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有時要聽小孩的話

大人有時要聽小孩的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親子關係
  • 教育
  • 成長
  • 溝通
  • 傢庭教育
  • 兒童心理
  • 育兒
  • 思維方式
  • 人生哲理
  • 童真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拿起這本書,跟孩子一起說故事、玩故事!

  故事爺爺、兒童哲學傢 楊茂秀 再次開創親子共讀新境界!【中英雙語版 隆重钜獻】

  讓孩子的玲瓏話語,成為觀念與語言遊戲的起點!創造屬於親子間的美好故事!

  「每個小孩都以新鮮天真的眼目觀看世界,他們好奇,想瞭解,想玩耍,想學習。」

  身為大人的我們,應該怎麼做?可以做什麼?

  一個瞪大眼睛開始問「為什麼」的孩子,不正是上帝送給大人的修正液嗎?抹掉我們的世故矯情、理所當然,甚至思維滯限的那道鎖。想想,大人是不是總習慣用「把拔(媽咪)在忙」、「問那麼多乾嘛!」輕易糊上孩子好奇的冒險洞口;或是認真又急於給予各種詮釋,替孩子超現實的想像劃上安全綫?

  這本書,或許能給你另一種樂然的麵對之道。(同時,也是一篇篇好看的故事。)

  當大人和小孩手拉著手一起分享天空的藍、院子小花的香、枕邊哄睡的歌、彎腰(或掂腳)聆聽的一問一答……生活的幽默與智巧,悄悄隱藏其中。你準備好瞭嗎?敞開心與耳,捕捉孩子如蝴蝶般綺麗靈動的童言慧語吧!

作者簡介

楊茂秀

  財團法人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創辦人。曾任教於美國濛特剋萊爾大學兒童哲學促進中心(IAPC)、私立輔仁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颱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主要教授科目有兒童哲學、兒童文學、美學、教育哲學、社會哲學、法律哲學、哲學概論、禪與心理分析、數學與邏輯、繪本研究、故事與思考等。

  目前已經自大學教職退休,時間分配在颱灣與美國兩地,仍然不停地說說、寫寫、畫畫,東看西看地找人聊天。

  一生好讀雜書,寫故事,討論故事;最怕隻讀一類書,尤其是隻讀教科書和論文的人。

  喜歡在像公園的墓園裏散步,喜歡麵對有大人與小孩一起的群眾互動,喜歡空閑時在傢讀雜書,喜歡在自己的書上畫圖、簽名、寫心得。

  因為個子矮,所以,著作及翻譯等身。希望有一天可以把稿債還清,專心推展兒童哲學與討論文化,陪伴說故事的誌工,到處去玩,並且把《兒童哲學月刊》做的更好。

繪者簡介

楊靈靈
  
  齣生於美國緬因州瓦特維爾(Waterville),三個月大時來颱灣,三歲半迴美國定居,畢業於愛荷華州格林奈爾(Grinnell)學院哲學係,經常遊學歐洲與颱灣。

譯者簡介

白珍

  美國威斯康辛州蘋果屯勞倫斯大學中國語文與文學副教授。
  矮個子的媽,高個子的配偶。

  大學學的是美國研究與政治,曾任美國國會議員助理,一生酷愛旅行,有空就到日本、中國、歐洲各國及印度、中東等處遊走,沒空也要去。

  教學研究、翻譯與寫作的熱愛比不上對編織的用心,也喜歡去遊泳。譯過聶華苓的《桑青與桃紅》、琦君的《髻》、餘光中的《思颱北、念颱北》、王文興的《玩具手槍》,還有張係國、七等生、林懷民等名傢的小說與散文。自己也用中文創作,在報紙上連載過。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推薦序 一起探索發現的魔力∕維薇安.嘉辛.裴利
推薦序 兒童文學也是有價值的文學∕王文興
推薦序 觀念玩具和數「位」相機∕曹俊彥
推薦序 歌頌童年的快樂與自由∕白素玉
推薦序 現在纔明白的事∕李偉文
推薦序 跟著故事爺爺來一趟思想冒險∕李欣澄 & 李欣恬

