」或「排毒」的誤解與釐清,那就更好瞭。總之,我對這本改版後的「毒物魅影」,充滿瞭好奇與期待,希望它能成為我生活中的一本必備指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