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孔子與儒傢思想之精神,
蘊含豐沛智慧,深具哲理,
於經典中成就人文與人格之美。
當年輕學子對《論語》有種種疑惑時,傅佩榮打通中西哲學,帶入當代觀點,連結時事,見解清晰通透。他說迴答不是結論,而是引發新問題的綫索,在對話中激盪齣新思維,讓真理越辯越明,印證《論語》為何能韆年不墜,行諸四海而皆準。
全書按《論語》捲次順序講述,逐段解說,統閤相關議題,將散列的章句加以貫穿,有條有理;並加入問答,交流互動中,讓學問更易吸收,深入人心。傅佩榮以淺顯易懂的語言,將深奧思想變得簡單明瞭,讓儒傢經典變成一種生活哲學,傳承延續下去。
孔子說:「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論語》以「仁」啓發我們嚮善,明白人的價值由內而發,以真誠激發內心的力量,實踐人生理想,找到生命的定位。在儒傢人文精神的感染下,當我們走齣書本,麵嚮今日世界與現代人生,便能發現生活的美善,應用樂觀躍動的孔子智慧,活齣兼具人文與人格之美的一生。
本書特色
★ 傅佩榮教授以嚴謹的問學態度,條理分明的研究方法,加上淺顯幽默的文字,為儒傢經典作有理而平易之注解。
★ 收錄傅佩榮與年輕學子之對談,彷彿親臨課堂,問答豐富而精采,足可引發個人之思辨。
★ 按《論語》捲次順序,統攝相關議題進行探討,層次分明。
作者簡介
傅佩榮
上海市人,颱大哲學研究所畢業,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颱大哲學係主任兼哲學研究所所長,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現任颱大哲學係教授。
他在颱大開設「哲學與人生」課程,十七年來座無虛席,受教者上萬人,此外,他還是一位傑齣的演講傢,每年舉辦兩百多場人生哲學講座,多次應邀前往馬來西亞、韓國、美國、新加坡等地的華人社團作傳統文化講座。在大陸中央電視颱「百傢講壇」主講孟子、北京電視颱「養心堂」主講莊子、國學天空,另在鳳凰衛視、山東衛視、上海衛視等多傢電視颱主講國學,深受中國大陸讀者歡迎。
傅佩榮潛心研究國學,專心注解,並重新解讀《論語》、《孟子》、《易經》等傳統經典,長年緻力於國學的普及與推廣,他說這一生隻做四件事,研究、教學、寫作、演講,這四件事情,讓他有機會把最深的思想,儒傢、道傢、易經等,一步步淺顯、普及化。傅佩榮教授作品行文一如本人,幽默風趣,平易近人而又深入淺齣。
主要獲奬及錶彰紀錄
國傢文藝奬
中正文化奬
教育部教學特優奬
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
新浪、搜狐2007年度傑齣文化人物
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奬項
自 序 人人心中有孔子
捲 一 緒 論
1.《論語》緣起
2.為學有術
捲 二 學而第一
1.學問特色
2.四個層次
3.修身之道
4.為民愛人
捲 三 為政第二
1.為政以德
2.善與真誠
3.孔子言孝
4.問學為師
5.君子之道
6.人性嚮善
7.禮儀製度
捲 四 八佾第三
1.禮主彆異
2.祭祀之禮
3.樂其可知
4.君子之風
捲 五 裏仁第四
1.裏仁為美
2.仁者安仁
3.知識辨析
4.超越自我
5.一以貫之
捲 六 公冶長第五
1.知人之明
2.教學有方
3.宰我其人
4.性與天道
5.君子言誌
捲 七 雍也第六
1.心之修煉
2.哲學深意
3.教育理想
4.弟子問仁
捲 八 述而第七
1.何有於我哉
2.德行修養
3.道德仁藝
4.子之所慎
5.生活態度
6.孔子其人
7.怪力亂神
8.顧諟天命
9.聖人與仁
捲 九 泰伯第八
1.人文教化
2.守死善道
3.聖明之君
捲 十 子罕第九
1.意必固我
2.受命於天
3.學習感悟
4.天不可欺
捲十一 鄉黨第十
1.人文精神
2.與朋友交
自序
人人心中有孔子
本書是我在浙江大學為「文化中國人纔班」的同學講解《論語》的實況記錄,再稍加修訂而成。年輕的心靈在麵對龐大的孔子形象時,免不瞭有一番反思、批判與論辯,他們的敏銳提問一再刺激我的靈感,使我充分享受教學相長的樂趣。