自序 假裝相信 Make believe

早晨說晚安 She Says 'Good Evening' in the Morning
沙馬 Sand Horse
迷路 Lost
打哈欠 Yawning
喝自己 Drinking One's Self
貓會遊泳嗎? Can Cats Swim?
枕頭山 Pillow Mountain
矮個子推鯨魚 Short One Pushes the Whale
白頭發十根 Ten White Hairs
七十四號 Number 74
石頭穿毛衣去散步 Roxie Wears a Sweater to Go for a Walk
?,。…… ?,。……
捉迷藏 Hide and Seek
遊泳衣 Swimsuit
變色蜥蜴 The Iguana
菊花帽子 Chrysanthemum Crowns
沒有腿的雞 A Chicken with No Legs
石頭舞颱 Stone Platform
空中飛人 An Acrobat
有時候這樣很好 Sometimes It's Nicer This Way
螢火蟲要洗澡嗎? Do Fireflies Need to Take a Bath?
加油最重要 We Have to Get Gas
兩個電扇 Two Electric Fans
屋頂上說的話 Rooftop Dialogue
讀字典的遺傳 Inheriting the Habit of Dictionary Reading
八月底的扶桑花 Hibiscus Blossoms in August
壁爐邊的五色鳥 Five-colored Bird by the Fireplace
矮個子開飛機 Short One Pilots an Airplane

圖書序言

推薦序1

觀念玩具和數「位」相機∕曹俊彥(知名童書作傢)

  一本書取名為《大人有時要聽小孩的話》,很明顯的,作者是在提醒我們,小孩的話值得大人注意聽,並且細細的咀嚼,因為這就是一本童言童語的書。讀讀這本書的內容,你會發現,作者不隻是要我們聽小孩說的話,還要注意觀察他們在做些什麼?作者是哲學傢,哲學傢的職責是帶領或刺激人們思考,所以,他沒有很明顯的告訴我們為什麼有時要聽小孩的話?而當我在欣賞這些常常「靈光乍現」的故事時,也就放輕鬆的,讓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與故事共鳴。

  以前,以為哲學的書都很難「懂」,不太有勇氣去碰它。這本書不用許多艱深的辭匯嚇人,而是將許多呈現靈巧思考的小故事,如玩具般陳列齣來,可以像遊戲一樣自主的、挑選閤乎味口的項目去欣賞、嬉戲、把玩。作者認為,故事是觀念的玩具,玩具就是玩的人主動去接觸、操弄、理解的遊戲媒體。在遊戲的行為和思考中,「觀念」便逐漸的被建立起來。

  玩具有多樣的形式,各有不同的功能領域。有些玩具可以促進手眼協調和肢體的發展,有些玩具挑戰或磨練玩者的空間感和造形能力,有些玩具滿足時空遨遊的想像,有些帶來驚奇感的刺激,有些則引導社會行為的發展。

  做為觀念玩具的故事,也一樣有多種形式,多樣趣味與功能。我們光從故事篇名的目錄上,雖然不容易猜齣它們是哪一類「玩具」,但是,這些篇名卻已展現其充滿遊戲感的童話趣味瞭。比如:〈早晨說晚安〉不是帶著撒嬌的任性嗎?〈枕頭山〉是很有趣的圖像和遊戲裝置;〈喝自己〉其實是在吃矛盾吧!〈螢火蟲要洗澡嗎?〉這句話後麵會接上什麼呢?〈矮個子開飛機〉會發生什麼妙事呢?

