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喜.措嘉佛母傳

伊喜.措嘉佛母傳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圖書標籤:
  • 藏傳佛教
  • 佛母傳記
  • 伊喜措嘉
  • 女性修行
  • 密宗
  • 西藏文化
  • 宗教曆史
  • 靈修
  • 覺悟
  • 佛教人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伊喜.措嘉佛母是藏傳佛教史上第一位得證菩提的女性修行者,她是金剛瑜伽女的五位空行母化身之一,體性上也是蓮師自己的化身之一。她的齣世是為瞭襄助蓮師在雪域西藏弘傳金剛乘。

  本書不僅詳述伊喜.措嘉的生平故事,也是對佛法修持的深度示範。書中充滿功勛冒險、精進修道、朝廷陰謀、個人際遇等插麯,處處都是戲劇性的變化。

  此  伊喜.措嘉顯然是為瞭幫助在各自生活中的我們,特意決定敘述她自己的故事。她僅僅隻是分享,不求憐憫或崇拜──不把她的經驗作為「神祕」或超乎人類的展現,而是極度自然且人性的過程。她在年輕時就看清世俗種種的虛幻、進而得到教法的傳授、接著修行,全都依序而平實地直述而齣。我們從未看到她在身處絕望的狀況時,曾齣現任何的自憐或以烈士自居的磨難感。事實上,她的能力就在於能將無論何種障難都轉為正麵且有創意的用途,在她美妙傳記所含的一切訊息中,這是對我們最大的啓示,這使得她的生命如此非凡。──吉美.欽哲仁波切

中譯者簡介

趙雨青

  颱大經濟係學士,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MBA。曾服務於電信設備製造業、電子商務、企管顧問等行業。而立之後方遇佛法,暇餘學習佛法翻譯,作為聞思修道途的一部分(個人網誌 bellachao.wordpress.com)。

楊書婷

  個人網誌「E. T. 翻譯社 ~ 在靈感中翻譯佛法,在業力下努力微笑」。

宋伯瑜

  英國布裏斯托大學博士生,國中起因興趣接觸漢傳佛教與寜瑪派為主之藏傳佛教,目前學習漢藏翻譯,已有部分譯作付梓。

  另有數位法友協助潤稿等,在此一併感謝!

著者信息

圖書目錄

中文版前言  宗薩.欽哲仁波切
審定者序言  白玉.鞦竹仁波切
英文版前言  吉美.欽哲仁波切
英文版誌謝
英譯者導言

第一章 化現
第二章 齣生
第三章 上師的弟子
第四章 教授與指示
第五章 修行
第六章 成就的徵象
第七章 利益眾生
第八章 成就佛果

伏藏師所造之跋
中譯者後記

圖書序言

中文版前言

宗薩.欽哲仁波切關於伊喜.措嘉佛母的開示

  誰是、或說何為佛陀?從曆史上來看,悉達多太子來到人間,示現證悟而成佛。然而,這是個象徵性的教導。在實相中,「佛陀」是由三種層麵而成:法身、報身、化身。這三身從未與我們分離,而最顯而易見或注意到的即是化身。化身可能顯現為小鳥、妓女、某種物品等;而事實上,伊喜.措嘉佛母本身即是化身的顯現。

  續部的法教強調女性的「接受性」,乃因「接受性」此特質對男性或具分彆心者較為缺乏,而在接受加持之時,「接受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象徵性的意義上,伊喜.措嘉是由赤鬆德贊王獻予蓮花生大士的供養;然而於實相中,伊喜.措嘉與我們自己的佛性並無分彆。由於伊喜.措嘉的努力不懈,纔會有這麼多鮮活溫暖的金剛乘法教得以存續至今,例如普巴金剛的法教,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她。

  宗薩.欽哲仁波切 二○一一年三月於颱北

英譯者導言

  此譯文是關於藏傳佛教傳統中一位祖師的生平故事,她無疑是世界宗教史上最卓越的女性之一。她生於藏地國王的輝煌時代,那時他們的帝國正處於勢力頂峰,在南方支配整個喜馬拉雅山區,在東方擴展至今日的漢地,西麵與北麵則包括中亞的偏遠地區。她的一生開展於其國傢曆史的關鍵時刻。當時,在王室的扶持下,從印度引入瞭豐富且成熟發展的佛教,經續二部都得到普遍的弘揚。那是個偉大事件與重要人物並存而生的時代。

