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建國100年(2011年)我國教育動態資訊與活動之分析、評論與研探,包括:建國百年來教育迴顧,兩岸(颱灣與大陸)教育交流及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等重大教育課題。作者依其大學教授、校長、教育部次長、教育會理事長等學經曆,提齣國傢政策之評析,深入淺齣,可供教育與社會各界之參考。
作者簡介
李建興
現職:
國傢政策研究基金會教育文化組召集人.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兼任教授.中華民國歡笑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教育學會理事長.颱灣省教育會理事長
學曆: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碩士.國立颱灣師範大學學士、碩士.第一位國傢教育學博士
經曆:
國立颱灣師範大學教授、係主任.國立嘉義師範學院校長.教育部司長、主任秘書、常務次長、政務次長.國立颱北大學首任校長.國立颱北教育大學校友總會理事長
專書著作:
01.百年教育(2012)
02.社會教育的迴顧與展望,李建興教授七秩華誕專輯(2011)
03.教育新境界(2010)
04.社會學新論(閤著)(2010)
05.教育改革與挑戰(2009)
06.學校經營的理念與實務(2008)
07.蘭陽情緣(2006)
08.大學小事(2003)
09.驀然迴首(2001)
10.汗水與掌聲(2000)
11.跨世紀教育願景(1998)
12.邁嚮新世紀的願景(1996)
13.颱灣海峽兩岸教育研究(1993)
14.縮短山地與平地學校教學效果差距之改進方案研究(1992)
15.我國大學院校學生自治組織現況與發展之研究(1991)
16.教育行政理念(1980)
17.社會變遷與教育發展(1989)
18.中等教育研究(1988)
19.教育與人生(1987)
20.中國社會教育發展史(1986)
上篇 百年教育政策
01.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問題與策略
02.十二年國教是紓解升學主義的良機
03.十二年國教免試問題如何解套
04.十二年國教三項建言
05.大學校務治理與經營
06.我國高教評鑑製度之評估
07.大學學習評量改採等第製之研議
08.從選讀自然組投資報酬率較高談起
09.開創第二波僑生迴國升學潮
10.大學與其學生關係的改變
11.搶颱生大作戰,你爭我奪
12.大學校院退場機製的分析
13.繁星推薦滿天星鬥
14.北北基聯測之評析
15.沒有考試壓力的教學
16.經濟弱勢不應是教育成就的障礙
17.建教閤作名實要相符
18.學校重在經營,不在擁有
19.公私立高中職齊一學費政策
20.九年一貫課程之評估研究
21.技職教育的正嚮發展
22.國中常態編班之我見
23.免試入學邁開一大步
24.五都選後,高中職改隸之影響
25.教師責任宜予明確化
26.教師團體開起百傢爭鳴
27.幼兒教育的新主張
28.平價托育的教育評估
29.營養午餐—營養、衛生、安全
30.社教機構組織文化的經營與創新
31.建國百年教育發展迴顧與展望
下篇 百年教育實務
01.第四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側記
02.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側記
03.第六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散記
04.參加第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感想
05.陸生三法通過後招收陸生措施
06.陸生三法通過後大陸學曆採認問題
07.陸生三法通過後兩岸教育交流閤作芻議
08.颱灣學生大量赴大陸就讀的可能性
09.歡迎孔子迴來
10.中華文化是劑補藥
11.颱灣書院的可行性
12.邁嚮颱灣省教育會興革的年代
13.元旦升旗與國傢認同
14.教師工會的角色期望
15.少子化時代提高生育率的方法
16.十年到百年樹木又樹人
17.冷眼看霸淩事件
18.品德教育的認知與實踐
19.中山先生全民教育思想與實踐
20.社會教育的典範:李建興教授
21.颱北大學的創校者:李建興校長
22.我的學思曆程
《百年教育》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樂趣,更是一種深刻的觸動。它讓我看到瞭颱灣教育發展的脈絡,也讓我對“教育”這個詞有瞭全新的認識。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那些關於“教育理念”的探討,它不是那種生硬的學術理論,而是結閤瞭不同曆史時期,教育傢們真實的思考和實踐。我記得書中提到,在某個時期,教育的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而在另一個時期,則更側重於“科學知識的普及”。這種轉變,反映瞭時代的需求,也讓我思考,在當今社會,我們最應該重視什麼樣的教育?書裏還穿插瞭一些當時學生活動的描寫,比如運動會、文藝演齣,這些活動雖然簡單,但卻充滿瞭青春的活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我能感受到,即便是生活在過去,孩子們依然有著他們自己的快樂和煩惱。這本書讓我覺得,教育不僅僅是發生在教室裏的事情,它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對未來的投資。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教育傢們,他們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他們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是懷揣著改變社會、塑造未來的夢想。他們的堅持和付齣,是這本書中最閃耀的光芒。
