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本史書,而是現代人透過夢想,重迴曆史現場的時代劇。
身居海角之巔,筆寫天涯軼事
有柄開啓古今門廊的時空之鑰,讓你發現曆史裏,竟有這樣一個朝代,令多少名人忘懷其中
大故事帶齣小故事,小故事裏又夾有小軼事,不避流行語、俚俗語,把前塵往事,拉近今人身邊,配閤曆史景場,使人聞聲見影。本書描繪復雜的人性,簡潔幾筆,具象而傳神,無論是帝王的氣質習性,或道學傢的形貌風格,即使三言兩語,也能體察入微。
在曆史之夢裏,我們看見--
作一個宋朝人民,我能想到最幸福的事:沒有城管的汴京
成功君王身旁總有個好秘書,傳言「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
從一介奴隸當到國防部長,狄青做瞭一個華麗轉身
小說傢筆下的一代大俠,喬峰,他有什麼樣的人生焦慮
李清照與趙明誠的文青生活,愜意否
宋孝宗,你這皇帝怎麼當得有點「囧」
岌岌可危的南宋,拿什麼來拯救你?
如果有時光機,你可曾想過「大宋BBS電子佈告欄」,會齣現哪些熱門討論串?
【一號懶人包】
時間:北宋乾德年間
案發事實:高高在上的闆主──宋太祖趙匡胤生氣瞭!原來這天他單獨召見死黨王仁瞻聊天。照理說,皇帝想見誰就見誰,隻要他願意,其他人都無權過問。可宰相趙普不這樣想。因為按照宋朝的規章製度,皇帝召見大臣是要通過宰相。所以,他連夜打瞭一篇文章,要趙匡胤給個說法。
闆主看完文章之後,肚子都氣爆瞭。我可是九五之尊啊!難道我想找個人聊聊MSN,你也要管?他很快就迴覆文章,是這麼說的:
你作為我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秘書,不要太雞腸狗肚瞭。這些小事情傳齣去會讓彆人笑話的。你韆萬彆惹我生氣,否則後果肯定很嚴重哦。
麵對如此嚴厲的警告,趙普沒有膽怯,他馬上又迴應瞭,還直接轉寄給趙匡胤。可趙匡胤決定冷處理,讓文章石瀋大海。
第二天,趙普把文章再復製一次,重貼一次給趙匡胤看。闆主仍然不理不睬。
第三天,趙普第三次貼文。趙匡胤龍顔大怒,二話不說就將討論串刪除。趙普依然保持高深莫測的笑容,神態自若。
到瞭第四天,趙普把趙匡胤刪除的文章從資源迴收桶撿迴來,整理好再次秀給趙匡胤看。
這下子,皇帝徹底無語瞭。他把文章加入我的最愛,然後揮揮手趕走所有侍從,最後孤獨地依在龍椅上。
趙普則會心地笑著退齣瞭閣殿。
【二號懶人包】
王安石一生有很多政敵,但卻很少有真正的私敵。司馬光跟他在朝廷上鬧得不可開交,誓不兩立,在私底下卻互相景仰。蘇洵是他為數不多的幾個私敵之一。五十五歲的蘇洵在皇城根兒曬太陽之餘,就想起瞭他與王安石之間的恩恩怨怨。
當年,自己在部落格發錶的幾篇文章被歐陽修帶到朝廷BBS發錶,推文按贊者眾。絕大部分都是「好文不推嗎」、「贊成樓主」、「藉我轉寄」等字樣。唯獨文學傢王安石沒有發錶任何迴應。令得春風得意的自己太沒麵子瞭!
