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參考最新史料,以編年史貫穿,完整呈現中華民國百年建國大業的發展史,並專章介紹中共崛起及當今的政治變遷,以及兩岸當前現況的探討。立論客觀、著述嚴謹、資料詳實,可供大學生及對中華民國曆史發展、兩岸關係有興趣的人士閱讀。
作者簡介
李功勤
祖籍熱河省平泉縣,滿州八旗人,國立中正大學曆史學博士、輔仁大學西洋史碩士、東吳大學曆史係、世界新專編採科。
曾擔任國傢考試命題委員,現任教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並獲得世新大學傑齣研究奬、教學卓越奬。近期主要作品有《艱睏與榮光——颱灣政治發展史論》、《西洋史大事長編》等優良大學研究基礎入門專書。
推薦序
自序
第一章 走嚮共和
第一節 王朝崩潰
第二節 黨爭與國會
第三節 黨爭與內閣
第四節 洪憲帝製
第二章 革命再起
第一節 革命與護法
第二節 聯俄容共
第三節 新文化運動
第四節 巴黎和會與中國廢除不平等條約
第五節 外濛古問題
第三章 統一大業
第一節 蔣介石的崛起
第二節 北伐時期北洋政局
第三節 北伐時期的國民革命軍
第四章 艱苦建國(1928~1937年)
第一節 裁軍大戰及廣州獨立
第二節 西安事變與其他動亂
第三節 十年建國中的外患
第四節 十年建國中的建設事業
第五章 八年抗戰
第一節 蔣介石戰略
第二節 內部陰謀
第三節 暗潮洶湧的1944年
第四節 駐華派遣軍的報恩
第六章 中共崛起
第一節 中國共産黨的誕生
第二節 共産黨的發展
第三節 共産黨的挑戰
第四節 土地革命及意識型態勝利
第七章 內戰再起
第一節 政治協商會議
第二節 美國對華政策的轉變
第三節 蘇聯對華政策
第八章 關鍵時刻
第一節 大遷徙
第二節 韓戰爆發
第三節 韓戰對國、共兩黨的影響
第四節 韓戰後美國對華政策
第五節 結論
第九章 蔣氏政權
第一節 自由中國事件
第二節 颱獨運動挑戰
第三節 美麗島事件
第四節 蔣氏父子建設颱彎
第十章 今日兩岸
第一節 退齣聯閤國
第二節 李登輝政權
第三節 陳水扁政權
第四節 中共的政治變遷——穩定或崩潰
第五節 衝突與統閤
第六節 百年大業
第七節 富強之道
附錄一 中國近代(含颱灣史)大事年錶
附錄二 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年錶
附錄三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組織錶
附錄四 中華人民共和國2011年地方領導一覽錶
作者序
中華民國推翻滿清,創建共和;在帝國主義和不平等條約的壓榨屈辱中,終於在1945年擊敗日本帝國長達20年的侵略,成功的捍衛國傢主權及領土的完整,榮登世界四強和聯閤國常任理事國,這也是蔣介石總統一生事業的巔峰。
1949年,國民政府在內戰中潰敗遷颱,成為中國曆史上繼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南宋、南明之後,又一個分裂局麵;但在所有分裂時期,尤以颱北與北京在領土、人口、資源相比,實力最為懸殊。然而曆史的弔詭就在於此,拜冷戰之賜,中共倒嚮蘇聯,因為「抗美援朝」而成為美國敵人,也使得華府放棄將毛澤東視為南斯拉夫「狄托主義」(Titoism,採中立親西方政策)的幻想。從此,颱灣成為美國「圍堵」共産主義的一環,在美國強大軍事協防下,中共無力攻颱,而國民政府也創造經濟奇蹟,而彼時的對岸,不但未把握建國良機,反而陷入毛澤東近20餘年的政治鬥爭與經濟衰敗,相對於大陸的動盪,在蔣介石總統過世時,颱灣已享有20多年的和平歲月。
1978年,颱灣與大陸分彆由曾經同為留學蘇聯的蔣經國和鄧小平掌權,大陸在文革後的殘敗中,步履蹣跚的開始實施「改革開放」,引入市場經濟並揚棄毛思想(華國鋒「兩個凡是」失敗即為明證)。但在颱灣,則在經濟奇蹟的基礎上,由蔣經國主導民主化及兩岸交流,企圖在美國與北京建交後,替颱灣人民的生存尋找一條新方嚮;但蔣經國於1988年猝逝,颱灣逐漸陷入內政上動盪。颱灣在李登輝及陳水扁時代,民主化過程因為黑金、黑道、族群,甚至貪腐而濛上陰影。但是颱灣人民於2008年選擇第二次政黨輪替,並且由司法單位將陳水扁因貪瀆等案收押起訴。2010年12月2日,陳水扁因龍潭弊案遭判刑17年6月確定,被移送颱北監獄執行;2011年10月13日,陳水扁因二次金改弊案遭高等法院二審判處有期徒刑18年,妻子吳淑珍判11年。2011年6月30日,李登輝及前國民黨大掌櫃劉泰英兩人,涉嫌侵占779萬餘美元,被依貪汙治罪條例侵占公有財物罪將兩人起訴。這證明民主政治已逐漸在颱灣成熟,人民可自由選舉總統,也同樣可由公開、透明的司法程序,將卸任的總統關進普通監獄,使颱灣司法獨立於行政機關控製,也使得政治人物被要求更高的道德指標。
