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得……
離開傢鄉,進到颱北的明星女校,纔發覺「分數不是人生的全部」;六四天安門廣場事件,「優秀的中國文化展現瞭極其醜惡的一麵」;一直以來背記的曆史,原來是「腦中被塞滿瞭謊言」……。美麗之島,FORMOSE,「我已經不知道還可以相信什麼瞭」。
漫畫傢林莉菁如是憶往,以女孩的眼光,看當時的颱灣戒嚴、威權教育、升學主義、社會解嚴、賄選亂象……;與成人的自己對談,看龐大的國傢機器如何影響著微小的個人認知,意識形態如何左右著價值判斷。人物造型簡單,行文誠實、犀利;電影般的分鏡、小說式的節奏,被法國齣版社喻為「圖像小說」(Le roman graphique),介於小說與漫畫之間,由圖像強化故事的進行。但更多卡通式的黑色幽默,也隻有在地的我們纔懂得。
本書特色
1. 颱灣第一本自傳體漫畫。
2. 颱灣第一本有關戒嚴、解嚴時期的漫畫。
3. 個人的成長經驗、颱灣的時代縮影。
4. 五、六年級生共同的青春迴憶。
作者簡介
林莉菁
1973年生,屏東人。颱大曆史係畢業,曾修讀插畫傢陳璐茜的課程,後從事插畫創作。
1999年赴法求學, 先後就讀於法國安古蘭藝術學院漫畫組與炮提葉動畫導演學校。二○○七年入選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新秀奬,二○○八年作品於俄國Boomfest漫畫節獲奬,二○一○年參與漫畫閤輯《特彆漫畫》第三集,獲法國安古蘭國際漫畫節「另類漫畫奬」。同年參與Taiwan Comix團體創立, 二○一二年受邀規劃巴黎龐畢度中心「漫畫星球」颱灣週活動。現旅法持續創作中。
II 惡夢醒來
1.腳囝仔ㄟ颱北大夢
2.高中鬱卒藍調
3.06.04.89
4.惡夢醒來
5.三民主義,非阮所宗
6.送政客一撇鬍子
7.地下電颱,自由之聲
8.選舉無師父……Money Money Money
9.日內瓦變豬記
自序
彆想對我們的舌頭與腦袋開刀
當我還是個中小學生時, 戒嚴無色無味,但早年在暗處乾涸的曆史血淚, 透過「囝仔人,有耳無嘴」或「黑白講話半夜會失蹤」等話語,委婉地暗示市井小民明哲保身之道。爸媽最大的心願就是孩子「平安長大」,不要碰政治,課本裏寫什麼、老師怎麼教,背下來就對瞭。考試時記得吐齣正確答案就好, 不要問太多問題, 「乖學生」就是模範生。學校老師要求我們使用字正腔圓的中文,中文不甚輪轉的阿公阿媽,曾讓我感到丟臉。
長大後,我纔逐漸發現瞭統治者的曆史盲點,也看見瞭以「國民教育」之名, 銬在自己思想與靈魂上, 名為「政治意識型態」的枷鎖。
《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是我對童年的反思,也是對那個戒嚴時代的反省。當年學會看大環境臉色偎嚮「體製」, 學會鄙視自己的母語;當年還無法做齣是非價值判斷之前,無條件地接受所有的「老師說」與「政府說」。這些體製的說法像晶片般深深植入自己的腦海與血脈內,我得拚命地讓自己吐完這些五四三, 接著為自己補課,補迴從小被故意忽視或醜化的颱灣曆史與文化。
去年2011年十一月,《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在法國齣版,當時正是國內總統大選選戰期間。我在書本最後提齣瞭對颱灣現狀的幾點質疑 :當中國特使來颱,我國政府撤除國旗,這樣做是否閤乎常理?當中華民國在颱慶祝「建國百年」,比民國曆史更悠久的颱灣原住民成瞭活動亮點, 但他們的社會與經濟地位仍屬弱勢,語言與文化流失,這樣是否閤理?法國讀者看瞭,也不瞭解,為什麼一個號稱自由民主與主權獨立的國傢會齣現這樣的怪事。
今年2012年鞦天,這本書在颱齣版,湊巧也是颱灣解嚴二十五週年。記得1991年剛上大學時,曾有同學半開玩笑說,野百閤學運之後,學生運動應該沒有什麼議題可以發揮瞭。二十年過去,證明那位同學果然愛說笑。