兩年前,自己兩個兒子參加製科考試,所有主考官都給瞭高分,又是那個王安石,雙雙判瞭一個不及格;如果不是偉大正確光明的皇帝宋仁宗明察鞦毫,恐怕兩個兒子都得步自己後塵,充當製科考試的犧牲品。
蘇洵每每想到這些就憤憤不平,欲要找個機會狠狠地迴擊王安石一下,讓他知道老蘇傢也不是好惹的。機會很快就來到瞭。西元一○六三年的鞦天,王安石母親去世,朝廷裏的同事都前去弔唁,連新上任的皇帝宋英宗也派人送瞭一個花圈,錶達哀悼之情。蘇洵收到瞭白帖,可他沒有去。那晚,他躲在宿捨裏熬瞭一個通宵,激動地寫齣瞭轟動一時的文章〈辨奸論〉。
在這篇文章裏,蘇洵把王安石寫成一個陰險狡詐、城府極深的奸臣。為什麼呢?因為他作為政府高級乾部,不注重個人形象,「衣臣虜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喪麵而談詩書」,這違背瞭人之常情,而一個違背人之常情的人,很少有不是大奸臣的。
〈辨奸論〉在當時就引起瞭巨大的爭議。據說短短兩天點閱率就達到數十萬,好事者轉載得到處都是。連兒子蘇軾在陝西也看到瞭文章,他看完後暗自說:「我靠,爹罵得也太狠瞭吧?比我還會打筆戰。」
但時任闆主的司馬光看完後,隻說瞭五個字:「人身攻擊文」。然後就把討論串封鎖瞭。
作者簡介
何仁勇
重慶作傢,自由撰稿人,先後從事記者、編輯等職業,寫作生涯長達十五年。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報》、《新京報》、《小小說選刊》、《青年時報》、《長江商報》等中國主流媒體,發錶文章近百萬字。後任知名論壇天涯社區「天涯觀察」主筆,《中國新聞週刊》網專欄作者,曾獲網友票選二○○九年天涯論壇「年度寫手」稱號。
推薦序
淡江大學曆史學係.黃繁光教授
作者博通史學,彷彿現身宋代城鎮,在酒樓、飯店、小攤販林立的喧鬧街衢上,為讀者現場導覽解說。全書沒有深奧的曆史術語,以今人的話語,娓娓道來,拉開瞭一重重的時光帷幕,讓曆史劇活現眼前。如轟轟烈烈的時代大戲---「王安石變法」,他用十四幕短劇串連起來,引導變法維新的洶湧波瀾,隨著潮流推進,不但映照齣新法的得失,也麯盡瞭王安石、司馬光、蘇軾等多人之間,層層恩怨情仇,洄漣盪漾。
大故事帶齣小故事,小故事裏又夾有小軼事,不避流行語、俚俗語,把前塵往事,拉近今人身邊,配閤曆史景場,使人聞聲見影。本書描 繪復雜的人性,簡潔幾筆,具象而傳神,無論是帝王的氣質習性,或道學傢的形貌風格,即使三言兩語,也能體察入微。
本書描繪復雜的人性,簡潔幾筆,具象而傳神,人物鮮活,無論是帝王的氣質習性,或道學傢的形貌風格,甚至他們的內心世界,即使三言兩語,也能體察入微。如罪孽深重的蔡京,歸結其下場,則述說他被貶送嶺南途中,在一間破廟裏,無粒米滴油,吞著口水活活餓死的報應。又嘆生不逢辰的宋孝宗,雖有幸立為王儲,在高宗陰影下,戰兢惶恐度日,即使已貴為九五之尊,仍是有誌難伸,鬱抑終身,無奈的境遇,令人扼腕。
除瞭武功蓋世的名人,如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外,作者不忘眷念失敗者。如亡國之君金哀宗,在濛古鐵騎輾壓下,死守孤城蔡州,敵軍圍得水泄不通,城內糧盡援絕,瘟疫肆虐,陷入相食人肉的絕望慘境。然而,書中仍錶揚金哀宗孤軍奮戰,以身殉國的悲壯精神,景象莊嚴,睹者動容。
無論是戰場上的風雲、宦途中的鬱卒、情海裏的波濤,書內常舉一、二首墨客文豪的詩賦,詭譎的人情世態,便刻劃得淋灕盡緻,倍增?永韻味。俏皮逗趣的筆觸,替一闆一眼的史事,加添調味料,如藝高人膽大的辛棄疾,夜襲金營,鎮懾瞭包圍他們的金兵,作者贊他「酷斃瞭!」,他又調侃辛棄疾為瞭戒酒,特地填寫一首《沁園春》自惕,結果喝得酩酊大醉,發人莞爾一笑。
許多難解的古代官稱職務,則用今人易懂的職位來稱呼,如宋代的參知政事(副宰相)、樞密使(國防部長)、通判(府州副長官)等名稱,以免掉落老名詞砌成的迷宮裏。曆史雖充斥著陰謀奸計,書中羅列殘酷的政治鬥爭、宮廷攘奪之餘,仍在幽闇世事中透露人性光輝。如飽受明槍暗箭的範仲淹,暱稱他是「熱愛摺騰的老人」,刻劃那「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終極懷抱,閃耀齣生命的光芒。……
不得不提的是,這本書在曆史背景的還原上,下瞭相當大的功夫。字裏行間都透露齣作者對那段曆史的熟悉和熱愛。從官製、科舉、服飾、飲食,到當時的社會風貌、民俗習慣,都描繪得細緻入微,仿佛親眼所見。這種嚴謹的態度,讓我在閱讀時,對那個時代有瞭更深的理解。我不再是僅僅停留在教科書上的概念,而是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的脈搏,那種獨特的氛圍。書中對於社會階層、經濟狀況的描寫,也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貧富差距下的眾生相,以及不同階層人物的生存狀態和價值觀念。作者並沒有迴避那個時代的局限性,甚至大膽地展現瞭其中的黑暗麵,這使得整個故事更加真實,也更具批判性。通過這本書,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身經曆瞭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感受到瞭那個時代的溫度和色彩。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許多曆史題材作品所難以比擬的。
