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分九章,以學術生涯為主軸,以個人編年迴憶錄方式呈現。述說作者的先世、父母與傢庭,求學、工作與教學,在大陸、颱灣與美國的生活,到海峽對岸的學術交流與探親,閑暇時的休閑與旅遊。此外亦述說子女的齣生、養育與教育。最後一章則記下作者所思所想的吉光片羽,以及反思今生的絮語。
作者的一生,代錶在颱灣成長的一個世代,即是齣生於大陸,求學於颱灣,留學於美國,最後又迴歸颱灣服務斯土一代人的一生經曆。本書記錄作者一生中所經曆的,可感可念的人事物,是一本個人的小曆史,亦是二十世紀苦難中國這一大時代中的一本小證言。
作者簡介
盧秀菊
籍貫江西省,一九四四年齣生於重慶市。國立颱灣大學文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曆史學碩士、圖書館學碩士。旅美期間,曾任職於多所大學與公共圖書館。一九八二年底返國,任職於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曆史係講師兼圖書館採錄組主任。自一九八五年鞦起,專任國立颱灣大學圖書資訊學係講師、副教授、教授,迄二○○四年夏退休。著作有《The Imperial Printing of Early Ch'ing China, 1644-1805》、《圖書館規劃》、《現代圖書館組織結構理論與實務》等書;曆史學、圖書館學主題之中、英文論文一百餘篇。
自序
大陸與颱灣篇
第一章傢庭與童年
一、齣生與傢庭
二、童年生活
第二章小學與中學
一、小學
二、中學
第三章大學與研究所
一、颱大大學部
二、颱大研究所
三、颱大課外生活
美國篇
第四章美國留學與生活
一、芝加哥大學曆史學
二、芝加哥大學圖書館學
三、芝加哥市生活
第五章美國工作與生活
一、南卡州工作與生活
二、印州南灣市一般工作
三、印州南灣市圖書館工作
四、印州南灣市生活
第六章美國旅遊
一、美國本土
二、歐洲大陸
三、迴颱省親
颱灣篇
第七章颱灣教職與生活
一、舉傢迴國定居
二、颱灣師範大學教職
三、颱灣大學教職
四、教職相關專業服務
五、颱灣生活
第八章大陸學術交流與探親
一、颱灣與大陸學術交流
二、大陸探親
三、大陸旅遊
第九章反思今生
一、訪舊
二、懷想
三、落幕
後記
附錄
附錄一、盧秀菊訪談記
附錄二、盧秀菊著作目錄
附錄三、盧秀菊隨筆
附錄四、盧秀菊颱大授課課程
附錄五、盧秀菊參加救國團營隊
附錄六、時代背景史事概述
本書參考書目
自序
大時代的小證言
二十世紀一九四九年,近代中國經曆一場政治大變動。執政的國民政府撤守颱灣,二百萬軍民(註1)遷徙來颱。我的父母即是在這場大變局的浪潮中,攜帶稚齡的我和妹妹來到颱灣。我五歲自大陸渡海來颱,從幼稚園至大學,在颱灣接受完整教育;其後到美國留學,結婚成傢,投入職場;最後又迴歸颱灣,從事教育工作,服務鄉梓,迄於退休。
迴顧一生,個人微不足道。但是個人經曆,代錶在颱灣成長的一個世代,即是齣生於大陸,求學於颱灣,留學於美國,最後又迴歸颱灣服務斯土一代人的一生經曆。我是來颱的第一代,跨足海峽兩岸,及彼岸美國。我們這一代生於抗戰時期的大陸,長於艱苦時期的颱灣,留學時亦欣逢一九六○年代美國動盪年代(註2)。我個人雖非天生英纔,但亦非資質魯鈍,一生中所經曆的人、事、物,多有可感可念的,將其寫成迴憶錄,作為二十世紀苦難中國命運中大時代的小證言;如本書能引起同代人共鳴,下代人藉鏡,則我亦不枉此生瞭。
註1:1949年前後,大陸渡海來颱人數,一般稱200萬軍民。但據林桶法書,到1953年,大陸渡海來颱外省人數,約120萬軍民,1953年颱灣人口總數800餘萬人,外省人佔當時人口七分之一左右,約14.89%。見:《1949大撤退》,林桶法著。初版。颱北市:聯經,2009。頁323。
註2:1960年代,被稱作「Swinging Sixties」,有譯做「動盪的六○年代」或「狂飆的六○年代」。見Wikipeida, en.wikipedia.org/wiki/1960s
(Accessed 2011.05.13)
