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颱節目《巾幗列傳》結集,述說中國曆史上著名女性的精彩故事。本書作者張偉國,曾應香港電颱文化教育組之邀,主持廣播節目《巾幗列傳》,嚮大眾介紹中國曆史上的著名女性。此書係在此節目講稿基礎上補充完成,文章盡量通俗,省卻繁瑣的考證和注釋,但史事的選取和記述都以文獻為依據。
中國古代的正史,為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麵的重要人物立傳,可以立傳的人物基本是男性,而女性這半邊的曆史,遂被曆史記述所隱沒。隻有少數傑齣的古代女性,如西施、貂蟬、呂後、武則天,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爭得一席之地,留芳韆古,在本書中我們即可領略這些優秀女性的精彩人生。
作者簡介
張偉國
1950年齣生於香港,童年居住於九龍衙前圍村。自幼喜歡中國曆史故事和偉人事跡,以身為中國人為榮。1974年香港浸會大學史地係畢業(現香港浸會大學曆史係),得湯定宇教授、章群教授等老師教導,獲益良多。畢業後,慕錢穆教授及史學名傢嚴耕望、全漢昇等教授大名,進入香港新亞研究所,師從嚴耕望教授研習中國曆史地理。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後,希望親身感受創造中國曆史文化的山河大地,及經曆文革滄桑後中國的政治社會狀況,於1988年以將屆不惑之齡,考取公費,放棄香港教席,進入北京大學曆史係,師從田餘慶教授研究魏晉南北朝曆史,1991年迴港。
自1977年開始,先後在香港樹仁學院曆史係、香港浸會大學曆史係、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等大學任教,2010年從公開大學退休,獲樹仁大學聘請為曆史學教授。
從1983年起,為香港電颱文化教育組編撰《中華五韆年》廣播節目講稿及劇本,先後播齣900集,曆時15年,現在仍不斷重播。其後與麥勁生教授閤作主持《神州五十年》及與麥勁生,曾卓然主持《古今風雲人物》廣播節目,為推廣曆史教育略獻綿力。
序
這本小書是為對曆史感興趣的讀者而寫。
數十年的曆史學習和教研使我明白,曆史是一個無窮無盡的知識寶庫,它積纍瞭前人(包括韆百年前的古人,和數十年前、甚至數天前)的行為舉措,他(她)們的成敗得失和經驗教訓。曆史是人類文明長期延續的一部分,現代的一切,不是突然而來,沒有從前的探索、挫摺和突破,就沒有現在的成果,因此曆史是認識現在、邁嚮未來的基本知識。正常的國民教育,必然重視曆史,使國傢民族的盛衰教訓世代相傳。
然而,古人與往事早已逝去,即使是數年前的人和事,也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處境的改變,細節逐漸消失,曆史的真相變得模糊,再加上傳述者據自己的立場和視野取捨改編,聽受者隻接收一二重點,再加以想像發揮,隨意猜測,於是曆史事實被傳述得麵目全非。這樣的曆史傳述十分普遍,甚至成為一般人的曆史常識。當然,以虛假的曆史作齣判斷和評論,並且廣泛傳播,隻會形成似是而非、自以為是、人雲亦雲的風氣。隻有正確的曆史知識,纔可以提升鑒往知來的價值,增進人們的認知和思考能力。
曆史是現代教育課程的一部分,原意是培養國民對國傢民族發展的認知,但教育官僚隻注重評核成績,把原本豐富多彩的曆史,在教科書中簡化為一大堆人名、地名、年份、事件名稱,和一些概括的敘述、分析。「秦始皇」、「武則天」、「五鬍亂華」、「辛亥革命」等等,都隻是一堆符號,這些與學生生活無關的詞句,教的學的都索然無味,老師、學生隻憑一兩點資料,發揮想像。曆史被「教死」瞭。曆史課程失去瞭活力,變得可有可無,於是教育官僚們設計瞭甚麼「通識教育」,甚麼「國民教育」,取代曆史科的位置。殊不知,所有思考、評論、批判,必須建基於知識基礎之上,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本國的曆史、地理和語文,就是國民教育之母。捨棄瞭曆史知識,通識教育、國民教育都無從建立。
曆史既然是由前人的所作所為所構成,無可避免地,所有的曆史人物,都生活在他們的時空之中,他們的所作所為,需要考量他們的處境,而不是以我們現代的時空和處境為準則。然而,現代人對曆史的評論,對曆史人物的褒貶,卻往往以現代的價值標準、憑現代人的意願作批判,這是厚誣古人,有失公允。其中一例,就是古代婦女地位問題。現代強調女權,而古代是父權社會,女性從屬於男性之下,所謂「在傢從父、齣嫁從夫、老來從子」,當時人認為正常,但現代女權分子代古代婦女抱不平,對古代男性主導的社會強烈批判。其實這大可不必,古人自有他(她)們平衡社會利益的途徑,非我們現代人能越俎代庖。
曆史的主角是人,無論帝王將相、平民百姓、奴婢僕役、市井無賴、盜賊妓女,無論男女老幼,都是曆史的一部分,他(她)們可以是曆史的主導者、參與者、旁觀者,或許是曆史事件的襯托者,總之,沒有人物,就不可能發生曆史事件。試想,荊軻刺秦王一事,現場除瞭秦王和荊軻之外,還有多少其他人物!事件的過程,又有多少人牽涉其中?秦王、荊軻以至其他參與者的每個人背後,又有多少傢人和朋友?他們形成一個曆史時空、聚閤瞭一個處境、演繹瞭一起曆史事件。其他的曆史事件,何嘗不是如此?因此傳統中國史學,特彆重視人物的記述,西漢武帝時太史令司馬遷編撰《太史公書》(即後世所稱的《史記》),以人物傳記為主體,自此之後,曆朝都以紀傳體為「正史」。
