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雨林是生物學傢的應許之地,
但是真的要跟國際團隊在雨林裏做研究,又是另一迴事……。
這本書除瞭把雨林豐富的生態和其成因介紹給讀者,
還希望透過深入淺齣的文字,
把科學研究的真諦、國際團隊閤作的趣事,以及異文化的衝擊,
告訴更多有興趣的讀者。
精彩的內容包括愛秀的一群、動物大閤唱、小蠹蟲公寓、長蠹蟲陷阱、
真菌共和國裏的螞蟻大軍、藤蔓迴鏇麯、雨林生活大不易等,
不僅充滿科學傢追求知識的探險精神,也不乏現代人麵對大自然的趣味橫生。
作者簡介
劉藍玉(昆蟲博士)
中興大學昆蟲學博士,世界唯二的長蠹蟲分類學傢之一,對小蠹蟲、長小蠹蟲、竊蠹蟲亦有涉獵。輕微工作狂,有電影癖、閱讀癖、學習癖、自助旅遊癖,是喜歡在山林裏漫遊的仁者。目前任職於宜蘭縣立蘭陽博物館。
作者簡介
林誌全(網路宅男)
蠹蟲博士的另一半,網路管理經理,喜做安樂侯,有動漫癖、旅遊癖,少瞭網路可能會活不下去,是喜歡大海卻又很容易暈船的智者。
推薦序
方力行 正修科技大學講座教授,颱灣溼地聯盟 理事長
這是一本很奇妙的書,你很少看到兩個理工背景的人,帶著浪漫的期望,抱著人文的情懷,去到世界上最有名的荒野叢林,共寫一本像遊記,又像十八世紀的博物學教科書,又像異鄉風土誌,但其實隻是真情實事交織的人生樂章。
劉藍玉(蠹蟲博士)和林誌全(網路宅男)都是中興大學昆蟲係的高材生,正統的生物背景,讓人原本以為他們倆應該是循規蹈矩、按步就班的理科人,不過在深入交往,看到他們如何決定加入雜牌軍組成的亞馬遜之旅,並細讀這本書後,纔發現人生真的可以有許多不同的選擇。
藍玉本來已服公職,又擁有博士學位,是國立圖書館中甚受長官器重的青年纔俊,誌全服務於電腦公司,不但職業和性嚮結閤,而且早已能「宅」在傢中,臥遊世界瞭,但是他們卻都為瞭一封天外飛來的邀請函,順從瞭每一個人都深藏在心中,渴望探險,追求自由的心,毅然拋開瞭外在的桎梏(藍玉辭職瞭,誌全不知道迴來後老闆會不會請他辭職),完成瞭一生或許隻有一次機會的壯遊。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決心,但是真幸運,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卻也分享瞭他們經曆的驚喜、睏難和快樂。
從歐洲繞過三分之二的地球飛利馬就是很有趣的決定,除瞭和隊友會閤外,在進入叢林前,又及時參與瞭德國啤酒節的歡樂,享受瞭對文明的最後依戀。不過在這段文字中我特彆喜歡首席科學傢尤莉安娜的傳奇,以及之後書中所引用她的一些思想言語,許多人在遭受災難後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永遠不要再去想起,尤莉安娜卻在這個自癒過程中,更瞭解瞭善與惡在自然和人類文明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自然無心而文明有意),以緻於更喜歡,更親近,也更體諒變化無常的叢林瞭,可能這就是「初心」,貼近時讓我們寜靜安詳,在紛亂的社會中,卻遍尋不得。
隨著章節的進展,小倆口深入瞭南美洲,到達瞭盤古亞納,安傢落戶,開門營業,逐步適應新環境,交結各式各樣,包括非靈長類的新朋友,處處都是令人驚喜的體驗,但仔細看透,卻發現真是「境由心生」,從旅遊的角度來看他們所經曆的簡陋的住所,在地的飲食,蚊蚋異物四伏的環境,都不是那麼賞心悅目,不過在作者的眼中,不但甘之如飴,而且處處生機滿眼,洋洋大觀,這股隱含在全書中的陽光、積極、自信,而且不時流露齣自嘲式幽默的人格特質,或許纔是這本書讀起來最令人愉悅之處。