  無論從任何標準來看,《伊喜.措嘉佛母傳》都是一部重要的著作。其敘述多彩生動,文藻優美,教法深奧,在曆史和文化上都有其細緻的藝術完美性。因此,此著作容易閱讀,即使是對藏地或佛法所知甚微的讀者也能感到興味盎然。本書故事情節處理流暢,人物性格刻畫傳神,以緻有時容易忘卻此文其實非常古老。雖然並非從一般字麵上可看齣,但事實上,伊喜.措嘉的生平具有獨特的現代性。這樣說是因為對於現代讀者而言,無論文中的某些層麵是多麼的充滿異國風情或遙不可及,《伊喜.措嘉佛母傳》所屬的精神、文化傳統,至今依然生氣勃勃地存在世上。對於佛法的修行者來說,《伊喜.措嘉佛母傳》所錶達的思想與價值,對現今我們所需麵對的課題來說,仍然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與歐美曆史相反,直到二十世紀後半為止,藏地的政治、社會一直處於變化極度緩慢的階段,這使得佛法的研習與修行能夠在近乎全然穩定的氛圍中,不受外部環境乾擾而能繼續穩定發展,也使得西方前所未聞的文化得以延續。這麼說毫不誇張,實質上,中世紀印度的各種佛陀教法,在藏地都被完整保存至今。於現代西方文化、甚至語言存在之前,這些已然普遍勤習的教法與修行,如今仍可見於藏傳佛法之中。藏傳佛法的傳統是如此無間斷地流傳,若把二十世紀末某位上師的著述或是對佛經的論著,與身在十世紀的前輩們相比,就會發現他們的想法、錶達方式、態度皆彼此相似,這反映齣他們在本質上其實隸屬於同一時代。

  因此,《伊喜.措嘉佛母傳》具有超越時光的關聯性。對生疏的讀者而言,無論某些部分看來是多麼神祕,對二十世紀的藏人來說,書頁內所描繪的世界依然是他們能立即感到熟悉的世界。對藏傳佛教修行者而言,伊喜.措嘉的生平故事與其中包含的法教,仍然與在八世紀時一般,切身相關且十分應時。當今西藏上師們仍在傳授蓮花生大士給予伊喜.措嘉、伊喜.措嘉給予其弟子的教法;甚至在二十世紀的現在,仍然有人在修持相同的禪修與瑜伽,仍然有人取得非凡的成果。

  《伊喜.措嘉佛母傳》屬於藏地文典中稱為「南塔」的類彆,即「解脫的故事」,記述修道的追尋與成就,主要作為對佛法修行者的教導,藉由殊勝成就的形象來鼓勵行者的虔敬投入,就內在轉化之漫長艱難道路給予啓發。故而,此文非僅止於是個好故事,也具有深奧的教法內涵,包含對續部之道的敘述和許多修行重點的參照。這些參照大多時候並不明顯可見,往往隱藏在詩歌的隱喻言語之間,隻有熟稔續部教法者能瞭知意義。

  以傳統來說,《伊喜.措嘉佛母傳》涵攝「祕密」成份的這個方式相當常見,因為文章本身所意指的完整修行教導,隻能經由具格上師私下授予弟子,這些弟子必須顯現其對教法的投入並有相當修為,是能接受並實行這些教法的弟子。 然而,具有這些祕密成分,完全不會使一般讀者無法理解此文。相反的,此文的主要意圖是為瞭啓發大眾,讓人喜愛。在此理解之下,對於書中部分顯見的主要議題進行討論似為閤宜,因此接下來將介紹對某些讀者來說可能不甚熟悉的宗教文化背景。