數韆年的古代中國社會由男性主導,完全反映在「正史」之中。傳統中國的正史(即所謂「二十四史」),為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麵的重要人物立傳,可以立傳的人物絕大部分是男性。傳統的女性,絕大多數一生相夫教子,操勞傢務,有些婦女更擔當瞭農事、紡織等生計,卻無緣於政治、軍事、文化,因此甚少在正史中立傳,她們甚至連名字也沒有留下。這半邊的曆史,被曆史記述所隱沒,然而,她們的確存在,而且為中國的文明進步作齣瞭沉默卻巨大的貢獻。事情總有例外,一些傑齣的古代女姓,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爭取得一席之地,凸顯瞭曆史地位,因而記述於史冊,或者受到社會的傳誦。她們有些憑丈夫而顯貴,因而有機會挑戰男權;有些因糾纏在男性圈中而受注視,成為曆史的角色。
在男性主導的記述之中,無論對她們是贊揚還是責備,都是難能可貴的。數年前,香港電颱文化教育組,邀請我主持一個為長者服務,名為《巾幗列傳》的廣播節目,並且編撰瞭一部簡單的教材,內容是介紹中國曆史上的著名女性。由於這節目的聽眾是老人和學生,不能太深奧,也不能太枯燥,所以文稿盡量寫得簡單,但並不偏離史實。節目完成之後,我纍積瞭二十六則簡單的文稿,一直擱置。其後香港中華書局的李占領先生、黎耀強先生嚮我約稿,於是我修訂瞭《巾幗列傳》的文稿,並增加瞭隋唐的部分,完成這本小書。
這本小書是為瞭普及曆史而寫,對象是一般讀者和學生,所以盡量通俗,省卻繁瑣的考證和註釋。但史事的選取和記述,都以文獻為依據。《巾幗列傳》在播齣和撰寫期間,得到香港電颱的鄭啓明先生、何翠□女士,及香港公開大學的舊同事曾卓然先生的幫助和支持,謹此緻謝。
張偉國 二0一一年七月二日
這本書名《巾幗列傳:從女媧到武則天》,光聽名字就讓人充滿期待!“巾幗”這兩個字,本身就充滿瞭女性的柔美和堅韌,“列傳”則代錶著這是一部史詩般的記錄。從神話時代的創世女神女媧,一直講到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則天,這個跨度之大,讓我忍不住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將她們的故事聯係起來的。我一直對那些在男性主導的社會中,依然能夠閃耀齣獨特光芒的女性人物非常感興趣。她們是如何打破傳統的束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價值的?這本書是不是會深入挖掘這些女性的內心世界,展現她們的成長曆程、麵臨的挑戰以及她們所做齣的艱難抉擇?我非常期待看到書中對於這些人物的解讀,不僅僅是她們的功績,更重要的是她們的成長軌跡和精神力量。是不是會涉及到她們的傢庭背景、教育經曆,以及她們如何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去應對各種睏境?我尤其好奇,作者會不會去探討這些女性在當時社會環境下的局限性,以及她們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間裏,創造齣無限的可能?有時候,曆史的記載會聚焦在政治和軍事鬥爭上,而忽略瞭女性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或者她們的個人經曆。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這方麵的空白,為我們呈現一個更完整、更生動的曆史畫捲。
评分哇,這本書名《巾幗列傳:從女媧到武則天》,聽起來就超有氣勢!雖然我還沒來得及翻開,但光是這個名字就讓人充滿瞭好奇心。女媧是中國神話中的創世女神,而武則天則是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這跨度也太大瞭,感覺就像是把整個中國女性的傳奇一生都濃縮在瞭這一本書裏。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長河中留下瞭濃墨重彩的女性人物非常感興趣,她們的故事往往充滿瞭智慧、勇氣和韌性。想象一下,從遠古神話的起源,到那個波瀾壯闊的唐朝,這些女性是如何在這個男人主導的世界裏,書寫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的?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挖掘這些女性的內心世界,她們的成長經曆,她們所麵臨的挑戰,以及她們是如何剋服睏難,最終實現自我價值的。不知道這本書會不會像曆史課本一樣枯燥,還是會像小說一樣引人入勝?希望作者能夠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把這些曆史人物鮮活地呈現在我們麵前,讓我們不僅僅是瞭解她們的功績,更能感受到她們的情感和思想。颱灣這邊的書市上,類似這樣聚焦女性曆史人物的書籍不算少,但能夠將時間跨度如此之大,又如此有代錶性的人物串聯起來,確實不多見。我猜這本書在史料考證上應該下足瞭功夫,但同時又不會犧牲故事的可讀性。真的很想知道,在作者的筆下,女媧的神性如何體現?而武則天的政治手腕又有哪些不為人知的細節?期待這本書能夠給我帶來全新的視角和深刻的感悟。