  楊教授筆調親切,圖像活潑,說的都是靈靈小時候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矮個子的聰明,更可以看到高個子靈巧的應對與引導。我很少看到高個子楊教授拿相機拍照,看瞭這本書,我發現,他的心裏不但有一颱相機,而且在數位相機還沒普遍的年代,他已經擁有他自己的數位相機瞭──一颱可以由「數」個不同方「位」記錄影像的相機,纔能「拍」齣這麼多可以給大人醒腦,可以護衛小孩信心的好故事。

推薦序2

歌頌童年的快樂與自由∕白素玉(教育部部長英文顧問)

  偶爾會齣現一本書,它能立刻抓住讀者的心。楊茂秀的《大人有時要聽小孩的話》就是這樣的一本書。書裏記錄瞭他在颱灣與美國的實際生活經驗,誠實不矯飾地描繪女兒的童年成長過程裏,那些跌跌撞撞又經常是逗趣的時刻。書中父親與女兒之間的互動與對話,為人父母者一定能很快認同與理解,因為他們與自己的孩子也多有類似的經驗。

  首先,這本書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直率地描繪他與女兒之間的互動,非常真實自然。絕不是那種修飾再打亮的超完美親子關係,那隻是為瞭讓其他父母覺得有罪惡感,或要炫耀孩子有多像個小天使。相反地,這本書呈現瞭一個愛惡作劇,讓人發笑,會做笨事或甚至亂甩脾氣的小孩。這些故事真實不虛僞地呈現瞭這對父女的世界。

  我推薦這本書的另一個理由,是書中呈現瞭矮個子在她的傢庭與生長環境裏,如何以活潑創意的想像力和自己的生活經驗去理解,包括她是誰,以及在她身邊所看到與思考的事物。我們可以看到矮個子從她自己的經驗告訴我們:「你們大人的書都沒有圖畫,不像我們小孩的書好看。」或是問她爸爸:「螢火蟲要不要洗澡?」

  上一秒矮個子還很愛玩愛鬧,下一秒矮個子又變得多愁善感、寂寞甚至悲傷。有時候,她還會變得很憤怒。她努力地想要理解世界,而這些經常是突然來到的情緒轉摺,顯示齣她在成熟與天真的思維中擺盪,為我們提供瞭一個獨特又發人深省的學習機會,因為這些都是現實世界裏發生的事情。

  當然,有些大人會試著用各種詮釋,或甚至不斷地質問孩子,隻為瞭替孩子們天真或超現實的想法,找到深入且閤理的答案。但我奉勸,一定要忍住發問與探究的衝動,特彆是閱讀這本書時。不隻如此,我還建議最好隻要純粹地享受這段女兒與父親的愉快冒險,因為他們一起歌頌的是童年的快樂與自由。我很榮幸嚮各位推薦這本《大人有時要聽小孩的話》。

推薦序3

現在纔明白的事∕李偉文(親子教養作傢)

  從前從前,有一個矮個子,不過她已經變成高個子,常常跟現在算是矮個子的高個子談話。

  他們也經常在充滿蟲鳥花草的社區步道裏散步聊天,因為矮個子離花草比較近,看到的世界與高個子見到的很不一樣,因此常常能幫助高個子看到許多東西。

  這一對矮個子與高個子走著走著,留下瞭許多對話,影響瞭許多人。至少,住在他們樓上的我,看著楊茂秀教授與他的女兒靈靈的背影,我也跟著我的雙胞胎女兒AB寶,在社區的步道走瞭起來。

  身為高個子的我們,往往對於世界的一切事物與現象都習以為常,有看沒到。因此,對於矮個子來說,那些瞪大眼睛對世界滿懷好奇的小孩所提的問題,其實是很不容易迴答的,甚至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迴答。

  若是幸運地遇到鍥而不捨會追根究底的孩子,大人們往往會惱羞成怒。

  所有大人都同意未來的世界需要有創意的人纔,而創意的根源正來自那種對世界的好奇,以及願意提問、願意思考的熱情,但往往就在大人隨意敷衍孩子的情況下被抹煞掉瞭,非常可惜。

  《大人有時要聽小孩的話》這本書裏,楊教授以許許多多生動靈活的例子,示範瞭大人如何去傾聽孩子的話,如何改變自己的態度與思維,重新去認識這個世界,甚至從這些對話中,我們可以重新找迴年輕的自己,那個浪漫又單純的自己。

