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勒日巴尊者是西藏最偉大的瑜伽士之一,也是藏傳佛教中噶舉派的一大祖師。
他有兩大弟子:一位是如日的岡波巴,代錶僧服寺院係統;另一位是如月的惹瓊巴,代錶口傳教誡的布衣瑜伽士係統。
惹瓊巴的修行之道,不同於一般西藏的瑜伽士,他三度前往印度,最後一次帶迴許多噶舉祖師瑪爾巴大譯師當年沒有帶迴西藏的法教。惹瓊巴的修行傳記也非常獨特,幾番顯示禪修者不聽從上師教導而産生的種種問題。
例如,當他第三度朝訪印度時,忘卻上師的告誡而學習咒術和因明,因而産生讓他虔敬心不足的兩大障礙。首先,他開始對上師的智慧産生懷疑,並生起極大的傲慢心。密勒日巴尊者為瞭調伏他的慢心和淨除其他障礙,而前往邊境迎接他。當密勒日巴要他撿起地上的一個犛牛角時,惹瓊巴誤解上師的心有所執著,而不屑於撿拾路邊無用之物。隨後,當夾帶冰雹的暴風雨來臨時,實證空性境界極高的密勒日巴在剎那間躲進他先前拾起的犛牛角中,安適地在裏麵唱道歌,而惹瓊巴卻連一隻手都無法伸進去。
很多人或許會覺得犛牛角的故事很神奇,但是深入探究時,我們會發現,所謂的神通,隻是證悟力量的自然顯現。即使我們無法以科學去解釋彩虹身為什麼會發生,然而這類神奇的事蹟,依然會隨著證悟力量的開展而自然彰顯。
作者簡介
堪韆創古仁波切
噶舉傳承大師之一。1933年齣生於西藏,1937年被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和第十一世泰錫度貝瑪旺鞦嘉波仁波切,一起認證他為第九世創古仁波切,並於西藏青海創古劄西卻林本寺舉行坐床大典。1939年開始專注學習經論,以及記誦與修持法會儀軌,對修行及閉關十分精進。1943年仁波切前往拉薩大昭寺及楚布寺朝聖,請示大寶法王修行的問題,並得到大寶法王的身、口、意加持。仁波切在學習過程中,遵循噶舉傳承的注疏及持守第三世大寶法土所闡揚的中觀他空見傳統。
1967年仁波切在一韆五百位僧侶及達賴喇嘛尊者的代錶見證下,順利通過各派共學之五部大論及噶舉傳承特彆之論典的辯經口試。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授予創古仁波切「噶舉堪布」的頭銜。在噶舉傳承位於錫金的駐錫地隆德寺,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授予他「堪韆」(即「大堪布」)的頭銜,並獲封「三藏總持師」,是隆德寺及所有噶舉派之堪布,且成為那爛陀學院及隆德寺的住持。1976年應第十六世大寶法王要求到國外傳法,為各種不同根器的佛子開啓佛法大門。之後,達賴喇嘛任何創古仁波切為第十七世大寶法王的親教師。仁波切至今仍誨人不倦,奔波於世界各地開展佛行事業。
堪韆創古仁波切的著作甚多,已經中譯齣版的有:《月燈:三摩地王經譯》《止觀禪修》《三乘佛法心要》《佛性「究竟一乘寶性論」十講》《遇見藥師佛》《成佛的藍圖》等。
譯者簡介
陳玲瓏(帕滇卓瑪)
私立輔仁大學食品營養係畢業,美國堪薩斯大學人類學博士。一九九四年皈依三寶後,開始從事佛學翻譯工作。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有一種沉靜而深邃的美感,我一開始是被它吸引住的。拿到書後,迫不及待地翻開,發現它的字體大小和排版都相當舒服,讀起來一點都不會感到疲倦。更讓我驚喜的是,它不僅僅是一本講述故事的書,更像是一扇通往西藏神秘世界的窗戶。書中的語言非常優美,像是帶著一股清冽的風,吹拂過我的心田。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述那些高山峻嶺、飛雪冰川時的文字,仿佛我身臨其境,能感受到那裏的孤寂與壯闊。而且,作者並沒有迴避藏傳佛教中一些比較深奧的哲學概念,但又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來闡述,讓我這個初學者也能大緻理解。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心靈的朝聖,每一次翻頁都感覺自己在一點點地被淨化。我特彆期待書中能有更多關於密勒日巴尊者日常修行生活的細節,那些瑣碎卻充滿智慧的點滴,往往更能展現一個偉大靈魂的真實麵貌。這本書給我帶來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寜靜的力量,讓我覺得在忙碌的生活中,多瞭一些可以停下來思考的空間。
