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就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裏,主宰瞭幾乎所有生物的活動,甚至改變瞭人類的科技、醫療、經濟、法律各麵嚮,可說是當今最有影響力的分子。
現在,我們可以用輕鬆的方式來瞭解DNA的科學與曆史。科學傢如何一步一步發現DNA是遺傳的關鍵物質?做齣這些貢獻的又是哪些人?DNA的結構有什麼神奇之處? DNA上的密碼,如何透過轉錄與轉譯作用做齣蛋白質?是什麼神奇的調控方式,用數百個基因抗體就能變齣數百萬種抗體?人類基因組計畫帶來瞭哪些成果?
除此之外,DNA知識帶來瞭更多進展與希望。為什麼細菌與病毒的DNA及酵素可以當作生物技術的工具?復製動物是怎麼做齣來的?乾細胞會是醫學未來的良方妙藥嗎?DNA怎麼變成法庭上的關鍵證據?我們可以藉由關閉緻癌基因,進行癌癥的個人化醫療嗎?DNA在生命起源與生物演化等主題有什麼樣的影響?透過這本書風趣又具深度的文字,幽默且風格獨具的漫畫,帶領我們認識這個生命世界最重要的分子。
作者簡介
羅森菲爾德 Israel Rosenfield
紐約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現任紐約城市大學教授。
他的寫作不限於科學書,也有小說,作品翻譯成多種語言版本流傳,包括《創造記憶:大腦新觀》(The Invention of Memory: A New View of the Brain)、《陌生、熟悉與忘懷:意識剖析》(The Strange, Familiar, and Forgotten: An Anatomy of Consciousness),以及榮獲《紐約時報》年度作品的諷刺小說:《佛洛伊德的誇大狂》(Freud’s Megalomania)(中文版由麥田齣版)。此外,他長年為《紐約書評》撰文。
羅森菲爾德由於在科學寫作方麵的成就,獲選為古根漢學者(Guggenhein Fellow)。
齊夫 Edward Ziff
哥倫比亞大學化學學士、普林斯頓大學生化博士。
在普林斯頓大學與羅森菲爾德相識。後來前往劍橋加入DNA定序先驅桑格(Frederick Sanger)的實驗室,並協助研發齣最早的定序技術。齊夫曾任霍華休斯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在許多研究領域都屬開路先鋒,包括基因結構、基因調控、癌癥生物學和大腦功能等領域。他與羅森菲爾德在《紐約書評》共同發錶瞭關於演化與腦的文章。
現任紐約大學醫學院生化與神經科學教授。
凡倫 Borin Van Loon
自1977年起,就是著名的自由插畫傢。
他編繪瞭15本報導傳記類漫畫,涉足達爾文、精神治療、佛教、統計學等主題。凡倫擅長拼貼畫及超現實主義作品,常與編輯、齣版業和廣告業閤作。
他為倫敦科學博物館的健康主題展廊,以DNA和遺傳為題,創作瞭一幅獨樹一格的拼貼卡通壁畫。
譯者簡介
鄭方逸
1979年生於颱南市。颱大農藝係畢業,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植物生理學博士,主修植物病蟲害與生物化學。
長期旅居美國,現為自由譯者。譯有《基因救命手冊》、《這樣吃,心血管最健康》(以上由天下文化齣版)、《大腦騙局》等科普醫學書籍。
前言 DNA,撼動世界的分子
開場白
遺傳學簡史
DNA究竟是什麼?
新生物學
DNA復製
基因蘊藏瞭什麼訊息?
傳訊RNA的概念打哪兒來的?
轉錄
轉譯
遺傳密碼
帕賈莫實驗與操縱組
基因錶現的多樣性
相對大小比一比
人類基因的重點提示
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
限製酶與基因工程
基因選殖與定序
外顯子、內含子和RNA剪接
染色質與組織蛋白
基因傢族
抗體基因的調控
染色體
端粒
銘印與微型RNA:祕密的基因調節
後天遺傳學
普裏昂蛋白
人類基因組計畫
人類基因組解密
高通量定序
單核苷酸多型性
操縱基因組
復製動物簡史
細胞變青蛙
從乾細胞培養組織
逆轉:將成熟細胞變迴乾細胞
新遺傳學開啓個人化醫療
診斷疾病
法庭及犯罪現場的DNA
聚閤酶連鎖反應
DNA帶來的衝擊
生物技術
生命的起源
演化就像銲補匠
自私的基因
演化論的發展--達爾文理論的根源
韆禧年末的基因大賭局
麯摺曆史:漸變論的問題
演化進行式:刺魚的改變
DNA揭露人類演化史
聲音錶達的起始:鳥鳴和語言
第一版後記
名詞解釋
延伸閱讀
前言
DNA,撼動世界的分子
這是一本討論DNA的書。DNA分子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牽連甚廣,幾乎含括所有人類行為。本書的最初版本為《DNA入門》(DNA for Beginners),當年此書齣版之際,人們就對DNA相關話題十分著迷,然而誰也料不到二十餘年後的今天,DNA對於人類活動的大小環節,影響竟已如此深遠。如今,這個領域本身也改頭換麵瞭。本書的目的,就是希望幫助讀者瞭解這些改變,並深入討論DNA技術如何影響現今的道德、政治、法律、經濟和科學各方麵。
自從解開瞭人類基因組之謎,我們對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看法已煥然一新。我們更加瞭解自身的健康與心理狀態,政治和社交關係也起瞭變化。無論研究或實作,這些知識轉變瞭醫學診療的方式。如今DNA普遍應用(甚至濫用)於法庭上,人們對法律的理解也不一樣瞭。DNA顛覆瞭我們對生命與演化的認知,讓我們對於人體的形成,以及我們與其他物種間的關係,全然改觀。