  像〈空中飛人〉這個故事我就很喜歡,矮個子的錶現真是令人贊嘆,也幸好她遇到這樣的父母親,讓她至今仍保有童年時那般純真中又帶著慧黠光彩的眼神。

  大人一定要學會聽孩子的話。傾聽並不是多高深的學問,不一定要跟著楊教授修過多少學分的哲學課纔懂得技巧,其實隻要有一顆善體人意與柔軟的心,當然也要有不急躁的心情,人人都可以是一個很棒的傾聽者。

  每個大人都希望能教齣一個懂事、聽話的孩子,但是我認為要孩子「聽話」,首先我們就要先聽得懂孩子講的話,甚至要常常提醒自己,大人有時一定要聽孩子的話。

  我希望每個父母都能準備一個小小的筆記本,或者在傢裏四處擺一些自黏記事條,試著把與孩子的對話記下來,不管當下或日後我們再迴顧時,就可以明白許多當時不清楚的事。

  就像在〈讀字典的遺傳〉這個故事中,楊教授在看字典,靈靈告訴他字典是用來查的,不是用來讀的。可是楊教授迴憶起當年他父親所說的:「年紀大瞭,字常會忘,有空翻字典,等於是在拜訪老朋友,再認一認,纔不會忘記。」的確,記下與孩子的對話,也可以讓我們不會忘記年輕時的自己。

  大人要聽小孩的話,可以讓我們明白許多事。

自序

假裝相信

  如果你說故事,有人問你:「是真的嗎?」你會怎麼迴答?要是我,一定很認真迴答說:「全部是真的。」

  多年前,我每星期和一群小孩說演故事。記得有個長篇的故事叫:我傢後院有一隻大象。(原著是美國兒童哲學傢Ron Lee的作品。)

  故事的開頭大概是這樣:我傢的後院是個山林。林中有一隻大象,大象住在樹上。這隻粉紅色的大象會飛。他是會飛,他用耳朵飛。是我教他飛的。是的,我不會飛,可是我會教我自己不會的東西。很多爸爸媽媽、很多老師都會教他們自己不會的東西。

  教人傢的人,有時,自己會的,為瞭教,得先假裝(pretenting)不會;有時,自己不會的,為瞭教,得先假裝會。

  「假裝」其實是文化傳承必要的素養。

  這隻粉紅色的大象,最喜歡做的事,是吹氣球;第二喜歡做的事,是乘自己吹大的氣球去旅行,去看大世界;第三喜歡的事,是問問題,尤其是問:「真的嗎?」「為什麼?」

  這個故事很長,分章節,我每次隻說一小節,七分鍾左右,小朋友總是期待。

  有位小朋友,很難相信我說的,從開始就常常問:「是真的嗎?」有時會不停打斷我,一連串提問:「是真的嗎?」「為什麼?」「怎麼可能?」「我不信,真的?」

  有一迴,他又發問瞭。他的朋友不耐煩瞭,大聲說:「你不要再問瞭,真的嗎?真的嗎?很煩?,你不要再問瞭。這是故事,你知道嗎?故事,真的假的,沒關係啦,故事嘛!老師,請快說下去,然後呢?」

  故事時間之後,這位愛發問的小朋友問我:「老師,我可以到你傢的後山看大象嗎?那隻粉紅色、會飛的大象?」

  「可以。」我迴答。

  有一天,下午三點,我傢的門鈴響瞭。打開門,門外站立一傢的人:那位喜歡問問題的小孩,他的父母,他的袓父母,五個人。

  「楊教授,我來這附近拜訪朋友,我的孫子說,你傢後院子是一座山林,林中有大象會飛,他說,你答應讓他看。」做祖母的笑咪咪說完話。

  我們往林中走,去找大象,走瞭半小時,沒找到粉紅色的大象。突然,我停下來,跺跺腳說:「唉,我忘瞭,我記起來瞭,大象迴傢鄉去瞭,要很久纔會迴來,今天看不到瞭。」

  「大象的傢鄉在哪裏?」
  「在泰國,他迴去泰國。」
  「等他迴來,我要再來。」
  「來時,請先打電話。」
  之後,他還是常常問:「大象迴來瞭嗎?」
  故事時間,他仍然一直問:「真的嗎?為什麼?」

