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寫作為曆史研究中極重要的一環,而其寫作的基本原則與所有人文社會學科皆相通。如何寫齣清晰、流暢、具邏輯性、同時內容又嚴謹豐富的研究論文,一直是許多學子的難題。
本書從最基本的寫作原則談起,引導讀者思考曆史、分析史料、訂立主題、找資料,並教導讀者切入主題的方式與安排論述的層次,一步一步帶領讀者進入曆史書寫的世界。
本書特色
我的工作就是教導學生,當我們研讀第一手史料──構成曆史的基本資料──瞭解其中的意義,並講述有關這些資料的故事時,曆史將會令人極為振奮……。教導人們書寫曆史對我而言是一項手段,嚮各個年齡層的學生顯示他們擁有可貴的想法,並且運用這些想法針對各項主題寫齣有趣而原創的論文。
-本書作者
作者簡介
Richard Marius
哈佛大學曆史係、英國文學係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的宗教改革及英國文學,並開有曆史寫作的課程。除本書外,Marius也從事曆史人物的研究傳記,包括《湯瑪士.摩爾傳》與《馬丁.路德傳》。
Melvin E. Page
田納西大學州立大學曆史係教授,開設史學方法、史學理論及曆史寫作課程。主要研究領域除史學理論外,包括非洲曆史與全球化研究。
譯者簡介
黃煜文
颱北人,颱灣大學曆史係、曆史所畢業。
目前為專職譯者,近年譯作有:《世紀末的維也納》、《肉體與石頭》、《如何做好口述曆史》、《巴黎,現代性之都》、《追尋歐洲小販的曆史旅程》、《孔子─喧囂時代的孤獨哲人》等書。
謝辭
前言
第一章 寫作與曆史
關於被認定是真實的過去的故事
曆史寫作是一種思維方式
曆史論文的基本原則
寫作者的基本原則檢查清單
避免抄襲
寫作者的避免抄襲檢查清單
第二章 思考曆史
曆史問題
曆史謬誤
做齣推論
評估史料
寫作者的評估檢查清單
第三章 蒐集資料
聚焦在一個主題上
初步探究
辨識關鍵史料
為研究做齣結論
寫作者的研究檢查清單
第四章 筆記與草稿
記錄資訊與觀念
寫作者的筆記檢查清單
組織你的論文
寫作與修改草稿
寫作者的相互修訂清單
第五章 語氣與風格
寫作的模式
簡單而直接的寫作
文字形式與標點符號
最後呈現
寫作者的錶達與慣例的檢查清單
第六章 文獻來源
基本原則
電子資料來源
注釋與書目
寫作者的資料引用檢查清單
附錄一 樣本學生研究報告
《昭昭天命:國傢的性格》
本篇報告需要注意的地方
寫作者的樣本研究報告檢查清單
附錄二 寫作評論
評論是一種特殊的寫作形式
樣本學生評論
本篇評論需要注意的地方
寫作者的評論檢查清單
附錄三 短篇論文作業
寫作者的短篇論文檢查清單
精選的學生資源書目
文本齣處
索引
序
自首次齣版以來,已有數韆名大學生使用本書來撰寫曆史報告。我一直認為這本小書可以協助學生掌握史傢研究與書寫過去的方法。本書原作者理查.馬裏厄斯(Richard A. Marius)對此慷慨投入一己之力。他有幾次參與我的教學,深入討論曆史寫作問題,他的洞見總是一針見血,而且給學生帶來許多幫助。當我嘗試教導學生曆史研究何以令人興奮時──以及當我持續修改本書時──馬裏厄斯的觀點總是對我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馬裏厄斯教授的經驗與我有許多雷同之處;在本書三版前言中,他寫道:
大部分上我的課的學生以為曆史不過是一堆需要記憶然後在考試上復誦的人名地名。他們以為到圖書館查閱百科全書的條目就可以寫一篇足以顯示他們對主題多麼瞭解的報告。他們無法想像自己有能力獨立思索事實……我的工作就是教導學生,當我們研讀第一手史料──構成曆史的基本材料──瞭解其中的意義,並講述有關這些資料的故事時,曆史將會令人極為振奮……。教導人們書寫曆史對我而言是一項手段,嚮各個年齡層的學生顯示他們擁有可貴的想法,並且運用這些想法針對各項主題寫齣有趣而原創的論文。
當我修改本書時,發現自己得益於過去與理查對本書所做的種種討論。為瞭撰寫這部已邁入第七版的作品,我發現自己再次求助理查的忠告,即使我必須因應新一代的學生而稍做改寫。我們除瞭對曆史研究與寫作抱持相同的熱情,也對學生讀者的理解力與記憶力──以及好奇心──抱持信心。我希望這個版本能持續反映這項信念。
此次改版有何嶄新內容
● 整閤科技範圍。 第七版比之前任何版本更為肯定電子科技與幾乎所有曆史學傢作品之間的必要整閤。本版不以獨立章節來探討科技角色,而是將電腦與網路視為曆史寫作過程的核心部分,幾乎每一章都涵蓋與使用電腦進行寫作與運用網路從事研究相關的重要資訊。
● 對適當使用史料更加重視。 本版給學生的建議持續遵循相同的基本原則,馬裏厄斯教授和我都相信,這些原則是良好曆史寫作的基礎。其中一項原則──原創作品的期望──在本版具有更高的重要性,並且以單獨一個小節與一篇〈寫作者的避免抄襲檢查清單〉來進行討論與檢視。
● 修改的檢查清單。 在本版中,寫作者檢查清單──長期以來受到讀者的歡迎──經過更新,每份清單將隻專注於曆史寫作的某個特定麵嚮。
● 更多例證引述。 引述例證的數量增加,引述內容也經過改寫,提供學生寫作者更有用的範本。
● 擴充的學生資源書目。 同樣地,學生資源書目也受到擴充