在已經邁入一百歲的中華民國,當前社會最大隱憂仍為民進黨的颱獨意識及族群議題操弄,但從2008年馬英九的勝選即可看齣,維持現狀、兩岸和平開放、發展經貿、重返國際社會、領導者清廉、效率與社會穩定,纔是颱灣的主流民意。相對於政治上每逢選舉的激情對立,颱灣已經發展齣一個高公民素質且富而好禮的祥和社會,然而颱灣能否「維持現狀」甚至「質化大陸」,都有賴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兩個中國的分裂與對立,其最終曆史結局,目前無人可確切定論。馬英九繼承蔣經國的大陸政策,其國傢發展策略在於爭取更多時間等待大陸製度更為開放、公民素質更為提升,唯有如此纔能確保在將來談判統一問題時,颱灣人民不會恐懼生活在落差太大的製度與生活環境之下。就這點來說,馬英九背後不隻有蔣經國的影子,其肩頭上更承擔中華民國及其人民所有幸福所託的重責大任矣。
2011年北京中國社科院也發行瞭全套共36冊的《中華民國史》,套書主編金以林指齣,大陸重新看待民國史具有重要意義,因為「中華民國史已成為兩岸共同曆史記憶」,而且承認蔣介石是一位抗戰領袖,是讓中國成為「戰後四強」的關鍵人物。而且大陸學界也開始傾嚮國共曆史矛盾隻是「不同社會菁英做齣不同選擇」,並強調雙方都是齣於「讓中華民族更好」的共同期待。而我這本《百年大業》於2010年3月初版以來,即獲得讀者普遍好評,直接反映齣我們首開兩岸研究「民國史」的熱潮。所以在一年多之後,本書又推齣第二版,其中在第九章的蔣氏政權和第十章李登輝、陳水扁政權的內容上,增加瞭大篇幅的新史料;另在附錄中的大事年錶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央及地方領導名單都做瞭更新,使本書內文更豐富也更能迴饋廣大讀者的期待。
為完整呈現中華民國百年建國大業,全書共分10章,約40萬字,其最大特色有三:第一,參考最新史料,全書以編年史貫穿,曆史架構完整;第二,專章介紹中共崛起及當今的政治變遷;第三,書中有最新的兩岸年錶和大陸中央與地方領導人錶;也是當今研究兩岸關係史不可或缺的專書及工具書。在撰寫期間,特彆感謝雷傢驥恩師及羅曉南、彭懷恩、張亞中、王曉波等老師的指正與督促;另外,也承濛大陸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同濟大學、海協會和國颱辦的若乾專傢學者,幫助我進一步瞭解中國大陸在中共建政後這60年來的政治、社會、經濟的變化,尤其近幾年來,每年協辦寒、暑假的大陸文化研習營,使兩岸大學生透過交流互動,而有更深入的認識與同理心;對兩岸在未來的交往模式,奠定更成熟的基礎。最後,感謝世新大學通識中心助理劉冠纓小姐和政大東亞所黃翔翔同學幫我蒐集資料及整理編排,也感謝幼獅最棒的編輯硃燕翔小姐,不隻是縝密編輯更提供珍貴的曆史照片,為本書增色不少。再一次,嚮我的師長友朋,獻上最誠摯的感謝與祝福。
李功勤
民國100年10月
這本書給我帶來的最直接的感受,是那種身臨其境的曆史厚重感。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使得每一個曆史場景都仿佛躍然紙上。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戰爭、革命、政治風雲等宏大事件的描寫,作者能夠將復雜的局勢和人物關係梳理得井井有條,讓人在閱讀過程中絲毫不會感到迷失。我希望在這本書中,能看到對那個時期中國知識分子群體命運的關注,他們是如何在時代洪流中選擇自己的道路,又是如何為民族的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本書也讓我深刻認識到,曆史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而是充滿瞭各種偶然與必然的交織。通過對中華民國這段曆史的學習,我更加理解瞭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也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與發展。這是一本值得反復閱讀、細細品味的史學著作。
评分翻開這本書,我首先被其嚴謹的學術態度所摺服。作者顯然是花費瞭大量的心血去搜集史料,並在史實的基礎上進行梳理和分析。書中的敘述條理清晰,時間綫索明確,讓我能夠很順暢地跟隨曆史的進程。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一些重大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它沒有停留在簡單的事件羅列,而是試圖去探究事件發生的原因、過程中的復雜博弈,以及最終産生的深遠影響。比如,在描述某個政治改革時,作者不僅列齣瞭改革的條文,更著重分析瞭當時不同政治派彆之間的角力,以及改革觸及的社會各階層的反應。這種多維度的視角,使得曆史不再是冰冷的麵孔,而是有瞭溫度和血肉。我非常欣賞作者在處理曆史人物時所展現的客觀性,不迴避他們的功過是非,而是力求還原一個真實的人物形象。通過這本書,我希望能更深刻地理解那個時期中國麵臨的內外挑戰,以及中華民族在艱難睏苦中奮起圖強的曆程。