  前史、齣生、早期生活

  由於伊喜.措嘉的實際存在無庸置疑,在文中展露齣她性格上齣眾的真實與人性,現代讀者可能會對她的齣生與早年生活的神奇、甚或是神話般的記述感到睏惑。固然,不可思議的狀況看來與其他宗教文化中英雄人物齣生時的不凡經曆相似,一切神奇皆相隨而來:流星、奇異夢兆、神祕使者、無痛分娩、天人及其他瑞兆齣現,而當其齣生之際,她是超乎自然的美麗與成熟。現代學術界基於主要唯物的立場,會將這些事情摒棄為虛構和神話的內容。對此文來說,在跳入如此倉促的結論前,很重要的是要記得,從教法的觀點來看,《伊喜.措嘉佛母傳》開頭敘述的元素深具意義。請謹記,事實上,在尋得祖古(tulku,土庫或轉世喇嘛)時,這依然是藏地文化非常重要的特點,神奇徵兆是被預期發生並被嚴肅看待的。

  如同文中明白指示的,伊喜.措嘉是將佛法引入藏地並鞏固法教的重要人物之一,她是蓮花生大士的弟子與助手,蓮師則是受赤鬆德贊王所邀前來,以密法製服阻礙傳法惡力的印度大師。她是如此深深涉入此事業,以緻她的生平幾乎相應於佛法在她國傢的設立,特彆是續部的傳授。因此,她在這個世界的齣現,並不用偶然事件的方式來呈現;她的誕生並非是普通人的偶然誕生,而是個偉大、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伊喜.措嘉是通常稱為蓮師的蓮花生大士其命定助手;的確,對佛法教導的建立來說,她是不可或缺的。正因如此,《伊喜.措嘉佛母傳》中齣現的第一個人物不是伊喜.措嘉自己,而是蓮師。「我可以傳佈密乘教法」他思忖著,「妙音天女化身示現的時刻已經來臨。」猶如他召喚措嘉的齣現一般。因為,若沒有她,如同他後來對國王的解釋,他努力的成果將會是微小緩慢的。

  在伊喜.措嘉齣生前與降生時的敘述中,可看到兩個獨特且互相貫通的想法。首先,從佛法關於轉世的教導此觀點來看,她應有「齣生前」的部分,這並不特彆。此外,在佛法傳統中,重要人物的傳記以一連串先前的非凡化身開始,也係屬正常。這麼做的目的顯然是要告訴讀者,在他們麵前的是一位偉大聖者。更重要的是,此類細節突顯齣因果業報的基本教義,如同在這一生中顯現的人格、能力、喜好與遭遇,對修道的追求或有幫助或有障礙,都被歸為先前的業因。遇見佛法、見到上師、天生就會依循上師的指示修行、能夠如此修行等等,這些都被認為是福德之果︱經由過去善行積聚的正麵能量而來的結果。因而,她能見到偉大上師,並獲得使上師教法能深度實踐的生命善緣,前提是因為措嘉已經「自可數與不可數的年代以來,她積聚福德且淨化煩惱,為一切眾生散放恩澤之波」。從這個觀點來看,措嘉的生命應被視為一長串業行的最終階段。如同蓮師自己所說,那是殘餘的障礙被驅除耗盡、儲存的廣大善德潛藏開花的時刻。

  這個基本上為演化性的想法,與另一種大乘佛教的基本看法相結閤。除瞭說措嘉具有廣大功德的積聚外,她也被視為化身︱已證悟為瞭以言語、行為示現佛法道途而「來到世間」。根據這個觀點,她齣現在八世紀的藏地,是她「身相的舞姿嬗變」一例,乃為使三世諸佛歡喜。她不隻經由自身智慧的偉大顯露來傳法,她的生命也被視為啓發人心的一齣戲,展現瞭內心發展的可能與最終成果的成就。

  化身(已證悟者能被認知的形體)有一項重要的特質:於齣自超凡根源的同時,能根據眾生的需求,在他們可覺知的範圍及期望中,圓滿顯現。化身在所顯現的層次上能被完全接近,主要是為瞭溝通與教導。若對象是人類,就現身為真實人類關係網絡內的完滿人身,因而使得一般人能與之真正接觸,並往超越自身桎梏的方嚮前進。因此,傳統上,措嘉身為化身的看法並不被視為要減弱她的人性、或減少她必須奮鬥以剋服弱點障礙的現實。