全文中不時有許多曆史典故的敘述,也有不少科學現象的審視,正是我說它又像「風土誌」又像「博物學」的緣故,可能這本書本就是個混血兒,混血兒都比較漂亮對不對?科學知識和人文關懷,現代文明和蠻荒野趣,異國文化和開心體驗,美麗圖片和真誠文字,原來這就是兩位作者和《昆蟲博士與宅男的亞馬遜探險》這本遊記,特殊而又迷人的地方。
作者序一
劉藍玉(蠹蟲博士)
從秘魯迴颱灣已經一年瞭,雨林裏的種種卻總在身邊縈繞,開車上路耳邊就響起青蛙大閤唱,走在路上眼前就看到高聳入雲的闆根植物,坐在電腦前打公文打到一半,螢幕上竟然浮現齣奶油色蟑螂、透翅蝶和公切葉蟻的身影。
迴想起身處雨林的那個月,要不是重讀一次自己寫的遊記,好多不便和抱怨現在都已經忘瞭,唯一還記得的隻有那片讓人魂牽夢縈的貧瘠雨林,還有在這片貧瘠大地上,為瞭努力求生存而展現齣來五花八門的生命形態。去亞馬遜原來是為瞭給自己一個遠離塵囂的機會,結果這扇不經意打開的窗,卻讓我看到瞭另一個世界,給瞭我另一個審視生命意義的標準,也成瞭我此生的救贖。
攻擊和對抗不熟悉的事物是生物的本能,人類則是把這種本能發揮得最淋灕盡緻的物種,所有「非我族類」都死不足惜,卻渾然不覺自己纔是大自然裏最格格不入的物種,靠著「船堅砲利」消滅異己。尤莉安娜深知人類的習性,所以想盡辦法邀請所有她認識、可以自費前往盤古亞納工作站的生物學傢,跟她一起去調查雨林裏的物種,然後把調查研究結果公諸於世,最後纔把研究結果轉換成大眾可以瞭解的文宣資料,讓大傢從陌生到熟悉,最後愛上雨林。尤莉安娜的推廣工作在德國已經卓然有成,不但有大麵包廠商贊助她的雨林救援行動,也有不少讀幼稚園和小學的小朋友把自己的零用錢捐給「雨林」。
當初決定寫這本遊記跟環保、愛護雨林都沒有關係,隻是因為自己接受過分類學和博物館學研究的訓練,又有豐富的教書、編輯和翻譯科普書籍的經驗,所以很清楚自己的幸運,可以獲得雨林研究第一手資料,包括科學傢在雨林裏做研究的甘苦、雨林生物的多樣性和威脅、跟雨林人的互動和觀念差異,還有神秘的印加文化遺澤和偉大之處。這些都是太好的科普推廣內容,值得用梭羅的觀察力、杜瑞爾的筆調來跟讀者報告。我一直深信「瞭解」纔是「體諒」和「共享」的基礎,這是身為大自然一份子的責任,但卻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盡到這個義務,我隻有全力以赴、不辱使命。
決定跟著尤莉安娜去雨林做研究之前,鼓起勇氣跟張蕙芬總編聯絡,希望大樹可以齣版我們的遊記,即使張姐對這本遊記的市場有疑慮,她還是很勇敢的答應瞭,並且給瞭我最大的鼓勵,讓我深深體會到颱灣之所以可以穩站東南亞齣版業的鰲頭,是因為後麵有這麼多堅實的臂膀支撐著,實在是颱灣人的福氣。
作者序二
林誌全(網路宅男)
雖然大學時和蠹蟲博士是同係的學弟和學姐,但是齣社會當上網路宅男後,除瞭斷斷續續跟隨老婆劈劈木頭、掛掛陷阱,中年發福的肚子裏早已經沒殘留半點學術的墨水。不過在網路宅男的外錶下,內心其實還有個小男孩,一聽到亞馬遜雨林就眼睛發亮,聽到馬雅文化、消失的天空之城就全身打顫。
這趟旅程讓我體會到現代人已經離大自然多遠,還開瞭眼界,看到不同環境、文化背景的人,如何溝通相處。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不斷普及的行動通信,改變瞭所謂現代人、先進國傢的生活和溝通的模式,但是到瞭盤古亞納這片沒水、沒電、沒網路的叢林,我們這些「現代人」必須跟網路和手機脫鈎,重新認識真正的大自然,學著適應最原始的生活方式,用最簡潔的方式剋服種種睏難。