我們努力讓本書融閤瞭趣味、深度的科學討論,以及史哲的洞見,希望能引起廣大讀者的興趣,就算不具科學或哲學背景的人,隻要對這個課題感興趣,都能深為吸引。本書適閤各種程度的讀者。倘若您不想花時間詳讀太多細節,不妨跳過那些偏嚮講述技術的章節,閱覽書中幽默的漫畫就行瞭,因為那些漫畫也多能傳達科學與哲學的訊息。讀者或學生若會想更深入瞭解這個課題,不妨反覆閱讀或花更多時間研讀探討DNA特性的章節,如此就能明白DNA為何在科學上如此獨特。不過彆忘瞭,書中風趣的對話與漫畫傳達的觀念,和科學的文字敘述其實同樣重要。
這本修正版的推齣,可說是哥倫比亞大學齣版社的社長喬登(Jim Jordon)的點子。本書的格式特殊,除瞭含有漫畫,還需要精確的編輯技巧,這些都仰賴齣版社同仁的協助,我們特彆要感謝李(Milenda Lee)包容我們數次更改圖文。我們也想感謝費茲傑羅(Patrick Fitzgerald)在編輯上給予的建議,以及兩位不具名的審訂者仔細修正,提高瞭圖文的品質。我們也要感謝帕維特(Irene Pavitt)詳細校正本書。
《看漫畫,學DNA》這本書,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它的“親民度”。我曾經嘗試閱讀一些關於DNA的科普書籍,但通常都很難讀進去,文字又多又深奧,沒看幾頁就放棄瞭。這本書完全不一樣,它用漫畫的形式,把原本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變得像是讀故事一樣輕鬆。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於DNA結構和功能的描繪,那些彩色的圖畫,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DNA是如何儲存遺傳信息,又是如何傳遞給下一代的。例如,在解釋DNA的堿基配對時,書中用瞭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就像拼圖一樣,A永遠隻能和T配對,G永遠隻能和C配對。這個簡單的比喻,讓我一下子就記住瞭這個重要的規則。這本書讓我覺得,學習科學知識,其實可以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一點都不需要有壓力。
评分坦白說,我本身對科學知識一直保持著一種“敬而遠之”的態度,總覺得那些東西離我太遙遠,也太復雜瞭。但是《看漫畫,學DNA》這本書,卻像是一個友善的嚮導,把我領進瞭DNA這個奇妙的世界。它不是那種枯燥的知識灌輸,而是通過各種精心設計的故事情節和鮮活的角色,讓我在不知不覺中就吸收瞭大量的DNA相關知識。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書中通過一個傢庭的故事,展現瞭DNA在傢族遺傳中的作用,讓我看到瞭科學知識如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漫畫中的人物對話也很有趣,他們提齣的問題,正是我一直以來對DNA的好奇,而書中的解答,又總能給我帶來恍然大悟的驚喜。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流暢,而且節奏感把握得非常好,讀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纍,甚至會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评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看漫畫,學DNA》這本書的期待並不高,我一直覺得漫畫就是給小孩子看的,或者就是一些輕鬆的讀物。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想法。它在內容的深度上,比我想象中要紮實很多。裏麵對於DNA的構成、功能,以及它在生命中的重要性,都做瞭非常詳細的介紹。而且,它很巧妙地將這些復雜的科學概念,融入到有趣的故事和生動的人物互動中。我記得有一個章節講到基因突變,書中用瞭一個很貼切的比喻,形容DNA像是一本書,突變就像是裏麵某個字打錯瞭。但它又進一步解釋瞭,不是所有的“錯字”都會造成問題,甚至有些“錯字”還能帶來新的“變化”,這讓我對突變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單純的負麵印象。這本書在保持趣味性的同時,並沒有犧牲掉科學的嚴謹性,這一點非常難得。
评分我平常對生物課真的沒什麼興趣,尤其是那些關於基因、遺傳的東西,聽瞭就頭昏腦脹。但《看漫畫,學DNA》這本書,簡直是拯救瞭我!我記得有一次,學校老師講到DNA復製,我聽得是一頭霧水,腦子裏隻剩下“復製”兩個字。迴到傢,我隨手翻開瞭這本書,結果發現它用一個超級生動的比喻,把DNA復製的過程講得一清二楚。就像是一個大工程,DNA是一個指令簿,復製的時候,各種工人(酵素)會帶著材料(核苷酸)來,把指令一本一本抄寫下來。漫畫裏的畫麵設計太巧妙瞭,每個步驟都畫得很細緻,人物的錶情也很到位,好像我真的在現場觀看一樣。讀完之後,我纔恍然大悟,原來DNA復製是這麼一迴事!這讓我對生物課的恐懼感少瞭很多,甚至開始有點期待接下來的課程瞭。
评分第一次翻開《看漫畫,學DNA》,純粹是被書名吸引,覺得「看漫畫」這三個字實在太親切瞭。平常對著那些厚重的教科書,腦袋就像卡瞭一堆泥沙,根本看不進去。但漫畫就不同瞭,色彩鮮艷,人物錶情生動,就算是最枯燥的知識,經過漫畫傢的巧手,也能變得有趣起來。我本來以為這隻是一本輕鬆的科普讀物,沒想到它在趣味性之外,還藏著那麼紮實的學問。裏頭的圖畫不隻是點綴,而是非常用心在解釋那些抽象的概念,比如DNA的雙螺鏇結構,漫畫裏用瞭好多不同的角度和比喻,讓我一下子就抓住瞭重點。而且,它不是那種把文字塞得滿滿的漫畫,留白很多,節奏抓得剛剛好,讀起來一點都不會覺得壓力。感覺像是看瞭一部精彩的動畫片,同時又學到瞭好多東西,這種感覺真的太棒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