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中小學國語文教學,多半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過程,「提問」經常是蜻蜓點水地做為點綴,不被師生所重視或習慣。然則,透過提問教學,可以啓發學生思考,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力,新加坡、香港與上海的語文教學在這一方麵,已有很好的教學成果。進一步說,國語文課透過有目的、有計畫的提問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重視口語錶達能力,重視說話的抑揚頓挫、訓練說話語感的熱忱顯現、幫助學生對話流暢、擅於溝通,最後習得朗讀、演講、辯論的技巧。<十二年國教的口語錶達能力培>係列即針對上述四大國語文能力編寫,分成四本:
1.口語錶達能力
2.傾聽的能力
3.閱讀的能力
4.寫作的能力
本書特色
讀國文課本,口語錶達能力迅速破錶!
針對十三篇國中國文教材,每一篇設計超過十五個以上的問題,由淺而深、由簡而繁,引領學生一步一步思考該篇教材的重點,藉由國語文素材的提問設計訓練學生思維力,大量提供學生發錶意見、集體討論、說明、報告的機會,改變國語文課的傳統教學模式,不鎖定過細的枝節,刺激教師反思、超越舊有的習慣與思維,以因應十二年國教活化教學的目標。
作者簡介
潘麗珠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博士
任職: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國文學係教授
許文姿
學曆: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係、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四十學分班
任職:新北市福和國中
經曆:95年GreaTeacher全國創意教學奬
95年新北市師鐸奬
98年天下雜誌閱讀典範教師
96~101年國傢教育研究院資料館教學影片製作委員
廖惠貞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四十學分國文研究所畢業
任職:新北市福和國中
經曆:95年新北市Supper教師
96~100年新北市詩歌比賽客語組特優
96~100年客語繪本特優
黃誌傑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碩士、博士候選人
任職:新北市明德高中
經曆:99年颱北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中等學校各課程領域創意教學方案比賽」第一名。
100年颱灣大學師資培育中心主辦之「第四屆颱大Super教案奬」第三名。
葉書廷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四十學分國文研究所
任職:新北市新埔國中
經曆:99年GreaTeacher全國創意教學奬
99年學校閱讀磐石奬
陳恬伶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教學碩士
任職:新北市江翠國中
經曆:97年全國國中閱讀評量命題競賽特優
99年教育部教學卓越奬
101年新北市特殊優良教師(師鐸奬)
林麗芳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任職:新北市江翠國中
經曆:新北市國語文朗讀瑞芳區賽第一名、闆土區第二名
99年教學卓越奬
主編簡介
潘麗珠教授∕總策畫
學曆: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文學博士
任職: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國文學係教授
經曆:熱愛文學的教育工作者,古典詩詞、新詩、散文皆有創作,推動詩歌吟誦不遺餘力!曾任颱灣師大人文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語文領域第三階段教科用書審查委員、國立編譯館(部編本)國小國語組編審委員、教育部「九年一貫語文領域第三階段國文學科詩歌吟誦創意教學行動研究」計畫主持人、國科會「國中教師課程意識及教學實踐之研究」計畫主持人,二○○四年二月獲教育部創造力中程計畫「最佳創意教師奬」第二名、二○○四年擔任颱北市中小學國語文教師輔導團之輔導教授,二○○○年開始擔任教育部中央輔導團輔導教授,二○○四~二○○五年荷蘭萊頓大學訪問學人、二○○四年三月及二○○六年九月應新加坡教育部之邀,擔任新加坡中小學華語創意教學研討會的大會主講嘉賓、二○○九~二○一○年韓國啓明大學客座教授、二○一一年二月至七月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客座教授。
推薦文
非問不可--提升口語錶達能力的課文提問教學∕張正男
潘麗珠教授與新北市國中--本國語文輔導小組陳恬伶等六位老師集體編寫的《非問不可--提升口語錶達能力的課文提問教學》齣版瞭,希望這本書能夠為「重讀寫、輕聽說」的國文教學帶來改善的新契機。
提問教學法是眾所熟知的傳統教學法,蘇格拉底的「産婆術」更為人人所樂道:但是,為什麼颱灣的國文教學現場還是充斥著「老師講、學生聽」的講述法,很少看到討論教學、發錶教學、啓發式教學或問答教學呢?究其原因,在於使用講述法,隻要具有相當的國學素養,加上用心準備教材,就可以教得有模有樣;而其它的方法則不能隻靠國學素養「登颱授課」;尤其是「問答教學法」,明知學生能夠因而提高「思辨能力」、訓練「口語錶達能力」,卻苦於沒有可資遵循的途徑,沒有可供參閱的範例,恐怕「吃力不討好」,不如講述教學來得穩當、簡便。
這本《非問不可--提升口語錶達能力的課文提問教學》,不但指齣「問答教學法」的途徑,也提供瞭十三篇國中國文教材的問題設計,每個問題都有參考答案,朗讀示範還附有PPT。有心要「提高語文程度、活化語文教學」,想要「幫助學生認識自己、開發學生心靈潛能」的國文老師們,在參閱此書之後,就可以「底氣」十足的放手一搏、放心去做瞭!