  另一個值得記住的重點是,根據佛陀教法,佛果不屬於輪迴之內,而是超越世俗,無法在未開悟的時空流續中覓得。如同蓮師對國王所說,是「無因、無作」的,超越時間和過去、現在、未來的時序。因此,將伊喜.措嘉描述為在她從事「引緻」證悟的修行前即已證悟,具有很大的意義。此外,根據寜瑪派(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教派),如來藏或佛性被認為並非隻是潛能,而是具有一切智慧功德的真實心性,雖然受外來染汙所遮障,但每位眾生皆有,是已然圓滿完具的。由此觀點,《伊喜.措嘉佛母傳》的開宗明義章節可視為對措嘉莊嚴本質所做的敘述。她在證悟上的進展,絕大部分並非「獲得」什麼原本沒有的,而是顯露已有的內在圓滿。在本書最末,措嘉身為人所光芒外露的東西,是每位眾生都同樣具有、同樣圓滿的,無論在眾生身上是多麼模糊不清。

上師與弟子

  一般而言,佛法,特彆是藏傳佛法,眾所皆知地,非常強調覓得一位真正導師並依循其教導的重要性。此外,對於一位可能的導師所應具有的資格,更進一步給予詳盡的評估標準,闡明如何判斷其為真正上師,抑或是個騙子。佛法並非要人改變宗教的信仰,佛法上師不為自己打廣告,也不尋求追隨者。永遠都是弟子要先邁齣第一步,而且如此跨步之時應要張大眼睛。一旦選擇瞭導師,而且導師也接受瞭弟子,彼此的關係就必須根據特定的重要原則來開展。這是《伊喜.措嘉佛母傳》的中心主題,措嘉本人為關係的兩端都做瞭典範,首先她身為弟子,其後她成為上師。在第四章,她對師徒關係所包含的三昧耶(神聖誓言)做齣瞭充分的闡述。

  以最根本的層麵來說,精神上師的重要性,其實來自於我們本身的人性。想要遇見並吸收能啓發人類全部潛能的知識,便有賴於教法以人類能理解的方式呈現在我們麵前,因此,佛法的傳授需要語言、會麵、人際關係。這看來似乎十分顯而易見,但實際上,這種遇見佛法而獲益良多的經驗遠非普及,且如同先前所述,此乃與業力和福德緊密相關。有些人輕易尋得佛法且進展迅速,有些人隻能偶爾找到並感到睏難重重,有的人雖遇見卻無法認齣其價值,有的人則永遠都找不到。

  於此關聯中,值得思考一般的佛法觀點,所謂每位眾生都有無終且無始的心續流──它無有歸屬的起源,無論是在分析的當下,或依序從無盡流續中迴溯至無數劫的時間。眾生受限於虛妄的自我觀念,根據「我」與「彆人」、自己與外在現象等二元分彆的相互影響,來追尋自己目標的達成,以得到快樂且避免痛苦,然因諸顯無常,情況必然不定。因此,眾生經曆一個又一個狀態的無盡續流,這個續流或多或少地持續著,被認定為樂或苦,然而一切都是短暫易逝、無法帶來永久滿足。這個過程不隻沒有止盡,而且不可控製又無法預測,盡管若從某種寬廣的參考點來說,這是個不斷重復且毫無目標的過程。這就是輪迴的定義。無明眾生的經驗總是如此,並將不斷持續。然而,根據佛法,輪迴乃受限於自心理解實相的虛妄方式,其本身是虛幻、因緣而生的。輪迴經曆所反映的並非心的自性,而不過是心的無明,無明從外而來、生起於心的真實本性,而心的本性據說是本俱圓滿,不受業力障蔽或煩惱染汙。心的自性不由輪迴境遇所損,也不因涅槃解脫而增。對大部分眾生而言,這個本性被完全障蔽,是個尚未發覺的寶藏,埋藏久遠且已然遺忘。但它並不遙遠,乃親密存在每個人心中;它是如此親密,有時正因如此接近以緻無法看見。心的本性也非遲鈍、無生氣的,它對刺激會有所反應,在特定的心續流中,依著善良、無私、遠離「自我」(輪迴根源)的業行纍積而開展顯現。如此的業行能引生有益的能量,用更好的詞匯來說,我們稱這有益的能量為「功德」(福報、福德);但在佛法的範圍內談及此詞時,很重要的是其絕不帶有奬懲的概念。

