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的脈學探討
筆者齣生在中醫世傢,傢中許多親屬都熟諳醫藥知識,我祖母的醫術在當地頗有聲望,她以百草治病,方圓百裏無不知其名聲。那時治病的方式多是醫生被接到病人傢中,與病人同吃同住,有時十餘日病人纔能康復。採藥的場所多是田間地頭,藥的品種也很單一,如:薄荷、金銀花、吳茱萸、槐花、芡實等等。對高熱病兒祖母知道用手托起患兒的頭,瞭解是否頸軟,從而排除腦部感染。特彆是祖母的脈診,三部九候,斷人生死,這些玄妙的記憶一直珍藏在心。我歲即隨祖母齣診尋藥,在鄉間的小道上,我與祖母同坐在獨輪車上,我的身邊還放上二塊土坯配重,小車吱吱呀呀,鳥兒在樹間嘰嘰喳喳,這應當是我童年最快樂的記憶瞭。
曾記得我歲時右腳被母狗咬傷,當時農村慣用的方法是咀嚼青草外敷,第二天病竈處紅腫不得下床,伯父用珍珠冰硼散調敷,金銀花清熱,不幾天漸癒。對腹瀉我傢的藥方很靈:白扁豆花三兩、水井邊清苔三兩、白頭翁三兩、罌粟殼枚,每服必癒。年我舅舅高熱不退,我父親用雞蛋清拌青蒿推腹一次熱退,等等。
高中畢業後我的職業是煤礦工人,五年的地下公尺生死煉獄,我當上瞭採煤師傅,三次重大事故中我僥倖逃生。年高考來得突然,沒有準備,年考入本局創辦的「淮礦醫科大學」,學製四年,帶薪全脫産,教授均從蚌埠醫學院及安徽醫學院請來。這種學校對我特彆實惠,一是解決瞭我的生活費用;二是學習特彆緊張。幾乎書不離眼,學生們那種迸發的學習熱誠是語言難以述說的。沒想到人體如此奧秘,現代醫學對人體生理、生化、解剖、生物學的研究如此深刻。
歲時我已經是某醫院的科室主任與院長,遠近雖然有點名聲,但診斷疾病僅是以望、問二診為主要方式,見不明瞭的疾病隨機行理、化檢查,對病情沒有更深刻的認識。把脈診病,更是心中瞭瞭,六部茫然,自知浮淺,以問代指。
年我帶醫療隊在淮北下鄉支農,有一位多歲麵黃肌瘦婦女來診,丈夫是結核病,她已經是個孩子的母親。她說:「我小肚子慢慢在長大,有半年時間沒來月經,近幾天齣現嘔吐,小便憋不住。」並說:「先生給我號個脈,不要又懷孕瞭。」脈診的結果是:尺脈細無力,左尺脈澀。未得到診斷結果,請她到市醫院進一步檢查。檢查結果為「子宮癌」,後死於術後化療併發癥。
中醫與西醫對疾病的認識方式不盡相同,西醫是透過癥狀來看疾病的內在,並發現疾病的髒器源頭。而中醫是把疾病用癥狀來化裁,並忽略尋找病髒的存在。因此,單純掌握傳統脈診在臨床上是不能診斷西醫各種病癥的。因為西醫的病名中醫資料大多無記載,就是有記載,由於他們的錶達方式不同,幾乎一半的西醫疾病中醫無資料可尋。門診來診病人用傳統脈診幾乎得不齣診斷結果,中醫要突破這種局麵,發揮脈診知病的特色,必須研究每種西醫疾病的脈象,事實上每種西醫疾病都有自己特有的脈象。脈學傢金偉說:「一病一脈。」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
有一天,一位肩周炎患者來診,他的寸口脈有特點:在患側寸脈的外側有一道小弦邊。至此後每位肩周炎患者都有這種脈感。再研究還發現:頸椎病在兩側寸脈的外側也有這種小弦邊,一側頸椎有骨質增生,則同側小弦邊上有堅硬的小結節樣脈氣。這些感覺在前人的脈書中未見記載。
一位膽囊炎患者來診,右寸脈外側也有一道小弦邊,與右肩周炎的脈感沒有區彆,但仔細研究「膽囊炎脈象」,還會發現在右關的囊狀脈氣。原來膽囊炎的不適感由右肩區傳導,形成與右肩周炎相同的脈感,這有西醫解剖學原理的理論支持。沿著這種思維,筆者連續對胰腺炎、胃炎、腸炎等內髒疾病進行瞭深刻的研究與探討,逐漸認識到:內髒有疾病時,疾病資訊會以脈氣團的形式齣現在脈道中,內髒疾病見重,反映到體錶,則脈象會齣現脈氣團加邊脈的形式,同時由邊脈與脈氣團的結閤反證內髒疾病的嚴重程度,有觸脈知病的效果。
一天,一位高個、大腹、色暗的病人來診。脈診時發現:雙關脈氣團似大豆般堅硬,印象中是肝硬化伴腹水,勸他到省醫院進一步確診。一月後他又因長期低熱來診。脈診發現:
●右關脈氣團仍如大豆,左關外側緣齣現一凹坑。
●脈虛滑數。我的診斷是:
()肝硬化門脈高壓行脾切除術後。
()術後虛熱。
病人非常驚訝地說 :「我開刀你都知道?」後以石膏知母東加女貞子五劑病癒。
此時我已經發現:人的脈象是人的縮影,脈道是人體各髒器脈氣的堆磊。脈體與人要吻閤,人高脈長、人矮脈短,人的腹大則脈管的中間(關脈)變粗,心與腦供血不足則脈道的手端沉細,髒器腫大,脈道的對應部位隆鼓,髒器萎縮或手術摘除,則脈道對應部位凹陷等等。
所謂候脈,事實上就是摸寸口脈的獨一,同時脈象圖的輪廓在我腦中形成。這也得益於我是全科醫生,各種儀器的操作基本掌握,脈診結果有疑問時隨即行理、化檢測。
我父親生病住安醫高乾病房床,同室床的病人張同和,男,歲。胃癌手術後持續高熱天不退,外科請內科主任會診不效。病人傢屬請我會診:
脈診:脈浮數,左寸,右尺偏實,右寸脈、左關尺脈沉細。
診斷: ●胃癌術後發熱。
●早期右腦梗塞。
【處方】水蛭剋、全蟲剋、寒水石剋、白僵蠶剋、大生地剋、晚蠶沙剋、枸杞子剋。
共六劑。
結果一劑熱退身涼。囑:行腦CT平掃。病人當時是治療癌癥,心情不好,拒絕檢查。
月後,病人來院行第二個療程化療,無病床轉當地旅社暫住,於當日夜間突發右腦梗塞,急診入神經科床。
患者傢屬私邀我再次脈診:雙寸脈暈滑、數、擊,雙尺脈沉弱。
診斷:「腦橋梗塞伴齣血。」
傢屬要病人齣院到我的診所治療,因考慮醫患風險,婉言推辭:一是病人已經有上級醫院高條件醫治;二是脈理推斷:病情復雜,九死一殘。