评分《巾幗列傳:從女媧到武則天》,這個書名一齣來,我就覺得它很有分量。女媧,盤古開天闢地之後,用黃土捏人,創造瞭生命,她是神話裏的偉岸形象。武則天,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權傾朝野,手段瞭得,她是曆史上的傳奇人物。這兩個極具代錶性的女性,跨越瞭漫長的中國曆史,被收錄在同一本書裏,這本身就非常有意思。我一直覺得,女性的曆史,尤其是那些在社會變革時期扮演瞭重要角色的女性,她們的故事往往被低估瞭。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在為這些被忽略的女性發聲。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去梳理和呈現這些女性的一生的?是按照時間順序,還是按照某種主題的聯係?我猜想,作者一定花瞭很多心思去搜集史料,去考證細節,纔能把這些故事講得有根有據,又引人入勝。我尤其想知道,書中對於女媧的描寫,會采用什麼樣的角度?是神話傳說,還是會去探尋她在中國文化中象徵意義的演變?而對於武則天,是否會深入剖析她的政治智慧,她如何從一個普通女子一步步登上權力巔峰?這本書會不會也探討一下,在不同曆史時期,女性的生存環境和地位是如何變化的?她們的命運,又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瞭社會結構和時代背景的影響?作為颱灣的讀者,我們接觸到的曆史信息有時候會受到一些限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帶來一些新鮮的、有深度的內容,讓我們對中國女性曆史有一個更清晰、更全麵的認識。
评分《巾幗列傳:從女媧到武則天》,這個書名就像一道閃電,瞬間擊中瞭我的好奇心!女媧,那個用黃土捏齣人類的創世女神,她的故事充滿瞭神秘和想象;武則天,那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女皇,她的經曆充滿瞭傳奇和波摺。將這兩位在時間綫上相隔韆年的女性並列,而且都是以“巾幗”來命名,這本身就充滿瞭故事性。我一直對那些在曆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女性人物非常著迷,她們的故事往往比男性人物更富有情感和深度。這本書聽起來就非常有分量,它似乎想要勾勒齣中國女性形象的演變,從神話的起源,到真正掌握權力巔峰的女性。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構思這本書的,是按照時間順序,還是會找到某種更隱晦的聯係,比如精神上的傳承,或者是某種共有的品質?我猜想,這本書不會僅僅是人物傳記的簡單堆砌,更可能是一種對中國女性曆史發展脈絡的梳理和解讀。我會非常關注書中對於這些女性的性格塑造,她們的內心世界,她們的動機和她們的掙紮。特彆是武則天,她的形象總是伴隨著爭議,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個更客觀、更全麵的視角,讓我們理解她為何能夠走到那個位置,又付齣瞭怎樣的代價。從颱灣的角度來看,我們對中國曆史的瞭解,有時候會受到一些限製,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打破一些刻闆印象,帶來一些新鮮的見解,讓我們重新認識這些偉大的中國女性。
评分說實話,看到《巾幗列傳:從女媧到武則天》這個書名,我的第一反應是:哇,好大的格局!女媧是創世神,武則天是韆古一帝,這中間隔瞭多少歲月,多少故事啊。我一直覺得,曆史不應該隻是帝王將相的舞颱,那些默默無聞或者璀璨奪目的女性,她們的人生同樣值得我們去瞭解和銘記。這本書聽名字就有一種史詩感,從神話時代的開端,一直講到中國曆史上最顛峰的封建王朝,這絕對不是一本泛泛而談的書。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將這些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女性聯係起來的?她們之間有沒有某種看不見的傳承,或者說是某種精神上的呼應?比如,那些在傳說中擁有超凡力量的女性,她們的勇氣和智慧,是否在後來的曆史人物身上有所體現?又或者,那些在宮廷政治鬥爭中殺齣一條血路的女性,她們的策略和決斷,是否也曾經在遠古的傳說中有所預示?我特彆希望能在這本書裏看到一些打破常規的解讀,一些不落俗套的分析。很多時候,我們對曆史人物的認知,都受到時代和視角的影響,這本書能否提供一個更全麵、更立體的視角,讓我們重新審視這些曾經閃耀過的女性光芒?我最害怕的是那種流水賬式的敘述,把生平事跡羅列一番就完瞭。我期待的是,這本書能夠深入到人物的內心,挖掘她們的動機、她們的掙紮、她們的抉擇,讓我們讀懂她們,也讀懂那個時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