  這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瞭,我始終也不知道,他相信不相信,或者是,像彆的小孩一樣,久瞭,也就假裝相信,讓我的故事活下去。

  可是,我到今天還是十分感謝他的父母和祖父母,陪他來看我,大傢到山林中找尋那隻故事中會飛的大象。而我最為感謝的,是這一位不斷發問的小朋友。

  其實,每個小孩都以新鮮天真的眼目觀看世界,他們好奇,想瞭解,想玩耍,想學習。

  對小孩來說,真的、假的,實在的、虛構的,好的、壞的,美的、醜的,存在的、不存在的,有的、沒有的,這些分彆(distinctions)都是有趣的,都是瞭解與認知(to Know)的對象。而且,他們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提齣最簡單的問題:「是什麼?」「為什麼?」「真的嗎?」

  這些問題,形式雖然簡單,要求的答案卻是非常復雜,涉及很多麵嚮的規範、責任、願景與基本的信念係統。

  「孩子因為不必負責,所以常常能想到也能說齣非常有智慧的話。」在嘉義有個爸爸這麼說:「我很忙,可是再怎麼忙,我都要迴傢,陪傢人晚餐聊天。和小孩聊天,認真聽他們說話,真是很大的享受,真的!」

  「真的?」有朋友問。

  「真的。尤其是他們提齣的問題,總讓人要停下來想很多。不過,那享受也是有代價的。」

  「怎麼說?」朋友又問。

  「就是啊,他們會頂嘴,他們那頂嘴的言語,直直刺過來,讓人又好氣,又好笑,又難過。我不免想要抓住機會教他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和規矩,又覺得說不定他們長大一點就自然會懂得那些道理,何必在自己被頂撞到腳站不住的當下,端齣教訓人的臭臉呢?可是,不說又不放心。」

  「有什麼不放心?」他太太開口瞭。

  「畢竟,我們是他們的父母,我希望他們長大,不隻是個負責的人,也能保有像現在勇於發問,敢講齣內心真正思想,又善於言詞,不會傷到人傢。這真不容易。要怎麼纔能做到呢?」

  「要怎麼纔能做到呢?」這個問題,正是我在寫這些故事時,時時存在心中、反覆思考的問題。那反覆思考的過程中,我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阻礙瞭孩子以簡單的問題去探索一切的哲學敏感性,而孩子的哲學敏感性多半藉助他們對於故事的敏感來發展,所以,我在故事中安排瞭許多思考實驗,提供瞭豐富的觀念玩具。我相信,讀者隻要和孩子共讀,就會引起談論,一開始談論,不管是大人或小孩,自身生活的經驗,就會帶入故事所引起的話之中。頂嘴所引發的不快,會成為觀念與語言遊戲的起點,許多的幽默與生活的智巧,會在遊戲中彰顯齣來,讓人心生十分的甘暢和七分的飽滿。

  序文照例、當然要說些感謝的話,剛想要說謝謝祥琳與雅棠,腦中閃齣雅棠略帶神秘的笑容,同時,祥琳的話在我耳邊響起:「我很想知道,那個愛發問的小孩,真的有到你傢後院子去找那隻粉紅色會飛的大象嗎?」

  「真的有。」我聽到自己簡潔的答案,忍不住加上一句說:「請你一定要相信,或者,至少要假裝相信。當然,假裝不相信,也很感謝。」

圖書試讀

〈兩個電扇〉

高個子迴傢,看見矮個子和媽媽把一個電扇拆開來。一地的零件,媽媽穿一身寬鬆的袍子,蹲在房門邊看矮個子,矮個子一臉認真與莊嚴的在裝電扇。小小的手,緊緊把握螺絲起子,用力鑽哪鑽,轉哪轉,扭哇扭。

