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臺灣:種出在地的幸福

果然臺灣:種出在地的幸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想要找书就要到 灣灣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圖書描述

看天吃的每一口飯,都是幸福!
十種台灣水果,十個感人故事
他們用數十年的光陰,勇敢與堅持地守護台灣土地,
以微笑弧度、樂觀擁抱困境,創造出獨特的水果人生觀。

  果然!臺灣。踏實、甜蜜、幸福、樂觀!
  從產地到餐桌,人、土地、自然交織而成的細膩情感,每一口都如此濃醇動人。
  本書走訪臺灣各縣市,紀錄十種水果背後不為人知的感人故事及美麗影像,呈現烈日底下臺灣農民的樂觀美學,和守護土地家園、為臺灣水果找出路的堅持與努力。
  沒有口水,只有汗水。

  每一種水果的背後,都有一段人生故事,
  原來,臺灣人堅持勤奮的美好性格,就藏在這些水果的甜蜜滋味裡。

  本書視覺邀請兩大名家聯手打造──
  書法名家董陽孜封面題字、亞洲最有影響力設計師陳俊良擔任美術設計,
  呈現出富有人文關懷深度的視覺設計。

  相信在地的力量,
  從產地到餐桌,他們用汗水和微笑,
  種出臺灣人樂觀勤奮的文化。

  有一種人,即使身處貧縣、貧鄉、貧村,還是堅持善待土地;
  有一種憨膽,不畏病蟲天災、不畏產業外移。
  他們是一張張的平凡卻不平凡臉孔,為臺灣種出甜蜜蜜的果實。

  他們是誰?
  三兄弟和叔叔,復育阿公那一輩就開始種的南投土鳳梨,邀請各地旅客來喝一杯好茶、吃塊鳳梨酥。
  水哥走過匪類青春,一無所有回到雲林,在貧瘠鹽地上為自己爭一口氣。
  貴香姐懇求同鄉栽種梅樹,只為保有那滿山頭梅花盛放的童年記憶。
  還有,不做科技新貴、留在家鄉種出方型西瓜的另類七年級CEO、舉人後代回老家孕育釀酒夢、吳寶春帶動使用甜美荔枝乾製作麵包的風潮、打進日本市場的玉井芒果阿公、為宜蘭留下最後一片金棗園的橘之鄉、為了幫助農人而收購盛產水果,鮮果放愈多愈好的春一枝冰棒……

 

著者信息

作者簡介

藍麗娟

  專職作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天下雜誌》副主編、《Cheers》雜誌副主編。作品曾獲兩岸關係暨大陸新聞報導獎雜誌類首獎。著有《人生基本功──建築師潘冀的砌磚哲學》、《跟著安藤忠雄看建築》、《我的環台夢──劉金標的73歲自行車環島日記》、《夢想的騎點──跟著標哥京騎滬動》、《就溜吧!拋開一切環島去》、《不上班去釀酒》、《開始在紐西蘭自助旅行》等書。譯有《亞洲名牌聖教》。

藍艷秋

  國立臺灣大學植物病蟲害學研究所昆蟲組博士,目前任教於康寧大學。現任生態關懷者協會理事,曾任台灣昆蟲學會理事、台灣昆蟲學會副秘書長、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保育課助理研究員。

  研究領域為昆蟲行為生態、生物多樣性。關心台灣的土地、農民、動植物與土地倫理。積極傳遞《地球憲章》(Earth Charter)的「尊重生命看顧大地」、「維護生態完整性」、「社會正義經濟公平」、「民主、非暴力、和平」共四大議題。

圖書目錄

緣起 因為人,所以感人 陳俊良
推薦序
擦亮「來自臺灣」的招牌 江丙坤
每一篇故事,都是精彩的生命風景 賴瑟珍
台灣水果的另類生產履歷 李朝卿
守護幸福的滋味 卓伯源
鹹酸甜的幸福好滋味 林聰賢
用心,與這塊土地交陪 黃健庭
請給果農們掌聲鼓勵 賴清德
守護自己的家園土地 蘇治芬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 朱耀沂
會呼吸的農業書寫 蔣慧仙
勞動是時尚,農業是寶藏 程昀儀
敬,這群在田裡的亞里斯多德! 買買氏

