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智慧,當心的主人
「修行不是不看不聽,不令心起作用。有齣有入是生滅的定,無法從根本解決問題。修行的重點是找到智慧、找到覺,當心的主人,不是停止心的作用。」
「人的懂常常是假的,因此要練習反觀,問自己,我到底懂什麼?懂就懂、不懂就不懂,不懂裝懂是天底下最大的毒藥。要進步,就要認真、放下。」
「我跟外國人上課,最擔心外國人講but,比方說我告訴他,你要用功、要認真、要反省,很多外國人會講:『Yes, I know. But…』but就是岔路、就是退路、就是冤枉路的意思。你的『但是』幫不瞭你,你就是有那麼多『但是』、那麼多『因為』,纔變成今天的樣子,你還要依這個『因為』而講『但是』,就沒有路走瞭。」
「有煩惱還不知道要修正、停止煩惱,就是愚癡。從觀察現象的不圓滿,找到自己的習氣在哪裏,纔有機會改變。」
這是妙參和尚的第四部著作,作者對修行的看法和覺察的方式,處處直指內心,常有幽默且一語中的的剖析,觀點跳脫齣一般坊間的佛學書籍,令人耳目一新,相信喜好佛學且有心邁嚮修行之路的讀者,定能從中瞭透人生智慧真理。
作者簡介:
妙參和尚
妙參和尚現任美國加州毗盧禪寺住持,於一九九二年在颱灣靈泉寺剃度齣傢。和尚齣傢前即對禪宗有深刻的體悟,在颱灣弘法期間,經常受邀至各大專院校和政府機構教導禪法。和尚曾閉關數年,圓滿之後發願以禪宗的智慧為基礎,將普世的真理弘揚到世界各地。
妙參和尚過去十幾年來教導過數百堂禪修課程,更在美國、墨西哥、颱灣指導過多次的禪七。曾受邀前往洛杉磯、西雅圖、拉斯維加斯、紐約、波士頓、達拉斯、紐奧爾良、亞特蘭大等美國主要城市演講,並在德州大學、德州醫學中心、普渡大學、拉斯維加斯大學等著名學術單位以及多所教堂開示禪法。更曾應邀遠赴墨西哥主持禪修,接受當地電視電颱訪問,並在墨西哥El Colegio de Mexico等著名大學演講。透過妙參和尚深入淺齣的講學,聽眾總是可以在當下體認到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瞭解突破生命囹圄的具體方法,因此妙參和尚發人省思的教導也隨之快速在美洲、亞洲各地傳開,現在東西方各地都有追隨妙參和尚的弟子。
妙參和尚的知見跨越宗教的藩籬,其教導直截瞭當、清楚明白,能具體地落實在生活上。和尚知悉當代的社會問題,能巧妙地將深奧的禪宗智慧,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教授給大眾,幫助大眾將普世的真理有效地應用在現代生活,提昇生命品質,讓人生更圓滿。
關於賽斯文化
﹝自序﹞萬象之中獨露身
第一章 迴頭做生命的功課
堅信不移迴到源頭
本心是永生的金剛捨利
往內化掉帶來世間的課題
第二章 普世知見纔是觀念的歸宿
創世紀的源頭
求佛不如求心
犧牲親人還是嚮導
世間無水不朝東
第三章 實踐開悟的書中禪堂
修行要瞭解生命的歸宿點
第一階段功課:薰修心性的道理
第二階段功課:熟悉心性的道理
第三階段功課:運用心性的道理
第四階段功課:明見心性的道理
第五階段功課:安住心性再起用
第四章 退步原來是嚮前
放下就是解脫
身口意三業的修行
念念提升上階梯
第五章 麵對生命的當下
任何解釋超越不瞭事實
到瞭纔知道
承擔纔有佛性
第六章 心物一元的智慧
真正的定要有覺
佛法超越二元觀念
返本還源的境界
深信心性是本具
第七章 禪宗行腳的真正意義
生命是變化的過程
來來去去無瞭期
第八章 扭轉乾坤
瞭解生命就瞭解佛法
踏實修行找生路
習氣是自我催眠而來
發生的事情不是偶然
第九章 培養像天地大的心量
有不會生有
先以定動,後以慧拔
開佛知見攝眾生
君王有道三邊靜
第十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
轉化惡念度眾生
修行重在發心
心能作主就解脫
但盡凡心,彆無聖解
第十一章 扮演開悟故事的主角
眾生皆有佛性不值得高興
當故事聽的公案與自己無關
打成兩截就不會進步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正經曆一段比較低潮的時期,感覺生活裏充滿瞭各種不確定和煩惱,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精神。當時我就是隨手翻瞭翻,看到裏麵有一些關於“放下”的討論,還有一些關於如何麵對情緒波動的篇章。我記得其中有一段,用瞭一個非常生動的比喻,把我們腦海中的念頭比作天上的雲朵,來瞭又去,不留痕跡,而我們常常因為抓住這些雲朵,而讓自己陷入痛苦。這個比喻讓我豁然開朗,我開始嘗試在生活中觀察自己的念頭,試著不去評判它們,隻是看著它們飄過。這並沒有立刻解決我所有的煩惱,但確實讓我感到瞭一絲輕鬆,感覺自己不再是被情緒完全掌控。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是,它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像一位溫和的長者,在你耳邊輕輕訴說,讓你在不知不覺中,開始反思和調整自己的內在狀態。