评分不得不說,這本書在情節的跌宕起伏上做得非常齣色,完全抓住瞭讀者的好奇心。每一章的結尾都埋下瞭伏筆,讓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接下來的發展。故事的主綫清晰,但其中穿插的各種小故事和人物綫索又無比豐富,使得整個閱讀體驗層次分明,引人入勝。我尤其喜歡那些意想不到的反轉,當我認為一切都將朝著某個方嚮發展時,作者卻能齣人意料地給齣另一個結局,這讓我常常驚嘆於作者的構思之巧妙。而且,書中的人物性格也並非是簡單的臉譜化,他們有著各自的優點和缺點,有內心的糾結和掙紮,這種真實感使得讀者能夠更好地理解他們的行為和動機。在一些關鍵的轉摺點,我甚至能感受到人物內心的痛苦與抉擇,仿佛自己也身臨其境。作者在敘事節奏的把控上也遊刃有餘,該緊湊的地方毫不拖遝,該舒緩的地方又能娓娓道來,讓讀者在緊張刺激之餘,也能得到片刻的喘息和思考。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讓我很難將這本書放下,常常會熬夜追讀,直到最後一頁纔依依不捨地閤上。
评分這本書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莫過於作者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深度挖掘。它不僅僅是講述一個故事,更是對人性的深刻剖析。每一個人物,無論主角配角,似乎都承載著作者對於人生、情感、欲望的思考。我看到瞭一些角色的善良與犧牲,也看到瞭一些角色的自私與冷酷;我看到瞭愛情的堅定與執著,也看到瞭親情的疏離與無奈。作者並沒有簡單地評判這些,而是將它們赤裸裸地展現齣來,讓讀者自己去體會和感悟。尤其是那些在時代洪流中被命運裹挾的小人物,他們的悲歡離閤,他們的堅持與放棄,都讓我感到無比的觸動。他們的故事,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卻真實地反映瞭普通人在曆史長河中的渺小與偉大。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思考,在相似的境遇下,自己會做齣怎樣的選擇?這種與人物産生共鳴,甚至進行靈魂對話的體驗,是這本書最大的魅力所在。它不僅僅是一本消遣讀物,更是一本能夠引發深刻思考的哲學著作。
评分這本書的開篇就將我帶入瞭一個無比熟悉又陌生的時代,宋朝。作者對於曆史細節的把握,讓我不禁贊嘆。不僅僅是那些宏大的朝堂變遷,宮廷權謀,更在於那些鮮活的生活氣息。清晨街頭的叫賣聲,酒肆裏人聲鼎沸的喧囂,書生們在茶樓裏的高談闊論,甚至是市井小民的衣食住行,都描繪得栩栩如生。仿佛我不再是坐在書桌前的讀者,而是置身於那熙熙攘攘的汴京街頭,感受著南風的輕拂,嗅著花香與炊煙混閤的氣味。人物的塑造更是可圈可點,每一個角色都仿佛有著自己的生命和故事,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掙紮與追求,都牽動著我的心弦。我看到瞭少年人的意氣風發,中年人的沉穩擔當,老年人的智慧與豁達。他們的命運糾纏在一起,構成瞭一幅幅生動而復雜的人性畫捲。閱讀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放下書本,陷入沉思,想象著如果我身處那個時代,又會做齣怎樣的選擇。這種代入感,是很多作品難以企及的。作者的文筆流暢而富有感染力,仿佛一位技藝精湛的畫師,用文字為我勾勒齣一幅幅細膩而壯美的畫捲,讓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评分總而言之,這是一本充滿智慧和情感的作品。作者用他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瞭一個鮮活、立體、充滿魅力的時代。書中的人物,有的讓我敬佩,有的讓我惋惜,有的讓我深思。他們的人生軌跡,他們的愛恨情仇,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喜歡這本書的文字,它時而婉約,時而豪邁,充滿瞭力量和美感。我喜歡這本書的故事,它麯摺動人,引人入勝,讓人迴味無窮。更重要的是,我喜歡這本書所帶來的思考,它讓我看到瞭人性的復雜,也讓我對生活有瞭更深的理解。即使在閤上書本之後,那些人物的形象,那些故事情節,依然在我的腦海中迴蕩。這是一種難以言喻的滿足感,一種精神上的滋養。我相信,這本書會成為我書架上的一本珍藏,時不時翻閱,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感悟。對於熱愛曆史、熱愛故事、熱愛思考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不容錯過。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