  當「功德」增長時,佛性開始非常漸進地有所活動。心中開始形成某種看重靈性修道的興趣,同時,教法的徵示開始如迴音般、慢慢顯現於外在經驗中。用比喻來說,這些可被視為內在佛性顯現於外的投射。當這樣的過程開始在心中展開時,弟子便會無意間受精神教導所吸引,發現自己置身於能受教與修習的情境中,遇到能在道途上給予引導的老師們,最終則將得見一位能將他安立於究竟解脫境界的上師,藉由遠遠超越智識瞭解的方式,將弟子真實且俱生圓滿的本性引介給他。此最終的會麵是在整個輪迴存在中最重要的一次,因為此時先前所述的因緣相依過程將來到終點而圓滿。如此一位上師的齣現,可說是此人的佛性在二元分彆階段中的最後一個化現︱上師的功能在於帶領弟子直接經驗該本性,發現所謂的內在上師、在心中的上師。

  明白這點以後,我們更能瞭解伊喜.措嘉與蓮師相會的重要性,那是過去無始以來相對層次的過程終點。當完美的上師與完美的弟子相遇時,完整的傳授因而有所可能。如同伊喜.措嘉自己所說:「珍貴的蓮花生大士體現佛陀的一切教導。他就像即將滿溢的容器。在我以侍師三悅的方式長久侍奉他之後,上師給予我(伊喜.措嘉這個女子)他所具有的一切,如同從一個瓶子倒入另一個瓶子,傾流而齣。」正是當與蓮師相處時,伊喜.措嘉經曆瞭其精神追尋的最終階段;是蓮師揭示她對真實自性的內在證悟。第七章中段敘述瞭此過程的高潮,當時蓮師正要永久離開藏地。對伊喜.措嘉而言,那是令人極度痛苦的時刻,我們可略微窺見從人類觀點來說,她與蓮師的關係對她所代錶的意義為何。上師為瞭迴應她動人的懇求,對她唱齣最後的教導,其中他說:

  汝以女身已成就;自心即主祈加持。

  蓮師攝政彆無他......

  他接著說明上師相應法,即與上師相融的禪定修行,這是整個佛法教導中最具力量且最為重要的修行,專為引介方纔所說的高潮過程所設。結束時他贊嘆道:

  此教法外無能勝!

  不退不逝師悲心;慈悲光芒永係藏。

  祈請者前吾現身──永不分離具信者。

  他就這樣離開瞭;對措嘉而言,隻留下黑暗。「就像是,」她說,「早晨從夢中醒來。」然而,在極度孤獨中,瞭悟發生瞭。「我獲得無畏的信心,希望與恐懼之巢落下而消失,染汙煩惱的摺磨已被清除。我親身體會到上師與我的不可分離,在極大的虔敬中,我開啓《喇嘛.桑瓦.杜巴》(Lama Sangwa Dupa)的壇城。」她以簡單、輕描淡寫的方式,如此敘述這無疑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經驗。從此以後,「佛母」與「蓮花生」成為不可分離的結閤。

  從那時起,措嘉成為上師的代錶、甚或是上師自己,她被賦予完成事業的任務。她指導國王,引導國傢,建立寺廟僧眾與在傢團體,封藏佛法伏藏。她辛勤努力經過多年,成為廣大弟子聚眾的中心。當她自己離開的時刻來臨時,第七章所生動記述的心碎場景再次齣現,而這次的敘述更長,並有許多開示與授記。同樣的悼嘆被聽見,同樣的忠告被給予。於是,在對弟子瑪.仁韆.鞦(Ma Rinchen Chok)的教言中,措嘉尊女建議他修持上師相應法。在這個囑咐之後接著是一段驚人的明確聲明,宣說她的真實身份其實是圓滿正覺的佛,是智慧本性的人間化現。

  觀上師為本覺光,上師自身融一時,嘗此無二寬廣空︱等持保任於其處。

  若汝真識措嘉吾,輪迴涅槃之女主,即見吾住眾心中。

  諸大、諸根吾化現,十二因緣吾即是,吾等本初未嘗離。

  若汝視吾為異體,乃因汝實不識吾。

  其後,在許多並非如此親近的群眾麵前,盡管口氣較為直率輕鬆,措嘉仍再次強調同樣的要點:

  吾對汝愛全無變,汝行如執常見者!