评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禪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哲學,而是可以融入我們生活點滴中的智慧。作者用非常細膩的筆觸,描繪瞭許多關於覺察力、正念、慈悲心在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實踐方法。比如,在吃飯時如何專注當下,在走路時如何體會身體的感受,在與人交流時如何傾聽和理解。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卻蘊含著深刻的禪宗智慧。我嘗試著在生活中去實踐這些方法,雖然過程並不總是那麼順利,但我能明顯感覺到自己的心境在慢慢發生變化。我變得更加平靜,也更加懂得珍惜當下。這本書沒有給我什麼驚天動地的“頓悟”,但它卻給瞭我一種持續的、潤物細無聲的改變,讓我開始真正地體會到“活在當下”的意義,也讓我更加清晰地看到瞭自己內心深處的“菩提自性”。
评分《菩提自性:禪說心的生命》這本書,對我最大的影響,或許在於它讓我重新審視瞭“我”的存在。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有一個固定的“我”在那裏,有我的想法、我的感受、我的經曆。但這本書卻引導我去看,這個所謂的“我”,其實也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生滅的聚閤體,它沒有一個固定不變的實體。這個觀點一開始讓我有些不安,感覺好像自己不存在瞭。但是,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慢慢體會到,當不再執著於一個“實有”的自我時,反而能獲得更大的自由。我不再那麼在意彆人的看法,也不再那麼害怕失去,因為我知道,這些都是無常的,而我內在的本質,是超越這些生滅的。這本書就像一麵鏡子,讓我看到瞭自己更深層的本質,也讓我學會瞭如何以一種更灑脫、更超然的態度去麵對生命中的一切。
评分我最喜歡這本書的一點是,它並沒有一味地強調“空”或者“無”,而是深入淺齣地探討瞭“有”與“無”的辯證關係,以及“空性”在日常生命中的體現。很多時候,我們聽到“空”就覺得一切都不存在瞭,但這本書卻告訴我們,恰恰是“空”纔成就瞭萬物的“有”。比如,一個杯子之所以能裝水,是因為它的“空”;我們的心之所以能夠容納萬象,是因為它本身是“空”的。這種解讀讓我對佛教的一些基本概念有瞭全新的認識,不再是僵硬的教條,而是充滿瞭智慧的哲學。我尤其欣賞作者在闡述這些深奧的道理時,會引用一些大傢耳熟能詳的經典故事或者生活中的小例子,讓原本難以理解的概念變得異常清晰和生動。讀這本書,感覺就像是在跟一位學識淵博但又十分幽默的老師對話,他總能用最巧妙的方式,讓你獲得醍醐灌頂的領悟。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很有禪意,淡淡的顔色,加上筆觸很自然的書法,讓人一眼就感受到寜靜和內省的力量。我一直對禪宗的智慧很感興趣,但總覺得它有些遙不可及,像是隻存在於古籍或者高深莫測的師傅口中。讀這本書之前,我曾嘗試過一些介紹禪宗的書籍,但總覺得不夠“接地氣”,像是隔著一層紗,很難真正體會到其中的精髓。這次看到《菩提自性:禪說心的生命》的書名,覺得“心的生命”這個說法特彆打動我,它暗示著禪宗的智慧是關於我們日常生活的,是關於我們內在的感受和狀態的。我期待它能以一種更親切、更生活化的方式,帶領我走進禪的世界,讓我明白如何在紛擾的塵世中找到內心的平靜,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保持覺察,不被外境所轉。我尤其好奇作者會如何闡述“自性”這個概念,它在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中到底意味著什麼,又該如何去體悟和實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