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大學、中庸讀本

我的第一本大學、中庸讀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專為中學生編寫的大學與中庸讀本
  受用一生的經典

  《大學》,以修身為核心,強調人的修身養性不只是內省的過程,更是同外物相接觸,窮究物理而獲得知識,培養道德品性,進而完善人格。 

  《中庸》是儒家重要經典,許多理學大家持守《中庸》的信條,許多儒者用《中庸》的方法論思考,對中華文明的形成有著深遠的影響。

  本書除引用《大學》、《中庸》全文外,對一些難以理解的詞句逐一進行了注釋,並用白話文譯解全文。並在每一章的末尾採用故事+點評的方式,總結每一章最核心的思想,用一個最具代表性的故事來幫助讀者理解,能夠給讀者帶來通俗愉悅的閱讀體驗。

  經歷過對物質與西方文化單純強烈的嚮往與追求之後,傳統文化經典與精髓對社會整體的意義,對每一個個體人生的意義,已經重新得到越來越普遍的認可與重視。人們開始迫切地渴望重新建立起與傳統文化的續接。

  《大學》、《中庸》這兩部文化經典能夠幫助我們建立比較理想的人格,幫助我們抵抗人生中的黑暗與虛無。這一點對於青春成長期的青少年來說尤為重要。

作者簡介

張子維

  中國語文學系畢業,從事文字工作。

  鑽研中國古典文學十餘年,學養俱豐,曾協同中小學國文教科書的編撰工作。

  認為古典文學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思想寶藏,我們有義務傳給後世子孫,工作之餘致力古典文學與哲學思想的注釋。

  著有《我的第一本論語讀本》、《我的第一本孟子讀本》、《莊子─這個智慧我們用了2300年》、《讀懂道德經的第一本書》等。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大學》
經一章012
傳十章018
第一章:明明德,奠定人生之基020
第二章:日日新,塑造人生之要024
第三章:止於至善,成就人生之本029
第四章:知所先後,接近做人做事之道035
第五章:格物致知,獲取知識之途,豐富追求之源040
第六章:誠其意,慎其獨,開啟立身之根045
第七章:修身先正心,好心態是人生進修之梯052
第八章:齊家先修身,正己而後正人057
第九章:治國先齊家,不出家而成教於國063
第十章:平天下先治國,兼濟天下,世界和平071

《中庸》
第一章:天地萬物的根本084
第二章:君子遵循的道德090
第三章:世間最高的道德097
第四章:難以實行的道德102
第五章:孔子發出的嘆息108
第六章:智慧君主的方法114
第七章:自以為是的聰明119
第八章:孔子由衷的讚許124
第九章:實現理想的艱難129
第十章:何為真正的堅強134
第十一章:孔子內心的堅持139
第十二章:貫通天地的道德144
第十三章:謹言慎行的君子151
第十四章:隨遇而安的坦然158
第十五章:追求理想的起點164
第十六章:世人敬畏的力量168
第十七章:高尚之人的所得174
第十八章:宗廟祭祀的禮法179
第十九章:最高標準的孝道186
第二十章:治理天下的法則194
第二十一章:天性教化的差異205
第二十二章:真誠可至的成就210
第二十三章:次於聖人的選擇214
第二十四章:至誠之人的能力220
第二十五章:成全萬物的智慧226
第二十六章:天地之間的大道231
第二十七章:聖人君子的偉大237
第二十八章:民眾應循的本分243
第二十九章:天理人情的典範249
第三十章:化育萬物的德行256
第三十一章:偉大聖人的智慧262
第三十二章:真誠達到的智慧269
第三十三章:高尚美德的境界275

圖書序言

【原文】
大學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親民③,在止於至善。
知止④而後有定⑤;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⑥。物有本末⑦,事有終始⑧,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⑨;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⑩;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致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注釋】
①大學之道:大學的宗旨。「大學」指相對於小學而言的「大人之學」。古人八歲入小學,學習「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禮節;十五歲入大學,學習倫理、政治、哲學等「窮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學問。

②明明德:前一個「明」為被動用法,即「使彰明」。後一個「明」做形容詞,明德也就是光明善良的品德。

③親民:「親」(ㄒㄧㄣ),「新」的通假字,動詞,革新、棄舊圖新。親民,也就是使民新,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④知止:知道應該停止的地方,也就是達到完善。
⑤有定:志向有明確肯定的方向。
⑥得:收穫。
⑦物有本末:明德為本,新民為末。
⑧事有終始:知之為始,能得為終。
⑨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美,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⑩修其身:培養鍛鍊自身的品行。

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提高認知能力。
格物:認識、研究萬事萬物,推究其道理。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本:根本。
末:相對於本而言,指枝末、枝節。

厚者薄(ㄅㄛˊ):原本很厚的東西看成薄的。薄者厚:原本很薄的東西看成厚的。指該重光明善良的品德。

③親民:「親」(ㄒㄧㄣ),「新」的通假字,動詞,革新、棄舊圖新。親民,也就是使民新,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④知止:知道應該停止的地方,也就是達到完善。
⑤有定:志向有明確肯定的方向。
⑥得:收穫。
⑦物有本末:明德為本,新民為末。
⑧事有終始:知之為始,能得為終。
⑨齊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美,蒸蒸日上,興旺發達。
⑩修其身:培養鍛鍊自身的品行。
致其知:使自己獲得知識,提高認知能力。
格物:認識、研究萬事萬物,推究其道理。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本:根本。
末:相對於本而言,指枝末、枝節。

厚者薄(ㄅㄛˊ):原本很厚的東西看成薄的。薄者厚:原本很薄的東西看成厚的。指該重視的不重視,不該重視的卻加以重視。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沒有這樣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譯文】
大學的宗旨,在於弘揚光明高尚的品德,在於使民眾棄舊圖新,在於使人達到最完善的境界。

知道自己所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目標堅定;目標堅定才能夠做到心境平和不妄動;心不妄動才能夠神思安穩;神思安穩才能夠考慮周詳;考慮周詳才能夠有所收益,才可能達到完善的境界。

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也都有終結有開端。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次序道理,就接近瞭解事物發展的規律了,也就與大學的宗旨相距不遠了。

古代那些想在天下弘揚高尚德性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治理好自己國家的人,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管理好自己家庭家族的人,先要修養好自身的品德;想修養自身品德的人,先要端正自己的內心;想端正自己內心的人,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誠;想使自己意念真誠的人,先要使自己獲得足夠的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這世上萬事萬物的道理。

要透過認識、研究萬事萬物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意念才能真誠;意念真誠後內心才能端正;內心端正後才能修養自身品德;品德修養提高後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使其和睦有序;每個家庭和家族和睦有序之後國家就能安定昌盛;國家安定昌盛後整個天下就能太平。

因此,上自國家君主,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個人品德為根本。

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都是不可能的。不分輕重緩急,本末倒置,將應該重視的事情忽略了,應忽略的事情卻重視起來,卻想達到治國、平天下的目的,這也同樣是不可能的。

【解讀】
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這是《大學》的三綱領,也是儒學「垂世立教」的目標所在。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大學》的八條目,也是儒學為我們所展示的人生進修階梯。

綜覽四書五經,我們就會發現,儒家的全部學說實際上都是循著這三綱八目而展開的。所以,抓住這三綱八目,就等於得到一把打開儒學大門的鑰匙。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