迴想起在雨林中迷路的那段恐怖經驗,至今還是覺得不可思議,平時自詡為鴿子的我,怎麼會發生這種鳥事?一定是當天太陽黑子活動旺盛造成我的大腦神經迴路異常。看看我們的遊記,再迴想當初陷在伏木堆中的絕望感,真的該說是神明保佑。四十歲的颱灣網路宅男,在雨林中迷路六小時就差點沒戲唱;當年十六歲的德國少女,飛機失事之後負傷還能在雨林中求生12天獲救。迴到營區後,真該跳到研究基地那兩個廁所馬桶內躲起來的,太丟臉瞭。
尤莉安娜從十六歲遇到空難生還後,就把自己貢獻給秘魯的雨林保育,捨我其誰的精神讓我深覺汗顔。從普卡帕前往尤亞匹屈斯,看著黃沙滾滾的紅土路,尤莉安娜告訴我們這一帶在她父親的年代也都還是原始林,現在已經成為農地;搭小船在猶卡亞裏河淡紅色的河道上,不時看到淘金客架設在河岸的機器設備,篩選沙金的化學藥劑直接就汙染瞭河水。我的心裏跟尤莉安娜一樣嘆息著,但卻沒有她那樣義無反顧的勇氣。我在這裏看到人類對亞馬遜雨林的破壞、人與自然爭地的衝突、原始部落和現代文明麵對彼此的手足無措,以及大自然的反撲,都是正在發生,也是所有人類都不能逃避的問題。
也許很多人都會感慨,曾幾何時心中的夢想已經萎縮到隻剩下眼前的工作。從這趟亞馬遜之旅歸來後,我知道該做的事、可以做的事還很多。古人說讀萬捲書不如行萬裏路,親身體驗書裏寫的亞馬遜熱帶雨林,參與生物學傢的研究採集工作之後,我更加迷戀這類體驗,更加覺得自己幸運,可以跟隨一群不同國傢的朋友,在貧瘠卻生機盎然的雨林共同度過一個月的雨林生活。也從同行的幾位老學者身上看到,隻要心中懷有研究的熱情,年齡不是問題。蠹蟲博士,如果有機會要再帶我一起去探險,我保證不會再迷路瞭!
哇,看到「昆蟲博士與宅男的亞馬遜探險」這個書名,就覺得超有fu!我一直對亞馬遜雨林那種神秘又充滿生命力的感覺著迷,總覺得那裏藏著無數的驚喜。雖然我不是什麼昆蟲專傢,但光是想到有一個「昆蟲博士」帶領著,就覺得旅程一定充滿瞭有趣的發現。我特彆好奇,這個「宅男」會是誰呢?是那種對什麼都充滿好奇心,但又有點不太敢冒險的類型嗎?還是和我一樣,平常對著電腦屏幕,偶爾幻想自己能像冒險傢一樣去闖蕩一番?我腦補的畫麵是,博士興緻勃勃地講解各種奇特的昆蟲,而宅男則一邊驚嘆一邊小心翼翼地跟著,偶爾還會因為看到太大的蟲子而發齣驚叫,但最後又被博士的專業和雨林的魅力所摺服。這本書光是書名就勾起瞭我無限的想象,感覺會是一場視覺和知識的雙重盛宴,絕對是一趟可以讓人暫時逃離現實、進入奇妙世界的旅程。我非常期待知道故事會如何展開,他們會遇到哪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挑戰,又會從這次探險中學到些什麼。
评分天哪,這個書名真的太吸引人瞭!「昆蟲博士與宅男的亞馬遜探險」,光聽名字就感覺一股冒險的熱血在沸騰!我本身就是一個對未知領域充滿好奇的人,雖然我沒有特彆研究過昆蟲,但亞馬遜雨林那種原始、神秘、充滿生命力的氣息,一直是我內心深處渴望去探索的。想象一下,在一個充滿奇花異草、參天古樹的雨林深處,有一位博學的昆蟲博士,他能認齣各種辨識度極高的昆蟲,甚至可能和它們進行某種奇特的“溝通”;而他身邊則跟著一個我們現代人熟悉的“宅男”,可能他平時生活習慣比較宅,但在這樣一場史詩般的探險中,他會如何突破自我的局限?會因為好奇而變得勇敢,還是會因為恐懼而鬧齣一些令人捧腹的笑話?我腦海裏已經開始上演各種畫麵瞭,也許他們會邂逅一隻前所未見的巨型甲蟲,或者在夜間聽到奇特的聲音,又或者在一次意外中發現瞭隱藏的古老遺跡。這本書似乎不僅僅是關於昆蟲,更像是一場關於成長、關於勇氣、關於探索內心世界的旅程,我真的太期待瞭!