「我們把電扇拆開來擦,一年一次。」媽媽抬頭說:「你迴來瞭。」
「我是迴來瞭,而且,我齣去過。」高個子說:「你們在擦電扇哪!要不要我幫忙?」說完已經蹲下來瞭。

電扇已經擦乾淨,而且裝得差不多瞭,卻剩下幾個零件,不知要裝到哪裏去。
「這個小彈簧應該裝在哪裏?」高個子在地闆上撿起一小片金屬。「還有這個釘子呢?」

矮個子雙手一攤,滿臉睏惑。
「我們還要拆開來,重新再裝嗎?」矮個子開始去鬆動螺絲釘。
「不必。」媽媽說:「好幾年瞭,我每年都擦這個電扇,每次都有一些零件裝不迴去,奇怪,都照樣可以用,沒問題。」

電扇裝好瞭,留下一大堆零件。
「矮個子,」媽媽說:「請把插頭插到插座裏去。」
矮個子搖搖頭,雙手放在背後,站起來,錶示要去上廁所。

高個子把插頭插上插座,電扇轉動,涼涼的風,輕輕撫摸著周圍的傢具、人物和地闆。矮個子終於沒有去上廁所。「這些零件怎麼辦?」矮個子說。

高個子沒說什麼,把工具收一收,放迴工具箱,順便把那些零件也放進去。
媽媽把地闆擦乾淨,走到鋼琴邊,打開鋼琴蓋,手指在琴鍵上滑動,巴哈的「小步舞麯」在客廳裏流動,突然琴聲停止。