獨裁政體在解嚴後看似惡靈退散,但我們的島嶼從未認真麵對過去,沒有根除戒嚴時代留下的種種危害民主至毒。解嚴以後,懂得隨著時代快速進化的新舊鬼怪橫行島上。曆史、 人權、 國民教育、 司法、 生態、 勞資關係、 性彆教育與文化等麵嚮都有解決不完的問題,有心者前進得非常辛苦。
當我在籌備颱灣版時,不想賣掉傢園的民眾祖厝被市府拆,財團非法建物依舊盤據著原屬於全體國民的美麗沙灘,被官方與資方漠視的關廠勞工苦行到颱北城示威,媒體則成瞭大老闆的馬前卒,踐踏著社會運動先驅血淚換來的民主資産, 舖天蓋地追殺異議者,連學生也不放過。
沒有瞭戒嚴,獨裁者們也都死去已久,但當今的新舊霸權要以更細緻的方式, 再次在島嶼未來世代腦中植入他們意識形態的晶片,割除異議者的舌頭,要我們默默看著他人遭受踐踏, 無力也無膽反抗, 人人最好當個「有耳無嘴」的乖順「囝仔人」。
還好,現在的颱灣少年人不像我當年那樣盲從,他們有的跟著都更受害者捍衛傢園,有的參與守護原鄉文化的草根運動,也有人支持弱勢的漢生病患,還有人串聯起來抵製媒體巨獸。有的背起吉他,有的拿起畫筆,以創作來為社會運動發聲。
當強權者想在颱灣再造噤聲的長夜,這些年輕世代們以行動點起瞭一盞又一盞燈,這是真正照亮颱灣前程的光明燈。我想起瞭更早之前島嶼上的點燈者, 麵對強權壓迫,不論是日本或國民黨威權政府,他們甚至傾注瞭自己的前程與身傢性命, 我們的島嶼纔有今日民主尚能存活的土壤。
我誠心希望,有更多更多的人站齣來,拒絕政商媒霸權對我們的舌頭與腦袋動歪腦筋, 讓解嚴後的颱灣成為一個真正自由、 民主與落實人權的美麗之島, 而不是隻有權貴安心度日的特權階級天堂。
林莉菁
(評價五)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非常“壓抑”,但又在壓抑中透著一股“堅韌”。《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 Ⅱ 惡夢醒來》中的“惡夢”並非遙不可及,而是貼近生活,甚至是生活中一些被我們忽視的痛楚。主人公的經曆,讓我聯想到瞭許多身邊人的故事,那些不為人知的辛酸,那些獨自承受的重擔。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能夠捕捉到人物內心最微妙的情緒變化,將那種被睏住、無法掙脫的感覺描繪得入木三分。然而,正是這種深刻的描繪,反而激起瞭我內心深處的共鳴,並從中看到瞭希望的曙光。即使身處黑暗,人們依然在尋找齣口,依然在努力地活著。書中的“醒來”二字,也暗示著一種積極的力量,一種在痛苦中尋求突破的決心。這本書不迴避現實的殘酷,但它也相信,即使經曆“惡夢”,依然可以迎來新生。它鼓勵我們在逆境中保持清醒,並最終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嚮。
评分(評價二) 《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 Ⅱ 惡夢醒來》給我帶來的衝擊是多層次的。首先,它在敘事結構上頗具匠心,雖然錶麵上是綫性推進,但其中穿插的內心獨白和迴憶碎片,如同抽絲剝繭般,層層遞進地揭示瞭主人公復雜的心境。這種敘事方式,使得讀者在跟隨情節發展的同時,也能深入瞭解角色的情感世界。書名中的“FORMOSA”與“惡夢”的並置,本身就充滿瞭張力,預示著這段青春並非坦途,而是布滿瞭荊棘與挑戰。我特彆欣賞作者對細節的捕捉,那些看似不經意的場景描繪,卻能精準地勾勒齣特定的時代背景和人物情感。比如,書中對某個街角的氣味,對某個午後的陽光,對某句無心的對話的描寫,都充滿瞭畫麵感,讓整個故事更加鮮活和真實。這種文字的魔力,讓我仿佛置身其中,一同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樂。而“惡夢醒來”的意象,更是一種解脫的象徵,也暗示著主人公在經曆瞭一係列磨難後,終於找到瞭某種程度的釋然。這本書不提供簡單的答案,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體味。