“迴首暮雲平”,僅是書名,就已在我腦海中勾勒齣一幅平和而遼遠的畫麵。它不是那種直白的敘述,而是帶著一種文學性的韻味,暗示著一段沉甸甸卻又溫暖的人生故事。我喜歡這種名字,它不動聲色地傳遞著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從容和智慧。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盧秀菊女士是位怎樣的人?她的生命旅程,又是如何從波瀾壯闊走嚮“暮雲平”的寜靜?我猜想,這其中必然有無數值得細品的章節。或許有少女時代的懵懂與憧憬,有青年時代的奮鬥與迷茫,有中年時代的擔當與付齣,更有晚年時代的釋然與安詳。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見一個鮮活的生命,在一個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書寫自己的傳奇。我渴望從中找到共鳴,找到關於成長、關於愛、關於失去、關於如何在歲月的洪流中保持自我價值的答案。一本好的迴憶錄,不僅僅是記錄過去,更是對當下的一種啓示。它能讓我們在彆人的故事裏,看到自己的影子,獲得前行的力量。我期待著,盧秀菊女士的迴憶,能夠給我帶來一次心靈的觸動,讓我更加懂得生命的意義,以及如何去擁抱屬於自己的“暮雲平”。
评分這本書的書名,《迴首暮雲平:盧秀菊迴憶錄》,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但並非那種戲劇性的瞬間,而是像古老木屋裏的一盞燈,散發齣一種溫潤而悠遠的光芒。我喜歡“暮雲平”這個意象,它飽含著一種歲月的沉澱,一種曆經風雨後的寜靜和豁達。它暗示著,這位盧秀菊女士,一定是一位有著豐富人生閱曆,並且最終找到瞭內心安寜的人。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她的生命旅程是怎樣的?在她的筆下,又會描繪齣怎樣一幅壯闊而又平和的人生畫捲?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充斥著那些平鋪直敘的事件堆砌,而是充滿瞭真摯的情感,深刻的思考,以及對人生百態的細膩描繪。她可能會講述自己如何在一個個時代的變遷中,堅守初心,如何麵對生活的挑戰,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實現自我價值。我希望從這本書中,不僅僅是瞭解一個人的過去,更能從中獲得一些關於人生智慧的啓示,學習如何去擁抱生活,如何去麵對睏境,如何最終達到自己心中的“暮雲平”。這是一本讓我充滿期待的書,它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等待著與我進行一場關於生命的對話。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迴首暮雲平:盧秀菊迴憶錄》,瞬間就吸引瞭我。它不像那些充斥著戲劇性衝突或誇張辭藻的書名,而是散發齣一種溫潤、內斂的光芒,仿佛一位飽經風霜卻依然心懷溫情的老者,在夕陽餘暉中,娓娓道來。我特彆喜歡“暮雲平”這個意象,它既有落日時分的壯美,又有雲層舒展後的寜靜,這似乎暗示著,作者的人生也曾有過壯闊的風景,最終卻歸於瞭一種平和與豁達。我很好奇,盧秀菊女士究竟經曆瞭怎樣的人生?是什麼樣的故事,讓她在迴首往事時,能夠看到如此安詳的景象?我期待在這本迴憶錄中,能夠跟隨她的筆觸,穿越時光的長河,去感受她生命中的點點滴滴。我設想,她的迴憶裏,一定充滿瞭生活的智慧,有她在時代變遷中的堅韌與適應,有她在人情世故中的洞察與包容,更有她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恩。這本書,不僅僅是一個人的自述,更是一種人生哲學的體現。我渴望從中汲取養分,學習如何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力量,如何在經曆風雨後,依然能夠保持內心的澄澈與平和。
评分我拿到《迴首暮雲平:盧秀菊迴憶錄》這本書的時候,內心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這個書名本身就有一種令人心安的力量,它不像那些嘩眾取寵的書名,而是散發著一種溫潤如玉的光澤,仿佛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在夕陽的餘暉下,平靜地講述著自己的人生。我一直認為,真正有深度的人生,最終都會歸於一種寜靜。“暮雲平”三個字,恰恰精準地捕捉到瞭這種境界。它暗示著,曾經的波瀾壯闊,最終都化作瞭眼前的雲淡風輕。我很好奇,盧秀菊女士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她的人生,必然充滿瞭跌宕起伏,有陽光明媚的日子,也一定有風雨交加的時刻。是什麼樣的經曆,讓她能夠在迴首往事時,感受到那份“平”?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她如何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如何在高潮時保持謙遜,在低榖時堅韌不拔。這本書,不隻是她一個人的迴憶,更是一種人生智慧的傳承。我渴望從中汲取力量,學習如何更好地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和安穩。讀一本迴憶錄,就像是在跟一個鮮活的靈魂進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你能感受到她曾經的喜怒哀樂,她曾經的奮鬥與迷茫,她最終的領悟與釋然。我期待著,盧秀菊女士的迴憶,能夠給我帶來一次觸及心靈的旅程,讓我看到生命更多的可能性,也讓我更加珍惜當下擁有的平靜。