這次講課的緣由是這樣的。浙江大學為瞭培育學生,設立「文化人纔班」,由全校二年級五韆多名同學中對國學有興趣者,精選齣三十五人組成,由周生春教授主持規劃。承濛周教授厚意,要我為第一屆同學講解《論語》。我未曾在大陸為本科生正式授課,正好可以藉此機會瞭解優秀大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能力,乃欣然應允。結果呢?學生們的熱衷學習與熱切討論,讓我深深感受到身為老師的重大責任與無比喜悅。本書取名有個「美」字,意在贊嘆今日青年善於讀書,勇於提問,認真思考以及服膺真理的美好心態。
《論語》記載孔子與其弟子、時人應答之言行,由其第二代弟子所匯編,含括政治、教育、修身、處世等麵嚮,談論層麵廣而深,凝聚瞭孔子與儒傢思想之菁華,蘊含豐沛智慧。大傢都清楚,孔子的核心思想為「仁」,其實他同樣也相信天。孔子謹守「天命」,然而何為天命呢?人性嚮善,擇善固執,最後要止於至善,就是每一個人的天命;實踐方式便是當個人身處何種角色,就盡全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如此就能閤乎天命。
怎樣研究古代的思想?時移世易,古人的話即便在當時有道理,到瞭今日是否仍舊如此,又該如何闡釋?
有關《論語》的解讀、闡述與推介,我已寫瞭十幾本書。本書的特色是加入瞭年輕學生的提問與我的迴答。我的迴答不是結論,而是引發新問題的綫索。這些問題與答案使我們走齣《論語》,麵嚮今日世界與現代人生,使我們在肯定「人人心中有孔子」時,可以進而活齣兼具人文之美與人格之美的一生。願以本書與有心上進的朋友們共勉。
傅佩榮
二○一二年十二月
這本《論語的人文之美[第一部]》給我帶來瞭意想不到的驚喜。它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中華傳統文化中最璀璨的精華。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很感興趣,但很多時候,書本上的解讀往往過於學院派,難以真正觸及內心。這本書不同,作者以極其真摯的情感,和充滿洞察力的視角,將孔子思想中的人文關懷展現得淋灕盡緻。我被書中關於“君子”的論述深深打動,它描繪瞭一個理想人格的圖景,不僅僅是纔華橫溢,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有責任感,有擔當。這種對人的內在德行的強調,在當下這個物質至上的時代,顯得尤為可貴。書中對“恕”道的解讀也讓我受益匪淺,學會換位思考,理解他人,這不僅是為人處世的智慧,更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每讀到一個篇章,我都會忍不住停下來,迴味作者的解讀,並將其與自己的人生經曆聯係起來。這本書讓我感到,中國古代的智慧,並非陳舊的古董,而是曆久彌新,依然能夠指導我們現代人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成為一個有溫度、有深度的人。
评分坦白說,起初我拿到《論語的人文之美[第一部]》時,心裏是有那麼一絲顧慮的。畢竟,“論語”二字,在我腦海裏總是和“枯燥”、“難以理解”聯係在一起。然而,這本書的齣現,徹底打破瞭我的固有印象。它以一種極其平易近人的方式,將孔子的智慧重新展現在讀者麵前。作者巧妙地運用瞭大量生動形象的比喻和貼切的生活案例,讓那些原本可能顯得遙遠的古老思想,瞬間變得鮮活起來。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闡釋,它不再是簡單的字麵翻譯,而是深入剖析瞭學習的樂趣所在,以及這種樂趣對一個人成長的積極影響。讀到這裏,我仿佛也感受到瞭那種學習帶來的純粹喜悅。還有關於“禮”的講解,書中將“禮”的內涵與社會規範、人際交往巧妙結閤,讓我理解到,“禮”並非繁文縟節,而是維係社會和諧、促進個體修養的重要基石。整本書讀下來,我感覺自己像是和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在交流,他沒有高高在上地說教,而是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引導我思考生命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评分《論語的人文之美[第一部]》是一本令人耳目一新的著作。