评分《百年教育》這本書,就像一位慈祥的長者,娓娓道來,講述著颱灣一個世紀的教育故事。它沒有驚心動魄的情節,也沒有華麗的辭藻,但卻有著一種直抵人心的力量。我尤其對書中那些關於“教育公平”的討論印象深刻。它讓我看到,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教育資源分配的不均,以及為瞭實現教育公平,人們所做的努力。我讀到,在某些年代,傢庭的經濟狀況,甚至性彆,都可能成為阻礙受教育的因素。但即便如此,依然有人在為打破這些壁壘而奮鬥。書中也提到瞭當時學校的“課外活動”,雖然簡單,但卻承載著學生們對多元發展的渴望。我能感受到,即便是物質條件有限,老師們也竭力為學生們創造各種機會,讓他們能夠全麵發展。這本書讓我反思,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它是否應該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去發現自己的潛能,去追求自己的夢想?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關於“教育的社會責任”的論述,它不僅僅是學校的責任,更是整個社會都應該共同承擔的使命。
评分當我在咖啡館裏翻開《百年教育》這本書時,我完全沒想到自己會被深深吸引。這本書就像打開瞭一扇通往過去的窗戶,讓我看到瞭一個世紀前,颱灣的教育是什麼樣的。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師生關係”的描寫,那種亦師亦友,或者說是充滿敬意的傳承,讓我覺得非常溫暖。我讀到,在那個年代,老師在學生心中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而學生們也對老師充滿瞭尊敬和愛戴。書中也穿插瞭一些當時學生的“考試經曆”,雖然方式和內容都和現在不同,但那種緊張和期待的心情,卻是共通的。我試著去想象,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會是怎樣的學生?是刻苦鑽研,還是調皮搗蛋?這本書讓我覺得,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情感的交流,一種精神的連接。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老一輩教育者們的“教育哲學”,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為學生們指引方嚮,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评分拿到《百年教育》這本書,我首先被它書名吸引。一個世紀的教育,這其中包含瞭多少故事?翻開書,我立刻就被吸引住瞭。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史書,而是用一種非常有人情味的方式,講述瞭颱灣教育的變遷。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教育的改革與創新”的篇章,它讓我看到瞭,教育是如何不斷地適應時代的需求,從而不斷進步的。我讀到,在不同的曆史時期,教育的重點、方法,甚至理念都在發生著變化。書中也穿插瞭一些當時學生們的“課外實踐”的描寫,雖然簡單,但卻充滿瞭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知識的探索。我能感受到,即便是身處有限的環境,學生們依然有著他們自己的學習方式和興趣。這本書讓我覺得,教育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過程,它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創新,也需要關注那些最根本的教育價值。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教育傢們“教育的遠見”,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颱灣的教育事業奠定瞭堅實的基礎。
评分《百年教育》這本書,就像一部穿越時光的電影,讓我看到瞭颱灣一個世紀的教育畫捲。它沒有炫目的特效,卻有著樸實無華的真摯情感,讓我對這片土地,對教育有瞭更深的體悟。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教育的普及性”的討論,它讓我看到,在不同的曆史階段,教育是如何從少數人的特權,逐漸走嚮大眾的。我讀到,在某個時期,能夠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是極少數,而現在,教育已經成為瞭人人都能觸及的權利。書中也描繪瞭當時學校的“音樂教育”,雖然設備簡陋,但卻充滿瞭藝術的氛圍。我能感受到,即便是物質條件有限,老師們也盡力為學生們創造接觸藝術的機會。這本書讓我覺得,教育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它需要適應時代的變化,也需要關注每一個個體的成長。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教育傢們“教育的使命感”,他們用自己的智慧和熱情,為颱灣的教育事業播下瞭希望的種子。
评分這是一本讓我眼前一亮的書,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的方式,展現瞭颱灣一個世紀以來教育的變遷。《百年教育》這本書,讓我看到瞭教育的“根”在哪裏,也讓我看到瞭它如何“發芽”、“生長”。書中關於“學製改革”的描述,讓我對不同時期的教育體係有瞭清晰的認識。我讀到,在某個年代,升學之路是非常窄的,很多人可能因為分數而與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而在另一些年代,教育又變得更加普及,機會也更多瞭。我特彆留意書中關於“教學方法”的討論,比如,過去那種以老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和現在更加強調學生主體性的探究式學習,這種轉變是多麼的巨大。我試著去想象,如果我生活在那個年代,我會被什麼樣的教學方式吸引?是嚴謹的課堂,還是更自由的學習氛圍?書中也描繪瞭當時學校社團的活動,雖然不如現在這樣多元化,但依然能夠看到學生們對藝術、體育的熱愛。這些小小的細節,卻能勾勒齣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這本書讓我覺得,教育是一個不斷進化的過程,它需要與時俱進,也需要保留那些永恒的價值。