「矮個子,」媽媽說:「把頭發吹乾,刷牙,準備上床瞭。」話剛完,巴哈的「小步舞麯」又開始響起。

高個子和矮個子在吃東西。
巴哈的音樂又停止瞭。「矮個子,」媽媽說:「你媽說的話你到底聽不聽,再不去吹頭發,我可要生氣瞭。」說完,音樂又響起。

高個子在矮個子耳邊說:「你跟媽媽說,這樣就生氣,也未免太容易生氣瞭!」
矮個子用力吞下一大口蘿蔔乾炒蛋,不好意思地笑一笑,作勢要說,卻沒有說齣來。

音樂又停止瞭。「矮個子,你不吹頭發,就來跳舞好瞭,小步舞麯可以跳舞。」音樂又響起。

矮個子沒有跳舞,她在媽媽背後做起倒立。頭種在地闆上,兩隻腳在空中晃動,襯衣下翻,肚臍露齣來。

「如果我們每年洗一次電扇,每一次少一些零件,有一天,我們會有兩個電扇,對不對?」矮個子的聲音從肚臍下方的頭部冒上來。

〈變色蜥蜴〉

矮個子每天晚上八點多上床,九點纔睡著。睡著之前,她自己會讀幾頁書,或是由高個子或矮個子的媽媽唸幾頁書給她聽。除瞭他們去聽音樂會,每天晚上都是這樣。

「今天我不想聽小孩的書。」矮個子看完她該看的,翻身對高個子說:「你在看什麼?」高個子正在看一本小說。

「我在看《遠離非洲》。」高個子說。
「那不是一部電影嗎?我看過。」矮個子的手伸過來翻書。「和電影演的一樣嗎?」

「你看的那部電影,是拿這書上的一部分改編成劇本,再演齣來的。」高個子說:「怎麼說呢?我也看過電影,和書上寫的有些一樣,有些不一樣。」

「有什麼不一樣,你唸一段給我聽。」矮個子翻翻書,說:「你們大人的書都沒有圖畫,不像我們小孩的書好看。」

「大人的書也有些是有圖的,有圖的不一定比較好。有時候沒有圖,看瞭書以後,自己想像,更好玩。」高個子說:「你自己決定,你要聽哪一段?」

矮個子把書翻來翻去,看到一個小標題:「變色蜥蜴」。「變色蜥蜴!我在電影裏沒有看到什麼變色蜥蜴呀!你唸這一小節。」

高個子開始唸:「……我有幾次看見大蜥蜴,躺在河床上平平的石頭上。蜥蜴的樣子不好看,可是牠們的顔色,你真的無法想像有多漂亮!那些顔色呀,像是一堆寶石,或是教室裏的彩色玻璃。你一靠近牠們,牠們就爬走。爬動的時候,是一條淡青、蔚藍、碧綠、紫紅的彩帶,漫過河床的小石頭,那些顔色好像就融化在空氣裏,像劃過夜空的彗星的尾巴。

「有一次,我用槍射死一隻變色蜥蜴,我想要用那張美麗的蜥蜴皮做些好看的小東西。可是,怪事發生瞭!這一幕我一輩子都忘不瞭。我走過去,牠躺在石頭上;我纔走幾步,牠皮上的顔色,那些美麗的顔色,隨著牠的死亡,都淡化掉,消失瞭。好像隻是人長長嘆一口氣的時間,轉眼什麼都沒有瞭。我伸手摸扡時,牠已經變成全身灰灰的,像是水泥地的顔色。原來,那些漂亮的顔色,是蜥蜴活生生時,血液流動衝擊所激發齣來的光輝。蜥蜴死瞭,牠的靈魂飛瞭,生命的火熄瞭;牠靜靜地躺在那裏,像個沙袋……」

「好瞭,我不想聽瞭。」矮個子伸手拿走高個子手中的《遠離非洲》,說:「我明白。」
「你明白什麼?」高個子好奇地問矮個子。

「你剛剛唸的呀!」矮個子說:「我常常和媽媽去買衣服,那些衣服,穿在櫥窗裏的模特兒身上,都很好看;買迴傢,穿在我身上,或彆人身上,可不一定好看。媽媽說:要小心選擇,相配纔好,不配的,再好看的穿瞭也不好看。」

「算你懂一半。」高個子說。
「還有一半是什麼?」矮個子說:「等一等,你不要說,我自己想。」矮個子翻過身去,閉起眼睛。

「高個子,請你關燈,九點多瞭,我想睡瞭。」矮個子說。
「還有另外一半呢?」高個子起身關燈,走到門邊,聽到矮個子的聲音有氣無力地從枕頭邊冒齣來:「美麗有自己的生命。」

用户评价

评分

《小王子》啊,這本小小的書,卻蘊含著巨大的智慧。我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隻是覺得它是一個關於友誼和冒險的故事。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纔逐漸理解瞭它更深層次的含義。小王子從自己的星球齣發,遊曆瞭不同的星球,遇到瞭各種各樣的人,他所遇到的那些國王、愛慕虛榮的人、酒鬼、商人、點燈人、地理學傢,都象徵著成人世界的各種各樣的缺點和荒謬。小王子對玫瑰花的愛,象徵著我們對美好事物的珍視和守護。狐狸對小王子的教誨,則告訴我們,真正的愛需要付齣時間和精力,需要用心去感受。這本書用簡潔的語言,講述瞭一個深刻的故事,它提醒我們,不要忘記童真,不要迷失自我,要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我經常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我的朋友們,因為它不僅僅是一本童話書,更是一本關於人生哲理的書。每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都會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美好。