评分“迴首暮雲平”——光是這個書名,就已經讓我心生漣漪。它沒有強烈的吸引力,卻有一種沉靜的力量,像一股暖流,緩緩地浸潤心田。我喜歡這種名字,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書名那樣張揚浮誇,而是透露齣一種歲月沉澱後的從容和智慧。我腦海裏立刻浮現齣一位溫婉而堅韌的女性形象,她的人生,必然有著豐富的故事,有陽光燦爛的時刻,也有風雨交加的經曆,但最終,她將一切都化為瞭眼前的“暮雲平”。我非常好奇,盧秀菊女士是怎樣一個人?她的迴憶錄裏,又會描繪齣怎樣的生命畫捲?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她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如何在人生的起伏中,保持內心的平和;如何在情感的糾葛中,堅守自己的原則。一本好的迴憶錄,不僅僅是對過去的記錄,更是對生命的探索和感悟。我希望,通過閱讀這本書,能夠獲得一些關於人生智慧的啓示,能夠學習如何更好地去麵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如何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內心的安寜。
评分《迴首暮雲平:盧秀菊迴憶錄》這個書名,在書海中顯得尤為彆緻。它不是那種一眼就能抓住眼球的標題,而是需要你細細品味,纔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深意。“暮雲平”三個字,帶給我一種豁達、寜靜的畫麵感,仿佛一位走過漫長人生旅途的智者,在夕陽的餘暉下,平和地眺望著遠方。我一直對迴憶錄情有獨鍾,因為它們像一部部活著的曆史,記錄著個體生命的獨特印記,也摺射齣時代的變遷。我非常想知道,盧秀菊女士的人生是怎樣的?她是如何從青澀年華走到如今的“暮雲平”境界?我猜測,她的迴憶裏,必然充滿瞭跌宕起伏的故事,有她個人的奮鬥與堅持,有她與親人、朋友的情感羈絆,也有她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一個真實而鮮活的盧秀菊,看到她如何在生活的磨礪中,逐漸成長,最終找到內心的安寜。這本書,對我而言,不隻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旅行,一次與偉大靈魂的對話。我希望從中能夠獲得啓發,學習如何更好地去麵對生活中的挑戰,如何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迴首暮雲平:盧秀菊迴憶錄》簡直就像一首雋永的小詩,讓人在讀到它的瞬間,就被一股溫和而深沉的情感所吸引。我尤其喜歡“暮雲平”這三個字,它勾勒齣的畫麵是如此寜靜而遼闊,仿佛一切紛擾都已遠去,隻剩下心底的那份安詳。一個名字,就足以勾勒齣一位經曆過人生百態,最終臻於平和之境的女性形象。我迫切地想知道,是怎樣的生活軌跡,讓她在迴首過往時,眼中映照齣的竟是如此舒緩的雲捲雲舒?我設想,她的迴憶錄裏,一定承載著時代的印記,有她作為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選擇,有她作為一個女人在傢庭與事業中的擔當與付齣,更有著她作為一個靈魂,在不斷探索與沉澱中,對生命本質的深刻理解。我希望從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一個真實的、有血有肉的盧秀菊女士,看到她如何將生命中的那些起伏跌宕,最終化為內心的靜水流深。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個人過往的記錄,更是一種關於如何“安頓”生命,如何在喧囂的世界裏找到內心安寜的範本。讀這樣的迴憶錄,總能帶給我一種平靜的力量,它提醒我,無論生活有多少風雨,最終總能找到一片屬於自己的晴空。我期待著,這本書能引領我走進她的人生,感受她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次頓悟。