生動活潑的教學法最忌死闆,每堂課都用講述法固然是死闆的教學,要增進學生的邏輯思維力,要啓發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智慧,也不是隻有單純(不復閤其他方法)的「問答教學法」;在國文教學過程中,可以交錯的使用講述、問答、討論、發錶、啓發各種教學法。至於怎樣的教材適閤用甚麼方法,一課書、一堂課裏要怎樣穿插變化;用「提問法」要怎樣「擬問、發問、候答、理答」,就像廚師要掌握的調味與火候一樣是一種藝術,既要個人的學養、智慧與經驗作基礎,更要經常參與觀摩、研討,纔能夠臻於玄妙的爐火純青之境。
與潘教授在颱灣師大共事二十年,深知她的詩歌吟唱造詣深邃,對閱讀方法與策略有獨到的見解,也精通國語文創意教學活動設計;這本《非問不可》的著作過程,更已「寓指導於創作」。感佩之餘,很高興為大傢推薦這本好書,更期望我們的語文教育能夠:聽、說、讀、寫,齊頭並進;普及、菁英,兩麵雙贏。
總策畫序
非問不可--提升口語錶達能力的課文提問教學
麵對十二年國教的政策即將推行,以及全球華人的競爭比賽,各位親愛的國語文教師,你,怎麼辦?
約莫一九九一年前後,筆者因崑劇參訪,有機會與蘇州大學中文係學生交流,當時便對學生所錶現的流利口纔與敏捷思辨,印象深刻。過瞭十五、六年,筆者先後接受南京大學文學院和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邀請,各短期講學一個月,對大陸的教學課室有更近身的觀察,瞭解到他們在口語錶達方麵的訓練與重視,感觸良深。
二○一一年二月至七月,在新加坡華文教研中心擔任客座教授,有機會到中小學的教學現場親身觀課,深入瞭解這一個國際知名的優秀國傢其華文教育著力之處。發現到無論是大陸還是新加坡,教學時都非常重視批判思維的訓練,特彆是大陸特級教師的課堂教學流程中,幾乎是被貫穿於文本內容而産生的大大小小問題所環繞,教師提問並適時提醒學生說話的語態,學生思考、迴答,學生的口語錶達訓練自然而然含藏其中。新加坡、香港、北京與上海等地的語文教學在這一方麵,已有很好的教學成果。
反觀我們,傳統的中小學國語文教學,多半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學過程中,學生係被動接受知識而非主動思考,教師即使「提問」也隻是蜻蜓點水,口語訓練不被師生所重視或習慣。然而大傢都知道,透過各種問題的提問,可以刺激學生思考,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力,啓發主動解決問題的探究。進一步說,國語文課透過有目的、有計畫的提問教學,可以引導學生重視口語錶達能力,重視說話的抑揚頓挫,訓練說話技巧,錶現語感的熱忱,幫助學生流暢地對話、溝通,由是習得如何錶達、朗讀、演講、辯論的技巧。接受良好的朗讀與演說訓練,不應當是少數參與語文競賽者的專利!
一般而言,教學活動可以區分為:準備活動、發展活動、綜閤活動與評量活動。字詞的形音義教學屬於發展活動,修辭和篇章布局亦屬之。長年以來,我們的中學國文教學花費極多的時間在這一方麵,這樣做不能說不對,但字詞的形音義的學習有沒有可能讓學生自己準備?
麵對即將來臨的十二年國教政策,我們必須做好轉型的準備,讓學生擁有更多的習得,讓他們具有更好的優勢與更強的競爭力,是本套書係嚴肅思考並縝密規畫、撰稿的初衷。本書最初的總體策畫目標是:引領教師設計問題;使學生習慣老師提問,培養傾聽問題的能力;能針對問題進行思辨;瞭解口語錶達的重要性;習慣於清楚、有力的迴答問題。藉此訓練、提升學生的朗讀和口語錶達能力,以達中學國文的有效教學。
於是針對十三篇國中國文教材文本,運用提問策略,融入批判思維的問題設計,每一篇提齣超過十五個以上的問題,由淺而深、由簡而繁,引領學生一步一步思考該篇教材的重點與脈絡,藉由國語文素材的提問設計訓練學生的思維力,大量提供學生發錶意見、集體討論、說明、報告的機會,不鎖定過細的枝節,改變國語文課程的傳統教學模式,刺激教師反思、超越舊有的習慣與思維,以因應十二年國教活化教學的目標。
因此,這不是一本普通的國語文教學參考讀物,而是具體針對教材文本、有效提齣策略的教學書!對文學有興趣的一般社會人士也非常有用,特彆是傢中有青少年的讀者朋友們!
本書産齣的過程,係由筆者撰寫第一篇示例,說明理念與做法,再分配篇目請新北市的六位輔導團教師各自撰寫,然後約定時間共同腦力激盪,針對所設計的問題,逐一細細討論,進行修改。筆者深信:閤作、統整必須由教師自身做起,纔能夠確切瞭解其中的睏難與操作細節,反映在教學流程時便能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期間團隊成員都感覺獲益良多,對於教材文本的思索更加深入、細緻,並且有助於批判思維力的提升。
非常高興有這樣的機會,與這六位具有高度熱忱與教育理念的優秀教師共事,由衷銘感他們一起為國語文教育盡心力的情意,大傢把共同的理想化為實際的文字成果,十分甜美!冀盼這一甜美果實,可以鼓動眾多颱灣中等學校國語文教師,形成一股改變教學模式的風潮!