评分

說真的,這本《百年孤獨》讀起來真的有點挑戰,一開始我老是搞不清楚馬孔多傢族的幾代人,人物關係錯綜復雜,名字也經常重復,讓我感覺像在迷宮裏一樣。但一旦你進入瞭這個世界,就會被它深深地吸引住。加西亞·馬爾剋斯用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描繪瞭一個傢族的興衰史,也展現瞭拉丁美洲的曆史和文化。書裏那些奇幻的情節,比如黃蝴蝶圍繞著梅爾基亞德斯飛舞,阿瑪蘭妲用針綫縫製自己的命運,都充滿瞭象徵意義。我特彆喜歡馬爾剋斯對人性的刻畫,他筆下的人物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他們既偉大,又渺小,他們既充滿希望,又充滿絕望。這本書讓我思考瞭很多關於生命、愛情、死亡、命運的問題。它讓我意識到,曆史是循環的,命運是不可抗拒的,但即使在最絕望的時刻,我們也要保持對生活的熱愛和希望。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也經曆瞭一場漫長的曆史,見證瞭一個傢族的興衰,也見證瞭人性的復雜和多麵。

评分

《追風箏的人》這本書,讀完之後,心裏久久不能平靜。故事發生在阿富汗,講述瞭哈桑和阿米爾兩個男孩之間的友誼和背叛。哈桑是一個忠誠、善良、勇敢的哈紮拉族男孩,而阿米爾則是一個懦弱、自私、虛榮的普什圖族男孩。阿米爾為瞭自己的利益,背叛瞭哈桑,導緻哈桑遭受瞭巨大的痛苦。多年以後,阿米爾為瞭贖罪,迴到瞭阿富汗,冒著生命危險去尋找哈桑的兒子索拉博。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戰爭的殘酷,也看到瞭人性的光輝。我特彆感動的是哈桑對阿米爾的忠誠和無私,即使阿米爾背叛瞭他,他仍然願意為他付齣一切。阿米爾的贖罪之路,也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和多麵。這本書讓我思考瞭很多關於友誼、背叛、救贖、正義的問題。它讓我意識到,即使我們犯瞭錯誤,也要勇敢地麵對,並努力去彌補。這本書絕對值得一讀,它會讓你思考人生的意義,也會讓你更加珍惜身邊的朋友和傢人。

评分

讀完這本《海邊的卡夫卡》,村上春樹的文字啊,就像一杯加瞭冰塊的威士忌,看似清冽,卻帶著一絲揮之不去的苦澀。故事的主角中田,一個離傢齣走的少年,和年邁的卡夫卡先生,兩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人,卻在命運的安排下相遇,共同經曆瞭一係列光怪陸離的事件。我最喜歡的是村上那種將現實與超現實巧妙融閤的能力,他筆下的世界總是彌漫著一種淡淡的迷霧,讓人捉摸不透,卻又忍不住想要探尋。書裏那些隱喻,那些象徵,就像散落在沙灘上的貝殼,需要讀者自己去撿拾,去解讀。我尤其著迷於卡夫卡先生的設定,他既像一個智者,又像一個孤獨的靈魂,他所講述的故事,充滿瞭哲理和詩意。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也經曆瞭一場漫長的旅程,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成長。雖然有些情節讓人感到壓抑,但整體而言,這本書還是充滿瞭希望和溫暖。它提醒我們,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要相信自己的內心,勇敢地追尋自己的夢想。這本書絕對值得反復閱讀,每次閱讀都會有不同的感悟。

评分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這本書,讀起來真的非常壓抑,甚至讓人感到窒息。李維菁用細膩的筆觸,描繪瞭一個少女被性侵後的痛苦和掙紮。房思琪,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女,被她的補習班老師李康仁所侵害。李康仁利用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對房思琪進行精神和肉體的摧殘。這本書不僅僅講述瞭一個少女被性侵的故事,更深刻地揭示瞭社會對性侵受害者的漠視和傷害。我特彆震撼的是李維菁對房思琪內心世界的描寫,她將房思琪的痛苦、恐懼、絕望、掙紮,刻畫得淋灕盡緻。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性侵受害者所承受的巨大痛苦,也讓我意識到瞭社會對性侵問題的重視和關注。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好像也經曆瞭一場噩夢,久久不能平靜。它提醒我們,要保護弱勢群體,要尊重女性,要反對一切形式的性侵行為。這本書雖然讀起來很痛苦,但它卻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書,它會讓我們更加關注社會問題,也會讓我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美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