1 鹹鹹的幸福──鹽地裡的玫瑰蕃茄
不服輸,他拚上性命和自己賭一個未來。

2 背人情的人──綻盛土地的青梅
地震、風災、土石流,都趕不走她。因為,她比誰都更珍愛這個故鄉。

3 看得見的決心──釀給明天吃的金棗
因為阿嬤說,你作的東西,如果不敢拿給阿嬤吃,你就不准賣。

4不濁的夢想──闖天涯的骰子西瓜
是誰賭性堅強,堅決要走自己的路的?是我自己!

5 拿心當燈火──光芒四射的愛文芒果
我鼓勵人家種,萬一銷不出去,我要負責任啊!

6 花落春猶在──冰封善果的春一枝
工廠老闆悶頭做起鮮果枝仔冰,冰棒裡塞滿疼惜鄉土的心意。

7 謝天謝土壤──長在樹上的葡萄訂單
他們一樣年輕、高學歷,也一樣懷抱夢想,要種出永續的果實。

8 不悶的熱情──匍匐前進的土鳳梨
四個手足親戚,扭轉了八卦山脈的景觀和命運。

9 串起的驕傲──不落淚的樂天香蕉
早時吃香蕉當早頓,心情輕鬆未愛睏;晚時吃香蕉當晚頓,心情平靜又好睏。

10 烘焙的榮耀──飄香法蘭西的荔枝乾
這一長串彎折又精采的人生歷練,是為自己的人生、家族找出路,也在為果農尋找出路。

11 回收的滋味──妖受甜的七年級生
穿梭在高樓大廈間的七年級生,邂逅臺灣的甜蜜水果,讓在地水果也能展現名牌的價值。

附錄 臺灣甜蜜地圖
後記

圖書序言

玫瑰番茄‧鹽地裡,種出幸福
全臺灣最貧窮的縣市是什麼?
雲林縣。
全雲林縣最貧窮的鄉鎮在何處?
口湖鄉。
全湖口鄉最貧窮的村莊在哪裡?
水井村。

水井村位於北港溪出海口一公里範圍,全村兩百戶人家,大半的農地因飽含鹽份,幾乎是「種什麼就死什麼」,人們普遍意志消沉,鬱鬱寡歡。
同樣在這塊鹽地,有位青年卻種出特別甜的番茄,因為鹽份把甜味提了出來,連色澤都帶點玫瑰色,所以稱為「玫瑰蕃茄」,價格比市面高出三至五倍,供不應求,訂貨要等三個月,客人還是願意苦等。有趣的是,他的幸福也是種蕃茄來的。
六十年次,人稱「水哥」的許清水,就是這貧縣貧鄉貧村裡的傳奇青年果農。

怕蟲的農夫
車行北港溪下游河畔,濕地、休耕農地互相交錯,陽光把土地曬得亮晶晶。停車蹲地查看,土表著實覆著一層白色的結晶。
你嚐嚐看,是鹹的。
高架橋下,排排站的電線桿比全村人口還多,其中一柱特別厚實,原來,那並非電線杆,而是比人高的看板:「水哥教育農場」,頂上還綴著三個人頭大的紅色蕃茄圖案。
鐵皮興建的蕃茄集貨場裡,身材精瘦,理平頭的許清水瞇著眼睛笑,嘴裡不時嚼著檳榔,你好奇,他的精瘦是因為吃檳榔太燥熱抑制食慾吃不下飯,還是因為忙農事沒空吃飯?
都有。許清水咧嘴笑出夜市攤上烤玉米般的色澤。
這就是他,不造作,絕不因為訪客是媒體、作家、學者、或達官貴人,就去換套稱頭的衣服,或暫時不嚼檳榔。

他把你當作隔壁鄰居或多年好友那樣領進門,切了一大盤花蓮來的西瓜請你吃,嘴裡不住喃喃:「不好意思,剛才忘了先拿去冰箱,西瓜冰了比較好吃。」
怕你中暑,扭開冷氣之外,還抓來電風扇對著你吹。