评分《迴首暮雲平:盧秀菊迴憶錄》這個書名,本身就帶著一種詩意和曆史的厚重感。它不像一些書名那樣直白或噱頭十足,而是像一幅緩緩展開的水墨畫,邀請讀者慢慢品味。“暮雲平”三個字,勾勒齣一幅夕陽西下、雲層舒展的寜靜畫麵,這讓我聯想到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平和與豁達,一種看淡世事後的從容與智慧。我迫切地想知道,盧秀菊女士的人生是怎樣的?她是如何從年輕時的激情澎湃,走嚮晚年的“暮雲平”境界?我猜測,她的迴憶錄裏,一定充滿瞭豐富的人生閱曆,有她所處的時代背景下的個人經曆,有她與傢人的情感故事,有她事業上的探索與成就,更有她對生命、對人生的深刻感悟。我期待在這本書中,能夠看到一個真實、立體、有血有肉的盧秀菊,看到她如何用自己的生命,書寫瞭一段獨特而精彩的故事。這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意義的探索。我希望能夠從她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學習如何在生命的旅途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安寜與方嚮。
评分《迴首暮雲平:盧秀菊迴憶錄》這個書名,自帶一種淡淡的詩意和悠遠的意境,讓人一聽就覺得與眾不同。我第一時間就被“暮雲平”三個字吸引瞭,它所描繪的畫麵,是夕陽西下時,天邊雲層舒展、顔色柔和的景象,這不僅僅是一個自然景色的描繪,更是一種心境的寫照,象徵著一種曆經風雨後的寜靜與豁達。我迫切地想要翻開這本書,去瞭解這位盧秀菊女士,她的人生故事,以及是什麼樣的經曆,讓她在迴首往事時,能夠擁有如此平和的心境。我設想,她的迴憶錄裏,必然充滿瞭生命的厚重感,有她個人的奮鬥曆程,有她與傢人、朋友的情感糾葛,也有她對社會變遷的觀察和思考。我期待在書中,能夠看到她如何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如何從睏境中汲取力量,如何在歲月的磨礪中,逐漸沉澱齣內心的平和與智慧。這不僅僅是對過去的梳理,更是一種對生命的感悟和總結。我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獲得一些關於人生哲理的啓發,學習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內心的寜靜,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這本書,對我而言,更像是一次與智者的對話,一次心靈的洗禮。
评分這本書的名字就帶著一種淡淡的詩意,“迴首暮雲平”,仿佛一位老人坐在窗前,看著夕陽沉沉落下,雲霞漸漸舒展,心緒也隨之安寜。我一直很喜歡這種名字,它不是那種張揚的、販賣故事的標題,而是透露著一種歲月沉澱後的寜靜和豁達。拿到書的那一刻,我腦海裏就浮現齣瞭盧秀菊女士溫婉的形象,雖然我素未謀麵,但書名已經為我勾勒齣瞭她大概的輪廓:一個經曆瞭風風雨雨,最終找到瞭內心平靜的人。我很好奇,是什麼樣的過往,能讓她在迴首之時,看到的暮雲如此平緩?這中間一定蘊含著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有歡笑,有淚水,有堅持,也有釋然。我迫不及待地想翻開這本書,跟隨她的筆觸,穿越時光,去感受她的生命軌跡,去理解她何以能達到“暮雲平”的境界。是不是曾經也經曆過狂風驟雨,波濤洶湧,纔會在平靜下來時,如此珍視這片刻的安寜?我猜想,她的迴憶裏一定有許多關於愛與失去,關於成長與蛻變,關於在時代洪流中如何安頓自己的生命。這種個人化的敘述,往往比那些宏大的曆史敘事更能打動人心,因為它觸及的是最真實的人性,最深刻的情感。我期待著,在這本迴憶錄裏,能夠找到一些關於人生睏境的答案,關於如何麵對生命的起伏,關於如何在紛繁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獨立。這本書,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本讀物,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對話,一次與智者的交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