评分每次看到以亞馬遜雨林為背景的故事,都忍不住想要點進去看看。這次的「昆蟲博士與宅男的亞馬遜探險」,光是書名就很有畫麵感瞭。我猜想,這位昆蟲博士一定是個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人,對雨林裏的各種昆蟲瞭如指掌,並且有著一套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而那個“宅男”,我腦補的形象是,可能平時生活比較規律,不太接觸戶外活動,甚至有點社恐,但因為某種原因,他被捲入瞭這場亞馬遜的探險中。我特彆好奇,這兩個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角色,如何在危機四伏的雨林中閤作,又會擦齣怎樣的火花?是博士的冷靜和專業,加上宅男的細緻觀察和意想不到的腦洞,共同剋服睏難?還是宅男在博士的引導下,逐漸剋服內心的恐懼,發現自己潛在的勇氣和能力?想想都覺得很有趣,這本書大概率會充滿驚險刺激的情節,但也肯定少不瞭幽默和溫情,畢竟,在極端環境下,人性的光輝總是更容易展現齣來。
评分一看到「昆蟲博士與宅男的亞馬遜探險」這個書名,我的眼睛就亮瞭!我一直以來都對那些充滿異域風情、節奏感強烈的冒險故事情有獨鍾,而亞馬遜雨林這個背景,簡直就是為冒險故事量身打造的!我設想中的昆蟲博士,一定是個對自己的研究領域充滿熱情,對大自然懷有敬畏之心,並且可能有著一些奇特的怪癖,但又非常可靠的嚮導。而那個“宅男”,我腦海中的形象是,可能平時生活軌跡比較單一,對外界的感知可能相對遲鈍,但內心深處卻有著一股不為人知的衝勁,或者是因為某種契機,他不得不踏上這場旅程。我特彆好奇,當這兩個性格迥異、背景截然不同的人,被置於危機四伏、充滿瞭未知與奇遇的亞馬遜雨林中時,會發生什麼樣有趣的故事?他們會因為共同的目標而建立起深厚的友誼,還是會因為性格上的差異而産生摩擦?這本書給我的感覺,不單單是探險,更像是一場關於心靈的洗禮,一場關於超越自我的挑戰,光是想象就讓我迫不及待想知道故事的具體發展瞭。
评分「昆蟲博士與宅男的亞馬遜探險」,這個書名真的太有張力瞭!我一看到就覺得,這絕對是一部充滿想象力和冒險精神的作品。我一直對那種未知的、充滿原始力量的自然環境特彆嚮往,而亞馬遜雨林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想象一下,在那種被茂密植被覆蓋,充滿瞭各種奇特生物的神秘之地,竟然有一個“昆蟲博士”在裏麵進行研究!這本身就夠吸引人瞭。而“宅男”這個設定,更是增加瞭不少戲劇性。我個人覺得,宅男雖然可能在現實生活中顯得有些內嚮或被動,但在這種極端的冒險環境中,反而可能會激發齣他身上被壓抑的潛能。他可能會因為對未知的好奇心,而變得異常勇敢;也可能因為在危機中的觀察力,而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我腦海裏浮現的畫麵是,博士在前麵開路,興奮地講解著發現的各種珍奇昆蟲,而宅男則在後麵,一邊小心翼翼地跟隨著,一邊用他獨特的視角記錄下這一切,也許還會發現博士忽略的細節。這不僅僅是一場關於昆蟲的旅程,更像是一次關於自我發現和成長的探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