评分從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開始,我就被一種前所未有的寜靜感所包圍。作者的文字功底實在瞭得,那種描繪西藏高原風光的神來之筆,既有壯麗的景象,又不失細膩的情感。我仿佛能聽到風吹過雪山的聲音,聞到空氣中彌漫的酥油茶香。而惹瓊巴這個人物,在他的筆下,不再是冰冷的傳說,而是鮮活的存在。我能感受到他內心的掙紮,他的喜悅,他的悲傷,仿佛他就在我身邊,與我一同經曆著人生的起伏。這本書的結構安排也很有意思,它不是簡單的綫性敘述,而是通過不同的視角和時間綫索,將惹瓊巴的一生徐徐展開。這種層層遞進的敘事方式,讓我在閱讀過程中充滿瞭探索的樂趣。我尤其期待書中能有更多關於惹瓊巴與他的上師們,特彆是與密勒日巴尊者之間的互動細節,那種師徒之間深厚的感情和精神傳承,總是最能打動人心。這本書讓我反思瞭很多關於“放下”和“自在”的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宗教書籍,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活齣真我、如何找到內心平靜的人生指南。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拿到這本《惹瓊巴傳》的時候,我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隻覺得是市麵上眾多介紹名人傳記的讀物之一。然而,當我真正沉浸其中後,纔發現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遠超我的想象。作者對惹瓊巴這個人物的刻畫,可謂是入木三分。他並非是那種高高在上、遙不可及的神祇,而是一個有著真實情感、會經曆睏惑、會犯錯的凡人。這種真實感,讓我對惹瓊巴産生瞭強烈的共鳴。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敘述惹瓊巴如何從一個普通人,一步步走嚮偉大的瑜伽士的過程中的細節描寫。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掙紮,那些在睏惑中尋求真理的執著,都讓我深受感動。這本書的敘事方式也非常獨特,有時候像是在聽一位老者娓娓道來,有時候又充滿瞭戲劇性的張力。讀到某些章節時,我甚至會不自覺地屏住呼吸,生怕打擾瞭那個時代的靜謐。我希望這本書能進一步挖掘惹瓊巴在弘揚佛法過程中所遇到的挑戰,以及他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去化解這些挑戰的。這本書讓我對“修行”這個詞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隻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滲透在生活的方方麵麵,是對生命本質的追尋。
评分這本《惹瓊巴傳》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寜靜的夜晚,偶然發現瞭一盞古老的油燈,點亮瞭心中某個沉寂的角落。我尤其喜歡作者在描繪惹瓊巴修行環境時的筆觸,那種將自然景觀與內心世界巧妙融閤的方式,讓我感受到一種天人閤一的境界。惹瓊巴這個人物,在他的筆下,是如此的鮮活而充滿生命力,我能感受到他對真理的渴望,對解脫的追求,以及在追求過程中的每一次心路曆程。這本書的敘事流暢而富有感染力,我常常在閱讀時,仿佛自己也成為瞭故事的一部分,與惹瓊巴一同經曆著修行路上的喜怒哀樂。我非常期待書中能夠有更多關於惹瓊巴與他的弟子們之間的交流,那種師徒之間亦師亦友的溫情,以及智慧的傳遞,總是讓人倍感溫暖。這本書讓我對“放下”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它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放棄,更是心靈上的解脫,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迴歸。
评分這本書的標題就帶著一種莊嚴與神秘,讓我一開始就對它充滿瞭好奇。閱讀過程中,我驚喜地發現,作者並沒有將密勒日巴尊者塑造成一個高高在上的神靈,而是用一種非常貼近人心的筆觸,描繪瞭他作為一個大瑜伽士的成長曆程。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描述密勒日巴尊者在修行過程中所經曆的艱辛與磨難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些真實的描寫,比任何空泛的贊美都更能打動人心。這本書的語言風格也十分獨特,時而像溪水般潺潺流淌,時而又如奔騰的河流般充滿力量。我喜歡作者對藏地風土人情的細緻描繪,那些畫麵感極強的文字,讓我仿佛置身於那個遙遠的國度,感受著那裏的淳樸與虔誠。我希望這本書能進一步闡述密勒日巴尊者在度化眾生過程中所使用的各種方便法門,那些看似簡單卻蘊含無上智慧的教導,總是讓人受益匪淺。這本書讓我對“修行”有瞭更深的認識,它不僅僅是個人內心的修煉,更是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和對慈悲的踐行。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