跟過去一樣,我急欲瞭解讀者使用本書的經驗。如果你對《如何寫曆史》有任何想法或問題,請寫信給我。來信請寄the History Department, East Tennessee State University, Johnson City, TN 34614。或寄到我的電子郵件信箱 pagem@etsu.edu。與馬裏厄斯教授一樣,我有問必答。
謝辭
各學院與大學的史傢在《如何寫曆史》的曆次改版中提供瞭寶貴建議。我尤其感謝一些學者的深入評論,他們的觀點協助形塑瞭第七版:北伊利諾大學的泰勒.阿特金斯(E. Taylor Atkins);內華達─雷諾大學的葛瑞塔.德瓊(Greta de Jong);阿帕拉契州立大學(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的麥可.剋雷恩(Michael Krenn);菲爾角社區學院(Cape Fear Community College)的湯瑪斯.梅西(Thomas Massey);波莫納加州州立理工大學(California State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omona)的王作躍。
我要感謝我教授曆史寫作與研究的三所大學的同事所給予的支援:莫瑞州立大學(Murray State University)、南非德爾班納托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atal, Durban)與東田納西州立大學。我的同事們對於我思索這些主題以及寫作新版本或多或少産生瞭影響,我特彆感謝和我對話的學者:肯.沃夫(Ken Wolf)、道格.波吉斯(Daug Burgess)、亨利.安特基維奇(Henry Antkiewicz)、丹尼爾.紐康莫(Daniel Newcomer)、安迪.斯雷普(Andy Slap)、柯林.貝剋斯特(Colin Baxter)安米特.埃辛(Emmit Essin)與米拉.瓊斯(Myra Jones),他們針對曆史寫作與研究的諸多細節提供瞭看法。一如以往,我的學生在曆史寫作感受的挫摺與成功也令我獲益不少;柯琳.維斯康瑟羅斯(Colleen Vasconcellos)、賈斯丁.霍爾頓(Justin Horton)、比爾.亨布洛剋(Bill Hembrock)、布蘭迪.阿爾諾(Brandy Arnall)、瑟斯.巴爾提(Seth Bartee)與馬歇爾.蓋勒威(Marshall Galloway)對本書做齣一定的貢獻。我尤其感謝過去的學生潘尼.桑能伯格─威利斯(Penny Sonnenburg-Willis)協助整理研究與筆記的建議。我要感謝培生朗文(Pearson Longman)的約瑟夫.歐琵拉(Joseph Opiela)、吉妮.布蘭佛德(Ginny Blanford)與麗貝卡.吉爾平(Rebecca Gilpin)的持續鼓勵與信任。
最重要的是,沒有馬裏厄斯數年前的努力鋪路,就不可能産生目前這部全新的版本。像他這樣的工作夥伴如今已難尋覓,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
梅爾文.佩吉(Melvin E. Page)
最近在書店偶然翻到這本《如何寫歷史》,書名很吸引人,畢竟我平常就對歷史很感興趣,但又覺得自己不太擅長用文字將那些豐富的史料、錯綜複雜的因果關係梳理清楚,呈現齣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簡潔,帶有一種沉靜的學術氣息,讓我忍不住拿起來翻閱。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光是目錄和前言就讓我對作者的寫作思路有瞭初步的認識。書中似乎強調瞭史料的批判性閱讀、多角度的觀察以及如何建立有邏輯的論述結構。這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常常閱讀一些歷史著作,有時候會覺得作者的觀點太過單一,或者論述不夠嚴謹,讀起來總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我期待這本書能教我如何從眾多的史料中辨別真偽,如何避免主觀臆斷,以及如何將自己的見解清晰、有力地錶達齣來。尤其是在寫作歷史故事時,如何讓讀者能夠身臨其境,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氛圍,這是我一直在摸索的。從書中的一些章節標題來看,似乎有探討不同類型歷史寫作方法的篇章,這對我來說也是一個非常吸引人的點,畢竟歷史的樣貌是多元的,有宏觀的政治史、經濟史,也有微觀的社會史、文化史,如何選擇適閤的切入點,並用不同的敘事技巧去呈現,是一門學問。整體而言,這本書在我心目中,是一本充滿潛力的工具書,希望能藉由它的引導,讓我在歷史的探索與書寫上,更上一層樓。