此時我萌發從中、西醫角度寫一本候脈書的念頭,想把自己這點脈診經驗介紹給同道。因為我認識到:脈診在中西醫臨床上的初診效果非常準確,有觸脈知病的作用。
業餘時間,書店與圖書館耗去瞭我大部分時間,大量的脈學資料讓我汗顔,同時也認識到:江河之大、池水之淺,不能一葉障目,學問之事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事實上我掌握的脈診知識也還是皮毛而已。古人傳給我們的候脈方法,在現代醫學高度進步的今天,仍然有現實的臨床意義。
這本書的書脊設計有一種獨特的質感,摸起來有點像那種老舊的布麵精裝書,給人一種曆史的沉澱感。我喜歡把一些有分量的書籍擺在書架上,而這本書無疑就是那種能夠為我的書架增添一份文化氣息的讀物。它給我的感覺,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而是需要慢慢品味,反復琢磨的。我期待著它能帶給我一些關於人生哲理的思考,或者是一些深刻的社會觀察。書名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哲學意味,讓我猜測這本書的內容可能不僅僅局限於某個單一的學科,而是會觸及到更廣闊的領域。我希望它能夠讓我打開新的視野,對一些問題産生更深入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倒是挺彆緻的,很有那種古色古香的韻味,給我一種沉靜而厚重的感覺,好像翻開就能進入一個古老的智慧世界。我本來對這類題材的圖書瞭解不多,但看到這個書名,又結閤封麵,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古代的醫術裏麵蘊含著很多我們現在已經遺忘或者未能完全理解的精髓,也許這本書就能帶我窺探一二。雖然我還沒真正開始閱讀,但單從外觀和書名來看,就足以讓我對它充滿瞭期待。不知道裏麵會講些什麼,是關於中醫理論的深入剖析,還是具體的醫案故事,亦或是某種獨特的養生方法?我希望它能給我帶來一些啓發,讓我對生命的理解有更深的層次。有時候,一本好書就像一位良師益友,能夠引導我們思考,認識世界,認識自己。我期待著在這本書中找到這樣一種連接,一種跨越時空的對話,去感受古人對健康的智慧和追求。
评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非常人性化,字體大小適中,行間距也恰到好處,讀起來一點也不會感到疲勞。我是一個習慣於長時間閱讀的人,所以書籍的閱讀舒適度對我來說非常重要。而且,書中的一些插圖或者圖錶,雖然我還沒有仔細研究,但看上去都非常清晰,感覺是為瞭更好地解釋書中的內容而精心設計的。這說明作者在創作這本書時,不僅注重內容的深度,也花瞭心思在形式的呈現上,力求讓讀者能夠更輕鬆、更便捷地獲取信息。我希望這本書能夠係統地介紹某種知識體係,並且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讓那些比較抽象的概念變得更容易理解。這種嚴謹而又貼心的編排方式,讓我對這本書的內容更加期待。
评分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就被它那個充滿神秘感的書名所吸引瞭。‘大醫脈神’,這幾個字組閤在一起,立刻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種超凡脫俗的形象,仿佛講述著一位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的隱士,能夠洞察人體的奧秘,甚至能夠“醫”及“神”的境界。這種名字,很容易讓人産生一種探究的欲望,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大醫”和“脈神”這兩個概念聯係起來的。是關於某種傳說中的醫術,還是對傳統醫學深刻的哲學解讀?又或者是對現代醫學的某種反思?我對此充滿瞭好奇。這本書的封麵也和書名一樣,給人一種意境深遠的感覺,仿佛置身於一個古老而神秘的世界。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關於生命、健康,甚至是對“道”的某種理解。
评分這本書的裝幀真的十分考究,紙張的質感和印刷的字體都給人一種高級感,拿在手裏沉甸甸的,就覺得分量十足。我尤其喜歡它封麵的配色,一種深邃而寜靜的藍色,配上燙金的幾個大字,顯得格外大氣,又不會顯得過於浮誇。這種設計風格,仿佛是在告訴我,裏麵的內容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並且蘊含著不凡的價值。我是一個比較注重細節的人,書籍的外在錶現往往會影響我初讀時的感受。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到位,讓我還沒翻開內容,就已經對它産生瞭好感。我猜想,它可能講述的是一種非常博大精深的學問,需要讀者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纔能領會其中的奧妙。我希望它能讓我暫時遠離塵世的喧囂,沉浸在一種知識的海洋裏,去探索那些令人著迷的未知領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