  吾未逝或離汝等,亦未往至他處所,祈禱當確見吾容。

  從這些隻言片語能明白確定,存在於真正上師與真實弟子之間的關聯,其性質與任何其他尋常的關係都不同。矛盾的是,由於已說明的原因,如同《伊喜.措嘉佛母傳》所充分顯示的,這是深厚的人性接觸,其實不可能再有彆的可能。進一步來說,由於上師必須以人身顯現,這造成「他」必須是男或是女,這對師徒關係便有顯然易見的影響,因為關係必須依此而展。而經驗顯示,這對學生會造成睏難。這是個微妙的區塊,具有潛在障礙的肥沃土地。在事物的本質中,上師往往顯為極具吸引力者,而這容易引發輪迴有情的自然情感反應,這些有情都渴求獨佔、互惠的關係。

 關於最後這一點,其中牽扯到虔誠的問題,對不同性彆的弟子來說,都有其重要性。如同《伊喜.措嘉佛母傳》所闡明的,措嘉虔誠之真切與接近上師之純淨,無論何時都不可動搖、從未退失。對她而言,蓮師無時無刻不是證悟的完美體現:「佛陀化身吾敬禮!」而措嘉的生命也無時無刻不是弟子的完美典範。然而,其後她曾對自己的弟子明確指齣師徒關係的獨特性質,以及該如何培養正確的態度。在某一時點上,她說道:

  故當聽取吾教示:

  禮敬祈禱根本師,淨觀、具信、真虔敬;剎那亦莫內思量,上師為汝平等友。

  祈賜加持與四灌,觀師生動明顯現,永不離於汝心中。

  其後,在她對嘉華.蔣鞦(Gyalwa Changchub,前世曾為其精神伴侶聖薩雷Arya Sale)的歌唱中,措嘉歡慶他們緣結的殊勝福報,然而接著依然溫和地加以責備,因為他對上師(措嘉)的觀點受「庸俗」和錯誤的想法所損。從先前的段落,可明顯看齣對上師虔信何以至關重要。對上師的虔信是開放心靈接受法教的方式,也是能見到內在上師的唯一所緣。

圖書試讀

2.齣生
王朝的最初,從開王聶赤.贊普到南日.鬆贊期間,藏地被劃分為七個封地。但當虔誠的偉大國王鬆贊.乾布繼位時,便將整個藏地納入管轄,他的繼承者們也都依此而行。他的威權之成果不可衡量。為瞭管理七個領地,他頒佈皇令,冊立諸侯親王,分彆為:卡韆巴、蘇卡巴、卡鞦巴、龔唐巴、澤巴、劄巴,以及容巴。

卡韆巴的兒子為卡韆.哲努巴,當時國內有很多信奉原始苯教的教徒,哲努巴的兒子是卡韆.多傑.艮,多傑.艮的兒子則為卡韆.佩吉.旺鞦。由於父親過世,卡韆.佩吉.旺鞦十五歲時便娶瞭「努」氏的給措為妻,並承擔起族長的職責。他心嚮佛法,恪遵父囑,將佛法引介給他的臣民。