评分這本《如何寫歷史》簡直是我的及時雨!我一直以來都對歷史懷有濃厚的興趣,但每當想要動筆寫些什麼,總感覺腦袋裡一片混亂,好像有許多零散的點,卻抓不住一條清晰的線。過去我嘗試過閱讀一些歷史小說,雖然讀得很過癮,但總覺得那畢竟是文學創作,離真正的歷史寫作還有段距離。這本書的齣現,讓我看到瞭將興趣轉化為實際寫作能力的希望。我特別喜歡書中提到的「歷史不隻是記錄,更是詮釋」這個觀點,這正是我一直以來在思考的。許多時候,我們在歷史課本上讀到的事件,往往被簡化成幾個重要的節點和人物,但真實的歷史往往更加複雜,充滿瞭人性、情感和偶然性。如何將這些複雜的層麵挖掘齣來,並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是一大挑戰。我對書中關於「史料解讀」的部分感到非常期待,因為我深知,沒有好的史料,就沒有好的歷史。而如何從看似零散的史料中找齣意義,連結起過去與現在,更是寫作歷史的關鍵。我想,這本書一定會提供非常實用的方法和技巧,幫助我建立起嚴謹的史學觀念,並學習如何用生動的語言,將歷史的魅力展現給讀者。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要深入閱讀,相信它會成為我寫作歷程中重要的啟濛者。
评分讀完《如何寫歷史》的幾章,我深刻感受到作者對於歷史寫作的獨到見解。書中並非隻是枯燥地羅列寫作的規則,而是透過引導讀者思考「為什麼要寫歷史」、「歷史的本質是什麼」等根本性的問題,來奠定紮實的寫作根基。這點非常重要,因為很多時候,我們在追求寫作技巧的同時,反而忽略瞭對歷史本身更深層次的理解。書中對於「敘事結構」的探討,讓我茅塞頓開。過去我寫歷史時,常常陷入時間線的線性敘述,雖然準確,卻顯得平淡乏味。作者提齣可以運用不同的敘事角度,例如從個人視角切入,或者採用主題式的架構,將歷史事件串聯起來,這樣不僅能增加文章的吸引力,更能讓讀者從不同層麵去理解歷史。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如何處理史料的矛盾與爭議」的部分感到印象深刻。歷史往往不是單一線性的真相,不同的史料可能呈現齣不同的麵貌,而如何去分析、比較、取捨,並提齣自己的論點,正是歷史寫作的藝術所在。這本書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循循善誘地引導我進入歷史寫作的殿堂,讓我對自己未來的寫作充滿瞭信心。
评分這本《如何寫歷史》確實為我打開瞭一個全新的視野。我一直以來都對歷史事件背後的原因與影響感到好奇,但總覺得自己的文字能力無法完全承載這些複雜的思緒。閱讀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幫助我釐清瞭許多模糊的概念。書中對於「歷史的因果鏈」的分析,讓我理解到,單純描述事件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探究事件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它又會引發什麼樣的連鎖反應。這需要作者具備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在眾多線索中找到關鍵的節點。此外,書中對於「如何進行歷史研究」的引導,也極具參考價值。它告訴我,研究歷史不僅是閱讀二手資料,更需要親自去挖掘原始史料,並學會如何從這些「未經加工」的材料中提取資訊。這是一個龐大且需要耐心與毅力的過程,但書中提供的實用建議,讓我對這個過程不再感到畏懼。我最喜歡的是,書中不斷強調「讀者的感受」。寫歷史的最終目的,是讓讀者能夠理解、能夠感動,甚至能夠從中獲得啟發。這本書幫助我認識到,作為一個歷史寫作者,不僅要關注史實的準確性,更要學會如何與讀者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如何運用文字的魅力,將過去的故事變得鮮活生動。我認為,這是一本非常值得推薦給所有對歷史感興趣、並希望將自己的想法付諸文字的讀者。
评分坦白說,一開始我會購買《如何寫歷史》純粹是齣於好奇,畢竟「如何寫」這三個字,似乎包含瞭太多可能性。但翻開書後,我被作者的細膩與深入所摺服。書中並未給齣標準化的寫作範本,而是著重於啟發讀者獨立思考的能力。它讓我意識到,寫歷史並非僅僅是將史實堆砌,更是一場與過去的對話,是一次對意義的追尋。我特別欣賞書中關於「歷史的客觀性與主觀性」的討論,作者並沒有迴避這個學術上的難題,而是以一種開放的態度,引導讀者去理解,在追求客觀的同時,我們作為寫作者,其個人的視角、價值觀,又會如何影響我們對歷史的解讀與呈現。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我過去所閱讀的許多歷史著作,它們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除瞭史實的準確性之外,更在於作者如何將自己的思考與情感融入其中。書中提到的「如何避免學術腔調,讓歷史活起來」,更是點齣瞭我寫作時的一大痛點。我希望能夠寫齣既嚴謹又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而不是讓人讀瞭昏昏欲睡的論文。這本書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方嚮,讓我相信自己能夠透過不斷的練習與學習,達到這個目標。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w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灣灣書站 版權所有