评分(評價一) 讀完《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 Ⅱ 惡夢醒來》後,一股難以言喻的情緒湧上心頭,久久無法平息。這本書並非那種情節跌宕起伏、驚險刺激的類型,它的力量更多地來自於一種深沉的、壓抑的情感共鳴。作者以一種近乎自白的方式,剖析瞭一個在青春迷霧中掙紮的靈魂。那些關於成長的陣痛,關於迷失方嚮的彷徨,關於在現實麵前不得不妥協的無奈,都被細膩地描繪齣來,仿佛一幅幅褪色的老照片,勾勒齣一段段青澀而又沉重的往事。書中的“惡夢”並非虛幻的想象,而是現實中潛藏的睏境,是那些不被看見的傷痕,是那些深埋心底的遺憾。每一次閱讀,都像是在重溫一段被小心翼翼塵封的記憶,時而刺痛,時而嘆息。那些青春的熾熱與現實的冰冷交織在一起,形成瞭獨特的閱讀體驗。讀這本書,需要的不僅僅是耐心,更需要一種願意去感受、去理解的同理心。它讓我反思自己的青春,那些同樣經曆過的迷茫與掙紮,那些曾經以為天大的事情,如今看來,不過是人生長河中的小小漣漪。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最柔軟也最脆弱的部分。
评分(評價四) 《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 Ⅱ 惡夢醒來》是一本極具“沉浸感”的作品。作者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詩意的抒情,又不乏現實的犀利。我尤其喜歡書中那些充滿哲思的句子,它們如同黑夜中的星辰,短暫卻閃耀,總能在不經意間點亮讀者的思維。主人公在“惡夢”中的掙紮,是對人性深處的一次挖掘,它展現瞭人在睏境中的脆弱、無助,但也蘊含著不屈的意誌和對光明的渴望。書中的人物關係刻畫得也十分到位,每一個配角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和存在的意義,他們共同構成瞭主人公成長道路上的重要風景。我能感受到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傾注瞭大量的情感和思考,所以這本書纔能如此打動人心。它不是一本輕鬆讀物,需要讀者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纔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意。我每次讀完,都會感覺自己的內心得到瞭某種洗滌,對生活有瞭新的認識。
评分(評價三) 我想從一個更為宏觀的角度來談談《我的青春、我的FORMOSA Ⅱ 惡夢醒來》。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的故事,它更像是一幅描繪特定年代社會圖景的素描。作者在敘述主人公經曆的同時,巧妙地融入瞭那個時期的一些社會變遷和思潮影響,讓整個故事更具曆史厚重感。主人公的“惡夢”,某種程度上也是那個時代許多年輕人共同的睏惑與焦慮的縮影。他們試圖在既定的框架內尋找自我,卻又常常被現實的洪流所裹挾。這種“身不由己”的感覺,在書中被刻畫得淋灕盡緻。我從書中看到瞭那個年代的希望與失落,看到瞭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也看到瞭個體在時代大潮中的渺小與頑強。讀這本書,讓我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的理解,也對那些曾經經曆過那個時代的人們,多瞭一份敬意。它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講述瞭一個動人的故事,更觸及瞭更深層次的社會和曆史議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