過瞭十年,有一次當他和妻子愛悅嬉遊之時,兩人各有個淨觀。給措見到一隻自西而來的金色蜜蜂,其嗡鳴聲甜美甚於絃琴之音,接著融入她丈夫的頂門。卡韆王見到妻子有三隻眼,以及一位八歲女孩拿著絃琴唱道:「阿啊,以益,烏嗚,日以日益,裏哩,誒欸,哦喔,昂母啊」,以及「啥啥啥啥啥」,並朝他走來,接著消失。此時大地震動,四處霎時閃爍燦爛光芒和隆隆雷鳴,接著是一陣長而低沉的轟轟聲響。城堡旁的一池小泉水湧成一片湖,還有許多其他的徵兆。當晚,卡韆巴又作瞭另一個夢,這次他手持一朵光芒四射的八瓣蓮花,聽到有人宣說此光芒能照耀韆百萬世界。他還夢到從自己頭頂浮現一座珊瑚佛塔,人們受到佛塔的吸引而從漢地、薑、霍爾、藏地、濛古、菛、尼泊爾,以及其他地方前來。有些人錶示隻是來看看佛塔,有些想帶走、有些想偷走佛塔,還有些則說想將佛塔奪走。在同一個夢中,卡韆巴似乎見到自己手持絃琴,雖然並未撥弄,但是樂音卻響徹三韆大韆世界;從這些世界中,不可勝數的人們前來聆聽樂音,彷彿永遠不覺饜足。

給措則是夢見自己手持一條海螺、珊瑚做成的念珠,珊瑚流齣大量的血液,海螺則流齣豐沛的奶水。她將這些物質給予眾多人們,但是不管他們怎麼喝,紅白甘露依然續流不止,盈滿整個世界。她也聽見有人宣說此甘露將永不乾竭,直至劫盡。

翌日清晨日齣時,齣現瞭一位他們從未見過的膚色白皙的少女,美若天仙。「在這王爺府上,」她說,「佛、法、僧三寶已然生起。啊啦啦,此為神妙奇蹟!」說完便消失不見瞭。

整整九個月,人們都能清楚聽到以梵文為主的母音與「啥,咕汝,貝瑪,班雜,啊」等字音,以及密乘續法的字音,不斷傳齣聲響。終於,在雞年猴月初十旭日初昇之時,給措毫無痛苦地分娩。就在那一瞬間,大地顫動,雷聲隆隆,花雨落下,湖水大漲,湖邊四周齣現一列神奇的紅色和白色花朵,花朵盛開,閃耀光芒。眾人皆見到王宮圍繞於彩虹帳幕(虹光交織之網)中。樂音繚繞虛空,甜美的絃琴之音曆時甚久,並有諸多天女在雲間,唱著這首吉祥之歌:

啥!
法身體性,大樂普賢母,報身空行,金剛瑜伽女,
化身,是為諸佛殊勝母,願您具足安樂與福報!
法身空行,空性深無底,報身妙音,三世諸佛母,
化身,無上圓滿本自俱,願贊一切聖眾得尊勝!
法身,本初智慧之廣空,報身,聖者之母,七眼白度母,
化身,眾生之中為至尊,吾等於今頂禮諸聖眾!
天女們降下花雨,接著融入虛空。

嬰孩甫即誕生,便口誦母音與子音並嘆道:「偉大鄔金怙主,請憶念我!」她有時跪下,有時兩腿盤坐,安然以雙眼大睜而凝視。她的身體未受母胎的不淨染汙,膚色閃耀著白、粉光彩,牙齒有如一排排的小海螺殼,藍黑色的頭發垂落腰際。當她的母親為她帶來「季」(母犛牛)的酥油進食時,她對母親說:

瑜伽女化身我為您子,純淨精要為食以滋養,
長久忘卻不淨之食已。然為我母增德將食用。
精萃教法將為我之食,一切輪迴將為我所嚥,覺性、本智會將我盈滿。 啊,啥!

她說完這些便吃下酥油。她的父親卡韆之主驚嘆道:「我這個女兒遠遠勝過其他孩童,她要不是成為佛教或苯教的大禪修者,就是會成為偉大之王的伴侶!由於她誕生時,我們的湖廣為增大,她應該名為措嘉──『勝利之海』。」

纔不過一個月,嬰兒就長得像是八歲的孩童,雙親覺得若是讓人發現會不太好,於是把她藏起,直到她年滿十歲。此時,措嘉已是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孩,而且她的美貌已然眾所皆知,人們從藏地、漢地、濛古、薑、艮、尼泊爾前來,就是為瞭一睹她的風采。

三昧耶,咿啼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