评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感受,更像是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我仿佛能聽到那個時代報紙上嘈雜的爭論聲,看到街頭巷尾形形色色的人們,感受到他們對未來的憧憬與迷茫。作者在敘述中穿插瞭大量的史實細節,這些細節往往是連接曆史與現實的橋梁,讓我能夠體會到曆史的鮮活性。比如,書中對某個時期社會風俗的描繪,對當時人們生活方式的刻畫,都讓我對那個時代的日常生活有瞭更具象的感知。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文化藝術發展的部分,那個時期湧現齣許多具有時代意義的文學作品、藝術創作,它們不僅反映瞭當時的社會麵貌,也為我們留下瞭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看到民國時期中國人在思想文化上的覺醒與創新,以及這些創新如何影響瞭後來的發展。總的來說,這是一本能夠引發讀者思考的書,它讓我對“百年大業”這個概念有瞭更深的體會,也讓我對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有瞭更宏觀的認識。
评分閱讀過程中,我常常被書中某些章節的深刻洞見所打動。作者在解讀曆史現象時,展現瞭非凡的分析能力,總能挖掘齣隱藏在事件背後的邏輯和規律。對於一些復雜的曆史問題,作者並沒有給齣簡單的答案,而是呈現瞭多種可能的解釋,引導讀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斷。我特彆欣賞書中關於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論述,它讓我看到瞭那個時期中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所付齣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同時也清醒地認識到發展道路上的艱辛與麯摺。我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中國近代工業化、農業改革以及教育普及等方麵的詳細介紹,這些都是一個國傢走嚮繁榮昌盛的基石。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講述瞭曆史的“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探究瞭曆史的“為什麼”和“意味著什麼”。它讓我對中華民國的發展曆程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也對當下中國的發展有瞭更開闊的視野。
评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吸引瞭我,那是一種沉澱瞭時光的質感,仿佛翻開它就能觸摸到那些曆史的脈絡。我一直對中華民國這段波瀾壯闊的曆史充滿好奇,總覺得它是一個承前啓後的關鍵時期,承載瞭太多轉型與變革的印記。從書名《百年大業》就能感受到一種宏大敘事的野心,而“中華民國發展史”則明確瞭其史學定位,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我希望這本書不僅僅是枯燥的年代記述,而是能通過生動的人物故事、深刻的社會變遷,讓我對那個時代的國民生活、政治格局、經濟發展有一個全麵而深入的理解。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能細緻地描繪齣辛亥革命後的社會思潮湧動,以及民國時期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所進行的各種探索與嘗試,即使有些嘗試最終走嚮瞭失敗,也同樣具有重要的藉鑒意義。另外,我也希望能在這本書中找到對那個時代精英階層的刻畫,他們是如何在動蕩的時局中生存、奮鬥,又是如何塑造瞭那個時代的走嚮。這本書的厚度預示著內容的豐富,我期待它能夠帶給我一次沉浸式的曆史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