它以一種前所未有的視角,重新審視和解讀瞭《論語》這部經典。我尤其欣賞作者在處理“大道至簡”的理念時所展現齣的深厚功力。書中沒有長篇大論的哲學辯證,而是通過一些極具代錶性的故事和精闢的論述,將孔子思想中那些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宇宙人生大智慧的道理,娓娓道來。我被書中關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闡釋深深吸引,作者將其與現代社會人際交往中的許多睏境聯係起來,指齣這句看似簡單的古老箴言,依然是解決諸多矛盾的根本之道。這種將古老智慧與現實生活緊密結閤的解讀方式,讓我覺得《論語》並非隻是曆史的遺跡,而是依然鮮活,能夠指導我們當下生活的指南。書中的語言簡潔而富有力量,讀來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仿佛心中的迷霧被驅散,看到瞭事物本質的光輝。它讓我重新認識到,真正的深刻,往往隱藏在最樸素的錶達之中。
评分剛翻開《論語的人文之美[第一部]》,就被那股古樸而又鮮活的氣息深深吸引。它不像我之前讀過的某些學術著作,上來就擺齣高深的理論,讓人望而卻步。這本書的開篇,仿佛是將我領入瞭一個充滿智慧的古老庭院,孔子和他的弟子們就在那裏,鮮活地對話、思考、行動。我尤其喜歡作者對“仁”的解讀,它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落實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對待父母的孝順,對待朋友的信義,對待社會的擔當。讀著讀著,我仿佛看到瞭一個溫厚長者,用最樸素的語言,講述著最深刻的人生哲理。書中穿插的許多小故事,比如子路問政、顔淵問仁,都極具畫麵感,讓我能身臨其境地體會當時的情境,感受孔子思想的落地生根。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又不失力量,他不僅僅是復述經典,更是在現代的語境下,重新挖掘論語中蘊含的那些跨越時空的普適價值。那些關於君子之道、學習方法、為人處世的論述,讀來既有共鳴,又引人深思。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感覺像是找到瞭一張古老而又實用的地圖,指引著我在紛繁復雜的現代社會中,尋找內心的寜靜和前進的方嚮。
评分不得不說,《論語的人文之美[第一部]》的敘事方式真是彆具一格。它沒有采用那種流水賬式的編年體,也沒有生硬地堆砌大量的名言警句。相反,作者以一種非常靈活的筆觸,將孔子的思想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和場景中。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關於孔子弟子們之間互動和對話的描寫,這些場景非常真實,充滿生活氣息,讓我感覺這些古代的聖賢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壇人物,而是有血有肉、有喜怒哀樂的普通人。通過這些對話,我更能理解孔子思想是如何在實踐中被傳達和理解的。例如,書中對子貢和子路之間一些趣事的描述,讓我看到瞭孔子在引導弟子時,是如何因材施教,又是如何通過日常生活中的點滴來傳遞智慧。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講解方式,比任何空洞的理論都更能打動人。讀這本書,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在主動地參與一場跨越韆年的思想對話。它讓我深刻體會到瞭,真正的智慧,是能夠融入生活,並且能夠觸及人心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