评分拿到《百年教育》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想,教育這東西,不就是學校、老師、學生這三樣嗎?有什麼好寫的?但翻開第一頁,我就被吸引住瞭。它不是那種一本正經地講理論的書,更像是一部紀錄片,用文字把一個世紀的教育變遷,給一點一點地呈現在我眼前。書裏有很多細節,比如學校的課程設置,當時的升學製度,還有那些在那個年代,為教育事業默默奉獻的校長和老師們的故事。我讀到一些關於鄉村教育的篇章,那時候,學校離傢很遠,孩子們要走很長的路纔能到學校,而且路況也不好。但即便如此,他們依然堅持去上課,那種對知識的渴望,真的讓我非常感動。書中也描述瞭不同時代背景下,教育所麵臨的挑戰和機遇。比如,在經濟起步的年代,教育資源有限,如何讓更多的孩子有機會讀書,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在時代發展之後,教育又麵臨著新的課題,比如如何跟上國際的步伐,如何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人纔。我個人對書中關於“知識的傳播”這一部分的論述印象特彆深刻。它不僅僅是指課本上的知識,更包括那些在生活中,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點點滴滴積纍起來的智慧和經驗。這些無形的財富,往往比書本上的知識,更能影響一個人的一生。這本書讓我重新審視瞭“教育”這個概念,它不再是冰冷的符號和數字,而是鮮活的生命,是文化的傳承,是時代的縮影。
评分《百年教育》這本書,讓我仿佛穿越瞭時空,親曆瞭颱灣一個世紀的教育曆程。它沒有宏大的敘事,卻有著細膩的情感,讓我對這片土地,對教育有瞭更深的理解。我最喜歡的是書中關於“教育與社會變遷”的聯係,它讓我看到,教育是如何隨著時代的腳步而改變,又如何反過來影響著社會的發展。我讀到,在經濟騰飛的年代,教育的目標更多的是為瞭培養“技術人纔”,而在社會發展成熟後,則更側重於“人文素養”的培養。書中也描繪瞭當時學校的“體育教育”,雖然條件簡陋,但卻充滿瞭朝氣和活力。我能感受到,即便是身處艱苦的環境,學生們依然有著對健康體魄的追求。這本書讓我覺得,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創新,也需要繼承那些寶貴的傳統。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教育傢們“教育理想”的追求,他們不畏艱難,用自己的行動,為颱灣的教育事業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
评分百年前的颱灣,那是一段怎樣的日子?《百年教育》這本書,就像一本泛黃的老照片集,把我帶迴瞭那個時代。書裏描繪的場景,不是什麼轟轟烈烈的曆史事件,而是紮紮實實在在的,關於教育,關於人,關於一個地方如何慢慢成長。我記得書中細緻地描寫瞭日治時期,學校的建築風格,教室裏的桌椅,還有那穿著製服,低著頭認真聽講的孩子們。那時的教育,和現在比起來,肯定是很不一樣的。我很難想像,在那個資源匱乏的年代,老師們是如何剋難的,如何點燃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書中那些樸實無華的文字,卻有著一股強大的力量,讓我感受到瞭教育的薪火相傳,也讓我思考,究竟什麼是真正的教育?是分數,是文憑,還是那些埋藏在心底,能夠影響一生的品德和眼界?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師道”的論述,那些老一輩的教育者,他們不隻是傳授知識,更是塑造人格,用自己的言傳身教,給學生們留下瞭最寶貴的財富。書裏還提到瞭當時的教材,有些內容聽起來甚至有些陌生,但卻充滿瞭那個時代的印記。我試著去想象,當這些教材齣現在我的麵前時,我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是好奇,是睏惑,還是會因為與現代知識的巨大反差而感到一絲抽離?《百年教育》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教育的書,它更是一本關於颱灣曆史的書,一本關於人的故事的書。讀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對這片土地,對那些曾經在這裏生活過的人們,有瞭更深的理解和敬意。
评分這本書,是《百年教育》,讓我重新認識瞭“教育”這個詞的意義。它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流淌在時間裏的生命。我最喜歡書中關於“知識的價值”的探討,它讓我看到,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是多麼的不同。我讀到,在過去,知識是一種稀缺的資源,能夠獲得知識的人,往往能夠改變命運。而在現在,知識爆炸的時代,如何篩選、吸收和運用知識,反而成瞭一個更大的挑戰。書中也穿插瞭一些當時學校的“課外讀物”的介紹,那些書名和內容,都充滿瞭那個時代的印記。我試著去想象,當這些書齣現在我麵前時,我會是什麼樣的心情?是好奇,是睏惑,還是會因為與現代知識的巨大反差而感到一絲抽離?這本書讓我覺得,教育是一種傳承,也是一種創新,它需要連接過去,也要麵嚮未來。我特彆欣賞書中那些教育者們“教育的初心”,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為學生們點亮瞭前行的道路,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擁有更多的選擇。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