這樣好客又靦腆,不因常常出現在電視螢光幕上而稍減。
七月盛夏,坐進許清水家的客廳只能吃外地來的西瓜,卻吃不到玫瑰番茄,許清水解釋,蕃茄怕熱,夏天的蕃茄比較不甜,就讓土地休養生息,他就是接單,等到秋季才開始種玫瑰蕃茄,到冬季、春季才慢慢出貨。

「說實在,蟲軟軟的,我有點怕,」許清水承認,臉上閃現一絲懼色,「我這裡是有機種植,夏天天氣熱,蟲特別多,所以我現在夏天都不種蕃茄了。」
你呵呵笑,這人高馬大,高中時不認真讀書卻逞義氣愛打架的許清水,竟然會怕蟲,這樣怎麼當農夫呢?
「是真的啊!而且,我小時候對作農很排斥,從來沒想過我會當農夫!」許清水睜大圓眼說。

從沒想過走上務農的路
記憶猶新的童年時光,許清水的父母親出外到高雄工作討生活,留下阿嬤照顧這片祖先傳下來的鹽地,帶大許清水兄弟姐妹。阿嬤特別疼愛許清水,總是帶著他到田地裡工作,祖孫的感情很親稔。

一天夜裡,阿嬤摸黑出門巡田水,走近墳墓邊的田地卻不小心驚動了一隻狼狗,狼狗張開大口一咬,阿嬤的腿被咬得血淋淋,痛苦的回到家,許清水在病榻心疼得一直喊阿嬤阿嬤,沒想到,許清水的淚水還沒擦乾,阿嬤竟然就這樣過世了,享年六十九歲。

「應該是破傷風吧。」許清水木然的說。
那一年,他還只是國小四年級的孩子,卻失去心目中最親,最重要的人。
從此,他對農地,作農,與墳墓都有敵意,因為,是它們一起害死阿嬤的。

爸媽從高雄趕回來料理後事,許清水回到爸媽的懷抱,放學後,爸爸要他到田裡幫忙,他點點頭跟著去了,雖然心有餘悸。
收割時,田裡留下一堆堆的稻草,爸爸放火燒草,大風吹來,火勢延燒,連鄰家田地上的稻子都著火了。身材矮小的許清水在自家的田裡與鄰田間跑來跑去,一下子要撲滅鄰田的大火,一會兒又要跑回自家的田裡顧著,讓火燒得旺。一邊打火一邊燒火,又驚又慌,來來回回熱得頭都昏了,稍稍疏忽,大火就燙傷皮膚,痛得他哇哇叫,「無形中,對土地很排斥!」

對土地沒有感情,十八歲時,許清水上臺北,跟家鄉來的年輕小夥子們群聚三重埔,不是抽菸、喝酒就是賭博。從當兵前到退伍後,他當過送貨小弟、作過貿易公司的外務人員,三天兩頭換工作,典型的「月光族」,拿到月薪就花光。
更多的時候,許清水失業又缺錢,青黃不接,打電話回家時結結巴巴,哥哥一聽,就匯入一筆錢資助他,「真是很匪類的生活!」許清水回憶,搖頭苦笑。

二十六歲那年,許清水再度失業,一通哥哥打來的電話翻轉他的人生。
「阿水,爸爸已經六十歲了,你也已經二十六了,三天兩頭換工作,我還要一天到晚匯錢給你不是辦法。這樣吧,家附近荒廢的田地很多,你回來種什麼都好,有種就有得吃,起碼可以自食其力。」

許清水的大哥是專門蓋蘭花溫室的,他跟許清水的爸爸商量,爸爸拿五分地去貸款幫許清水蓋一間溫室。
這通電話早一點或晚一點打來,許清水或許不會回鄉作農,但是,這一回再度失業,手頭已經緊一陣子了,爸媽的年紀大了,自己的人生好歹該認真打算。

「我跟你說,溫室種菜不難,播種的那天辛苦一點,其他時間都不太需要照顧,很輕鬆的啦!」哥哥半哄半騙,不久後,許清水回到水井,出現在家門口。

圖書試讀

None

用户评价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