潘麗珠寫於颱灣師範大學國文係八一二研究室
我從小就是一個比較喜歡思考,但不太擅長錶達自己想法的人。尤其是在學生時期,遇到需要上颱報告或是課堂發言的時候,總是會感到緊張,腦子裏想的東西明明很清楚,但一開口就變瞭調。畢業後工作,更是深刻體會到,清晰、有條理的口語溝通,在職場上有多麼重要。所以,當我在書店看到《非問不可:提升口語錶達能力的課文提問教學》這本書時,毫不猶豫地就把它買下來瞭。我對於“課文提問教學”這個概念非常感興趣,因為課文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最多的文本,如果能通過提問,讓大傢更深入地理解課文,並從中學習如何更好地錶達自己,那簡直是太棒瞭!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實用的技巧,讓我們知道如何提齣有深度、有啓發性的問題,並且如何引導大傢迴答得更清晰、更有邏輯。而且,附贈的MP3和教學投影片,聽起來就讓人覺得非常實用,可以直接應用到學習或者教學當中。
评分作為一個曾經在課堂上因為緊張而語無倫次的學生,以及現在在職場上需要大量溝通的職場新人,我對“口語錶達能力”這個議題一直有著非常深刻的體會。我一直認為,好的口語不隻是把話說清楚,更是一種思考的邏輯和自信的展現。而《非問不可》這本書,從書名就傳達瞭一種積極主動的姿態,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傳授技巧,更是鼓勵我們去“問”和“說”。我很好奇,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讓提問變得有趣、讓學生願意主動參與的方法?比如,會不會有針對不同課文主題設計的提問策略?或者,在學生迴答之後,又該如何進行進一步的引導和深化,纔能真正地提升他們的錶達能力?我希望這本書能提供一些具體的“招式”,讓我們知道如何將抽象的“提升口語”變成具體的“教學行動”。尤其是想到附贈的MP3和投影片,讓我覺得這本書非常貼心,準備要實際應用到教學或個人練習中,真的非常期待!
评分我是一個對教育理念很有熱情的人,雖然不是直接的教育工作者,但我經常關注教育類書籍。最近我發現,相較於知識的傳授,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特彆是溝通與錶達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非問不可》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正中許多人的痛點。我最欣賞的是它將“提問”提升到教學的核心地位,並且緊密結閤瞭“課文”,這讓我想象到,未來的課堂會是多麼生動有趣。我很好奇,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創新的提問方式,打破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比如,會不會有情境式提問,讓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去理解角色,進而流暢錶達?或者,書中會不會有針對不同年齡段、不同學業水平學生的提問策略?我很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套完整的“提問心法”,讓老師們和傢長們都能受益,幫助孩子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僅是吸收知識,更能學會如何自信、清晰地錶達內心的想法,成為一個有邏輯、有見解的溝通者。
评分哇,我真的等這本書好久瞭!身為一個在颱灣教瞭快十年的國文老師,最常遇到的學生瓶頸之一就是口語錶達。尤其是在課堂上,要讓大傢主動開口、清晰有條理地錶達自己的想法,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市麵上雖然有一些關於溝通技巧的書,但能結閤小學語文課文,並且提供實際操作方法的,真的少之又少。所以當看到《非問不可》這本書的標題時,我立刻就覺得“就是它瞭!”。從書名就可以感受到一種迫不及待的實用性,“非問不可”這四個字,點齣瞭提問在教學中的關鍵地位,而“提升口語錶達能力”更是直接點破瞭目標。我最期待的是,書中能夠提供一些具體、可行的提問範例,以及如何引導學生從迴答問題中,逐步建立起自信和流暢度。畢竟,死記硬背的知識,遠不如能清晰錶達齣來的情感和理解來得深刻。希望這本書能成為我們教學現場的得力助手,讓課堂上的“沉默是金”能變成“提問是金”!
评分我一直深信,教育的本質在於激發學生的潛能,而口語錶達能力,絕對是學生未來能否在社會上立足的關鍵能力之一。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過各種方法,像是小組討論、角色扮演,但總覺得在提問這一環節上,可以做得更係統、更有效。當看到《非問不可》這本書,特彆是提到“課文提問教學”,我眼睛都亮瞭。因為課文是學生最熟悉的文本,如果能透過有係統性的提問,引導他們深入理解課文,進而將思考轉化為清晰的口語錶達,那將是多麼美妙的教學場景!我特彆好奇,書中會不會分享一些“黃金提問”,能夠一語點破關鍵,讓學生豁然開朗?又或者,是如何設計循序漸進的提問,幫助那些比較內嚮、不敢錶達的學生,一步步建立起錶達的信心?這本書的齣版,對我來說,就像是找到瞭一個教學上的“燈塔”,指引我如何更有效地進行口語錶達的教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