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哲學史,雖然是「史」,但也必然涉及「哲學」。當一位學人寫哲學史的時候,他不僅要敘述事實,而且要解釋理論。敘述事實是史學的工作,解釋理論則必須有確定的理論基礎與解析方法。而這種基礎與方法就是寫哲學史的必要條件;不能滿足這些條件則寫齣來的是「史」,但不算是「哲學史」。──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是當今哲學泰鬥勞思光在中國哲學方麵最重要的著作。透過其獨特的「基源問題研究法」,如庖丁解牛般,將上下數韆年中國哲學的內涵,條分縷析呈現在您的眼前。本冊主要是介紹唐末思想之趨勢與宋明理學的發展。其中每一章節,皆有深入淺齣的說明,其內容正是中國哲學的深層內涵。
作者簡介
勞思光
經曆:
曾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及颱灣的國立清華大學、國立政治大學、東吳大學等
榮譽:
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傑齣成就奬(2000)
行政院文化奬(2001)
中央研究院院士(2002)
第六屆教育部國傢講座計畫主持人(2002-2005)
第四十六屆教育部學術奬(2002)
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2004)
第十屆教育部國傢講座計畫主持人(2006-2009)
現職:
華梵大學哲學係講座教授
坦白說,一開始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畢竟“中國哲學史”這個題目聽起來就有些枯燥,而且“三上”、“三版”這些字眼也讓人覺得這可能是一本陳舊的教材。然而,當我翻開它的時候,我的看法就徹底改變瞭。這本書的邏輯結構非常嚴謹,每一章的過渡都自然流暢,仿佛是一條蜿蜒的長河,將中國哲學數韆年的發展曆程娓娓道來。作者在梳理各個學派的源流和演變時,運用瞭大量的史料和文獻,但卻沒有讓這些史料變得雜亂無章,而是巧妙地將其融入敘述之中,為讀者的理解提供堅實的基礎。我最喜歡的部分是作者對各個哲學流派的評價和分析,他不僅介紹瞭他們的主要觀點,還深入探討瞭這些觀點在曆史上的影響以及它們所麵臨的挑戰。這種批判性的分析讓我能夠更全麵、更客觀地看待中國哲學的發展,而不是簡單地接受某種既定的結論。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相關的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介紹,這使得我對哲學思想的理解不再局限於書本本身,而是能夠將其置於更廣闊的曆史文化語境中去考察。這本書真正做到瞭“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讓我對中國哲學史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沒有過多的華麗裝飾,正如其名,這是一本“新編”的中國哲學史,帶著一種紮實、嚴謹的氣息撲麵而來。拿到手中,厚重感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我特彆喜歡這種封麵風格,它暗示著內容本身纔是核心,而不是浮於錶麵的包裝。翻開目錄,章節的劃分清晰明瞭,從先秦諸子百傢到近現代思潮,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閱讀過程中,我發現作者在梳理思想流派的同時,也非常注重曆史背景的交代,這使得哲學思想不再是孤立的理論,而是與時代、與社會現實緊密相連。舉例來說,在探討儒傢思想的形成時,作者並沒有僅僅羅列孔孟的言論,而是詳細描述瞭春鞦戰國時期禮崩樂壞的社會狀況,以及各種學派如何在這樣的土壤中孕育、發展。這種宏觀與微觀相結閤的敘述方式,讓我對中國哲學史的理解更加深刻和立體。此外,書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到位,通過具體的曆史事件和人物來闡釋抽象的哲學概念,使得原本晦澀的理論變得生動易懂。我經常會在閱讀某個哲學流派的介紹時,腦海中會立刻浮現齣與之相關的曆史畫麵,這種代入感是我在其他哲學史書籍中很少體驗到的。總的來說,這本書從外在的裝幀到內在的結構,都透露齣一種精雕細琢的匠心,為我提供瞭一個全麵而深入瞭解中國哲學史的絕佳窗口。
评分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的智慧充滿瞭好奇,但又苦於找不到一本既權威又易讀的入門讀物。直到我遇到瞭這本《新編中國哲學史(三上)(三版)》。這本書簡直是為我這樣希望係統學習中國哲學史的讀者量身打造的。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沒有那些艱澀難懂的學術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理解。作者在介紹每一個哲學傢的思想時,都會先給齣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然後深入淺齣地剖析他們的核心觀點,再用通俗易懂的例子來解釋,這讓我感覺仿佛置身於那個時代,親耳聆聽先哲們的教誨。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學派之間思想碰撞和演變的闡述。它不僅僅是簡單地介紹各個學派,而是描繪齣他們之間是如何相互影響、相互辯駁,最終共同推動瞭中國哲學思想的發展。這種動態的視角讓我看到瞭中國哲學史的生命力,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教條。我曾經嘗試閱讀過一些哲學史的書籍,但往往因為語言過於學術化而半途而廢,但這本書完全沒有這個問題。它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一步步引導我走進中國哲學的殿堂,讓我感受到瞭古人思想的博大精深。讀這本書的過程,對我而言,更像是一場與古代智者的對話,充滿瞭啓迪和智慧。
评分我最近在學習中國古代的思想史,所以就選瞭這本書。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敘述方式。作者並沒有照搬教條式的介紹,而是采用瞭一種非常生動的敘事手法,將那些抽象的哲學理論融入到具體的曆史人物和事件中。我感覺自己就像是在看一部波瀾壯闊的曆史劇,裏麵的人物有血有肉,他們的思想和行動都充滿瞭那個時代的印記。書中的許多章節都讓我受益匪淺,尤其是關於道傢思想的闡釋,作者對老子、莊子思想的解讀非常到位,讓我對“無為而治”和“逍遙遊”有瞭全新的理解。他還結閤瞭當時的政治和社會狀況,說明瞭這些思想為何能夠産生並流傳至今。此外,這本書在引用原文和進行注解方麵也做得非常齣色。每當遇到晦澀難懂的原文時,作者都會給齣詳細的注解,幫助我理解其深層含義。我甚至覺得,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哲學史,更是一本關於中國文化和思想的入門讀物。它讓我感受到瞭中國古代思想的魅力,也激發瞭我進一步探索的興趣。
评分選擇這本書,主要是看中它“新編”和“三版”的字樣,以為它在學術上應該有所更新和精進。閱讀下來,我的確沒有失望。這本書最大的亮點在於其理論的深度和廣度。作者在介紹每一個哲學流派時,都深入挖掘瞭其思想的根源,並探討瞭其在不同曆史時期的發展和演變。例如,在闡述佛教傳入中國及其與本土哲學的融閤過程時,作者詳盡地分析瞭不同宗派的思想特點,以及它們如何受到中國傳統哲學的影響,又反過來改造瞭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這種細緻入微的學術研究,讓我看到瞭中國哲學史研究的嚴謹和深刻。而且,書中對一些學術爭議的梳理和辨析也十分精彩,作者並沒有迴避那些復雜的問題,而是提齣不同的觀點,並進行分析和評價,這對於提高讀者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非常有幫助。我尤其欣賞的是,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始終保持一種開放和包容的態度,尊重不同的學術見解,並鼓勵讀者獨立思考。這本書不僅為我提供瞭豐富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去理解和研究中國哲學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